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道-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即,金阳也似乎想起什么,放声大笑起来。    
    两个人这样咯咯笑着,想起了很久以前发生的往事。    
    二人的对话如谜语一般,金阳的命运是因三个女人得到天下,金昕的命运则是要因三棵小草成圣成佛。这是只有两个人知道的秘密。但是,这并不是单纯的玩笑,它有一段独特的由来。    
    十年前,金昕十八岁,金阳十三岁,两个人都身为花郎一同巡行全国。通常,花郎都要接受一定时间的训练,大多需要三年左右。    
    那时,他们在走出萨拉伯尔,有机会游览了附近的南山、金刚山、地理山或雪岳山等名山大川,培养了对新罗江山的爱国之心。    
    就在那段时期,有一天,堂兄金昕突然提出要去浮石寺。金昕说:“听说浮石寺来了一位朗慧和尚,是一个非常神奇的高僧。我们同去占卜将来的命运吧。”    
    浮石寺是文武王十六年十二月,即公元676年,由国师义湘建造的华严宗的中心寺刹。当时,浮石寺由石征大师任住持。作为华严大家,他是一个被称为大德的高僧。所以,当金昕说起浮石寺的朗慧和尚,而不是石征大师时,金阳奇怪地看着金昕。金昕解释道:“朗慧和尚虽然年轻,但是他很早以前就被称为海东(译注:即朝鲜)神童,所以我们先让朗慧和尚算一卦吧。”    
    五色石寺由一个法性禅师的禅僧任主持,朗慧在那里学习楞伽经。法性禅师是很早之前留学唐朝学习楞伽经的当时的第一禅僧。    
    据说有一日,师父法性禅师对已经在那里学习了五年北宗禅的朗慧说:“我懂得不多,不能再教你什么了,像你这样的人应该到唐朝留学。”于是朗慧答道:“我知道了。”之后便离开了雪岳山。    
    朗慧听从了师父的劝告,离开雪岳山之后,于公元817年踏上留学中国之旅。但是,由于巨大风浪,朗慧未果而归。于是,他来到浮石寺,跟随石征大师学习华严宗。    
    金阳也曾听到过被称为海东神童的朗慧和尚的传闻,因此,两个人立即向凤凰山出发去见朗慧和尚。    
    当时是宪德王十二年,公元820年春。    
    朗慧和尚正在浮石寺后面的醉玄庵面壁修道。有不少人听到传闻来见朗慧和尚,但是朗慧和尚都没有接见,却只见了金昕和金阳,因为他一眼认出了金昕。    
    金昕只比朗慧和尚小三岁,从小便是非常熟悉的同宗兄弟。    
    金昕和金阳去见朗慧和尚时,是金宪昌叛乱发生的两年之前,正是新罗太平盛世时期。但是,朗慧的父亲金范清职位比真骨低一级。由此不难推断,朗慧的父亲与金阳的父亲一样,也是帮助金宪昌的叛乱势力。    
    金昕不仅从小就非常了解神童朗慧和尚,而且二人也很亲密,一直到朗慧十二岁。朗慧十二岁时认为九流之学问鄙俗不堪,露出皈依佛门之意,不久便突然离家而走。    
    从那以后,他们再也没有见面。曾是全国皆知的神童朗慧,对各种学问失去兴趣,而遁入空门,使一直期望他加官进爵的家人非常震惊。    
    海东神童朗慧身居浮石寺时,有许多人慕名前来拜访,但每次他都毫不留情地掷出石块赶走他们。可是,某个春天,当两个年轻人找到他时,无论他怎么赶,他们都安然不动。于是,朗慧走出来看个究竟。    
    朗慧看出这两个年轻人并不是单纯地出于好奇心的信徒,而是游览全国名山寻访僧侣的花郎。于是他停了手。从真平王时起,圆光法师为花郎制定了世俗五戒,从此大部分僧侣都会为花郎的精神修养提供很多帮助。    
    当朗慧走近这两位花郎时,他一眼便认出了金昕。    
    “你不是泰昕吗?”    
    “是的,师父,我是泰昕。”因为朗慧辈分较高,他是两个人的叔父,所以,两个人跪下来行大礼向朗慧问候。    
    此时,金昕未见朗慧已有八年了。朗慧几乎完全变了,目光炯炯有神,声音振振有力。    
    “那么,你们来这里有什么事吗?”详细地问过家里情况之后,朗慧问道。    
    金昕跪着答道:“很早以前,圆光法师从隋国回国留在云门山假实寺时,花郎归山和秋项前去请求指点一生的警示名言。圆光法师便送给他们花郎五戒:‘事君以忠、事亲以孝、交友以信、临战无退、杀生有择’。后来,两个人在同百济展开的阿莫城战斗中壮烈殉国。我们两个花郎来找师父,也是为了请您指点一生的警言。”    
    朗慧听金昕说完之后,突然以宏亮声音问道:“泰昕有舌头吗?”    
