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在电影里换来换去的27套旗袍和她曼妙的身材,还有梁朝伟忧郁的眼神,这部电影一下子成为了都市人的新偶像剧。
这时候,几乎没有人注意看张曼玉的表演。其实那种压抑下的含蓄情感是最难表现的,〃我的启蒙老师是王家卫,比如在最初拍《阿飞正传》的时候,有一场戏酝酿到要哭的时候,他叫我忍住不要哭,我记得他当时告诉我,以后就算自己真的想哭,第一个反应也是把眼泪吞回去,忍不住才哭出来的那一刻才是最伤心的。他说笑也是一个道理,这样才比较真实。 〃提起演戏,她这样说。
尽管接近40岁,张曼玉仍然是众人的偶像。在香港影坛她当之无愧地拿着每部戏600万港币的女星最高片酬,同时她广告代言的身价据说也不低于1000万。我并不是拜金,因为在这里,演员的身价就代表了〃自身的价值〃,就像好莱坞的〃2000万俱乐部〃,片酬是衡量一个演员是否为一线大明星的标尺。
不是依靠天分,而是张曼玉的努力为自己赢得了这些。
这个美女,与时间无关
她的故事起伏跌宕却优美动人,20年的时间,她不仅没有被人遗忘,而且更加光华耀眼。这时候,年龄已经不是问题,喜欢她的男人和女人都说:这才是真正有味道的成熟女人。
2003年9月20日,张曼玉过完了她〃3字头〃的最后一个生日。
香港娱乐圈有很多即将迈入40岁的美女,并且根据个性不同分为各种类型,有精致版的关之琳、话题版的刘嘉玲、搞笑版的吴君如等等。入行以来,张曼玉都不算是最出挑的〃绝色〃1983年她从英国回香港没多久,就得到了当年〃港姐〃的亚军,刚出道时她打出的是〃可爱〃牌,因为性格外向口无遮拦被称为〃鬼妹仔〃,在很多电影里做花瓶,以纯真甜美博人一笑。数年前香港某媒体评选过〃四大绝色〃,包括林青霞、关之琳、李嘉欣、甚至有当时刚演完《霸王别姬》的张国荣,张曼玉则榜上无名。
真正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是阅历,连气质都可以随着年龄而变化。20年的时间可以让任何一个人脱胎换骨,曾经性格见棱见角的张曼玉终于被打磨成了一颗圆润的珍珠。
2002年4月,我在北京见到张曼玉的时候,她对我说:〃我现在对自己外形方面的要求不多。只要维持自己身体的健康、保持快乐平和的心境就很好……女人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可能觉得幸福。而对于物质方面,我反而年龄越大越无所谓,我不是一个特别现实的人,赚钱、工作最好顺其自然,很多东西是你的就是你的,如果不是你的,那就不是。〃当时她刚刚离了婚,并且和好朋友梁朝伟传出绯闻,但是对于这方面的话题她丝毫不避讳〃我们是朋友,〃她平静地微笑着,说。
和我告别之后,张曼玉匆匆穿过酒店大堂,这时有一个影迷向她喊:〃张曼玉,我爱你!〃她寻声望去,展颜一笑,然后轻轻挥一挥手,当时我又一次看到了她微笑时出现在眼角的鱼尾纹,那是一个女人被岁月的流水打磨过的痕迹。
很显然,并没有人因为张曼玉的皱纹而改变对她的喜爱。年龄越来越大,她却越来越红,如今片酬和广告身价已位居所有香港女星之首。
从1983年到今天,张曼玉的20年丰富而精彩,她的故事起伏跌宕却优美动人。20年的时间,她不仅没有被人遗忘,而且更加光华耀眼。这时候,年龄已经不是问题,喜欢她的男人和女人都说:这才是真正有味道的成熟女人。
20年前的张曼玉和20年后的张曼玉是不同的。时光流逝没什么可怕,重要的是你能不能从经历中吸取养分,让自己越来越成长这样的女人不会衰老,只会〃升值〃。
2003年7月的一天下午,我和上海本地的朋友约好在南京西路的〃波特曼〃酒店见面。刚在大堂落座之后,偶然抬头,我碰巧发现了从我身边匆匆走过的张曼玉。
〃做了这么多年记者,采访过的人里面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朋友问。
看着窗外午后的阳光,我想起了刚刚从我眼前经过的张曼玉。之后,我对朋友讲述了一年多之前采访她的经历。
其实,张曼玉并不是7年〃娱记〃生涯里最令我难忘的人。
因为在采访她的时候,我已经了解应该怎样去做一个〃娱记〃,并且决定离开这个行业。而见到张曼玉之后,她让我更加了解应该怎样去做一个〃不败〃的女人。
像她说过的那句广告词铂金,贵乎稀有。
而一个不能被时间所摧毁的女人,她的价值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动了娱乐圈——我亲历的2个娱乐事件我为什么要起诉郭峰?(1)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一年,我都快把它忘了。从可以合作的朋友变成原告和被告的关系,在娱乐圈里这种事情有不少,可是我从来没想过会发生在我身上。
从陌生人到采访对象,从采访对象到朋友,从朋友到对簿公堂,通过这5年来我和郭峰关系的戏剧性变化,似乎让我了解到娱乐圈喧嚣背后的世态炎凉。
我的署名哪里去了?
