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去古人的庭院散步-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何历史时期都有老龄人问题,太上皇也是这个范畴的事物,不过它更有特殊性,不同于一般人。但人人都有家庭生活问题,这又是共同的。研究太上皇的家庭生活,也还可以反映一些共同性的问题。


第二部分 婚姻家庭(二)第六节 唐代帝王生活杂说

    唐朝从唐高祖立国到唐哀帝灭亡,共有20个皇帝,这当然把非李氏的女主武则天除外,未成嗣统的嗣襄王李煴的称帝也没有计算在内。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有唐太宗、唐玄宗那样的英主,名垂后世,因此这个时代的帝王生活是怎样的,他们的排行、寿命、生育、晚景与归宿,说起来也许并不乏味。    
    行次与袭位嫡长制是中国的传统继承法,唐朝皇子的生母、行次关系着他们的继承帝位,自唐太宗以降诸帝的生母和行次是这样的:    
    帝王行次生母身份唐太宗2皇后唐高宗9皇后唐中宗7皇后唐睿宗8皇后唐玄宗3妃唐肃宗3宫人唐代宗1宫人唐德宗1宫人唐顺宗1妃唐宪宗1宫人唐穆宗3皇后唐敬宗1妃唐文宗2宫人唐武宗5妃唐宣宗13宫人唐懿宗1宫人唐僖宗5妃唐昭宗9宫人唐哀帝7皇后唐太宗画像在这19个皇帝中,穆宗、哀帝是嫡长子,占总数1/9弱,另有皇后生的5人,即嫡出共为7人,占总数1/3强,庶出12人,其中6个人是长子,他们的生母在其未当皇帝前,是一般的妃嫔,有的业已死去。如此看来,嫡长制在唐代未能完全实行。    
    但这不是唐朝皇帝的愿望,他们为实现这一制度作过很大努力。唐高祖建国就册封嫡长子李建成为皇太子,希望异日将皇位传给他。但是李建成、李世民兄弟阋墙,演出了一场玄武门之变的活剧,只好改立次子李世民为太子,从而破坏了嫡长制。继位的唐太宗并不想放弃这一制度,登极两个月就立嫡长子李承乾为皇太子,后来李泰谋夺储位,李承乾为保守地位而阴谋发动政变,事败被废,幽禁而死,嫡长制再一次未能实现。唐高宗的王皇后无子,遂立宫人生的皇长子燕王李忠为储贰。武则天当皇后,废黜李忠,册立她生的第一子、高宗第五子李弘为太子,这是立嫡长的表现,可是李弘不满于母后的作为,被生母毒死。武后生的第二子李贤继而被封为储君,还是与武后政治观念不同,被废清金古良《无双谱》中武则天画像掉,又被强令自杀。唐中宗的嫡长子李重润是韦后所生,一出世就被唐高宗立为皇太孙,后来被武则天废弃,并杖杀。中宗庶子李重俊被册为太子,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竟敢侮辱他,骂他为奴隶,李重俊起兵反抗,失败被杀。李宪是唐睿宗刘皇后所生的嫡长子,武后时睿宗一度为皇帝,他被立为太子。清除韦后势力之后,睿宗再次临朝,既因李宪为嫡长欲立他为储君,又因庶子唐玄宗有定难之功想选他为皇嗣。正犹豫中,李宪主动提出不当太子的请求,他说:“时平则先嫡,国难则先功,重社稷也。”不以嫡长自居,愿意让储位,睿宗同意了他的要求,托付后事于玄宗。唐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都册立过嫡子(或长子)为储君,但最终的接替人均不是原先确定的,事与愿违,一至于此。后来的皇帝也没有放弃嫡长制的原则,只是不像先辈那样努力,所以更不能如愿了。    
    明《帝鉴图说》中唐中宗与韦后上元赏灯图究竟如何看待唐朝皇位继承与嫡长制的关系呢?严格地讲嫡长制是皇后生的长子继承皇位,然而实际上呢?嫡长子可能夭折,皇后还可能没有生育,因此严格的嫡长继承是难于做到的。嫡长之外,以皇后的其他儿子为尊贵,唐太宗、高宗、睿宗继统前就处于这样的地位。皇后的血胤而外,妃嫔之子以行次论地位。唐代宗、德宗、宪宗、懿宗是一般宫人所生,顺宗、敬宗是妃子生的,他们的长子身份在继位中占了便宜。综合起来看,所有的嫡生子、庶长子的嗣承皇统,都可以视为嫡长子继承制的内容,唐代还是实行嫡长制的。这么说我们觉得需要明确两点:嫡长制的含义是立嫡长子,这是狭义理解;广义的则包括立嫡生的其他儿子和庶生长子。说一个朝代是嫡长继承制,以嫡长为嗣君的人数不一定多,主要是看这一王朝是否以嫡长制的精神来处理继嗣问题。由此我们引申出一种看法,任何一种制度,一个事物都不是纯粹的,它有着广泛的内容,它的本质是某一个特性,但与其本质掺杂在一起的可能有很多其他成分。我们认识事物,定了性就以为是单纯的那种属性,看到杂质又怀疑其性质,这是不明白事物的复杂性所产生的。    
    结局与晚景下面,我们依次了解唐朝诸帝的晚景与辞世的情节。    
