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收获-2006年第2期-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樽:我看过《新桥恋人》导演卡拉克斯的一个访谈,他的电影很少,他说主要原因是他必须找到自己热爱的女主角才能拍电影,他的动力就来自这里。你拍电影的主要动力来自哪里? 
  贾樟柯:也是来自人。因为每部电影里都有一个人物形象让我特别想拍下去,比如《小武》里面的人物,他的自由劲和不自由劲,就让我特别的想拍;《站台》、《任逍遥》、《世界》、《三峡好人》也是一样。不管对空间、建筑怎么着迷,最后拍电影还是为了拍人。 
  王樽:在你拍的人里面,没有一般电影那样光彩照人的大明星,你感兴趣的人经常是类似于小武这样比较边缘和底层的人。 
  贾樟柯:我只对真人感兴趣,所谓真人很简单,说人话,做人事。 
输赢之间
李 辉 
  一 红星在西方闪耀 
   
  1937年新年,《时代》照例一年一度评选年度封面人物,这一次,他们评选的1936年年度人物是辛普森夫人(Wallis Wartield Simpson)——英国王室变故中的女主角。 
  辛普森夫人这位曾两度离婚的美国女子,在有的人眼里既不漂亮,又爱虚荣,而且放荡。但她却令英王爱德华八世(EdwardⅧ)“不爱江山爱美人”,做出了惊世骇俗的决定——放弃王位,离开英国,与辛普森夫人结婚,从此成了众所周知的温莎公爵。二十世纪的英国王室,虽早没有了过去的显赫,但仍总是有吸引世界目光的爆炸性新闻发生,前有温莎公爵和辛普森夫人,后有戴安娜王妃。因此,选择辛普森夫人为《时代》1936年的年度封面人物,倒也在情理之中。从新闻的轰动效应而言,辛普森夫人当年确实超过了所有人,无论是西班牙内战烽烟中引人注目的佛朗哥将军,还是中国西安事变中的主角张学良、杨虎城和蒋介石。 
  然而,从对未来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角度来回顾当年,我们便会发现,在1937年年初亮相的人物中,真正具有世界意义和历史轰动效应的,显然不是《时代》封面上的这位身着黑色礼服,悠闲地坐在天幕之下的辛普森夫人,而是另有其人。 
  这个人就是1937年1月在《生活》杂志出现的毛泽东。神秘的中共领袖、未来中国历史舞台上的一个主角,第一次在美国(也可能是在全世界)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生活》杂志由《时代》的创办人卢斯于1936年11月19日在纽约创办。《生活》以新闻图片为主,为四开本的大型杂志。大幅、彩色、清晰的图片,适应了新的阅读需求,《生活》顿时一炮打响,创刊号发行量即达到四十六万多册,一年后达到一百万册。如《时代》一样,《生活》创刊伊始就对中国有着浓厚兴趣。于是,我们将在卢斯的媒体帝国的两个重要杂志上,不断读到相互呼应、相互映衬的关于中国的报道。 
  对于一生关注中国的卢斯来说,《生活》创刊适逢其时。随着西安事变的爆发,与中国有关的人和事,在1936年底、1937年初成了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电影也不例外。此时,根据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小说《大地》改编的电影正在好莱坞拍摄。与卢斯的经历相似,赛珍珠也是美国传教士的后代,在中国的江苏长大。她熟悉中国,热爱中国,她笔下的中国人物,经好莱坞导演的创造而变得家喻户晓。1937年1月18日,《生活》杂志专题介绍了这部电影的拍摄情况。不过,真正让众多西方读者感到好奇、感到震动的中国人,不是赛珍珠笔下虚构的文学形象,而是现实生活中几年来一直行踪不定、神秘的、被蒋介石称为“赤匪”的红军领袖。 
  《生活》在创刊两个月后,于1937年1月25日出版的这期杂志,从第九页起用数页篇幅发表了一组照片,标题是《中国漂泊的共产党人的首次亮相》。这些照片的作者,是美国记者斯诺,几个月前他刚完成在陕北“匪区”的探险,从红色首都保安(今志丹县)回到北平。据斯诺的传记作者说,《生活》杂志为发表这批照片,向斯诺支付了一千美金,在当时这是很可观的一笔报酬。卢斯的新闻敏感与魄力,由此可见一斑。 
  毛泽东的大幅照片在第九页上发表。在斯诺所有为毛泽东拍摄的照片中,这张头戴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毛泽东喜蓄长发,从来不爱戴帽子,斯诺为拍照而特意将自己头上的八角帽戴在了毛泽东头上。拍照时,一位来自美国的医生也在现场,他就是后来长期生活在中国的马海德。1960年,斯诺重访中国时,马海德又回忆起当年情形,“在周围的人里,只有你给毛泽东戴过一顶帽子。那时,他的头发很长,而他又不肯戴帽子。……只有你的那顶帽子还像个军帽。这就是毛泽东的一幅最好的照片由来。多少年来,它出现在书籍、报刊中,现在它被收藏在革命博物馆。”马海德说得不错。斯诺拍摄的这张毛泽东肖像,真的成了经典照片。在“文革”中,它在中国广为印刷发行,各处张贴,家喻户晓。不过,当它第一次与西方读者见面时,《生活》只有这样一个简略说明:“毛是他的名字,他的头值二十五万美元。” 
