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兵营,首先是气艇。”
象1940年西线战局一样,此次作战由12月7 日推迟到14日,最后在12月12日定
于12月16日发起进攻。
由于作战物资的大量短缺,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司令官们多次采取的拒绝态度,
使这次“阿登攻势”在现代人眼里,是一次颇为值得怀疑的行动,在它开始之前,
就己注定要失败。然而,德国大本营中的人们却另有所想,这可以从国防军指挥参
谋部参谋长写给莫德尔元帅一份通知中,看出为作战失败而预先想出的全部托词。
这份通告还是在12月15日,即进攻开始之前送给莫德尔的。文中写道:“……已经
作出最后几项决定;……取得胜利的切先决条件都已经……具备,进攻的规模完全
决定于进攻过程中的指挥;……如果……遵守作战指挥原则,……肯定可以取得重
大胜利。”
在此其间,希特勒按照以往历次重大战局之前的习惯,于1944年12月11日和12
日——每天利用半天时间,将参加此次攻势的全部高级军官,直到师长,都召集到
“鹰巢”大本营,对他们发表了一通漫无边际的长篇大论。这次讲话内容同10天前
在柏林对冯·曼陀菲尔将军时所谈的大致相同。希特勒除了谈了军事观点外,还谈
到了促使他作出决定的政治动讥。他说:
“战争对于所有的参战者来说,自然是一次对负荷能力的考验。战争持续越久,
这种考验就变得越加严酷。只要对成功抱着某种希望,这种考验就可以忍受。一旦
在某一时刻,这种对胜利的希望破灭了,通常也就无法凭借意志的力量来忍受这种
考验了。这就好比一座堡垒,只要它还有希望得到解围,它就能够继续战斗。因此,
逐渐削减敌人的胜利信念,通过进攻使敌人明白,他们的计划从开始就不可能取得
成功,这是很重要的。这只有通过成功的进攻来取得,成功的防守水远达不到这一
目的。因此,人们不能不断地崇尚守势、防御是战斗的更强有力的组成部分这条原
则。……我们不能忘记,我们这一方所投入的兵力总量,总是同我们的敌人一样大
的。我们不能忘记,敌人的部分兵力还在远东对付日本。这个国家——除了中国之
外,拥有1 亿多人口,在技术装备上也占有重要位置。
尽管如此,人们必须清楚,如果长时间地依靠防守的坚定性过日子,那么终有
一天还必须要用成功的进攻来取代。因而,从战争一开始,我就一直在作出努力,
只要有一线可能,就进攻,使战争不致陷入世界大战的局面。尽管如此,如果这种
情况发生了,这就同我们的盟国背离联系在一起了,这自然还要采取进攻方式……
但只有两方中的一方认识到,象这样的战争再也无法取胜了,这才能最终决定战争
的胜负。因此,使敌人认识到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任务,要想使他们认识到这一问题,
最快的办法是消灭他们的有生力量,占领他们的领土。如果一方已经被迫进行自卫,
进行防守,那么,这时的任务就是通过无情的打击,还要使敌人认识到尽管情况如
此,他们什么也没得到,而战争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同样重要的是、要刮用每一个
瞬间来加强这种心理影响,使敌人明白,他们的一切都是徒劳的,使他们绝不能指
望投降,绝对不能,绝对不能。这是决定性的,敌人任何一点最微小的投降征兆,
都会使敌人取胜的希望死灰复燃,使广大失望的群众重新充满希望,而甘愿承担一
切困苦和贫乏。因此,敌人对于公布悲观失败主义的备忘录——就象1917年作的那
样,或者公布档案材料——就象我们今年经历过的一样,这样作的危险性,敌人知
道得很清楚,它可以一直使敌人抱有希望。但是也能出现奇迹,这就是要通过奋力
一击,使局势发生突然的转变。敌人必须明白,它在任何情况下都绝不会获得成功。
如果敌人通过人民的态度,国防军的态度,通过它所遭到的沉重打击而明白了这一
点,那么,终有一日他们的精神力量会彻底崩溃。弗里德里希大帝在他战争的第7
个年头所取得的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成就,将会再现。人们也许会提出这样的反驳:
是啊,当时的形势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我的先生们,当时的形势与现在没有什么
不同。当时,他所有的将军,其中包括他的亲兄弟……,几乎都对他是否能取得胜
利持怀疑态度。他的行政专区主席,以及来自柏林的部长们,组成代表团,向他提
出请求,希望他立即结束战争,认为他也不能取得胜利了。一种男子汉的坚韧不拔
的毅力。使战争继续进行下去了,并最终出现了转折的奇迹。也许还有人争辩说,
如果没有俄国沙皇的更迭,这一奇迹绝不会出现。这一争辩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因
为,如果在战争的第5 个年头就投降了,那么,在第7 年,也就是两年之后的皇位
更迭也就完全无关紧要了。人们必须要等待时机。
