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蒙活说红楼梦-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点,我再讲他的其他资源的耗散和危机。    
    首先是贾府的文化危机,意识形态危机。贾府的一些重要人物和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距离越来越远。始终有一个重要的人物,但是没有人研究他,虽然小说里面暗示他非常的重要。这就是贾敬,宁府那边的老爷子。这个人好道求仙,整天不是打坐就是炼丹,最后就是吞丹。丹无非就是水银、氧化汞之类的东西,氧化汞吃多了,吃出毛病来,死了。这样的人物在小说家叶广芩所写的满清的没落皇族里头也有,就是每天吃丹吃丹吃得浑身哪哪都是结石,膀胱也是结石,胆囊也是结石,肾脏也是结石。在判词里头曾经有这么一个话,说是“箕裘颓堕皆从敬”,箕裘本身都讲的是一个行业的本事,这些本事的颓败和堕落都是由于贾敬造成的。但是贾敬为什么走了这条路,他这条路究竟对贾家的命运发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作者有意识地把他点出来了,没有细说,也闹不清怎么回事。    
    《红楼梦》里大写特写的是贾宝玉,贾宝玉对所谓仕途经济的道儿、对主流意识形态一点儿兴趣都没有。这其实是必然的。任何一种意识形态他本身都具有强大的力量,中国的儒家思想是有很强大的力量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至今仍然有很大的力量,这是一面。但是往往他会产生一种悖反的和疏离的这样一种倾向,这也是自古有之的。许由听到尧要把政权全交给他,他觉得脏了自己的耳朵,他要洗耳朵,他要采取措施清除自己的耳朵所受到的污染。山巨源劝嵇康出山,嵇康就和山巨源绝交了。但是到了贾宝玉这里,他那么绝望,绝望得那么彻底,他说我就是希望我死了,然后哭我的眼泪变成一条河,把我冲到不知道什么地方。这种全面的绝望,既是对社会的绝望,对政治的绝望,对仕途的绝望,也是对人生的绝望。这是非常特殊的,我也有点儿闹不清楚。这样的话对这个所谓封建社会的以儒家为主的主流意识形态表示不感兴趣,表示疏离。我刚才说了贾敬,说了贾宝玉,把贾宝玉和贾敬放在一块儿,可能会引起很多红学家的愤怒,因为他们觉得贾敬那么坏,而贾宝玉那么可爱,但是现在我是从文化危机这条线上来讲,并没有等同这两个人。林黛玉也是疏离的,还有很多,这是一种危机。    
    还有一种危机就是表面上不疏离,叫做什么呢,就是“满口的仁义道德,满肚子的男盗女娼”,贾府里头更多的,特别是男人,都是“满口的仁义道德,满肚子的男盗女娼”。    
    第二是他的管理与人才危机。冷子兴就讲这个,就是说贾府里头没有人才了,没有一个人会运筹谋划,只知道养尊处荣,就是借着这个大家庭,借着贵族地位吃喝玩乐,吃喝嫖赌,但是没有任何人对家里的事有责任感,没有能管事儿的。《红楼梦》很奇怪的是里边的这些男人都显得非常没用,有人认为这是曹雪芹的反封建,因为在封建社会是男尊女卑,他成心就让你女尊男卑。我的认识一时还提高不到这一步。    
    


第二部分:宿命超常的爱情政治主题(3)

