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袁崇焕传-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部分宁远告捷(3)

    由上,觉华岛成为明辽军与后金军的必据必争之地。觉华岛激战的爆发,是在天命汗努尔哈赤兵败宁远之后,而衍化成的一场残酷的争战。    
    努尔哈赤一向刚毅自恃,屡战屡胜,难以忍受宁远兵折之耻,誓以洗雪宁远兵败之辱。他决心以攻泄忿,以焚消恨,以胜掩败,以戮震威。    
    正月二十五日夜,后金一面派军队彻夜攻城,一面将主力转移到城西南五里龙宫寺一带扎营《满洲实录·武讷格败觉华岛兵》    
    。其目的:一则是龙宫寺距觉华岛最近,便于登岛;二则是龙宫寺囤储粮料,佯装劫粮。此计确实迷惑了明军,高第塘报可以为证:“今奴贼见在西南上离城五里龙官(宫)寺一带扎营,约有五万余骑。……讫近岛海岸,冰俱凿开,达贼不能过海。”    
    时值隆冬,海面冰封,从岸边履冰,可直达岛上。姚抚民等守军,为加强防御,沿岛凿开一道长达15里的冰濠,以阻挡后金骑兵的突入。然而,天气严寒,冰濠凿开,穿而复合。姚抚民等率领官兵,“日夜穿冰,兵皆堕指”。    
    二十六日,后金一面派少部分兵力继续攻打宁远城;一面命大部分骑兵突然进攻觉华岛。后金军由骁将武讷格率领蒙古骑兵及满洲骑兵,约数万人,由冰上驰攻觉华岛。明军凿冰15里为濠,列阵以车楯卫之。辰时,武讷格统领的后金骑兵,分列12队,武纳格居中,扑向位于岛“龙头”上的囤粮城。岛上明军,“凿冰寒苦,既无盔甲、兵械,又系水手,不能耐战,且以寡不敌众”;不料大雪纷飞,冰濠重新冻合。后金骑兵,履冰驰进,从靺鞨口登岸,攻入囤粮城北门,猛烈厮杀,冲进城中。后金骑兵驰突乱斫(zhuó),岛上水兵阵脚遂乱。后金军火焚城中囤积粮料,浓烟蔽岛,火光冲天。旋即转攻东山,万骑驰冲;巳时,并攻西山,一路涌杀。后金军的驰突攻杀,受到明守岛官兵的拼死抵抗:“且岛中诸将,金冠先死,而姚与贤等皆力战而死。视前此奔溃逃窜之夫,尚有生气。金冠之子,会武举金士麒,以迎父丧出关。闻警赴岛,遣其弟奉木主以西,而率义男三百余人力战,三百人无生者。其忠孝全矣!”    
    觉华岛争战的结局是明军覆没而后金军全胜。此战,明军损失惨重。经略高第塘报:觉华岛“四营尽溃,都司王锡斧、季士登、吴国勋、姚与贤,艟总王朝臣、张士奇、吴惟进及前、左、后营艟百总俱已阵亡”。总督王之臣查报:“觉华兵将俱死以殉。粮料八万二千余及营房、民舍俱被焚。”同知程维楧报:“虏骑既至,逢人立碎,可怜七八千之将卒,七八千之商民,无一不颠越靡烂者。王鳌,新到之将,骨碎身分;金冠,既死之榇,俱经剖割。囤积粮料,实已尽焚。”《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载:“我军夺濠口入,击之,遂败其兵,尽斩之。又有二营兵,立岛中山巅。我军冲入,败其兵,亦尽歼之。焚其船二千余;并所积粮刍,高与屋等者千余所。”总之,觉华岛上明军7000余名和商民7000余丁口都被后金军杀戮;粮料8万余石和船2000余艘都被后金军焚烧;主岛作为明朝关外的后勤基地也被后金军摧毁。同时,后金军也付出代价,明统计其死亡官兵为269名。袁崇焕作了《祭觉华岛阵亡兵将文》,文曰:    
    慨自战守乖方,屡失疆土。天子赫然震怒,调南北水陆舟师。谓尔乘船如马,遂调之来,为进取也。据尔等间关远至,岂不欲灭此朝食,一帆而金、复归,再帆而黄龙扫哉!奈未尽其用而敌即来。冱(hù)寒之月,冰结舟胶。窘尔之所长,乌得不及于难。说者谓谋之不臧,不臧固不臧矣,然排山倒海之势,以十八万而临数千之水卒,即臧可奈何?而尔等计无复之,愤然以死,略无芥蒂。视当年之弃曳倒奔者加一等也。人之罪,至死而免;人之品,至死而定。今将略尔罪而嘉乃忠。请命于天子,谅为之恤,所以不没汝等者,良有在也。    
    吁嗟!巨浪茫茫,空山寂寂,皆汝等忠灵之所洒荡也。望故乡以何日,即转劫而无期,苒苒游魂,何不相结为厉,歼仇泄愤?在生之志,藉死以伸,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尔其勉之!不腆之奠,涕与俱之。尚飨!    
    上述祭文,声泪俱下,感动天地,激愤人心。“苒苒游魂,何不相结为厉,歼仇泄愤?在生之志,藉死以伸,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生死同忾,虽死犹生,歼灭仇敌,伸报积愤!    
    明朝与后金的宁远之战,明军在主战场——宁远城获胜,而在分战场——觉华岛失利,但总的说来胜利是主要的,所以明朝称这场胜仗为“宁远大捷”。    
    宁远之战,明朝之所以大捷,后金之所以大败,其原因诸多方面而又错综复杂。    
    在政治方面,后金进攻宁远的战争,已由统一女真各部、反抗民族压迫的正义战争,变成为掠夺土地人民、争夺统治权力的不义战争,因而遭到辽东汉民的强烈反对。尤其是努尔哈赤对辽沈地区汉民的错误政策,引起后金与明朝两方面辖区汉民的不满和恐惧,从而促使宁远军民拚死抵御后金军的进犯。人心向背是袁崇焕获胜与努尔哈赤失败的一个基本因素。    
    在军事方面,三年之间,后金兵没有大的野战,额真怠惰,兵无斗志,器械不利;忙于整顿内务,未作军事准备。明朝袁崇焕却在积极备战,修筑坚城,整械备炮,训练士马——组成关宁防线。后金打了一场最为兵家所忌的无准备之仗。


