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品贤文谈人生-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之外”,通俗的说法就是能掐会算。

  曾有一位《易经》大师在讲座时谈到,不学《易经》难为良医,不学《易经》难为良相,还说姜子牙、范蠡、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良相都是精通《易经》的大师,他们的能掐会算就是通过《易经》推演出来的。是不是如此,我们暂且不去考证,但有一个“张良拾履”的故事倒是流传甚广。

  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很久以前,一个后生在下邳(今属江苏)的一座桥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故意把自己的鞋子丢到桥下,然后不客气地说:“小子,下去把我的鞋捡上来!”那后生一听先是愕然,而后就想揍这老头一顿。但看在老人年纪比较大的份上,后生强压着火气到桥下把鞋子捡了上来。老人说:“给我穿上!”后生想,既然给他捡了鞋,再穿上也无妨,于是跪下为老人穿上。老人笑了笑,抬腿就走了。后生对此感到很奇怪。老人大约走了一里多地,又背着手拐回桥上,说:“你小子有培养前途!五天后的早上,咱俩在这儿见面。”后生觉得蹊跷,就满口答应了。五天后的黎明时分,后生来到桥上,老人已经在那里了。老人愤怒地说:“和老人相约,你小子却迟到了,像话吗?回去!五天后早点儿来。”

  第二次,后生鸡鸣之时就前往赴约,但还是迟到了。第三次,后生半夜出发,总算赶在了老人的前面。老人笑眯眯地说:“这样做才对呀!”然后拿出一册书说:“你把这本书读透了,就可以做帝王之师。十三年后,你会再见到我,那济水之北谷城山下黄石头就是我。”说罢,老人扭头就走了。天亮之后,后生发现那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此后,后生常常诵读这本书,后来果真成了个大人物。

  这个故事中的后生,就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谋臣张良。张良在桥上接受一位老人赠送的兵书,因此而成了帝王之师,这件事确实近似于一个神话。一般的老百姓都把下邳桥上老人看作鬼神。宋朝的苏轼则对此不敢苟同,这位文豪在《留侯论》中说:“你怎么能知道那位老人不是秦代隐居的君子,特意出来考验张良的呢?老人的用意不是向张良授书,而是教他学会忍让。”

  项羽不忍,乌江自刎

  忍让是做人的一种大智慧,有时忍让是为了改变不利的处境,赢得胜利的机遇,如果在不利的情况下不学会忍让,硬拼蛮干,就会把老本都输光,连扳本的机会都没有了。

  西楚霸王项羽当年何等英雄,“力拔山兮气盖世”,当他兵败至垓下的时候,汉兵追来,乌江亭长驾船前来接他,亭长说:“江东虽然狭小,地方也有千里,百姓几十万人,也足以称王了,希望大王赶快渡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来了也没有办法。” 项羽笑着说:“老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即使江东父老可怜我,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不肯上船,把自己的坐骑送给了亭长,自刎而死。

  对于项羽自杀垓下的所为,后世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评说颇多。记得女诗人李清照写过一首诗:“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赞扬项羽的傲然骨气跃然纸上。而唐朝诗人杜牧写的《题乌江亭》则说:“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期。”贬抑项羽缺乏忍让智慧的行为尽在诗中。杜牧的意思是说项羽的逆商不够高,忍受羞耻的能力不够强,因此丧失了机遇。如果项羽乘船过了乌江,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中国的历史重写也不是没有可能。我倒是赞成杜牧的观点,高逆商的人才算真正的男儿。

  刘备不忍,蜀汉早亡

  有些人非常有能力,有成就,却权高火大,才高气傲,不知忍让,逆道妄为,结果到处碰壁,遭受挫折,甚至事败身亡。

  蜀主刘备可算是三国时的一代英豪,在诸葛亮的辅佐之下,三分天下有其一,盘踞西南,蓄势待发,本来有望问鼎天下。但在关羽失荆州被杀之后,一时感情用事,失去理智,不知忍让,不听赵云、诸葛亮等人的劝阻和东吴的赔礼求和,而亲率大军进攻东吴,被东吴年轻将领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蜀军几乎全军覆没,元气大伤,虽有诸葛亮等忠臣鞠躬尽瘁,拯救蜀国,但也未能挽救蜀国灭亡的命运。

  由此看来,蜀国的过早灭亡与刘备的不知忍让是分不开的。

  忍让治家,九世同堂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成员之间既然在一个锅里吃饭,一个屋檐下睡觉,根据物理学原理,有接触就会产生摩擦,因此家庭成员之间难免产生误会、纠纷和矛盾,能否处理好这些问题,对一个家庭的稳定与和谐是一种考验。实践证明,忍让是处理家庭矛盾的润滑剂和安全阀。

