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布列斯特要塞 作者:[苏联] 谢·谢·斯米尔诺夫-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幸的孩子:他们做梦也想不到,那些穿着绿军服的敌人在布格河左岸的国境另一侧歇斯底里般地捣了一整夜的鬼,正想办法把他们唤醒呢!
  星期六晚上的所有情况,都是小彼得后来对伊格纳丘克准尉说的,那已经是后来要塞投入战斗后他们在营房见面的时候了。多年之后,伊格纳丘克又把他讲的转告了我。
  当时小彼得没有谈战争一爆发,隆隆的爆炸声将他惊醒,他发现周围血肉横飞,看到战友们死伤时的感受。不过准尉还记得,这孩子从床上跳下来之后,衣服还没穿好,就被附近的一声爆炸掀到一边,狠狠地一头撞在墙上。他在昏迷中躺了几分钟,吃力地爬了起来,逐渐恢复了知觉。这时他首先冲向枪架,抓起了一支步枪。
  成年战士中有些人一开始表现得颇为慌乱。一个闻讯赶来的年轻中尉让大家都要以这个少年为榜样,这孩子虽然也受到了震惊,耳朵几乎都震聋了,可是刚一苏醒过来,便立刻拿起武器,准备迎击敌人。他的榜样帮助那些胆小的人战胜了恐惧,拿起了武器。
  敌人的火力不断加强,营房大楼起火燃烧,接连崩塌,幸免于难的战士抬着伤员下到位于整幢大楼底部的巨大拱形地下室。
  在地下室的每个窗口,都配置了机枪和步枪。
  但是,还需要有人到上面的二楼去进行观察,以便发现敌人后及时报告。观察员要冒着生命危险,因为二楼被敌人弹片杀伤的可能最大。指挥员召唤自告奋勇者站出来,小彼得当即第一个响应。
  后来,这个少年还到要塞各处去侦察,执行了指挥员交给的许多任务。对他来说,没有不能通过的禁地——他勇敢灵活地深入到最危险的地段,到处神出鬼没,带回许多关于敌人的宝贵份报。
  第二天,三三三团战士手中的弹药已然告 。看来,该防区的抵抗将不可避免地遭到挫折。恰在这时,出去进行例行侦察的小彼得和科利亚发现,营房里有一个房间是一个小弹药库,尚未遭到敌人炸弹和炮弹的破坏。两个少年将此情况向指挥员作了报告,并当即和其他几名战士冒着敌人的火力,开始向战友们防守的这座大楼拖运子弹和手榴弹。多亏了他俩,这个防区的要塞保卫者才得以坚持防御多天,重创了敌人。
  小彼得表现得浑身是胆,机智灵活,所以,战争一爆发就担负起三三三团指挥责任的上尉马上便委派他担任自己的通信员,小彼得也就象颗子弹似的,迅速地在地下室和半倒塌的楼梯上窜来窜去,完成指挥员交给的任务。不过,这样安排还有一层他本人不清楚的深意。指挥员派他担任司令部的通信员,是不想让他直接参加战斗,想用这种办法来保全他的性命。
  但是,小彼得不仅完成指挥员交给的任务,而且还和战士们并肩打击敌人。他枪法准确,不止一个希特勒匪徒闯进要塞后都在他的子弹下丧了命。他还甚至常常手持步枪冲出去拚刺刀。枪比他人都高,有时则拿着那支他在军火库里弄来的小手枪。战士们也很爱护自己的小战友,一发现他跟着大家去冲锋,就撵他回营房,可是小彼得稍稍等那么一会儿,马上又加入另一批冲锋战士的队伍。当有人批评他勇敢过分时,他就说他有义务替哥哥报仇:有人向他误传,说尼古拉中尉在大门附近被法西斯匪徒打死了。这孩子就这样同成年战士并肩战斗,无论是他的勇敢顽强精神,还是他对敌人的仇恨,都不亚于成年人。
  瓦莉娅给我讲了发生在第三三三团营房大楼地下室里的情况。
  药品和绷带用光了,伤员们得不到包扎和治疗。人们因伤口恶化而死亡。又是这个小彼得解救了他们。他跑出去搜索,在某地发现了一个卫生所的半倒塌的仓库,便冒着炮火在废墟里翻寻起来。在断垣残壁下面,他不但找到了包扎物品,还找到了一些药品,于是就把这些东西都带回了营房地下室。许多伤员的生命才因此而得救。
  没有水了。干渴折磨着伤员;孩子们哭泣着要水喝。只有少数胆大的战士敢出去打水,他们冒着敌人机枪的交叉火力,带着小锅和水壶爬向布格河边,往往是有去无回。
  但人们都说,只要伤员一呻吟起来要水喝,小彼得就立即向指挥员请求:“让我到布格河去一趟吧?”
