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巡-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兵士们鸦雀无声了。
    大王兴致好的时候会问:为什么一声军歌没有?一声呐喊也没有?这像大王的
车队吗?
    有人把他的话传出去,于是就响起了沥沥落落的歌声,响起了一种憋足了劲的
呼喊。
    大王一路忍受王颠簸,骂着粗话,实在没有什么娱乐。随行的宫女在车子里给
大王揉起脸上的几个穴位。小宦官几次掏出挖耳勺,可颠簸的车上可做不得这事,
大王看着挖耳勺,连连叹息。大王听到了哗啦哗啦的声音,他闭着眼睛间:“到东
海了吗?”
    “禀报大王,琅琊还远着呢。”
    “我怎么听到了呼呼的海浪声?”
    小宦官告诉:“那是车队正经过一片丛林。”
    “丛林?这儿离琅琊还有多远?”
    “禀报大王,还有四十里。”
    “区区四十里,”大王咕哝。他脑子时一阵划算:用这片树林造船,那是最合
适不过的了。他咕哝一句:“船……”
    “大王,这里没有河,造了船也没法人海。”
    大王睁开眼,伸出无力的手指:“开一道河。”
    小宦官让身边的人记下来:开一道河。
    这时李斯、赵高的车子都在两旁缓缓行驶,大王摆摆手,车夫把车子靠得很近。
    车窗的丝绸帘子打开。大王轻声说话,小宦官再高声传递出去。
    大王说:“有蒙恬的消息吗?”
    小宦官大喊:“有蒙恬大将军的消息吗?”
    李斯大声回答:“禀报大王,他督修长城,已剩下最后一节了,马上就要大功
告成。”
    大王点一下头,又问:“扶苏怎样了?”
    小宦官喊:“扶苏怎样了?”
    扶苏是大王的长子,车上人都明白他十有八九要继承皇位。
    赵高在一旁把牙齿咬出了声音。他一听到扶苏两个字,肥厚的嘴唇就使劲几歪
向一边,好像牙疼一样。
    扶苏前些年被大王贬到边关,随同蒙恬大将军督修长城。李斯不知怎么回答才
好。半晌,李斯才说:“扶苏也还尽心尽职,勤勤恳恳。”
    大王闭上了眼睛。
    扶苏相貌堂堂,文韬武略皆备,曾是大王的掌上明珠,只可惜与那些摇唇鼓舌
的儒生混在一起;特别是那八十博士,他对他们更是厚爱有加。如此下去就必然儿
女情长,精神萎靡,而且也将学会了摇唇鼓舌,对朝政横加议论。大王有时看着他
气宇轩昂、两只美目不知该疼还是该恨,他有时只把他叫到身边,抚摸他润滑的肌
肤;这油亮亮的头发,不知多么娇美的女娃才配得上这个孩子。他抚摸着儿子的后
背,捏一捏他结实的臂膀,拍打王他那圆乎乎的臀部,心中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他
发现儿子长得比自己俊美,而且小小年纪,个子就审了如此之高,他将来必定比自
己伟岸。他看王身边的卢鹿剑,很想把这剑即刻传授给他。但他后来还是忍住了。
这个举动无异于告诉国人:接皇位者必是长子扶苏。
    

    一想到这里,他就身上一抖。那即是说,衰老和死亡在等待他。“我的长城,
我的咸阳宫殿,我的海内一统的天下,我的数不尽的宫中美女、醇酒,这一切都将
化为烟气,在一瞬间消失。”
    马蹄得得,车轮辘辘。东巡途中实在太寂寥了。沿途郡守,躬立路旁,跪在那
儿迎接大王。大王高兴了就停车搭讪几句;不高兴了,连看也不看。他很少留下来,
让这些地方官员一睹风采。
    有一天行至路口,只见两边旌旗飘扬,不见头尾。好大的气派。他不由让人把
车队停下。下面禀告说:这是某地某军的头儿在此恭候,已经两夭两夜了。
    大王叫那个头儿过来。那个人一步一礼,踉踉跄跄奔过来,全身颤抖。大王用
卢鹿剑把他的下额那儿往上挑了挑,只看了一眼,就生出一些恶心。只见这人黄色
面皮,脑尖脖瘦,一双眼睛咕碌碌,蟑头鼠目。这家伙长得太瘦小,看上去还邋遢,
尽管穿王华美的袍眼,还是不能遮盖一身窘迫穷酸。大王问了他的俸禄、饮食起居,
更是大惑不解。原来他享受厚禄,又被一班人侍候王,饮食精美,几年过去,竟养
不出一副官相,其中必有奥秘。他询问:有无疾病?回答说没有。大王又问他每天
看多少奏章?每月在军内巡视几次?回答都吞吞吐吐。显然是个懒惰之人。没有疾
病,俸禄尚厚,又不勤政,还成这样一副模样。这家伙一定是个酒色之徒。
    大王怒从胆边生,恨从齿上起,马上厉声呵斥。那个人瘫软在地。大王令人将
他斩首;说这是一方贪官的典型。
    命令一出,沿途围观的人无不拍手称快,高声呼唤大王。大王立刻走下车子,
站在一个高坡上,向一片民众挥手致意。
    “大王!”
    “大王!”