  《生活》在发表斯诺拍摄的这些照片时,还配发了史沫特莱的照片和她所写的关于西安事变和中国局势的文章。“编者按”说: 
  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几乎完全是神秘的。将近十年的时间里,他们行踪不定,与蒋介石委员长的国民政府进行战斗。下面发表的这些关于漂泊的红军的照片,是第一次被带到国外。他们的领导者毛泽东被称作“中国的斯大林”,或者“中国的林肯”。他的新首都在中国西北的保安。左面是毛的一位美国同盟者史沫特莱,她原是一个中学教师,目前正在西安的共产党广播电台工作,那里上个月发生的绑架蒋介石的事件已经结束。(《生活》,1937年1月25日) 
  毛泽东八角帽上的红星,在纽约开始闪耀了。这是多年来处在劣势的毛泽东和中共首次以赢家的姿态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无论对中国现代史的发展,还是对中美关系大起大落的演变,这都是历史性的亮相。 
  卢斯也是赢家。他和他的杂志,有幸站在了一个最具历史意义的转折点上,以他的职业敏感和魄力,介入到了中国的历史变革中。 
  斯诺更是大赢家。 
  斯诺三十年代曾在北平的燕京大学新闻系任教,后来成名的中国记者、作家萧乾是他的学生。萧乾先生曾告诉我,斯诺当年喜欢赛马,喜欢一赌输赢的快感,曾在一次赛马中大赢过。无疑,斯诺天生具有冒险精神,他大学毕业后决定来到中国就是来进行一番远东冒险。热衷于赛马当然只是日常生活的插曲,真正的冒险是在事业中。 
  1936年10月,斯诺完成了三个多月的陕北秘密之行,回到北平,带回了大批采访素材,包括毛泽东和他的长谈。斯诺夫人海伦把斯诺带回的胶卷,送到德国相机经销商哈同的照相馆里洗印,其中就有《生活》发表的那些照片。接着,斯诺在北平的美国使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向人们展示他在红色根据地拍摄的这些照片。1936年11月14日上海的《密勒氏评论报》开始刊登斯诺的《毛泽东访问记》。斯诺顿时成为全世界的记者明星,他的一生功名也由此奠定。 
  二十世纪有不少外国记者来中国冒险,而斯诺的陕北之行,堪称最成功的、最具历史震撼意义的一次冒险。 
  记者职业注定与冒险联系在一起。来到中国的外国记者,借助他们得天独厚的优势,总是用鹰一般的眼睛注视着中国,用猎犬般的嗅觉,感应着这片动荡土地上发生的一切。他们笔的分量不同,他们的观点和倾向也不尽相同,甚至分属不同阵营,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他们都是中国历史现场上重要的目击者。1900年义和团围攻北京使馆区时,是澳大利亚人、《泰晤士报》驻中国记者莫理循发出独家新闻,让欧洲人知道了在中国发生的危机;还是这位莫理循,在担任袁世凯顾问期间,想办法将日本试图强加给中国的“二十一条”密约内容透露给澳大利亚记者端纳,使端纳发出了一条爆炸性新闻;1927年,在广州、上海、武汉的一个个重要历史场面中,总是少不了外国记者的身影,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希恩、瑞娜……他们目睹了中国大革命的悲剧,目睹了蒋介石、汪精卫、宋庆龄、鲍罗廷、陈独秀等一个个风云人物政治命运的大起大落;三十年代初,在宋庆龄、鲁迅周围,汇聚着史沫特莱、斯诺、海伦·斯诺、伊罗生等外国记者,是他们向全世界报道中国的白色恐怖;史沫特莱经历了西安事变全过程,她,还有贝特兰,把发生在西安的一切,向全世界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些外国记者以他们的方式影响着中国历史时钟的摇摆。 
  在众多外国记者中,斯诺更深地介入到了中国的政治之中,而且延续时间最长。从结识鲁迅开始翻译左翼作家的作品,到参与发起“一二九运动”;从陕北冒险写出经典之作《红星照耀中国》,到六十年代初重访中国,写出后来被认为因受到“蒙蔽”而“片面”报道现状的文章;从在“文革”期间应邀登上天安门城楼,到向美国政府传递毛泽东发出的希望中美和解的信息…… 
  介入如此之深,乃至斯诺夫人海伦在回忆1935年他们参与策划“一二九运动”时,曾非常自豪地说:我和斯诺发动了一场革命。 
  斯诺夫妇显然过高地估计了他们的作用。这大概是一般在中国的西方人的特点。他们真诚地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总是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他们的眼睛只看到了浮在水面之上的冰山一角,而忽略了水底巨大的存在。他们只顾自己在舞台上的出色表演,或者陶醉于自己的指点江山,以为他们是导演或者舞台调度。实际上,他们本身只不过是演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