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凭借“为您服务、为您而设的专业调酒师”这一概念,将自己定位于销售品评葡萄酒的咨询服务上。
稍稍改变一下规格
近来,一到家电商场就会发现有许多挂着私人商标(针对一个用户而专门设计的商标)的商品在销售。这样的商品大部分都是国内的厂家把那些过时的机型在规格上稍加改造而成的。比如以前我为了开发家电产品市场,曾和OEM厂商进行过谈判。那时候,量贩店的采购员们教给了我许多抬高价格的妙方,比如在空调的表面引出银线,改变它的外观,还有在微波炉上重新涂上当年的流行色等。在进行如此简单的差别化后,毛利就会直线上升。
实行套餐化
在几年前,曾有人把电脑教材和电脑、打印机放在一起,作为电脑学习套装出售。20世纪70年代,也有人曾把电吉他、扩音器和教材放在一起出售,一时间成为非常热门的商品。还有到了新春时节,商家以“支持新生活”为题,把一些必要的家电组合在一起,全部只卖12万8千日元。这也是套餐化的例子,也就是说把所有必需的商品全部组合在一起。这样一来,尽管比单独购买要贵,可是把消费者从挑来选去的麻烦中解放出来了,所以照样也能卖得很好。
锁定目标顾客
通过锁定目标顾客,将商品差异化,这也可能提升价格。比如去除瞌睡的驾驶者专用口服液、为中老年人而开的美容沙龙、经理人专用的会员制运动俱乐部等等,要说商品和服务内容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凭借着更换名称和标志,价格就能得以提高。
明确地标示出生产者
在食品中,有许多像“田中先生特色番茄”、“高桥厨师极品甜点”这样的商品,它们把生产者明确地标示出来。像这样,通过指定生产者来和普通商品相区别,其结果也能提高毛利率。当然,这种努力在食品以外也是适用的。
设立两个价格段
就像信用卡有金卡和银卡之分一样,有种方法,就是将价格设成两个层次。准高级型和标准型两种商品。这样一来不存在买与不买的选择,直接就进入到选择A还是选择B的阶段,所以购买率会很高。同时因为的确有那么一种顾客非最贵的东西不买,所以平均购买价格也能得到提高。
引入高不可攀的价位
要引入一些正常情况下绝对不会有人出手购买的高价商品。比如说在销售电脑教材时,准备若干个可供10名用户使用的高利润的序列号套餐装。当然订货的人会少之又少,可是偶尔会碰到购买的人,所以有可能将单价大幅的提高。
还有,在根据信用卡的使用额度赠送的特惠礼物中,可以设立赠送BMW的大奖。计算一下便可知,要刷3亿日元的信用卡购物后才能开走这辆宝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一是可以提升形象,再说总会有一些没有常识的人为了达成目标而开始积累点数。
第五篇 愚蠢的人竞争,聪明的人却轻松赚钱第9节 怎样增加购买频率?
实施定期进行宅送工程或是举办发布会
从某一公司第一次购买了商品的顾客,由于他克服了和陌生公司打交道的不适感,对公司的感情相应有所提升。这时候就要趁热打铁,开始定期送货的服务。这种服务就叫做定期宅送工程。每月几千日元的健康食品——比如说青汁、螺旋藻、无臭的大蒜等等都是出色的商品,顾客极有可能连续使用,从而促使顾客养成定期购买的习惯。还有;可以每月上门推销不同的葡萄酒、不同的观叶植物;并把这叫做“发布会”。
21日内感动顾客工程
正如我们刚才所说的那样,新顾客在初次购买时热情高涨,可是另一方面,一旦刚刚光顾的公司没有达到他们的期待值,他们马上就会厌倦并转身离去。所以,趁着顾客还有激情,也就是说在购物后的21天之内,最少要和顾客接触三次以上。凭借着你所提供的超乎顾客期待值的个人服务,就能达到避免客户流失并提高购买单价、购买频度。
引入印花
如果要送印花的话,就要在顾客拿到印花券的很短的时间内向他提供第一次的赠品。因为现在的印花券之间也存在着竞争,为了让顾客在把这张印花券放入钱夹保存时有获利的感觉,就要尽早的送上贿赂(礼物)。那种不盖满十个印花就不送礼物的印花券,顾客是不会往钱包里装的。
发行有期限的优待券
尽可能地让初次购物的顾客在短时间内光顾三次(购物)是很重要的。顾客只光顾一次、两次可能会流失,不过根据经验,来过商店三次以上后,就会对这个公司产生眷顾之情。所以对于那些初次购物的顾客,务必发行具有期限的优待券以促使他再次购买,尽早地使购物经常化。
发行积分券
