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3孔庆东看武侠小说中的侠义-孔庆东-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份吗?多跌份哪!为什么还要出来去比呢?是实在忍不下这口恶气。那么霍元甲在为国雪耻的同时,没有走到另一个极端,他没有因此,就是打败了外国大力士之后,就说明我们中国人强,外国人不行,他没有这样。所以他并不是盲目排外的民族自大狂。  
 
  而霍元甲所说的“报国”的这个“国”,并不是朝廷,而是中华民族。他说:“至于大清的江山,也用不着我们当小百姓的帮扶。”这个小说里边,写的霍元甲形象,是非常理智的,非常清楚,我报国,我为国雪耻,是这个民族,不是那个朝廷。所以这里面,就表现出平江不肖生这个作家,他所推崇的侠义精神。其实是一种人民性,是一种出乎天地正气,为国为民的大侠精神。  
 
  而现代武侠小说,从一开始所奠定的现代武侠精神,后来在梁羽生、金庸那里,都得到了继承和光大。所以我一再说,梁羽生、金庸他们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们许多基本东西都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他们只不过接过来接力棒而已。  
 
  那么究竟如何理解武侠小说中侠义这个概念,一直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很多人推崇我前面读过的司马迁说的“救人于厄”,在人困难的时候帮助人。那么还有人认为,“侠其实是最自私自利的”。这是两种观点,相去不可以道理计,这两种观点天壤之别。  
 
  那么我很赞同北京大学陈平原先生的观点。陈平原先生认为:“武侠小说中的‘侠’的观念,不是一个历史上客观存在的,可用三言两语描述清楚的客观的实体,而是一种历史记载与文学想像的融合,社会规定与心理需求的融合,当代的视野与文类特征的融合。”他说了这么几个“融合”,就是你说,武侠小说这个“侠”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其实是一种“融合”,既有历史上真的武侠的影子,也有我们头脑中的想像,最后融合成武侠文学中的侠客。所以我们关键在于,是考察它是怎么融合的?融合的趋势是什么样?而不在于,我们去给它进行一个明确的定义,说侠是一二三四五,不在于给它这样一个定义。但是我们从现实阅读的经验出发,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融合越来越赋予侠义以英雄色彩和高尚的色彩。  
 
  现实生活中的武侠,它怎么样发展,有一条脉络,我们可以考察,什么时候高扬,什么时候低落,什么时候社会道德很败坏。比如说,光天化日之下,大街上流氓侮辱妇女,没有一个人出来帮忙,小孩掉到水里,没有一个人去救,有人要救,还要先要钱。现实生活中,侠的精神高扬或者是衰落,它有它自己的一个发展脉络。有的时候“雷锋”很多,有的时候没有“雷锋”。这是现实生活中侠的情况。但是在武侠文学中,在文学作品中的侠的形象确实好像是越来越多的被赋予英雄色彩和高尚色彩。所以也有人说,正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侠的精神衰落了,所以人们才越来越需要阅读武侠小说,来弥补他的心灵创伤。  
 
  那么武侠小说的作者和读者,其实都是从正面,从褒义的角度,来看待侠客的,不论这个侠客是我们的一种英雄梦,还是我们的梦英雄,我们可能是通过阅读武侠小说,幻想自己成为一个英雄,或者是向往那里边的英雄,都可能。如果说,作者和读者都认为,武侠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人,那么武侠小说就不会存在了。文学作品的存在,是为了拯救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灵魂,正是因为我们现实生活中不满足,我们对现实的不公正现象有了种种的遗憾,所以才需要艺术作品来拯救我们。尽管在很多武侠小说中,出现了一些自私自利的、假仁假义之徒,比如说,《水浒传》中就有白衣秀士王伦,《水浒传》一开始晁盖他们上梁山之前,梁山上占据着一伙,其中有首领白衣秀士王伦。再比如,现代武侠小说中,比如,金庸的《笑傲江湖》中有岳不群,有左冷禅,这些人物都是假仁假义之徒,但是他们恰恰是作为反面形象被塑造的,他们只能说,是一些“伪侠”,不真的侠。所以,作者塑造他们的目的,在于对他们进行否定,而不是肯定。所以说,作者和读者,在批判和否定这些“伪侠”的同时,并没有否定侠义精神本身,而是由此反衬出侠义精神的可贵与伟大。  
 
  那么现代武侠小说中,还有一位作家,这位作家以前不太著名,但是现在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他了,他的名字叫王度庐,因为根据王度庐作品改编的电影叫《卧虎藏龙》获了奥斯卡金项奖,所以王度庐的名字重新被很多人所知道。那么,王度庐的小说中,也有侠不犯禁的一面,比如说,他《宝剑金钗》中的李慕白。我们知道,《卧虎藏龙》电影里的主人公之一李慕白,《卧虎藏龙》这部电影,其实是根据王度庐的好几部小说改编的。所以李慕白这个形象,是在好几部小说中出现,李慕白住在监狱里边,他可以越狱,但是他坚决拒绝越狱,这就是一个例子,现实武侠的例子。  
 