  他多次完成了去布格河打水的任务。他善于发现危险较小的通向河边的道路,象游蛇一样在乱石和瓦砾堆中爬到河边,而且每次都能带着满满一壶水平安归来。
  他关心孩子的事迹特别令人感动。小彼得常会把最后一块面包干和留给自己的最后一口水送给受尽折磨的孩子。有一次,孩子们一点吃的都没了,于是他在食品仓库的废墟里找到了各种能吃的东西,还把在那儿弄来的巧克力糖一块一块分给挨饿的孩子们,直到统统分光为止。
  战争打响时,许多妇女正睡在床上,来不及穿上衣服,半裸着身子就跑进了地下室。她们什么穿的没有,也没有东西给赤身裸体的孩子遮身。又是小彼得帮了她们的忙。他记得军人商业售货亭的位置,但商亭已被敌人的炮弹和炸弹所摧毁。虽然这个地段处在敌人的猛烈射击之下,但孩子仍冒着枪林弹雨钻到那里。
  一小时后,他拖着一整匹布回到了地下室,当即把布匹分给了没衣服穿的妇女和儿童,帮助他们凑合着缝制了一批衣服。
  小彼得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去执行任务,参加战斗,但他总是那么快活和朝气勃勃,嘴里常哼着一首什么曲子。这个勇敢、快活的少年的这副神情,鼓舞着战士们的士气,给他们增添了力量。
  后来,第三三三团防区的局势变得越来越没有希望了,营房保卫者意识到,他们没有别的出路,要么战死,要么被敌人生俘。当指挥部决定打发留在地下室的妇女和儿童去当俘虏时,有人也提出让年纪还小的彼得一起去。这时,少年的心被这个建议深深刺痛了。
  “难道我不是红军战士?”他忿忿地问指挥员。
  他表示,他将留下来,并战斗到最后,不管最后结果会是怎样。少年的勇敢使上尉感动和钦佩,他允许少年留下来。小彼得参加了后来的所有战斗。
  据伊格纳丘克说,后来,他们作战的时间就不长了。七月的头几天,弹药几乎已消耗一空。这时,指挥员开始考虑作最后一次拼死突围的尝试。大家决定不向敌人预计我军会发起冲击因而调集重兵把守的北面突围,而是向南,向西乌方向突围,准备在突围之后再向东穿插,渡过布格河支流,经由南岛医院旁边潜人布列斯特郊区。
  这次突围未能成功——大多数参加者均牺牲和被俘。伊格纳丘克也是被俘者之一。他被押解到比亚拉波德利亚斯卡战俘营,两天后在那儿又见到了小彼得,只见孩子被打得遍体鳞伤,青一块紫一块,但还象从前一样富有朝气,毫无倦意。
  少年告诉准尉,他渡过了布格河岔,并和几个战友钻出了德国鬼子的包围圈。在朝着布列斯特南镇走的时候,他们在森林里徘徊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被希特勒匪徒包围,当了俘虏。
  敌人把他们排在一个长长的战俘纵队的最前面,用重兵把他们押往布格河对岸。途中,一辆汽车迎面向纵队开来,上面坐着手持摄影机的德国摄影师。显然,他们正在拍摄前线纪录片,所以当看到我军战俘后,摄影机开始转动起来。汽车缓慢地驶近纵队。
  突然,在纵队的头一排里,一个浑身血迹斑斑、沾满了尘土和硝烟的少年举起了拳头,冲着摄影机镜头做了个威吓的手势。这个少年就是小彼得。
  摄影师气急败坏地大叫起来。法西斯警卫一起扑向少年,一阵拳打脚踢。少年摔倒在路上,失去了知觉。若不是走在旁边那列战俘纵队里的一位军医大尉,他肯定当场就会被枪杀。这位大尉虽然自己已精疲力尽,但却仍把失去知觉的少年抱了起来,一直走到战俘营。他二天,小彼得重又活跃在被俘的战士中间,寻找要塞的战友了。
  伊格纳丘克眼含着热泪告诉我,在战俘营里,小彼得怎样帮助他免于饿死。在比亚拉波德利亚斯卡,战俘每天只能吃到一顿肮脏的稀菜汤,外加一小块代用面包。可是就连这种糟糕的菜汤也是来之不易——战俘营的警卫故意把食堂门前搞得拥挤不堪,秩序混乱,然后再开枪驱散饥饿的战俘。战俘被折腾得耗尽了最后的一点气力,好多人都送了命。
  伊格纳丘克身体又重又胖,靠这份少得可怜的食物简直难以活命。再说他想顺利走到食堂都不容易——看守食堂的德国鬼子不相信这个大腹便便的秃脑袋仅仅是个准尉,都以为他是个换了装的政委。警卫人员一见到他,就用自动步枪捅他的肚子,或者对他又推又搡,恶狠狠地叫嚷:“喂,政委,布尔什维克!”
  若不是小彼得,伊格纳丘克本必能死里逃生。少年每天都要设法给他搞到点吃的东西,虽然他自己也挨饿,但毫不迟疑地把弄到的东西送给准尉。
  “米沙叔叔,瞧,我给您带来了什么!……”他边跑边高兴地说,手里拿着小锅,里面那份菜汤哗啦哗啦直响,或者从怀里掏出一块直掉渣的面包。“您吃吧,我吃过了。”
  “我知道,他有时连自己那份也舍不得吃完,而给我送来,”伊格纳丘克讲道。“这小伙子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在战俘营里,小彼得遇到了自己的朋友和另外三个同他年纪相仿的少年——其他团的学员,但是小彼得却显得最为勇敢、灵活和果断,不知为什么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这种局面。他成了这五个人的头头。在他领导下,少年们开始准备逃跑,不久就从战俘营溜走了。打那以后,伊格纳丘克对小彼得的情况便一无所知了。
  好在瓦莉娅补充了他的讲述。要塞失陷以后.他同母亲以及一些军官的妻子儿女居住在布列斯特。有一件事她记得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