    我觉得这里面男人不中用主要由于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男子主外女子主内,所以在家事上男人本来就不大管,当甩手掌柜是一种“派”,是一种境界,一种风格。    
    第二个原因是男人他要读书,而中国的书很多是理想主义的,它和现实的距离越来越远,也就是毛主席说的一句话,叫做书读得越多越蠢,有人把这个解释成是毛泽东迫害知识分子的一个原因,我对此抱存疑的态度,因为毛泽东本人是很爱读书的,在中南海的故居里,他的床是张很宽的床,他的床上有三分之二是书,他给自己留的睡觉的地方三分之一就够了,他本人是手不释卷的,他也提倡读书,在他的晚年他也有认真读书、弄清马克思主义这样一些最高指示的出现。所以他所说的书读得越多越蠢其实就是说书上的那些东西它和现实越离越远,就是说你越读书越不知道该怎么好。儒家讲仁政,这仁政非常的好,讲礼治,这想得也很绝,大家都彬彬有礼,自我约束,靠自律天下大治,你也不用惩罚,死刑当然可以废除,自然而然的人们就讲道德的教化,皇帝就是道德教化的模范,所以国家就不乱,不出事。正心诚意,修身齐家,然后就国治、天下平,没有任何斗争了。这是非常理想的,但是它和实际又太远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人能够做到礼治,没有什么人能够做到仁政,这个我在底下还会讲。    
    老子讲政治讲无为而治,这就更高明了。我最喜欢《道德经》上的一句话,看了之后简直就是手舞足蹈,就是“治大国如烹小鲜”,用天津话说就是治一个大国就如同熬小鱼儿。这简直是太棒了,你十亿,二十几亿人口,到了我这里不过就是一锅小鱼儿,拨拉拨拉,行了,把火增加点儿,热乎了,把火小点儿,它就不至于噗锅了。这个东西怎么操作呢?别说是熬小鱼儿的方法,你就是用做东坡肘子的方法也治不了国。我并不否认这一中国古代的经典,我觉得这些经典带有一些理想性和审美性,有时候是一种理想的完成和审美的完成,不是很实际的。所以这些男人们越读书读得多,家里一遇到什么事,越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第三个原因是男人的腐化所受的限制比女人少,贾赦都糟朽到什么程度了,还相上了鸳鸯,还要把鸳鸯弄过来当小老婆。而女人们在这方面给管住了,不是说她没有问题,但是她心里受的约束起码非常大。贾母的位置很高,王熙凤的权力很大,但是这娘俩没有一个人敢说既然我位置这么高,再给我找俩小伙子来玩儿玩儿。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的男人就更不灵了,更不起作用了。    
    至于贾府管理上的混乱,很多地方都有表现。特别是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时候,她总结了宁国府的管理上的问题,她说:“一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是事无专管,临时推诿,三是需用过费,滥支冒领,四是事无大小,苦乐不均,五是家人豪纵,有脸的不服钳束,无脸的不求上进”,底下还说到有“无头绪,慌乱,推脱,偷闲,窃取等弊”。第一人口混杂,遗失东西,这是编制问题、财产管理问题;第二事无专管,临时推诿,这是分工问题,组织问题;需用过费,滥支冒领,是说他财政上没有预算,也没有结算,也缺少审计;事无大小,苦乐不均,这主要是人事上的问题;第五是家人豪纵,分有脸的和无脸的,所谓有脸的是有面子的,有特权的,这里头暴露了很多问题。王熙凤治这些东西用的方法基本上是鹰派,就是要强行,强硬。有一个晚到的,她立刻就说拉出去打二十板子,革一个月的钱粮,迟到一次打二十板子,革一个月的钱粮,明天还有迟到的,打四十板子,后天还有晚到的,六十板子。王熙凤治乱世用重刑,在宁府立刻建立了自己的威望,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从里边也可以看出一些人很不好管。后来王熙凤生病,由探春、李纨、薛宝钗“三套马车”过渡,代行王熙凤的管理职权,也碰到下面的一些办事人员故意不说明情况,故意来考验、查核这些管事的人。比如说赵姨娘的弟弟赵国基死了,而且赵国基从血统上说是探春的亲舅舅,说应该给多少钱,按照袭人的母亲死的旧例是四十两银子,但是探春非常精明, 家生仔的抚恤金只能是二十两银子,她说二十两银子,不能四十两银子,她就把上来汇报情况请示工作的管家人员进行了申斥,所以说他底下的人也欺负贾府没有一两个真正能管事的人,他们只服从王熙凤那种强硬的、重刑的管理,所以在这方面的危机也很严重。    
    第三方面就是财政危机,所谓寅吃卯粮,这个我就不细说了,这个和曹家的经验也有关,据说曹家的没落就是因为他接待了康熙的南巡。四次接待南巡,钱花得非常多,欠了大量的债无法偿还,所以说他寅吃卯粮。写元妃省亲的时候也写了各个方面的人包括王熙凤在内,雁过拔毛,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牟取暴利等等,使财政上发生很大的危机。现在回过头来说政治资源,在资本主义国家财产也是个很大的政治资源,很多在政治上有所进取的人他都有很多的财产,所以财政的危机也会变成政治的危机。    
    


第二部分:宿命超常的爱情权力格局(1)

    权力格局,即人头划分及人际关系。贾母处在一个女王的地位,因为从辈分上来说她最高,而且贾母这个人有相当的分量。然后是真正管事的,也是由于贾母的直接的信任,所以我称之为“摄政王”,真正的女王是贾母,而摄政王是王熙凤。王熙凤全面得到了贾母的信任和宠爱,所以邢夫人对这个愤愤不平,邢夫人对迎春曾经说过,说你那哥哥嫂子两口子遮天盖日,就是说贾琏和王熙凤。这点说王熙凤是对的,说贾琏是不对的,贾琏他处在一个中间的地位,他作为王熙凤的夫君,他也参与很多管理和决策,比如说为了元妃省亲修建大观园的时候有很多事情他都要参加,但是他和王熙凤之间又缺少互信和合作的关系,相反地,王熙凤这个人她的好强,她的逞强好胜,不但表现在和别人身上,也表现在和贾琏身上,所以贾芸想找个事由、肥缺,想在这里头能帮忙办点儿事,能够捞点儿油水,他找贾琏找了好多次,没有用,但是他找了王熙凤,两句话就办成了,王熙凤就要表示你光找他,你光找他你就等着吧,你必须找到老娘我头上,易如反掌,不费吹灰之力,所以贾琏被邢夫人说成是遮天盖日,说明邢夫人都不很了解内情。    
    在贾母和王熙凤之间还有一个人物,表面上看也算一级,就是王夫人。但是王夫人平常不管事,遇到出了点什么事情,那么王夫人一下子发挥一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