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徧执批判-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里,我得做个解释。我不是原作者的“弟子”,不敢辱没作者清名;另外,我的解读与原著根本不同,我只是利用了原著的框架来论述我对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众多观点,所以,读我的文章不等于读原著,而读原著肯定也与我此文不同,对照之后你会明白这不是一篇简单的“缩写”,实在这个书写的过程为“移花接木”也,此文应该具有另外的独有生命力。后面阅读的《英国通史》与《世界文明史简编》同,不再解释。    
    写这篇短文时也借鉴了其他一些历史书籍,一并列在本书后面的参考书栏目中。


第四部分:在不列颠群岛漫步历史与文化的漫步

    我本来以为,所有喜欢“现代化”的当代中国人是很熟悉英法史的,后来我了解了一下,发现我犯了“想当然”的错误,事实不是这样。非专业的人很少了解英国史。我几乎想说,假如不了解英国史,就免谈现代化与现代政治。    
    为什么要了解英国史呢?在由钱乘旦和许洁明共同编写的《英国通史》里,我发现了两位作者的如下论断:不了解它,就不能理解今天的世界;没有这个国家,现在的世界就不是这个样!英国开创了世界的一种新文明,英国是一个“原生型”或“自发型”的现代化国家,而这样的?英国和中国正是这两个典型的两种版本,很显然英国是前者,中国属于后者。所以,知道英国是怎么样的,对于希望在中国实现时代化的人们或许是必须的一课。    
    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在泛读这本《英国通史》的基础之上到英国伦三岛去做一次历史与文化的漫步。    
    今天英国人生活的地方叫不列颠群岛,爱尔兰与英国可以说曾经是一个国家;后来由于宗教等原因分离出去,而北爱尔兰也主要因为宗教的原因后来又留在英国属下;同样因为宗教原因,一部分北爱尔兰人又要求北部爱尔兰应该和南部爱尔兰合二为一。不列颠和爱尔兰是这个群岛中最大的两个岛屿。不列颠岛在地理上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英格兰、苏格兰与威尔士。    
    “海在英国人的生活中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与海洋相关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都是不列颠人的至宝:古代社会因海的便利带给不列颠人开放的文化价值观”。曾经不列颠群岛是与欧洲大陆相连的,但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地质运动使海水淹没了连接带,不列颠人也就成了海洋民族。    
    青铜时代英国在历史上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是“大杯文化”,它的称呼来自一种杯型壶。“大约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大杯人开始有贫富等级差别”。举世闻名的英格兰中部的巨石群则出现在公元前2900~2500年左右。    
    在英国,“与铁器时代相关的一般称为克尔特文化”。Celt,主要是一种语言。广义上的克尔特人指“铁器时代的欧洲和前罗马时期印欧民族的一部分”。公元一世纪,比尔盖人进入不列颠。“王”制开始出现。在公元前55年恺撒攻下大不列颠之前,不列颠克尔特人处于部落社会晚期。中国这时候已经进入汉朝。    
    地球上的人类文化充满了许多的偶然性。我认为罗马帝国对于不列颠的征服改变了英国的方向,甚至改变了整个欧洲的历史,而它们混合的一种政治文化在未来则影响了全世界。罗马人给欧洲带去了一种地中海沿岸才有的城镇文化和市民文化的萌芽。这个初级的文化很可能经过漫长的演化与1000多年后的现代化国家所需要的“城市化”有某种特殊的联系。    
    实际上我想说,世界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走向,尽管它并不明显,但却一直潜在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一种从2000年前就有城市化的雏形概念,另外一种从头就是农业化的国家概念。前者是欧洲,后者是东方国家。这只是我的一个大胆假设,具体论证当然还需要更多的资料。而罗马正是“城市化”文化在欧洲的最大缔造者和传播者。尽管罗马人在5世纪撤离了英国和西欧,但是作为一种文化却在那里深深扎根,500年殖民已经足够一种文化生根发芽。以下或许可以作为具体的实例。    
    罗马人几乎在英国把罗马的城镇照搬过来,他们建造了广场、神庙、大会堂、公共浴池、戏院、竞技场等市民和城市的必须设施。通史作者许洁明认为:他们“给不列颠带来了以城镇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至于城市化文化的核心,我初步认为体现在平民性;而农业化国家的文化核心体现在王族对首都的独享性。例如中国古代其实也有很大的城市,但只是皇帝所在的都城,如汉朝的西安鼎盛时有25万人,洛阳则已经有20万人(黄仁宇语)。人口大小并非城市化的惟一指标。    
    基督教在公元2世纪进入不列颠。我认为,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酵母,没有基督教的传播很难说今天的世界是什么样。尽管基督教的“进步”作用不能简单地加以评述,但是基督教对于现代社会的曲折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基督教构筑了东西方文化的另外一个重要分水岭。    
    3世纪末撒克逊人首次侵袭不列颠东岸。5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人开始大举入侵不列颠,克尔特人的家园遭到冲击。在第一章结束的时候,《英国通史》的作者总结到:“不列颠的文明都是外来的”。我觉得这个结论为另外一个结论埋下了很好的伏笔:这样一个不断由“外来者”组成的民族不可能没有一个开放的社会心理基础。有人可能说,中国汉文明也不断遭到外族侵袭,但是英国比中国幸运的是,他们的入侵者往往处于更高的文明形态,如希腊罗马和法国为代表的欧洲文明等。汉文明的入侵者多为文明形态较低的游牧民族。这为中华文明为什么早熟而落后找到了其中一个原因,汉文明一次次被周边落后民族侵袭和占领,文明成果被一次次平均,这个规律直到中国的最后一个王朝——清朝——依然如此。     
    侵略或占领,另外一个相对好听的名称叫“殖民”。对于殖民,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看,未必是好未必是坏,简单的说,结果是一种文化的融和;好和坏标准不一,看你信仰什么,是宏观的文明发展,还是民族自尊心。很难想像没有罗马的入侵或者殖民,能有英、法的后来文明发展。对于在欧洲历史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的德国,德国人L。波尔纳则是作出了以下的哀叹:“有些人以我们德意志人——而且只有我们——从没有被罗马人征服而自豪。对于热爱德意志祖国的人来说,倒是应该为这个事实悲叹,因为这正是我们远远落后于许多欧洲民族的原因。”瞧,真有人急着被殖民呢。