  可是王度庐笔下的这些侠客们,不但不俗,而且更加侠入骨髓,义薄云天。比如说,我举几个例子,一个是《鹤惊昆仑》。《鹤惊昆仑》中的主人公叫江小鹤,他的心上人阿鸾,被另外一个侠客,叫纪广杰的给娶走了,他就拼斗,为了心上人,和纪广杰拼斗。可是一路之上,他却亲眼看到了纪广杰赈灾救民,发放赈济粮,救民于难。他觉得,这个人是个大侠,这个人做了这么大的好事,我就为了自己爱情的原因,跟他拼命,这不是不仁不义吗!于是他就罢手,忍辱罢手,反而暗中帮助纪广杰,两次救了对方的性命,这是一种侠。  
 
  还有,在《宝剑金钗》中,这个情节呢,《卧虎藏龙》电影里也演了,就是李慕白明明和俞秀莲萌生了情愫,但是当他知道俞秀莲从小已经定亲,已经跟一个叫孟思昭的定亲了,所以李慕白就受秀莲父亲之托,一定要负责将秀莲送往孟家。本来他们两个是有爱情的,但是对方已经有了人家,他就忍着自己的感情,把对方送到她的夫家去。而对方孟思昭感激李慕白的相知之情,当他知道当他们两个人之间有情的时候,我虽然和她是从小订的亲,但是人家两个人是两心相许的爱人,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多余人,为了成全对方,他一死酬知己,就是故意在一场拼杀中拼命,死去了,把秀莲让给李慕白了。所以双方都是为对方牺牲自己的利益,这都是一种侠义精神。可是他们的这种做法,他们没有想到的,它的后果,造成女方进退两难。  
 
  所以,直到第三部作品《剑气珠光》中,活着的李慕白,和俞秀莲两个人,只以兄妹相称,他们两个人不肯结合,因为他们不愿意辜负了死去的孟思昭。那么到下一部作品,叫《铁骑银瓶》中,韩铁芳先交了一个忘年交,叫玉娇龙,这就是电影里边,章子怡扮演的那个角色,这个时候她已经是中年人了,她为了玉娇龙,为她千里报丧,卖马入殓,后来又遇到一个忘年交叫罗小虎,也是电影中的一个人物,为他奋不顾身,舍命相救,而这两个人她交的这两个朋友恰好是她的生身父母。所以,正像司马迁所说的:“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  
 
  就是到了现代,武侠虽然去除理想色彩,变得平淡,但是它暗藏的这种侠义精神还是千古没有断绝的,到王度庐这里,侠义精神一方面写得很高,同时又不脱离现实生活,在普通人的身上灌注了,很高尚的友谊温情、人道主义的关怀。  
 
  那么在侠义中,体现出人道主义因素的,还有一个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还珠楼主,这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名满全中国的一个名字。那时候提到还珠楼主,不得了,还珠楼主的小说连载一段时间之后,就出一个单行本。每次出单行本的时候,书局门口排着长长的大队,当时的青少年都是排队去买他的单行本。还珠楼主的代表作叫做《蜀山剑侠传》,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知道。《蜀山剑下传》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写,连载,一直写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还没有写完。这个小说,当时是不分行、不分段,也没有标点,一个字挨一个字排下来。那么按照这种排版方式,我们数一数,是五百多万字。假如说,按照今天的排版方式,分了行,分了段,加上标点符号,大概要两千万字。如果按照古龙那种排版方式,一句话一段,那就不知道多少万字!所以说,这是古往今来,古今中外规模最大的一部小说。小说里面涉及天文地理,所有的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全都包含在内。而他的《蜀山剑侠传》中,正、邪两派,都积极地修道成仙。它这是一个剑仙派的武侠小说,它里边武功、人物都非常奇幻,功夫可以达到超自然的境界,相当于现在的一些高科技手段,大海可以煮沸,喜马拉雅山可以融化。功夫可以练到这种程度,所以相当于《西游记》。  
 
  那么这里边的正派是以就为别人,帮助别人,为修炼的玄门正宗,就是你要想提高自己的功夫,要过一些关。这个关是要帮助别人,你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就能提高自己的功夫。所以他们是救苦救难,普渡众生;而邪派的这些人物,却是以滥杀无辜,以求速成,他们也要练一种功夫。练的功夫就要杀人,喝人血,吃人肉,自己的功夫才能提高,所以邪派人物是滥杀无辜。邪派的人物是逆天行事,终于遭到孽报;而正派的人物,以生命原则为重,不求速成,反而能够速成。  
 
  那么还珠楼主强调的内外兼修,其中外功就是要求广施善行,到处修桥补路,做好事;邪派人物倘若是革新向善,就能够减免灾祸。所以,这些思想,在作品中,多以佛、道的思想加以阐释。但是,还珠楼主无疑地加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