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校园民谣志-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那段时间,李健最喜欢老狼,因为老狼在这批人里面是唱功最好的,而且在职业歌手里面唱功也是不错的。后来当他自己当了歌手后,宋柯跟他说,你要记住,你不是永远都在清华或是北大的草坪上唱,当你面向观众的时候,观众是把你和磁带里的所有歌手按一个标准去比较的。这么一想,李健觉得当年追求点儿唱功其实也没错。 
  刚进校的时候他像所有大学新生一样,无忧无虑,开始长肉。他那时候比现在要胖三十斤。那时候家里给钱了,也不太会节制着花,天天一个鸡腿几瓶酸奶,一个月就胖了二十多斤。那会儿他基本待在学校不出去,按李健自己的说法当时连天安门在哪儿都不知道,只知道学校门口有375路到西直门倒地铁。 
  李健认为自己算不上是和校园歌手一批的人,说别人是因为看到他从学校里面出来,所以想当然地认为跟校园音乐有关系而已。“我那段时间在清华里面连参与者都不算,说观众还更恰当一些。我在学校的时候跟外校的人基本上是没有接触的。”李健说,如果非要算,他在学校时和霍光、张璐接触得比较多,还有小卢。小卢那时候和他们一届的人混得不多,跟小几届的人倒是常在一起。还有北大的杨丹涛,当时外校和广院的人可能交流得最多了,有戴妮、蒋小月他们。其他人真正熟的是在当歌手之后。 
  作为一个校园民谣的旁观者,李健最喜欢两个作者,一个是郁冬,一个是高晓松。高晓松的音乐有种阳光的感觉,郁冬是润物细无声的感觉。他更喜欢后者,他说这是因为与他的性格比较贴近。校园民谣最火的1994年他只买过两盘专辑,一盘是《校园民谣1》,然后就是《校园歌谣2》。 
  毕业后李健到广电部上班。在工作那两年干的事特别少,上班没干什么事,与音乐有关的工作也做得很少,反倒是看了很多闲书。那时候就是觉得上班不太好,不喜欢那种制度,反正就是在学校里自由散漫惯了。当时做了一个叫《远东往事》的纪录片,俄罗斯音乐风格的。还做了个电视剧,叫《不想重来》,那个戏里有杜雨露、陈玉。无所事事的时候小卢来找他,他就答应了。两个人一起把“水木年华”这个组合的名号打响,然后就分了。小卢想做更摇滚、乐队感更强一点的音乐,也希望在组合里更有主导性。两个人都能算是艺术家,李健也有自己的想法。用俗一点的话说,这叫两人在艺术道路上有了冲突,于是就解散了。现在李健唱片约签给了泰达,张乃申出钱做唱片,经纪约签在郑钧的公司。跟泰达的合作是因为“水木年华”的两张唱片都是泰达发的,当时他自己的专辑做出来之后给老张听,老张很喜欢,所以就有了合作。和郑钧的合作是因为李健当时刚好有个机会参加广西民歌节的征稿活动,正好他的歌曲还得奖了,组委会邀请李健去参加。那歌是陈明唱的,郑钧听到了之后说挺好听的,问谁写的,李健说是我,然后送了他一张专辑。一周后李健就和他签约了。 
  李健说他不太会经营自己,不是个合格的艺人。证明是他从小到大都不喜欢照相,几乎没什么照片,而且在镜头前面特别不自然。现在做音乐也是因为爱好,不是想当一个艺人。他对现在所干的事的理解是,流行音乐是一条小河,真正的大海是交响乐。流行音乐感受的东西特别多,这个从歌词和编曲上能达到。这对他来说更能力所能及一些,所以他就先干这个。   
  卢庚戌、李健、水木年华(4)   
  ·缪杰:从年薪20万到水木年华· 
  缪杰和李健是同班同学,李健从“水木年华”退出后,另外两个清华毕业的人补了进来,一个是缪杰,另一个叫姚勇。现在姚勇也退出了,“水木年华”又重新回到了两个人的组成状态。 
  缪杰2004年的时候还在北京三里屯路口租房子,1700元一个月。当时他租这间房子是因为斜对面就是IBM在中国的总部,也就是他的前公司,从那儿走过去上班只要五分钟。缪杰那时候其实已经买了房子了,在和平里,三环内一套120多平方米的房子,在那个地段估计怎么也得8000块一平吧,但他一直没住过。买房的时候他还在IBM上班,月薪上万,而房子刚刚下来等他做完装修后他已经从公司辞职了,变成了专业歌手。首付是已经付完了,月供成了问题,更别提还要给新房子配家具家电什么的了。所以他没钱住进去。只能把房子租出去,他还住在三里屯。 
  缪杰压力最大的时候,就是他刚刚答应小卢加入“水木年华”然后从IBM辞职出来的那段日子。按照外企的惯例,如果提出辞职得一个月之后才能从岗位上离开,但那个月缪杰已经没有心思上班了。按他的说法是,以前所有的衣服都扔掉了,头发也染了,并且开始减肥—一切都开始按照一个流行歌手的“范儿”来。 
  减肥是件极端痛苦的事。在IBM上班的时候缪杰的体重一度达到了180多斤。卢庚戌在那个晚上对缪杰说,如果真要开始,你这身段不行。 
  为什么抛弃外企经理级职务,抛弃年薪20万,转而回到一个收入不稳定还得痛苦减肥的职业?缪杰说,还是有那心气儿吧! 
