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7朱允炆登极之谜-毛佩琦-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璋加强专制主义的路是相反的。他是相对地宽松,他放权,听言纳谏,接受群下的意见,不阻挡别人进谏。 
 
  第三件事情就是减低赋税,救济灾民,关怀老弱。限制僧道占田,说僧人、道士,庙里的和尚也都占土地,太多不行,朱允炆说一个人至多50亩,多的分给老百姓。朱元璋时期苏松重赋是有名的,苏松地区赋税非常重,这是一个老问题。很多研究经济史的人都提到苏松重赋的问题,无法解决。朱允炆说苏松的赋税要降低,减少他们的赋税,不要给他们那么大的负担。 
 
  如果我们把这些东西联系起来一起看,有很多的大臣为朱允炆殉节,他们甘愿去死也要反对朱棣,为什么呢?他们是为朱允炆的政治去献身。朱允炆所实行的政策我把他叫做建文新政,这是我在25年前提出来这几个字,现在史学界都用,叫“建文新政”。 
 
  建文新政四年,因为洪武时候是以严酷为著名,所以明朝人说,叫做:四载宽政解严霜。四载宽政,阳光照雪了,霜雪都已经溶化了,所以人们对朱允炆去怀念,甘愿为他赴死。 
 
  (当朱棣攻进南京城门,在当时南京城的漫天大火中,他在急切地寻找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然而,找遍南京的每一个角落,都看不到朱允炆的影子,也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朱允炆就此神秘失踪了。那么,朱允炆究竟到哪里去了,这不仅是朱棣也是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明天同一时间请继续收看明十七帝之朱允炆下落之谜。)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七)朱允炆登极之谜-毛佩琦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传播发扬中华文化! 
爱我中华,振兴祖国! 
努力学习,创造新的中华文化! 
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