还应该仔细考虑以下几点,我的先生们。在世界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象我们
敌人所组成的联盟这样聪明,它由多种不同的分子所组成,有着完全不同的目标。
我们今天在敌人那里所看到的,都是当今世界上最极端的东西:一方面是极端的资
本主义国家,一方面是极端的马克思主义国家;一方面是一个垂死的世界帝国——
英国;另一方面,是一个一心要取而代之的殖民地——美国。就是这些国家,在实
现其目标的过程中,已经日复一日地陷于分裂。我想说,如果谁象一只蜘蛛那样,
坐在网中,密切注视事态的发展,他就可以发现,这些矛盾是如何在一小时一小时
地发展。如果这时再给它几次沉重打击的话,那么这个勉强维持的共同阵线。随时
都会随着一声霹帘而崩溃。联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希望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
…都希望能愚弄别的伙伴,从而得到些什么:美国企图继承英国的衣钵;俄国企图
取得巴尔干和海峡,取得波斯石油,伊拉克,波斯湾;英国企图保住它的地位,加
强它在地中海的地位。换句话说、有朝一日——这一时刻随时都可能出现,因为从
另一方面说,历史也是由死去的人们创造的——这个联盟会解体,但是这场战争无
论如何也不会使德国受到削弱。
当然,从战争开始之日我们就有着很大的弱点,尤其是我们的盟邦,存在很多
弱点。对我们来说,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没有……很强大的国家,而只是弱国与我
们结盟。但是,无论如何,它们已经在一段时间内……尽了它们的义务。我们不能
为此而抱怨、不能为此而诉苦,而是必须感激地承认,在一段时间内,这些国家无
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在同我们一起实现我们共同的意图。几年来,我们已经成功地使
战争一直在我们的国土之外进行。现在,我们被迫部分退回到国家的边界上进行。
还有一部分,我们仍在离国家旧边界线很远的地方进行。无论如何。我们也要维持
现在的状况,一如既往地把战争进行下去,特别是要排除西线的危险。先生们,已
经在别的战线上做出了牺牲,这在这里重新发动攻势创造条件。我在这里谈论一场
攻势,也许那些处在艰苦奋战中、并饱受敌人空军优势之苦的人们,会担忧地说:
怎么能这样想呢?1939年或1940年的形势、也并非使所有的人都深信,西线的战斗
能够由攻势所决定。恰恰相反,我们先生们!我并不是要撞破敞开着的门,我是要
打破紧闭的门。……
人们普遍认为,应进行一场防御性战争。这些年来,我一直反对这种意见。在
对波兰发动进攻战时,人们尚能接受。在对法国和英国发动进攻时,人们就认为这
是胡闹,是犯罪,是乌托邦,是没有希望的尝试。事态的发展却恰恰相反。如果我
们当时没有把法国干掉,我们今天根本无法想象,我们将走向何方……现在,有人
会提出异议说,1940年和现在相比、有一点差别是很大的,当时,敌军还是一支没
有经过考验的军队,而现在却成了一支熟悉我们、并正处在战争中的军队。这是对
的,我的先生们。但是从兵力上看,变化并不大,如果我们不把空军考虑在内的话
——当然它是一个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这一点我将还要谈到——从兵力上看,
当我们在西线发动攻势的时候,大约有100 个师,其中大约有86个师参加了进攻。
这些师也不完全是第一流的,其中一部分是临时组编的,在几个月年组建的,只有
一部分可以说是真正第一流的……对于目前的这场攻势,我们也没有第一流的兵团。
但是,敌人方面也不完全都是第一流的兵团。我们有许多打得疲惫不堪的部队,敌
人也有打得疲惫不堪的部队,并且还付出了沉重的血的代价。现在我们手中有美国
人首次发布的官方战报,他们在近3 个星期的时间里,损失了大约24万人。这真是
个巨大的数字,它远远地超出了我们所想象当中的人数。他们也已经精疲力竭了。
在技术上,我们双方大致相同。在装甲兵器方面,也许敌人拥有更多的坦克;但是,
我们有最新型的坦克,质量更好。“……
……
尽管将领们并没有完全觉悟,但是,对于不抱成见的军人天性来说,希特勒的
这一席话并不是完全无效的。冯·曼陀菲尔将军也写道:“司令官们从谈话中……
得到了一个对敌情的总的描述,这是有利的。司令官们从能够纵观全局的人那里,
得到了对形势的判断,看来……这种形势为我们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众所周知,代号为“秋雾”作战行动于12月16日5 时30分开始了。这次行动完
全出乎敌人的意料之外,并越过义弗尔以北敌人兵力薄弱的地段,取得了可观的初
步战果。曼陀菲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