第四部分:在不列颠群岛漫步基督教的作用

    人们一般把克尔特人视为英国土著人,英国早期还有罗马移民,然后就是从西欧进入的海盗——盎    
    格鲁-撒克逊人。“海盗”侵入的历史持续了150年,他们本来是日尔曼人的一支,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从丹麦半岛而来。盎格鲁人定居英格兰北部,撒克逊人到南部。这个时期“处在军事民主制末期”,或称为“英雄时代”的部落时期,没有技艺和文字。部落首领称“王”。该时期正是中国的南北朝时期。    
    公元500年前后,传说中的亚瑟王领导不列颠人在多塞特郡重创继续向西挺进的撒克逊人,使撒克逊的脚步停留了50年。也就在这个时期,一个具有鲜明不列颠特征的“圆桌”出现了。假如将其作为一个文化像征,它所蕴涵的民主和平等含义可以说在这个时候的英国已经出现了。在其后的1000多年里,“圆桌”在全世界不断地被复制,大约在公元2000年,中国的许多地方也开始出现这个在木工技术上并不难制作的“圆桌”,它的困难在于对于“圆桌会议”精神上的把握。    
    基督教的传入无疑是对拉丁文化在不列颠的某种延续。公元598年,肯特国王艾塞伯特迎娶了一位信仰基督教的高卢公主,随后国王也皈依基督教,并建立了坎特伯雷大教堂。“国王的皈依带动了亲兵和百姓对基督教的接纳,基督教终于在663年前后永久性地征服了英格兰东南部”。这个时候爱尔兰人大部分已经信仰基督教,修道院在不列颠群岛成倍增加。    
    “基督教反对暴力,保护稳定的婚姻生活和遗产继承权”,这些文化特点深远地影响了包括英国在内的所有西方国家。但我们必须注意到,基督教是通过一位王后偶然进入到不列颠的。    
    “基督教是一种具有成文经典的宗教,随着这种宗教的传授,居民识文断字的能力在增长,居民在基督教文明的熏陶下,在语言、艺术、法律、教育等方面也在发展。而且,必须看到的是,在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初期,组织程度最高的社会共同体无疑是以大教堂为中心的群众性宗教团体”。所以,“在罗马撤出不列颠后,盎格鲁-撒克逊人城市生活的最早复苏,无疑与大教堂的建立与基督教的传播密切相关”。    
    “公元7世纪,在宗教统一的同时,英格兰的7个王国中逐步出现了3个较大的霸主”。他们大有统一英格兰之趋势。所以这三个国王被史学家称为“不列颠统治者”。这时候中国已经进入唐朝。    
    在大约9世纪的时候,两股力量改变了英国的历史:威塞克斯王朝的建立和维金人的入侵。维金人就是挪威人和丹麦人。他们是英国人历史上的“倭寇”。最后维金人定居在英格兰,带来了他们的语言和法律。著名的艾尔弗雷德大帝(871…899)则建立了威塞克斯王朝。他大败维金人,并最终使他们放下屠刀皈依了基督教。    
    这一时期的军事和文化发展同样重要,《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和《艾尔弗雷德法典》等重要文献完成。英格兰的君主制和王权建立基本上成形。“在军事首领向君主制的转变过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