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06-4-10李敖系列之10李敖通电集-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办理。」
  二、查本院研究人员考绩年终考绩标准并未对一次记二大过之项目考绩做处理规定,惟依据本院研究人员年终考绩标准第九条规定:「本标准未规定事项,比照公务人员考绩法规定」;查公务人员考绩法第三条规定:各官等人员,平时有重大功过时,得随时办理项目考绩。又查公务人员考绩法施行细则第十四条第二项第八目规定:无故旷职继续达四日,或一年累积达十日者,一次记二大过项目考绩免职。
  三、本案徐员未经正式请假手续,离开工作岗位长达四十日以上,核与公务人员请假规则第十五条:未办理请假或休假手续而擅离职守者,以旷职处理之规定相符,亦已达公务人员考绩法「一次记二大过予以免职」之标准。为整饬纪律,应速予处理。
  四、本院研究人员考绩系提本院院务会议审议,本案为符程序并避免日后争议,爰提请审议。决议:原则通过;当事人如未能于一个月内返院提出其旷职之合理而充足之理由,即正式予以免职。
  这件案子,表面上,徐济安因连续旷职四十日以上,违反公务人员服务法,遭一次记二大过免职,现在又传出徐济安旷职,实际原因是因为「负责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布瑞安散射系统』采购,与厂商及珠宝商挂勾,以不实发票浮报款项高达一百余万元」,但我李敖却发掘出更惊人的内幕。
  徐济安一九六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一九八六年美国卡内基地球物理博士,于一九九三年至中央研究院担任客座专家,一年后纳入编制内研究员。他的专长是高压相变、X光绕射、光谱学。根据中央研究院八十六年七月十一日出版的「中央研究院周报」第627期报导:「本院地球科学研究所办理『红宝石萤光压力系统』仪器采购案时,国内代理商报价为美金105;143元,经该所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毛河光院士、研究员徐济安等认为报价偏高,乃径洽原厂商美国
  〃 Princeton Instruments Inc。 〃 ,经该厂同意给予毛院士任职之卡内基研究院之折扣标准报价为美金36;000元(主机相同,选购附件由毛院士详加检核略予减少,节省经费约三分之二)。」可见徐济安曾经因为办理采购节省公帑而受到表扬,记录不恶。
  徐济安于一九九八年,负责采购地球科学研究所高压组研究需要的「布瑞安散射系统」,在采购过程中,他评估「布瑞安散射系统」并非地球所高压组现阶段最需要的设备,因而自作主张,将采购「布瑞安散射系统」的钱,改买了一批实验用的「钻石」。
  他显然高估了计画主持人的权限,以为只要不把钱放进个人口袋,就没有关系。殊不知,不遵守行政程序办事,一样会被查办的,只是即使被查办,可能只是行政处分,还不致于搞到上法院。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派系林立,以高压组来说,派系中人特聘研究员刘玲根就有一人(所长)之下的气势,虽然风评不好,却没人敢得罪他。刘玲根知道徐济安的「勾当」后,多次向所长举发,引起了徐济安的不安,四0年代出生于中国大陆的徐济安,历经各种斗争、整肃,深怕被「奸人」所害,所以先溜为妙。妙的是徐济安四十几天没上班,才被发现「溜」了,令我们好奇的是:何以公务员四十几天不上班,服务单位都没发现?李远哲的中央研究院是怎么管理的?这又让我想起伪君子瞿海源,报章大幅报导其全省走透透废国大,只是不知瞿海源是请假走透透还是不假走透透,如果是不假走透透,是不是也应该和徐济安一样以旷职论?中央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不上班到处兼差看起来似乎是常态,李远哲该管管了吧!最近我又发现中央订了一套「著作权处理要点」,慷慨的将专任人员写的著作,藉鼓励出版著述、促进学术交流的美名,将著作的财产权所得,分配给著作人,真不知是出自谁的手笔。依著作权法,这些都是国家的财产,怎容如此慷慨的「分配」?中央研究院放任所属人员不上班,又大方的将国家财产搞收益分配,真是一流啊!
  徐济安跑了,事情闹开了,惊动了调查局,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眼见大事不妙,于是一堆书呆子「研究」善后方式,最后决定:由研究人员向代理销售「布瑞安散射系统」的厂商,借一台「布瑞安散射系统」,贴上财产卷标,以备调查局调查。不料应付了调查局后,刘玲根坚持该仪器要放在他的实验室,让他使用,这台仪器是借来的,要还厂商啊!放在刘玲根实验室,拿什么还厂商呢?