第三部分宁远告捷(4)

    在策略方面,以往后金向明进行攻坚战,在坚城深堑之前,炮火矢石之下,多以诱敌出城、铁骑驰突,或以智取力攻、里应外合而获胜。明军于沈阳和辽阳两城的失陷,都是犯了上述两个同样的错误。这次袁崇焕坚壁清野、撄城固守,又“纵街民、搜奸细”。在宁远城里,“无夺门之叛民,内应之奸细”。努尔哈赤以劳赴逸,以主为客,以骑攻城,以箭制炮,引诱而明军不出城,派谍而城中不内应。后金军以短击长,终至败北。    
    在思想方面,后金军居于优势,努尔哈赤却思想僵化,骄傲轻敌;明军处于劣势,袁崇焕却群策群力,小心谨慎。后金刘学成在奏陈中分析道:“汗自取广宁以来,马步之兵,三年未战,主将怠惰,军无战心,车梯、藤牌朽坏,器械不利。汗视取宁远甚易,故天使汗劳苦。”努尔哈赤犯了骄帅必败的错误。明军则正如天启皇帝谕旨所言:“袁崇焕血书誓众,将士协心,运筹师中,调度有法,满桂等捍卫孤城,矢心奋勇”,故能“首挫凶锋”。明军官兵同心,上下一致,众志成城,夺得胜利。    
    在指挥方面,天命汗在宁远的对手已然不是庸拙无能的统帅杨镐,也不是纸上谈兵的经略袁应泰,更不是浪言求宠的巡抚王化贞,而是杰出的将领袁崇焕。袁崇焕在宁远之役中,“委任专,事权一”。但这不是经略高第委任的,而是袁崇焕拚死争得的。在宁远之战中,袁崇焕撄城固守,凭城用炮,调度得体,指挥有方,确实胜过老谋深算的后金军统帅努尔哈赤一筹。    
    在武器方面,明军已然使用最新式的武器——红夷大炮,而八旗兵照旧袭用弓箭刀戈。后金兵的进攻,被袁崇焕凭坚城、用洋炮所击败。在两军争战中,人的因素固然重要,武器的因素也很重要。在一定条件下,武器成为两军决战胜负的关键因素。袁崇焕说:“虏利野战,惟有凭坚城以用大炮一著。”宁远获捷,使红夷火炮声名大噪。明廷封一门红夷大炮为红夷大炮    
    “安国全军平辽靖虏大将军”。    
    当然,上述诸因素中任何孤立的一项,不是后金宁远之败的必然因素。天命汗努尔哈赤的悲剧在于,他对上述条件的整合及其变化,尤其是对明军的指挥与武器这两个重要因素的变化,没有起码的认识,结果以己之短击彼之长,铸下了历史性的错误。    
    可以说,明军之所以获得宁远大捷,以上六项因素,都是相当重要,但最关键的因素有两条——指挥正确与武器先进。这个先进武器就是红夷大炮。    
    红夷大炮是中国军事史上出现的最新武器,也是明军装备中的最新因素。明军首次在宁远之战中使用红夷大炮,并获得成功。明军宁远之战的胜利,是袁崇焕凭坚城、用洋炮的胜利。这里有两个因素:一是用红夷大炮,二是使城炮结合。通过宁远之战,袁崇焕认识到红夷大炮的重要价值。他说:“辽左之坏,虽人心不固,亦缘失有形之险,无以固人心。兵不利野战,祗有凭坚城用大炮一策。”他从抚顺、清河、开原、铁岭、沈阳、辽阳、西平、广宁诸城失陷中认识到:旷野厮杀,明军所短;凭城用炮,明军所长。所以,“凭坚城、用大炮”是明军以长击短、克敌制胜的法宝。应当说,徐光启、孙元化等人提出“以城护炮、以炮卫城”的战术思想,而袁崇焕将这一战术思想应用于作战实践,并取得完全的成功。由是袁崇焕形成“凭坚城、用大炮”的守城战术。    
    相反,天命汗努尔哈赤的悲剧在于,根本没有认识到宁远运用新式武器红夷大炮,也没有认识到袁崇焕“凭坚城、用大炮”的守城战术。后金军队毫无顾忌,蜂拥攻城,遭到城上红夷大炮轰击,死伤惨重。后金在军事上犯了以己之短、攻彼之长的错误。后金军的长处是平原野战,铁骑驰突,弓马取胜。朝鲜人李民寏(wán)在《建州闻见录》中论述道:后金“铁骑奔驰,冲突蹂躏,无不溃败”。这个论述抓住了后金战术的要害。然而,努尔哈赤没有认识到明军战术武器和战术思想的重大变化,继续使用旧的武器和旧的战术。出乎天命汗努尔哈赤意料之外,铁骑冲到城下,遇上红夷大炮,遭到轰击,溃败而退。明兵坚守城池,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