不管商品原价是高还是低到近乎零,10张积分券就能给公司带来10倍的销售额。况且还有的积分券用都没用过就被锁在衣柜里了。从公司的立场考虑这是一个近似于炼金术的好办法。有些商品会让人很诧异:“这也送积分券呀?”诧异之后就买下了这东西。像我公司附近的面包房就发行面包的积分券。说一些题外话吧,丝绸店或百货商店也推行一种方法,即鼓励顾客进行购物的积累,每月积累到一定额度后,就可以以折扣价买下商品。这样,即使不强力推销商品也能聚集起现金来。这也是炼金术的一种吧。
连带购买
所谓连带购买,就是不经意间买下。过去,在快餐店里你一定听到过:“您不再点一份法国菜一齐吃吗?”对,这就是这种办法。这可是一个不可小看的方法。如果送上一份关联商品的目录,就有约一至两成的顾客会购入。几乎无需营销上的努力就会轻松地使平均购买单价上升,所以没有理由不这么做。
以上都是提高毛利率、毛利额以及购买频度的一个个真实事例。它们就是这样提高从顾客那里得到的终生价值,并从毛利中得到事业飞速发展的资金。
在全身心投入新事业时,必须确认在进行上述的商品定位改善措施后,即使保守地进行估算也能获得利润。依靠所谓的“这样可能好卖些”之类的直觉一味地减价甩卖,那只能走向深渊摔得万劫不复。
这些真实的数字在大多数书籍或是讲座中都没有涉及到。这纯属商业机密的东西。不过,这个数字是构筑事业模式的最根本信息。顾客的反馈率是生意得以成功的关键性数字。可是现在有一股潮流,不以此数字为前提而是单凭学院派的战略理论和单纯的企划来创业。这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可笑。正因为如此大多数的新事业都失败了。
轻易地开始创业,等到发现自己已经身陷绝境时,到底该怎么负起这个责任呢?这不是生一场闷气那么简单。
反过来说,如果把握了这个数字游戏,那后面就没有什么难事了。宣传做得越多,被吸引来的顾客就越多,资金也会提前收回。失败的风险降到了零。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失败的事业在开始时都没有经过好好估算。在开始事业之前,慎重地进行利润模拟之后再建构机制(事业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五篇 愚蠢的人竞争,聪明的人却轻松赚钱第10节 不同季节生命周期的信息传达法
如以上述数字为标准的话,在某种程度就可以断定这项事业将要盈利了。可是实际的问题是符合这个数字的事业少之又少。如果在成长期进入,那么资料索取率和成交率都在上升,各个齿轮之间互相啮合,机制就会顺利运转。可是在投入期和成熟期,机制运转捉襟见肘。所以有必要探讨一下如何控制顾客获得成本以满足第二个基本条件,即如何在短时间内收回获得顾客投资。
为了控制顾客获得成本,当然可以像我们在前面章节中探讨的那样,锁定目标顾客或是重新寻找商品的魅力突破口等等。不过与此同时,还有必要下大工夫降低向顾客传递信息的广告宣传所费的成本。
投入期
投入期内,没有人知道你的商品。不论商品有多出色,顾客面对陌生的商品不会有丝毫的反应。所以在这一阶段顾客获得成本非常之高。
至于说到这时期应该做什么,其实有许多的方法,如可以在互联网上发行网上杂志,或是以低成本在报纸杂志上发小幅广告以扩大知名度,还可以锁定目标送出DM。不过如果有人对我说:“请教我有效的方法。只要一个就行。”那么这“一个”非“巧用传媒”莫属了。
媒体喜欢新消息,不,可以说是喜欢一切新的东西,所以最适合于投入期。现在以网上商城而出名的公司大多数都在互联网的投入期中被媒体报道过,由此免费地吸引到了顾客后才顺利地成长了起来。巧用媒体的方法被称为曝光,了解这一方法后,在投入期还是非常有效的。
被媒体当作大事件登出来,其可信度很高,成交率较之广告还要高。而且还可以获得长期效果。通常情况下,进行广告宣传时,到第三天就已经是反馈的顶峰了。可被媒体登载过的话,过了几个月以后还有电话打进来。而且传播媒介之间的交叉也是可能的,将在媒体上刊载的事迹贴在店里广而告之或是加在DM中,反馈率和成交率就会直线上升。
请看看英国维京集团的创始人理查德·布郎逊做过的事迹就会明白了。他曾乘帆船横渡过大西洋,还曾乘气球横渡该大洋。每一次媒体都争相采访,无偿地替维京做宣传。他浑身洋溢着挑战精神,这种个人魅力已经和维京的企业形象合二为一了。把这种价值换算成广告费的话,很轻松地就能超过数几十亿。
再以现在以破竹之势发展的AK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