  当初担任「密使」代表地球科学研究所向厂商借仪器的研究员,在厂商多次催讨之下,只好向所长叶义雄求救,不料叶义雄竟然矢口否认知情,该研究员真呆的令人叹息,被出卖后竟然决定偷回仪器,还给厂商,发生了案外案。
  案外案结局如何尚未得知,不过本案从头到尾令人匪夷所思,不知中央研究院到底还有多少荒唐事,待我李敖一件一件揭发。
  (2000/8/23


  潘毓刚论李远哲的两封信
  李远哲的朋友,同样是著名化学家的潘毓刚教授,今年三月六日和九日,分别写了两封信给我,主题都是讲李远哲,毓刚以科学家的持平之论,侧写另一科学家的偏颇之行,字里行间,发人深省,我特别公布于后,使「台湾之子」们得知,你们眼中的「台湾之神」,不过乃尔!
  第一封信
  李敖:
  在计算机网络上看到你批李远哲「李远哲虽是化学上的专家(注:其实化学领域也很广,在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量子化学等方面,他也算不了专家),但在政治上的判断可能是个低能儿」,我深有同感。几年前,前中国科学院外事局长(后因在非洲车祸丧生)告诉我李远哲曾写信劝中国中央领导人,公开声明永不用武力对付台湾,如此可为台湾老百姓省下许多购买武器的钱,他问我看法如何?我当时说,台湾向欧美购买先进武器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台湾当局难道不知道买了那些先进武器也防守不了台湾,目的是想制造中国与欧美强国之间的矛盾,并以购武的经济利益来拖住欧美强国的大腿罢了。另外六四之后,李远哲写信给江泽民,提出几个很严厉的问题(告诉我此事的人不肯具体说出是什么问题),要江泽民圆满回答,否则永不再回中国大陆。稍有政治判断力的人绝不会下此类「最后通牒」给自己下不了台,结果江泽民根本不给李远哲回信,而不到一年,厦门大学颁陈嘉庚奖的纪念会,李远哲也顾不了永不回大陆的誓言,就跑到厦门去凑热闹了。至于外面传闻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提名里没有李远哲,只有他在哈佛的导师Herschbach 和多伦多大学的 Polanyi 二人,后经纽约州立大学的 Wang Jui Hsim (王瑞駪,七十年代就当选台湾的中央研究院士,曾在Yale任教,现为纽约州立大学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协助才补上去的(这传闻我无法证实但流传很广),一般人最易犯的毛病是以为一方面的杰出人才就是所有方面的专家,盲目崇拜权威。
  老潘 二000年三月六日
  第二封信
  李敖:
  外间传闻颇广的一则小道消息,一九八六年诺贝尔化学奖有关分子束实验在化学动力学的贡献方面,本来只提名李远哲在哈佛做博士后时的导师
  Herschbach 教授为得奖人,当时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化学系的爱因斯坦讲座教授王瑞駪(祖籍中国大陆),认为分子束的实验原始构想固然是
  Herschbach 提出,但具体建成这实验装置的人是李远哲,如无李远哲的努力和做实验的才能,可能那时也无法建成分子束实验的设备,因此王教授据理力争,应把李远哲也放在得奖人提名上,终于那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由Polanyi; Herschbach 和李远哲三人分享。
  虽然科学方面的诺贝尔奖比较有客观标准,不像诺贝尔文学奖或和平奖的政治意味那么浓,但是就是科学方面的得奖也无法做到绝对公平的地步,有许多偶然性。但我认为李远哲得诺贝尔奖是名至实归,完全应该得的。
  我告诉你这则传闻目的是李远哲差点遭受不幸(不公平)的待遇,幸好有位美籍的外省中国人王瑞駪出来为美籍本省中国人打抱不平。
  上次我信上提到在物理化学领域里得到诺贝尔化学奖的人也不可能是化学每个领域里的专家,因为化学和物理不像文学,他们领域分支很广,不同支系有不同的一套研究方法,虽然物理也好,化学也好,都有基本遵循的原理,但往上(往高深一层)发展后,分歧就愈来愈大,有时大到同是化学一科内不同领域就有「隔行如隔山」的情况。
  大约一年前,我有一位博士研究生论文答辩中,有一位在美国化学界有机化学领域有点名气的教授是考试委员之一,在答辩过程中他竟把物理化学领域里的几个简单问题弄错。可见一位化学权威对化学每一分支都不见得是权威,何况对化学领域外的政治、经济、哲学等学科见解不一定比一般人高明。我提出这点是要说明得诺贝尔物理奖或化学奖的人,对物理和化学各支系领域都不见得全懂,所以民众不应盲目相信他们在政治方面的判断。而这些得诺贝尔奖的人也要有自知之明,不要利用群众盲目崇拜权威的心理去瞎指挥。
  你批评李远哲在政治判断上是低能儿,我有同感,所以把我所听到他写信给中国中央领导人的事告诉你,作为左证。我也很支持你揭伪君子的面具,所以提供你李远哲会见中国领导人时的做作姿态。我虽然不像你为了真理可六亲不认那么彻底,但为了真理我还是敢站出来说几句话的,但我绝不想利用机会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如果把自己的愤世嫉俗,怀才不遇的不平情绪参杂在真理的揭露上,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