    百姓、士兵一起呼喊。这时候小宦官看得清楚,大王脸上又闪出了光泽,一双
眼睛威风凛凛,一下子又年轻了十几岁。
    小宦官在地上欢蹦不止,忘情地跳跃,也跟着喊:“大王!大王!”
    大约是他的声音惊动了大王,那锐利的双目一看到他,立刻就软下来。他走过
去,像牵扯一个孩子的手一样,握住了他软软的胳膊,抚摸着他的头颅,重新登上
了车子。
    浩荡车队搅起冲天的尘土。
    又行两天,琅琊到了。大王命令安营扎寨。
    十里长的军营搭起来,一道道旨令传下去。人们都说:大王又在此筑起了一座
咸阳宫殿。三年前亲手为大王挑选美女的那些郡守们慌慌张张;奔跑不停。他们一
口气搞来了十二车当地美女。她们换上宫服,打扮得如花似玉,在十里军营里来来
往往。她们每见大王之前,都要由中车府令赵高搜身一遍。尔后小宦官再搜一遍。
    赵高隔着衣服通体抚摸一遍,把她们身上带的铁簪子,挖耳勺,修指甲用的小
剪子,如数扣下。尔后再由大王的贴身小宦官在衣服里面细细抚摸一遍。这些美女
满脸羞红,有时候像被咯吱了一样,抱着膀子乱抖,咯咯笑。
    小宦官说:“就要见到大王了;还这么不识礼节!不成体统!”
    美女们立刻绷起脸来,于是一个个又成了冷美人。
    大王与她们坐在那儿,心平气和地交谈,谈的都是一些当地习俗、传闻。大王
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热情,却更为心慈面软。他只听这些美女讲一些当地的传说故事,
笑出了口涎。美女们赶紧用手帕给他擦掉。大王很快学会了当地很多方言俗语,有
时故意一口气讲出好多,让周围人好一顿惊讶。
    大王说:“这里人喜欢做一种野菜咸饭糊糊,你们能否为大王做上一点?”
    美女们个个争做,还因此闹起了磨擦。最后就由那个个子最高、臀部最大、长
着…对待大乳房的姑娘为大王熬好了一碗咸菜糊糊。
    大王喝了一口,连连称赞。
    不久,这些姑娘家里有几口人、住在哪里、兄弟姐妹各种情节,大王无一不晓。
有一个姑娘长得小巧玲珑,只是两腿特长,有点儿不成比例,走起来,那种奇怪扭
动的模样令大王无比喜欢。大王说:“若是几年前,我会好好将你要下。”
    那个姑娘不懂得“要下”是什么意思,反复询问。大王哈哈大笑。小宦官对着
她的耳朵说一句,那姑娘立刻满脸羞红。
    大王说:“你父母多大年纪了?”
    小姑娘告诉大道:父母七十岁了,父亲原来打渔,三十岁上去修长城,砸断了
一条腿,现在家里养着。
    大王听了有些难过,掏出一些钱币给她。
    姑娘跪着谢过大王。
    所有美女,大王一个一个交谈,然后一个一个给她们钱币。小宦官让人一连找
了几口袋钱币,都被大王零星用完了。
    这次一共有囚百多个美女见过大王,每人都与大王手拉手地交谈过,并且都得
到了钱币。他们回家告诉父母,大王如何慈爱,如何心善;大王的手衰老、柔软;
大王作风过硬,不近女色——“他对俺一手指头都没碰过,信不信由您。”
    四百多个美女遍布沿海百十个村庄,她们逢人便夸大王,所以大王在沿海一带
美名远扬。谁说大槌半个“不”字,那他一定会遭到嗤笑。所以,大王做下任何事
情都会被原谅。
    村子里的老太太说起大王来,感动得流下泪水。她说:人家是那么大的官儿,
还那么和善,那么忍让,哪似咱村里这些赖头儿!小官不大,就急着抢男霸女,夜
间还跳人家媳妇窗户……看看人家大王,百里挑一的姑娘在身边,搂都不搂呢。
    老太太说得动情,哭得鼻涕眼泪。她只盼着在她活着的年纪里能亲眼看一下大
王。
    只有小宦官知道这里面的端底。他知道大王已经没有那个力气了。大王实在是
没有一点儿虎气了,小宦官知道大王现在日思夜念的,只是使他重返青春的长生不
老药。连日来大王已经下了几王旨令,让那些寻药的儒生方士快速到琅琊台下集合。
    两天过去了,那些儒生才拖拖拉拉来了几十个,离大王的要求还差得远。
    后来,大王不得不让兵士们挨村挨户去把他们找了来。说是大王“有请”,实
际上扭着胳膊,从后边推拥着把他们驱赶到琅琊台下。这些儒生抛下手边诗书,别
了父母,泪水不断,因为他们在这个季节里都要忙于攻读。有的方士也在海边寻过,
可是哪里有什么长生不老药?有的从石缝里采得了一两株奇怪的花草,就在屋檐下
晒干,这一次勉强献给大王。
    琅琊台下很快聚集了五六百个方士儒生,就剩下徐芾——那个士乡城里的著名
人物没有到场——这是因为大王有令,说对他及同僚不准骚扰。
    儒生方士们住在琅琊台下的帐篷里,拥挤王,吃王并不丰盛的菜肴,不停地抱
怨。
    大王让李斯、赵高他们一个一个询问,先在他们当中摸清底细。大王听到的每
一次禀报都不过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