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法学作业-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爱人、远亲、同学、老师、乡亲、同事、上司、国人之间的逐渐“降温”的人际关系。    
    “套近乎”,也是打侧面来说这个意思。因为,有些关系无须套近乎,原本就是亲上加亲。有些关系,非要“套”,才能由近到亲。这也叫做“套磁儿”。    
    “情”的愈推愈远、愈推愈薄,是自然的、不奇怪的,可能还是应该的。    
    恰是基于这番小道理,孟子也是大谈“爱有差等”,也即爱是有等级的,有区别的,并举双手赞成孔圣人的“父子相隐”一说。孟子讲,谁要是主张人际可以不分远近,死咬父子关系和陌生人关系可以一准平等,那就等于鼓吹:人可以有好几对父母,而非一对父母。这,太荒谬了,简直六亲不认。    
    依着孟子意思,反过来,如果与父母的关系弄得一踏糊涂,那么,和别人的关系究竟可以搞得怎样,就是一个大可置疑的问题了。    
    古时有个传说,讲春秋时期的开方,伺奉齐国君王齐桓公多年,日日笑脸,可惟独对自己的老母没啥温情。老母住在临近的卫国,两步的工夫就可以见到。但开方惦记着巴结齐桓公,将探母一事硬是按在了脑后。时隔不久,齐桓公归天,开方露出了“本色”,看到齐桓公陈尸街头,冷笑一声,拂袖而去。    
    情之差序“缺席”而生的“瑕疵”,暴露无遗了。    
    古人在法律文化上开掘了这里的思路。意思是,在情的关系上结实捆绑“父子”关系,自会令人逐步地推演、修好直至珍惜轮轮波纹式的其他人际关系。打这,社会关系才会稳健踏实。所以,不仅要究个父子相爱,而且,要提防父子反目,即便这兴许会带来罪案侦破的麻烦。    
    这个思路是极妙的。    
    再想一下,如果层层人际关系因为父子初始关系的牢固,而变得特别扎实,那么,社会本身也会祥和安稳。此类安稳,不正是一类的社会政治安全?这也暗示了:为了社会的政治安全,不一定非要让父子为罪一事,而来个窝里斗。在父子关系上,罪案侦破的麻烦,可能恰是未来罪案减少的前提。芝麻和西瓜的关系,蛮复杂。复杂的缘由恰在于,什么是芝麻,什么是西瓜,有时本身便不是清晰可辨的。让父子相互揭发,不一定就是“西瓜”。    
    难怪就是今日的洋人,其法律中也时常塞入了这些意思。1988年的意大利刑事诉讼法说,被告人的近亲属没有作证的义务。1994年的法国刑法典还说,亲人犯了事儿,不告发者不处罚……    
    古人的深层意念,还是有些根据的。


三、思古烹小鲜

    小鲜,小鱼也。烹过小鱼的人都知道,来回倒腾,反复翻转,小鱼便会骨松肉烂,更别说色泽味美了。这类生活中的点滴道道儿,如果不在意,也就不会将其放在国家大事的语境里,挥发深意。    
    可老子能耐,将烹小鱼和治国方略扯在了一起。他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有意思。    
    虽说老子能耐,但其总是过于飘逸,啥话又讲得尽是微言大意、点到为止,丝毫泥水不粘,从而,令后人不断费力地去做解释。所以,治理大国为啥要像烹煎小鱼那样偶尔移动,便任凭后人诠释作主了。当然,解释得蛮不错的当属春秋战国的韩非。韩非写过一篇小文字,叫《解老》,里面做过一番细致的说明,颇为到位。    
    《解老》讲:“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用大白话说,那小鱼烹煎之时总是左右移动,光泽就会破坏得一踏糊涂。吃东西要想胃口好,东西本身要色味齐全,否则就是扫兴了。往大了讲,治理国家也是不能一日一变,没事找事儿,不然百姓就会苦不堪言,国家也会翻车的。所以,修炼到家、道性极深的一国之主喜好清静无为,甚至乐意站在一旁看热闹,不会动辙大兴变法。这就是老子唠叨“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缘由。    
    韩非对“烹小鲜”的隐喻,还有进一步的发挥。他说,但凡干起了一个行道,再朝三暮四,直至百“变”不厌,自然结果是一事无成。比如,作了厨师,最好是踏实稳健地抡耍菜刀和炒勺,不要明儿惦记瓦匠的瓦刀,后儿瞄着花匠的裁剪,大后儿觊觎木匠的斧锯,……因为,这般下去,不仅瓦刀、裁剪或斧锯无法抡得像样,就是原本的菜刀炒勺技艺,也会不三不四、不汤不水。展开来说,这类“朝秦暮楚”的人在国家里大行其道,国家的各类行当,也就无从谈起了。    
    对法律,也是一样。    
    “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故以理观之,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换词儿讲,法律事关重大,好处坏处全是打那儿出来的。法令一变,利害关系就会移动。利害关系移动,百姓跟着变化。百姓是盯着利益的。所以,法令朝令夕改,绝对是件糟心事。    
    翻阅古史,可以发现,韩非本性好折腾,看着不顺眼的事情总象改变一下,对变法特别热心肠。只要有人因循守旧,韩非就会扔出“守株待兔”的寓言,嘲弄一番。韩非自己言语不利落,口吃,却非要在治国方略上说三道四,还跟同时代的李斯在秦国君王面前“争风吃醋”,最后败下阵来。好在写得一手好文章,留名青史,算是可以瞑目了。    
    但是,老子的观念,自是极其超脱,特别忌讳人为地干预事务。    
    那么,为啥韩非硬要写写《解老》的小文字?    
    这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有一点到此处应是挺明白的,韩非将老子的意思梳理得纹路清晰,而老子的“烹小鲜”提示了法律变革这个大事情,不可操之过急。社会里的秩序关系,打深处就有自然炼就的一环扣一环的机制,盘根错结,牵一发而动全身。人可以主观地发号施令,但依然会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情形出现,原有秩序会在那里顽强地抵抗。    
    所以,动法律手术的时候,还是要先想想:“小鲜”怎样烹才有意思。


