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智圣东方朔第2卷-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被王翦灭掉,秦始皇亲自到邯郸来,第一件事就是杀了赵国的小妾太后和幽缪王,然后为惨死的李牧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李信悲伤之余,举家西迁,离开了让他们肝肠寸断的赵国,在陇西安了家。次年,燕国太子丹派北国义士荆轲到咸阳刺杀秦王,图穷匕首现露,荆轲身死,而秦始皇则起大兵,破燕国重兵于易水之西。李信奉命深入燕境,逼着燕王杀死太子丹,带着那颗惊世骇俗的头颅回咸阳报功,被秦始皇封为大将。十年之后,也就是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李信随着蒙恬北击匈奴,收复了韩、燕等国丢失了多年的大片河套之地。秦始皇大喜,在河套一带新设了四十四个县,命蒙恬和李信为北方守将,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北上狄道(今甘肃临洮)再蜿蜒而东,直至辽东的山海关。又过了四年,秦始皇在东海求仙返回途中,于平原沙丘惊怖而死。秦二世即位后,李斯、赵高二人便让秦二世先杀了堪称秦国长城的蒙恬,却让那个与秦国没有多深关系当然也就与太子扶苏没有瓜葛的李信,充起北方长城的重任。李信自从燕国返回之后,为了忘掉先人那段惨痛的历史,也为了少给二世留下疑点,特意告诉后世子孙,只称他们是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北)人,只有李广自己才知道,其实在李信之前,他们的先人李牧,有过更为辉煌的历史。
    李广深信自己的身上,流着祖先们纯正的血。他觉得自己生来就是战场上奔驰的骏马,就是沙漠上高翔的雄鹰,他要为将,他要封侯,他要做大将军!所以还在文帝之时,李广就在陇西一带投身边疆,在与匈奴刀枪相接的战场上崭露头角。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也就是本书引子中所说的文帝刘恒做青龙叱猪之梦前二年),匈奴兵马大举进入萧关,李广在这次自卫反击战中,射杀敌军最多,勇冠三军(他的弟弟李蔡跟在后边给他递箭,居然递了三百九十九次,可见这位箭无虚发的强弩英雄杀死敌人之数),战后他和李蔡都被都被封为武骑常侍,月俸八百石。有一次汉文帝让侍从们到上林苑狩猎,他发现年轻的李广力大无穷,居然赤手空拳,打死了一只大黑熊。一向主张和亲、不愿与匈奴开战的文皇帝当时便感慨万千地叹道:“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也就是说,如果李广生在楚汉相争的时代,他肯定是韩信,是周勃,他会成为万户侯的!到了景帝的时候,李广已是陇西都尉。吴楚七国叛乱,景帝便让李广以皇家侍骑指挥长的名义,跟着周亚夫,去镇压那些反了天的兄弟们。李广攻城拔寨,功绩卓著,尤其是齐国昌邑一战,李广飞马夺得叛军大旗,成了战场上最耀眼的明星。战争结束之后,按理他应被提升为将军。可惜这个任命却被大军的名义统领、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刘武给压了下来。后来匈奴又是屡屡犯边,景帝这才想到有个英勇无敌的李广,于是便让他当了上谷(今北京延庆)太守。那一年李广才二十八岁!这一下子李广可高兴了,尽管景帝严命不要与匈奴多打,要以防守为主,可是李广却不愿闲着,哪里有匈奴兵马出现,他就在哪里与匈奴战斗。不论大仗小仗,只要能打起来,他就高兴,从来没有让匈奴人占着便宜,连匈奴人也称他为“飞将军”。由于景帝继续采取和亲政策,李广纵然满腹杀敌报国之志,也只能被消磨在那些小小的磨擦之中。这些小打小闹,哪有什么战绩可言,李广不要说封侯了,有时连战功都懒得报,他觉得杀死十个八个匈奴人,简直像小孩子过家家!让李广最难忘的事情,是他二十九岁那年,景帝的典属国(少数民族事务大臣)公孙昆邪到上谷视察。李广陪着花白胡子的典属国大人饮酒,两个人都喝得多了,于是爷爷辈的人就先行诉说自己的身世。原来这位公孙老人也是秦国旧臣,他的祖宗竟是秦国名臣商鞅!那商鞅原来便叫公孙鞅,他因为厉行改革、推行新法,而使贫穷的秦国一举而成天下一号强国,从而被封为商君,因此世人才称他为商鞅的。商鞍因为功高震主,便被新君以其老师的鼻子曾被割掉为由,将其用四辆马车给分尸了。商鞅的儿子们不敢继续姓商,只好重捡旧姓,以求生存;于是公孙昆邪的祖先便在北地郡的首府义渠(今甘肃镇原东北)一带居住了下来,成了秦国的公孙姓。秦末大乱,公孙家族自然不甘寂寞,于是随着陈胜、吴广和刘邦、项羽揭竿反秦,并在汉高祖入关时立下大功,因此成了汉皇的大臣。然而公孙家的秦国情节,已是难以抹掉的痛楚,一旦遇到与秦国有关的人与事,便会发作起来。
