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收获-2006年第2期-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卖。这些日本的少壮派把斯大林看成是蒋的绝对后台,但日本的“自由派”,如近卫首相认为,更聪明的做法是不放弃任何一次与中国打交道的机会。如果现在蒋委员长会在苏联的背后支持下集中全中国的力量抗日,那么,在榻榻米上通宵达旦办公的首相,就将完全陷于恐惧。他希望在“自由派”的支持下,能促使天皇用最小代价尽快征服华北。(《时代》,1937年7月26日) 
  关于近卫内阁与中日战争的关系,《剑桥中华民国史》指出: 
  如此看这个事件,很难说日本政府是被军部拖入了战争。准确地讲是近卫在陆军中一派的支持下,决心利用一个小事件,实现惩罚中国军队,巩固对北京一天津地区控制的大目标。在这一点上,近卫得到了裕仁积极的支持。裕仁中止度假返回皇宫,认真听取了情况报告。正如历史学家藤原彰所指出的那样:“(近卫)政府真正想进行战争的意识在先,所以派遣了军队并扩大了冲突”,而裕仁完全支持了它。(《剑桥中华民国史》,第229页) 
  “用最小代价尽快征服华北”——这就是近卫的如意算盘。他以缓和的语调谈论对华政策,称日本是要与中国合作,而不是侵吞领土。他甚至将反对共产主义作为首要目标加以突出,试图以此来分化中国刚刚达成的抗日统一战线,在国、共两党之间,再次嵌进彼此的历史宿怨: 
  在东京,尽管帝国政府对华北出现的任何战斗都感到惊奇,有名的报纸还是提前向日本民众报道即将令人振奋的消息,称日本的影响在扩大,将在一至三个月的时间里结束战争。 
  日本外务省官方新闻发言人坦率地说,中国人将在与满洲国接壤的地区成立自治的华北,因此,日本当然不能、也不会干涉、介入这一“中国人的内部事务”。 
  这一坦率的相当粗鲁的承认,在上周日本首相近卫向内阁发表的演说中,以另一种的文雅表达出来: 
  “我认为在中国政府中有不少人理解日本,包括蒋介石将军。我认为日本的中国政策的基调是使中华民族和中国政府回到他们作为东方人原有的本质上来。”在解释共产主义为非东方之后,他同时有技巧地不提及中国共产党,他们目前已加入到中国政府之中。日本首相和婉地补充:“中国按照这样一种共产主义的调子跳舞,给东方带来麻烦,显然是以自己之手来削弱东方自身。我热切地希望中华民族能尽快觉醒过来,认识到作为一个东方民族的本质,从而与同是东方民族的日本人合作。日本不需要任何领土,只需要合作……如果我们有占领的目的,整个华北的领土早就被不可战胜的皇军占领了。” 
  在这一日本的声明中,专家注意到了真正的阿道夫·希特勒的印记,即去年德日签订的合作反共协议的印记。(1937年8月9日《时代》) 
  然而,中国方面的抗日热情和士气,让近卫“用最小代价尽快征服华北”的设想变为了泡影。淞沪战役的激烈程度更是让他没有预想到。于是,“最小代价”到1937年8月底就变成了日本正规军的倾巢出动和日本的全国总动员 
  上周,在东京,日本的内阁成员们在护城河环绕的裕仁天皇的皇宫忙进忙出,他们要求天皇做出一系列决定,其中最重要、最轰动的高层军事决定是,派遣日本全部正规军,约二十六万人,前往中国。 
  在上海,差不多有十万日本军队参战,此场战役不再是孤立的,一场新的地面战斗已经扩大,北平、上海、西部山区之间的广阔三角地带,都将可能成为战场。(1937年9月6日《时代》) 
  在日本各路人马的紧急调遣中,最引起美国方面注意的不是关东军,也不是空军,而是海军。一方面因为在淞沪战役中日本海军曾是日军的作战主力,另一方面则因为美国与日本一样,都是太平洋沿岸国家,它早就密切关注着日本海军实力的变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时代》于1937年8月30日把日本海军大臣米内光政确定为封面人物。 
  封面照片上,米内身着海军服,手持佩剑,看上去干练而信心十足,威风八面的样子。他大概觉得自己有理由自豪,因为是在他的指挥下,自1931年以来日本海军终于第一次有机会超过出尽风头的日本陆军,在世界面前展示了实力。 
  1931年,侵占满洲时,日本的海军未来得及派上用场。上周在上海,日本海军则几乎是独立地进行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战斗。上周不断有消息说日本的增援部队正在赶往上海,但几乎所有真正可见的增援部队都是奔赴华北,补充北平一带的军力。在北平,圆脑袋的绥远省主席傅作义将军,两周来一直在南口的窄长地带抵御日军进攻。上周,北方的其他一些军阀赶来支援他,可望进行一场大规模的防御战。 