    帝王享年死亡原因唐高祖71被迫退位,病死唐太宗52吃丹药中毒死唐高宗56病死唐中宗55被韦后杀害唐睿宗55被迫退位,病死唐玄宗78被迫退位,抑郁死唐肃宗52被皇后、太监逼迫,忧郁死唐代宗53病死唐德宗64病死唐顺宗46病死唐宪宗43被宦官害死唐穆宗30吃丹药中毒死唐敬宗18被宦官害死唐文宗33病死唐武宗33吃丹药中毒死唐宣宗50病死唐懿宗41病死唐僖宗27病死唐昭宗38被朱温杀害唐哀帝17被朱温杀害这20人中,12人是寿终正寝,即是善终的,占到唐代君主的60%,是多数。这是从表面看,其实内有四人晚景甚惨。唐高祖、睿宗、玄宗退位为太上皇,失去权力,这对忧患一生的唐睿宗影响尚小,但对打天下的唐高祖、盛世之君的唐玄宗打击太大,晚年生活乐趣大减,以至消失。此种情形在《唐代太上皇的家庭生活》篇中作了说明,这里不提。还有唐肃宗,既怕太上皇玄宗复辟,又怕张皇后和太监李辅国,听任他们迫害乃父,自己内心不安,忧虑成疾,在玄宗死后一个月就追随乃父于地下了。看来这四个皇帝是在抑郁状态下死去的,虽说是正常死亡,但有不正常的情况,或许可以说处于好死与歹死之间。所以60%的善终君主数字要打个大折扣。    
    有三个皇帝误食丹药,中毒身亡。唐朝有好几个皇帝相信道家或释氏的炼丹术,希望靠药石求得长生不老。唐太宗一世英主,一生有两件事让后人非议。一是搞玄武门之变,夺储位登基,这是按嫡长制的正统观念要求于他,不是我们今日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可以不去理它;再一项是吃蕃僧药石中毒暴亡。圣君迷信于荒诞的长生不老药,虽说古人受科学不发达的限制,对此认识不清,但总有相信与不相信两种人,唐太宗属于后一类人,其愚妄之举与英主地位不相称,此事实为圣明之累。唐武宗死于药石,《旧唐书·武宗纪》说得非常明白:看重方士,服了他们修炼的药,毒性发作,烦躁不宁,喜怒无常,十来天不能说话,随即死去。其时33岁,正值青年有为岁月,可怜为愚昧夺去性命。武宗的父亲穆宗也是吃了丹药故去的,《旧唐书·穆宗纪》说他在长庆四年(824)正月初一正常地受百官朝贺,当日“饵金石之药”,处士张皋上疏恳切劝告他不要服食这种东西,可是为时已晚,22日死亡,年仅30。追求长寿的不当,误用金石之药,反倒损了阳寿。    
    有五个皇帝被杀害死亡。窝囊皇帝唐中宗受制于韦后,韦后及其女安乐公主一个要临朝称制,一个要当皇太女,联合起来毒死作为夫、父的唐中宗。在死前半个月,许州司兵参军燕钦融上书揭露韦后的阴谋,昏聩的中宗不知警惕,反而恼怒上书的忠臣,将之在朝廷上杖杀,而他自身的悲剧旋即出现了。唐宪宗也是爱服丹药的人,元和十四年(819)十一月食方士柳泌炼的金丹药,中毒,次年元旦不能接受百官贺礼,宦官陈弘志乘机下了毒手,结果了他的性命。他的孙子唐敬宗同样死于内监之手,宝历二年(826)十二月初八的晚上,18岁的敬宗打猎回宫,与中官刘克明等饮酒,兴致正浓时,刘克明等熄灭灯烛,把他杀害。唐昭宗、哀帝父子都是被朱温杀死的,朱温从而代唐建立了后梁。这两个亡国之君早就惶惶不宁,不知哪一天是死期,当昭宗在凤翔受制于节度使李茂贞时,要把女儿平原公主嫁给李茂贞的儿子李继,何皇后不同意,昭宗说不如此来笼络李茂贞,我们没有居停之地,只好把公主嫁了。结婚时,平原公主不能似先辈那样尊贵,如同民家女子给公公下拜,还一一向李继的族兄弟致敬。昭宗委曲求全也不可得,不久被朱温挟持东迁,何皇后对昭宗说从此我们夫妇委身于贼手了,即更得不到自由了。他们只能以饮酒麻醉自己。当朱温派枢密使蒋玄晖、朱友恭等到洛阳宫中杀他们时,喝醉了的昭宗围着柱子躲藏,当然脱不了剑下之鬼的命运,何皇后哀求蒋玄晖,得以苟活。哀帝继位,不敢为父皇举哀,宫中哭都不敢哭出声。蒋玄晖代表朱温要九锡,何皇后只好照办,并哭哭啼啼请求保全母子性命。及至朱温建梁的准备停当了,把何皇后杀掉,在哀帝退位几个月后又把他害死。上述五个皇帝被害有三种情形,一是唐中宗的死于皇室内部的争夺最高权力的矛盾;二是唐宪宗、敬宗的亡于宦官擅权;三是唐昭宗、哀帝败亡于不同的政治集团之手。虽有三种区别,但都是夺取权力的政治斗争,所以这五个人是政治斗争的失败者和牺牲品。    
    唐代20个皇帝,善终的、歹死的大约相当,因此我们说唐朝皇帝的晚年生活大多不幸福。帝王作为最高统治者有享乐的一面,唐代皇帝结局生动地说明他们也有悲哀的一面。他们是人,就有人生的酸甜苦辣,有家庭父子夫妻关系的不协调,有主子奴才的矛盾,有君臣的对立,从而产生种种痛苦。君主并非自然会有幸福,究竟其生活如何,还要看他们自己会不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会不会争取幸福。当然,他们的苦乐绝不同于一般人,不同于人们为生活无着而忧愁,他们即使在潦倒不堪时,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