    公孙昆邪知道李广的高祖就是秦国大将李信,于是便于酒醉之后,将公孙家族和李氏家族最后在秦国的情况,全都说了出来。李广当时也喝多了酒,便将自己的心中委屈,全向老人哭诉出来。公孙昆邪劝李广要谨慎从事,眼下的皇上不会与匈奴打仗的,你还是等待时机吧,别因为自己一时快意,将自己一腔忠勇,化作啼鹃之血!李广拜倒在这位老爷爷膝下,请求他回到长安,告诉皇上,允许他与匈奴人堂堂正正地打上一仗。谁知公孙昆邪摇了摇头,只说自己有两个孙子,公孙贺为人厚道,公孙敖勇武超群,望李广与他们结为兄弟,互为依靠。
    公孙昆邪回到长安,便对景帝哭着诉说道:“李广才气,天下无双;可他自负其能,动不动就出兵与匈奴争战,我怕他有一天一不小心就被匈奴人害了!”景帝也怕李广真的在小打小闹中失去了性命,于是便将他调到离匈奴稍远一些的上郡,后来又让他担任上谷、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六任边城太守,却从此不再发出对匈奴正式用兵的诏命。李广的心中那股热血,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加浓郁而厚重。
    疆场奔驰数十年,李广对匈奴的认识比谁都清。匈奴都是一些骑兵,他们作战的原则是有便宜就打,没便宜就走;来如骤雨,无需沉雷即倾盆而至;而若受阻击,则像疾风掠草,霎时无踪。而汉人就像边境上的大牛,待它憋足力气,瞪大环眼,高耸其角与之拼命时,匈奴早已鸟散鹜飞。李广深知,只有随时随地抓住战机,才能取得胜利。所以,李广便总结出了自己一套作战方式,即不与匈奴打阵地战,而是在游动之中各个击破。记得当今皇上刚刚即位后不久,就让卫青和公孙敖等在上林苑中秘密训练士卒,与此同时,也将身边一位名叫荣章的大内高手,派到李广那里熟悉战阵。李广当时正在上郡(今陕西榆林南)当太守,他得知这个消息,三天三夜都没睡着觉!不料那个荣章是个急于邀功之徒,有一次他在上郡山中发现了三个匈奴人,便带着几十个人马去捉拿。没想到那三个匈奴人十分了得,带着汉兵三拐两绕,进了山中,于是三人不时地放箭,竟将荣章所带去的几十人马,一一射死射伤,最后只有荣章一人,拉着个瘸腿,回到李广身边求援。李广听了这事,大声叫道:那三个匈奴人肯定是射雕英雄!于是李广亲自带着十多个铁甲士兵,再去追赶,在边境地带,终于发现了那三个勇士。李广让士兵们从两边围着呐喊,他自己却在一百五十步之外的地方,与匈奴的射雕英雄展开了对射。结果匈奴三个人的弓力有限,射不到李广站的地方,而李广一副强弩,势如破竹,却将三个匈奴人中的两个射死。剩下的一个举手投降。正在这时,突然出现匈奴数百铁骑!荣章和汉军们惊慌失措,劝李广快点儿撤离。李广说:此时我们若要撤退,匈奴快马追来,我们个个都是他们囊中之物。我们不如下马解鞍,在山头上睡大觉,这样匈奴会以为我们有埋伏,绝对不会轻易出击!荣章等人觉得有理,于是便抖着身子,率先在山头上撒了一泡冷尿,哆哆嗦嗦地装起引诱匈奴的样子,匈奴果然上当。到了夜晚,李广便和荣章等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撤回了上郡。那是何等快意的壮举啊!可是万万没有想到,那个荣章回到长安不久,便患尿疾而死,他死时向皇上说了些什么,李广不知道,反正皇上先是用王恢和韩安国为将,抗击匈奴,然后又让公孙贺与卫青带兵,始终不让李广当主将。而眼下,皇上居然对卫青说,李广将军老了,命运也不太好,上次差点被匈奴捉去,这一回,就别让他当先锋了!
    李广每当想到这一点,心里就不禁寒意顿生。自文帝十四年,他十九岁崭露头角开始,到眼下的元狩四年,李广披坚执锐,已经整整四十五年了,六十四岁的年龄,虽已满头白发,可他觉得自己雄风犹在,力可扛鼎;就是硬达百石的强弩,他仍然可以拉起来,为什么皇上让我当个偏将,连先锋都不让我做呢?难道皇上对我很有成见么?十年之前,皇上命我配合卫青兵出雁门,我中了匈奴右贤王的埋伏,被他捉了过去。可我李广一点都不害怕,我知道我有办法逃回来。可不是么?我在二马之间装作昏死,匈奴人对我放松了警惕,然后我便割断网绳,跃马而归,很快地就回到了汉营之中!难道皇上不喜欢我的这种行为?难道皇上以为,汉家将军一旦被敌人俘虏,就必须以死来表示对皇上的忠义?不行!功名未就,我岂能一死了事?我不会投降匈奴,也不会轻易自杀!世代忠勇的李家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别人以为已临绝境时,我们偏偏可以化险为夷,绝境逢生。这是一种智慧、一种勇武!如果汉家将军被匈奴人捉去一个就自裁一个,那汉家不就损失太大了吗?皇上啊皇上,您应该知道老臣李广的心声,也应该尊重李广的作战方式和为人处世的法则啊!
    当然,李广心里也有许多后悔。最让他后悔的是,他一向以为要以游击作战的方式来对待匈奴,从而忽视了战阵的运用。他还记得,荣章在长安死去不久,皇上便在公孙贺的建议下,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