  缪杰的高音是公认的。其实在学校的时候缪杰就固定地给他们伴唱做和声。即使后来在IBM,只要有空儿他还是会帮卢庚戌。小卢第一张个人专辑《未来的未来》里的高音和声几乎都是由他一手包办的。多年的友谊加上多年的合作,最终促使这两个好朋友走到了一起。当时和他们一起的还有姚勇。姚勇那时候组建了一支地下摇滚乐队,纯地下的那种。作为黄小波的侄子,姚勇是个综合素质很高的人。除了从小学习的小提琴,他还弹得一手好吉他。当时姚勇无业,正在集中精力想创建自己的软件公司。同样经过小卢的撺掇之后加入进来。可惜的是第二年的4月份,两个原因使得姚勇不得不退出了昙花一现的三个人的“水木年华”。第一是他那个软件公司终于有点眉目了,作为学电子的清华学生,这可能是他除了音乐之外的另外一个梦想;其次是姚勇的身体,他的心脏问题使得他难以承受作为歌手演出和宣传的劳顿奔波。 
  再说缪杰。其实在大学还没毕业的时候,在家庭的一次饭桌上,缪杰曾委婉地提出毕业后可能当个职业歌手。那时候话刚开了个头就被父母给摁回去了,“不可能!”缪杰说这是他妈的原话。当时的缪杰有那想法,但好像还不是那么迫切。而且从清华毕业后在这么好的学校里面学过的专业知识还没有到社会上验证过,也有点儿心有不甘。 
  当四年后缪杰再次向父母提出当歌手的想法时,家里的意见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按缪杰的想法,在专业上来说我已经取得了或多或少的成绩。既然现在有实现音乐梦想的机会,试一把也不为过,哪怕什么时候不行了,回去做电子工程师也同样能胜任。 
  当他从IBM出来两年后,父亲和他开玩笑说,我们家这么多辈里都没出个戏子,你是第一个。 
  北京5月的下午,气候相对来说是很可爱的。有风,而且有太阳。我们在酒吧外的椅子上瞎聊。那天是母亲节,聊完之后缪杰打车先去买花,然后说要回家送给母亲。这时候他完全不是一个身着西服、体重180斤的外企高级白领了。他染了头发,穿着休闲服和带窟窿眼的牛仔裤,体重是130斤。 
  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小卢和缪杰组合的“水木年华”出场唱歌。陪父母看,说这两个人我都认识,原来都是清华毕业的高才生。父母奇怪地问我,清华的人去唱歌干吗?我说,喜欢呗。   
  卢庚戌、李健、水木年华(5)   
  老妈的反应比较激烈,她说,浪费了。   
  贾南和崔文斗(1)   
  贾南和崔文斗组成“南合文斗”组合,2005年11月25号发布了专辑《南合文斗——混了三十一年》。专辑一出,朋友间欷不已。 
  上溯到1994年,当“校园民谣”这个词浮出水面后,转眼间,各高校民谣运动更加如火如荼。与此同时,各类高校音乐团体也层出不穷。不过当年正在北京各高校读书的学生们都知道,在1994年、1995年那两年间,折腾得最牛的两个大学高校音乐组织,除了清华大学付志昱弄起来后来由张璐接班的“清华大学校园歌曲协会”外,另一个则是贾南和简巍在北工大建立的PMC——简称流行音乐协会。 
  贾南比老狼、高晓松他们小四五岁,当年正是个青春阳光的男孩儿。虽然此时老狼、高晓松、郁冬、沈庆的名字因为《校园民谣1》的出版已为大家所熟知,可真要算来,其实贾南才是第一个真正出个人专辑的校园歌手。 
  1994年,作为京文唱片公司和亚平音乐工作室的第一个签约歌手,贾南推出了首张个人原创专辑《笼外的鸟》,成为国内在校大学生推出个人专辑的第一人。同年,专辑同名主打歌《笼外的鸟》的MTV获得CCTV第二届MTV大赛银奖,贾南也获得了不同媒体、不同机构颁发的最佳新人奖,甚至包括“中国流行乐坛十年成就奖”。《笼外的鸟》销量达到10万张。学生,出了专辑,拍了MTV,还得了中央电视台的奖,这在90年代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从此在校园民谣风的知名歌手中,贾南也占有了一席之地。 
  在出专辑之前,贾南在北京工业大学的知名度就已经颇高。出了专辑之后,不时有外校甚至外地的姑娘们专程跑到北工大去找他。1994年协会组织了一次校园歌手大赛,参加者众多,来了老狼、高晓松等已经成名成腕儿的人物。在他的带动下,PMC转眼间牛到成为工业大学全方位支持的校园协会,参加者甚至能够加学分。一时间,各类抱着种种目的的姑娘小伙子踊跃参加,PMC的报名处也人头攒动,贾南也自此风光无限。 
  若干年后,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