    丝毫没有准备的金昕犹豫了一下,答道:“有。”    
    “那你给我看看。”    
    金昕无奈,只好张嘴将自己的舌头伸出来。    
    “泰昕果然有舌头啊!”朗慧点头说道,“可是,我没有舌头。我的宗旨是无舌土,所以,我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无法给你们什么指点。”    
    在佛教里,有舌土是指用语言或文字表示某种事物或事实,无舌土则指不通过语言或文字表示事实。因此,有舌土指教,无舌土指禅。朗慧的意思是说,因为自己是一个禅僧,所以不能用言语来解释。    
    然后,朗慧又突然张嘴伸出自己的舌头问道:“这是什么?”    
    “是舌头。”金昕答道。    
    朗慧笑着继续说道:“对。若你不求法,我便无须指点。但即使我为无舌土,既然你如此前来求法,那么,我不得不借舌头说说了。”    
    之后,朗慧便给金昕和金阳开口说了一句警示名言,其内容有如下记载:    
    虽心为肉身之主,肉身却为心之思虑。    
    只愁你们不思道,道却怎会远离你们?    
    身为农夫,亦可摆脱世俗之束缚。    
    心随我动,道士教父,又岂有所从之仆。


第一部分第三章 暗斗(5)

    即便是农夫,只要好好修心,也能摆脱世俗的束缚成佛。朗慧的意思就是要他们潜心修身养性。金昕和金阳将朗慧的话牢记在心里。    
    然后金昕再次提出:“师父,我们此行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请师父指点一生,还另有原因。”    
    “是什么?”    
    朗慧话音刚落,金昕随即答道:“我们想知道我们两个人的将来。”    
    朗慧听罢大声说道:“你这个家伙,你以为这里是占卜算命的地方吗?”    
    朗慧以为两个花郎将他看为有妖术之人,大为愤怒,举起禅杖假意责打,并大声斥道:“还不快走?”    
    但是,金昕依然跪着,笑着说道:“师父,请息怒。我们只是想要月旦评而已。”    
    月旦评,即“每月头日之评”,是指对人的一种评语。    
    月旦评起源于后汉末年,汝南的许邵和其堂兄许靖两位名士挑选地方的乡党,在每月的头一天便给予每个人一个评语。他们的评语不仅准确而且有趣,言辞多是一些人们爱听的祝福之语。    
    因此,金昕请朗慧给予月旦评,即是请朗慧祝愿他们。    
    听罢,朗慧将禅杖放到一边望着金昕,炯炯的目光灼热了金昕的脸庞。之后朗慧说道:“看来,不久我便要受你的大恩德了。不过,我只看到了东方,却没有看到西方啊!”    
    朗慧把谜语一样的话抛给两个青年。看到两个人迷惑不解的样子,朗慧突然哈哈大笑,说道:“那么,就给你们月旦评吧!你们想知道什么?”    
    “我们两个人的将来。”金阳开口说道。    
    朗慧注视着两人沉默不语,良久,才提笔在纸上写起来。只见朗慧看了一眼金昕,说道:“这是你的。”    
    两个人赶忙一看,纸上只写了一个“草”字。    
    接着,朗慧又继续写了三个“草”字,然后说道:“会有三棵小草救你。”    
    真是无头无尾之语,但是,这就是金昕所求的月旦评。    
    而此时金阳却想:“这次该轮到我了。”但是,朗慧却默默不答。    
    “怎么了?”金阳赌气地问道:“对我没有什么可说的吗?”    
    听罢,朗慧说道:“以你的年龄,现在预测你的将来,还为时过早!”    
    十三岁的金阳对朗慧的定论有些不服气,便说道:“很早以前,官昌十三岁就成为花郎骑马射箭,十六岁时就和百济阶白战斗了。官昌被捕后,百济元首阶白说:‘新罗勇士众多,少年尚且如此,更何况壮士!’然后便放了官昌。官昌喝了一口井水后,再次冲进战场,终于壮烈殉国。现在,我也是十三岁,也像官昌一样成为花郎,并且武艺精通,您怎么能把我看作年幼无知的少年呢?”    
    言罢,朗慧呵呵笑着说道:“你说得很对,我怎么能把你看作年幼无知的少年呢?”    
    于是朗慧再次提起毛笔在纸上写起来,并对金阳说道:“这是你的月旦评。”    
    两个人再一看,真是出乎意料,是一个“女”字。    
    朗慧又连续写了三个“女”字,说道:“会有三个女人救你。”    
    虽然是堂兄弟,但是两个人的将来却截然不同。金昕的命运在三棵小草上,而金阳的命运,令人意外地在三个女人上。    
    不过,朗慧的月旦评并没有就此结束。在离开之前,金昕再次问道:“师父,我最后问一个问题,我知道我的命运就是小草,我也知道一定会有三棵小草救我,可是三棵小草能给我带来什么呢?”    
    听罢,朗慧写下了一个字:圣。    
    这时,金阳也再次问道:“师父,我通过三个女人又能得到什么呢?”    
    朗慧挥起还未放下的毛笔,再次写下一个字:世。    
    不言而喻,堂兄金昕通过三棵小草得圣,金阳则通过三个女人得世。这便是当时朗慧和尚的谶言。    
    然后,两个人离开了凤凰山,这是他们两个人最后一次共同会见朗慧和尚。    
    朗慧曾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