  不过,在上海,日本海军不只是投入了最激烈的战斗,而是日本海军至少有一半兵力派来了。联合舰队的旗舰,由英国制造,已服役三十七年的“出云号”旗舰停泊在上海公共租界对面,经历了十天的轰炸、射击,包括一次鱼雷袭击,旗舰仅受到轻伤。沿黄浦江到长江口,十六英里的河面上,汇集着日本舰队群,共五十多艘战舰,包括四艘战列舰,六艘巡洋舰,三十八艘驱逐舰,以及日本的四艘航空母舰中的一艘。(《时代》,1937年8月30日) 
  在这场被称作“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一次战斗”中,上海俨然成了海军武器装备的实验场,其中最引入注目的是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于实战的鱼雷快艇。《时代》报道说: 
  由于上海这场大战是在一座现代城市进行,它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一场被观察得最仔细的交战。因为公共租界有自己的无线电通往全世界,这也是现代第一场大战可以不经审查就能把新闻发送出去。然而,军事观察家和记者,还是错过了一件事情:上周周末,等待已久的日本增援部队抵达黄浦江和长江的交汇处,预计将有五千名士兵登陆,与中国猛烈的战火相对。中国指挥部立即传出话来,他们的时速四十五海里的鱼雷快艇,每艘装备两枚鱼雷,一架机关枪,已经击沉一些日本舰艇,数目多少尚不清楚。没有外国人亲眼看到,所有外国海军军官都等待着亲自看到。这种鱼雷快艇是德国、英国,特别是意大利大量投资研制的,这是它们第一次用于实战。国民党中国至少拥有十二艘此类快艇,其中英国六艘,德国六艘,目前等待着进一步测试,以确定未来是否有更大作用。(《时代》,1937年8月30日) 
  指挥日本海军与中国作战的米内,熟悉中国,喜欢中国书法: 
  作为一个日本人,米内将军身材可谓魁梧,五英尺十英寸高,这与他的显赫政治地位很相配。五十七岁的米内一直是海军军官,老谋深算,避免卷入政治纷争之中,他受命指挥旗舰。……米内喝酒,但有节制,爱喝日本厉害的烧酒。他的主要爱好是书法,用驼毛制作的毛笔在宣纸上写中国字,这是练习手的稳健的一项运动。两周前,裕仁天皇召见他,将处理上海难题的任务交给他。他的一双有力的日本人的乎正在工作着。(《时代》,1937年8月30日) 
  与中国有着密切关系的不止米内一人,出任淞沪战役中日军总司令的松井石根更是一个地道的中国通。“两位同志”——《时代》甚至以这样的标题来突出松井与中国的特殊渊源: 
  为进行这场大战役,日本政府任命松井石根担任海陆联合部队的最高司令官。松井熟悉中国的程度几乎同他熟悉自己的国家一样,并曾与中国热情的爱国者、“中华民国之父”孙中山合作过,在中国推动“泛亚细亚主义”。尽管这一主义是针对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但也是反对俄国。但松井的狡猾足以蒙骗大量没有戒心的中国人,他走到哪里,人们都伸开双臂欢迎他。现在,他的工作不再是蒙骗他们,而是与他们作战。(《时代》,1937年9月6日) 
  曾与中国人合作过的松井石根,现在成了侵略中国的指挥官。 
  日军见上海久攻不下,改变战略,又从国内调来增援部队,改从杭州湾登陆,从背后向中国军队实施致命打击。上海沦陷了。三个多月的激烈抵抗以中国方面的失败而结束。此时,松井石根接受了西方记者的采访: ’ 
  获胜的是长着一对长耳朵的松井将军,有记者问他日本是否继续进攻,占领蒋委员长的中国首都——在长江上方距上海二百英里的燃烧中的南京。松井将军缓缓地说:“你们最好去问蒋介石未来的发展。据说蒋已经预计要打五年战争。好啊,那就打那么长。我们不知道是否继续向南京挺进,这取决于蒋。”(《时代》,1937年12月12日) 
  他的军队继续向南京进攻。他的士兵以冷酷、残忍的面目出现了。 
  日本的进攻,目前以每天五十五英里的速度向前推进。本周占领紫金山,控制了位于南京郊区的用价值三百万美元的大理石修建的中山陵。日本轰炸机对南京城也进行了轰炸。本次进攻中,日本的英雄是两个下级军官,他们比赛看谁的军刀最先杀死一百名“中国抵抗者”,最新记录:野田少尉,七十八名;向井少尉,八十九名。不管莫斯科是否把迫使蒋加入共产国际作为苏联援助的条件,上周从苏联飞来了三百架800型双引擎、时速二百五十英里的苏式轰炸机。日本声称在燃烧的南京,他们已经击落了其中      
的十架。蒋委员长似乎已弃守南京,尽管他曾发过誓,要“坚守到最后”。(《时代》,1937年12月12日) 
  就在《时代》这期杂志出版的第二天,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南京大屠杀开始了。近卫“榻榻米上的办公”与松井石根率领的日本军队的凶猛残忍汇合一起,形成巨大的阴影,把南京笼罩,把中国笼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