  这里介绍一则我小时候听说过的“张公百忍,百忍成金”的典故:唐朝的时候,山东有一位张姓老人被尊称为张公,他一家九代同居,几百口人生活在一起,和睦融洽,家道兴旺。

  一次,皇帝到山东巡视,听大臣介绍了张公治家有方的故事,决定亲自去拜访张公。皇帝到张公家后,就向张公请教治家之道。张公把皇帝请进书房,取出文房“四宝”,用笔在纸上反复写一个字,写了一百遍。这个字就是“忍” 字。

  皇帝边看边思,深受启迪,从中悟出了治国之道。为了对张公的忍让品德表示崇敬,皇帝亲题“百忍堂”三字赐给张公。从此,张家的堂号就叫“百忍堂”。

  忍让行事,邻里和睦

  邻里之间因为墙壁相接、楼层相连、声音相闻,接触的机会较多,也是纠纷和矛盾的多发人群。如果相处得好,近邻胜过远亲,《增广贤文》中就有一句说“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但是,如果相处不好,邻居也容易成为仇人。邻里之间很多矛盾的产生是源于冲动,缺少忍让,因此,处理好邻里关系的法宝之一就是忍让。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六尺巷”的典故,这个典故发生在清朝的安徽省桐城市。桐城市是一座文化古城,一直有着“文都”的美誉,大概是因为中国清代著名散文流派“桐城派”在这里发源的缘故吧,桐城市内人文景观和历史遗存随处可见。如“一人巷”、“钱尚书巷”、“双井巷”、“讲学园巷”、“小河边巷”等等,但最为著名的街巷是“六尺巷”。

  “六尺巷”是一条100多米长、2米宽的小巷,铺着鹅卵石路面。据当地县志记载:清朝康熙皇帝时期的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京城做官,他老家桐城的亲人起墙脚建房屋时,与邻居吴姓人家因地皮发生争执,家人去信请他出面处理。这位大学士看后立即回信说:“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叫家人应当忍让。家人本想搬出朝廷的大官来压服吴家,没有想到这位大官却要家人停止争执,退让地界。于是家人只好照办,主动让地三尺。邻居吴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三加三等于六,这就成了“六尺巷”,也就是相当于2米宽的小巷。从此,“六尺巷”在张英的家乡传为美谈。张英的美德也名垂青史。

  齐祖不忍,英名受损

  2006年7月10日凌晨,在德国举行的世界杯足球决赛中,法国队与意大利队在90分钟的比赛中战成1∶1平,双方进入加时赛,对于法国队名将齐达内来说,使他延长了向全世界球迷精彩谢幕的机会。

  参加过四届世界杯比赛、今年34岁的齐达内无论这次决赛的胜负都将要告别足坛,这位让全世界球迷为之倾倒的球星在他的足球生涯中多次被评为“足球先生”。他的足球技术炉火纯青,脚下功夫犹如武术中的“七星剑法”,任何球在他的足下都会服服帖帖并且功力无比。他在本届世界杯赛中已进3球,属进球最多的球员之一。他带领法国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战果,总是在关键的时候屡建奇功。全世界的球迷都在期待着齐达内最后的表演。

  当比赛进行到110分钟的时候,齐达内的命运突然发生了逆转,他做出了人们意想不到的举动,他在远离足球的地方愤怒地用头撞向意大利队后卫马特拉奇的胸口,后者应声倒地,阿根廷主裁判埃利松多在与助理裁判交换意见后,向齐达内掏出了红牌。

  被球迷称为齐祖的一代大师就这样不太光彩地告别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不仅令齐祖本人遗憾,而且令全世界的球迷伤心。齐祖的下场对队友心理上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这张红牌在某种程度上断送了法国队最后的希望,在后来的点球大战中,特雷泽盖罚丢,意大利捧走了大力神杯。

  至于马特拉奇骂了齐祖什么而让他如此愤怒,我们暂且不说,久经沙场的他竟然在此关键时刻失去理智,做出鲁莽之举,看来忍的功夫还是差了一点。如果他能够修炼一下中国儒家和道家文化,明白“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这句贤文的道理,恐怕他的足球生涯将会更加完美。

  懂得忍让,避免受伤

  人们有很多伤害是不知忍让所致,如果知道忍让,就可以避免。有一次,我听了电台的一档节目,主持人讲了一个关于忍让避免受到伤害的很有意思的故事,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天,狮子爸爸和儿子吃完晚饭,在草原上散步遛弯。走着走着,突然发现前方来了一条疯狗。狮子爸爸就对儿子说:“儿子,看见没有,前面来了一条疯狗,咱们赶紧避一避,撤到草丛后面去吧。”

  儿子尽管不情愿,还是被爸爸推到了草丛后面躲了起来,让这条疯狗大摇大摆地走了。

  从草丛后面出来后,儿子满脸的不高兴,生气地对爸爸说:“大家都说您是百兽之王,其实您是一个胆小鬼,看见一条狗都怕,还算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