律师马上问我有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是作者,我说有。他看过之后说:“这是明目张胆的侵权,作为受损害的一方,你是可以告他的。”
1997年年初,通过采访我认识了郭峰,在这之前我只是知道他的才气。采访时郭峰给我的印象是比较感性的,待人也热情,大家相处很愉快。我们之后合作过一首歌曲,是由我填词的《唯一》,后来曾经作为一部电视剧的片尾曲。1998年6月底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郭峰音乐演唱会,是在总策划梁卫平、郭峰和我的一次次碰面之后促成的。
前后几个月的时间,我负责演唱会整体宣传定位和所有媒体联络,而且到了后来,包括所有宣传稿撰写、找影楼拍摄宣传照、找服装品牌赞助演出服等事务也都由我来做了。做记者以来,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实施的一个演唱会,那段时间很辛苦。但是演唱会的顺利举办让我很有成就感,当听到自己填词的歌曲《唯一》回响在现场,我觉得开心,虽然这时候我没有拿到过一分钱的报酬。
2002年4月,郭峰推出了他的一张新专辑《NEW 11》,我们的合作歌曲《唯一》赫然收在其中,但是词曲作者署名:郭峰。在一些媒体对专辑的宣传中特别提出这是郭峰〃集词曲、编曲、制作、演唱、MTV拍摄于一身的全方位作品〃。
搞错了吧?我觉得奇怪,这时候我们已经三年没有任何联络。我先后打过三次电话给他,也没有得到关于这个问题的任何解释。再后来就联络不到了。
两个月之后,在和一个律师朋友聊天的时候我讲了这件事。这个北大法律系的硕士生马上问我有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是作者,我说有。他看过之后说:〃这是明目张胆的侵权,作为受损害的一方,你是可以告他的。〃〃还是先不要告,看看大家能不能商量解决吧,〃我对律师朋友说,要不然过几天我委托你和他联络一下。
一个多礼拜之后,我终于接到了郭峰的电话,他的语气焦急。大家都是朋友嘛,他说,为什么要找律师呢?我说我一直在联络你,情况没那么严重。既然大家是朋友,能不能找时间把这件事说清楚?他说好,没有问题,下周我都在,随便哪一天。
下一个周一我联络郭峰,〃……礼拜三吧,我们找个时间坐一坐。〃他对我说。
一言为定。星期三等到下午5点钟,我没有得到郭峰给我的任何消息。6点整,接到他的助理打来的一个电话,他说郭峰今天在外地演出,把这件事给忘了。不好意思,能不能等他回来再说?
我觉得失望。对方显然没有诚意面对这件事。看看时间已经过去了几个月,这样拖下去没有任何意义,于是我给律师打了电话看来只能法律解决了。
随着一纸诉状,我和郭峰成为了〃郭峰侵权案〃的原告和被告。
冷傲与热情:郭峰给我两张脸
在采访过程中,我发觉郭峰是一个满好相处的人,而随着专访文章的发表,我们的联络开始多了起来,在我的版面上经常会出现有关他的报道。
我的性格一直比较内向,从小就如此。上大学的几年时间里,除了同班同宿舍的人,我和其他班系的同学都很少讲话。在〃中戏〃的时候,导演系一个男生临毕业时和我开玩笑说:〃于蕾,明天我就离校了,能不能听你说句话?〃天知道后来我怎么会做了记者,并且还自我感觉如鱼得水的。
记者是一个必须要与人交往的职业,投入这个职业也让很多人都成了朋友遍天下的江湖中人。而对我来说,〃江湖〃太遥远也太复杂,我不喜欢。作为记者,我只是喜欢在采访的同时去了解一个人和一件事的过程,这是很有趣的体验。回想1996年夏天,我第一次采访费翔的过程就是这样的,正是因为新鲜而有趣,所以让我喜欢上了这个职业。
了解一个陌生人的过程是有意思的。
1997年春天,刚刚过完春节,我们学校还没有正式开学,我就已经回报社上班了。热火朝天的工作很快开始展开,我马上要采访当时正红的主持人程前和音乐人郭峰。
在这之前我见过一次郭峰,他给我的印象是冷傲的。那是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一次春节晚会录制现场,我在后台找人,随便一个化妆间,我敲门之后进去,看到几个歌手正在扎堆聊天,其中就有郭峰,他当时漫不经心地向我看了一眼,我觉得他的眼神很傲。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