三、思古老子与韩非

    上一小文,说了韩非如何将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解释发挥得像模像样,尽管韩非本人,还是钟情大刀阔斧的变法。    
    其实,可以发觉,将老子和韩非的意念掺和一下,便会得出一个“中庸”的法律变革观念。这就如同慢性子掺和了急性子,这人就会变得不紧不慢。也许,韩非偶尔觉得大兴变法,并不必定带给江山社稷全面的福音佳讯,而且,变法的后果,兴许会有负面的麻烦。所以,需要聊聊老子的“烹小鲜”,来为自己的激进观念做个缓冲调剂。    
    这自然是个捕风捉影的表层解释。    
    不过,另有一点道道儿,可深说这里的意思。    
    人们常说,法律文字是个普遍的规则,纵然是古人的“例”,洋鬼子的“判例”,也有一个普遍抽象的问题,即从“例”那儿拎出一条一般指导性的规矩。这说法,有个显眼的意思,一望就可知道。这就是,规则对任何的男女老幼、一切的举手投足,都具有调教约束的作用。人们称之为“法律的普遍约束性”。这说法还有一个隐蔽的意思,不易为人所记住,倒是洋人那里时时被提及。这又是,规则规矩应该在一段时间之内不可变动。专家喜说此为“法律的稳定性”。    
    其实,“显眼的意思”,恰是需要“隐蔽的意思”来做铺垫,甚至来做基础。没有隐蔽的意思,显眼的意思也就无从着落了。    
    可以想象,如果法律今儿规定“小贩子可以沿街叫卖”,过了俩月,规定“凡沿街叫卖者格罚勿论”,再过半载,又规定“小贩子白天不可叫卖,傍晚可以”,一年刚过,又规定“任何小贩子在任何时候都是可以叫卖的”,那么,凡是可以贴上“小贩子”标签的人,就会心烦意乱、手足无措。不仅如此,就是不吃贩子这碗饭的其他人士,也会满腹狐疑:法律既然可以在“叫卖”的事情上不时地翻脸变色,在其他事情上,是否也会此一时彼一时?如此,怎样做才是可以的?接下来的问题,便是谁也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预测自己行为的后果,因为都提心吊胆,不知哪个日子愣是撞在法网上了。而国家也会因此混乱不堪,规则的“显眼意思”,最终无影无踪。    
    唠到这里,我们或许觉察,韩非拿“烹小鲜”来说事儿,直至发挥一把,心里惦记着老子,可能正在于担心法律变来变去,没了“稳定性”的前提意思,末了会使法律本身失却“普遍约束性”的紧要意思。这般讲来,法律的变革,正如老子隐约暗示的那样,还是有个“慢慢来”的缘由暗藏其中。


三、思古成功的秦国与失败的秦朝

    秦朝打秦国而来,这是小常识。就连目下的小学生,对这当事儿都已了如指掌。凡事儿,知道的人多了,自然容易成为炒作题材。翻翻历史书籍,“秦国”、“秦朝”的字眼儿,随处可见。即便今天,文学艺术电影也依然以捏攒其中掌故为能事,惟恐漏掉了“秦人”的耀人辉煌。《秦颂》、《荆柯刺秦王》,就是例子。而大秦兵马俑的出土,早已不断激发了人们的历史想象。    
    咱们要说的,是成功的秦国与失败的秦朝。    
    秦国变为秦朝之前,发生过一场争论。这场争论被学人们喜欢反复玩味。争论的一个角儿是商鞅,另外一边是甘龙和杜挚。商鞅,急性子,啥事喜好大刀阔斧,一夜炼就。甘龙和杜挚则是老太太脾气,慢慢悠悠。两边争论的主题:是否变法。商鞅说,夏商周三代的规矩南辕北辙,可照样平定天下。春秋五霸法制不同,依旧称雄诸国。只要变法让百姓尝到甜头,国家兵强马壮,世道没有不齐声欢呼的。甘龙和杜挚却说,依着民俗旧规做事,事半功倍。大凡顺水推舟,百姓才可安居乐业。而且,变法往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