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为人民说真话 作者:石野-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保护法》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废止《乡镇企业法》和《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同时,他还带上了好几份有关乡村问题的批评、建议和意见。 
  这些议案,用去了他全年的休假时间,其中有关〃三农〃的议案费力最多、费时最长。因为吉林农村分布广而散,贫困地区都是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而且是人员分散。但这一切都没有难倒王维忠。 
  自2003年8月份开始,他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走过了吉林省8个市的23个县、48个乡镇,接触了大量的基层干部和农民,举行大小座谈会近30次,收集整理了20多万字的素材,收集了涉及农村债务链、农村税费改革,农村卫生、义务教育等诸多方面问题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走访乡村干部和农民,倾听了他们的难处、问题、要求、希望……这些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从而激发了他〃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强烈责任感。 
  调研结束后,他用三万字真实地反映了〃三农〃问题。他先将写成的〃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农〃问题〃和〃松花江水系治理和开发利用〃两份报告送交省委、省人大、省政府主要领导,然后,他又总结出7个涉农法律的议案,提交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其中关于制定〃农民权益保护法〃、修改〃农业税收法规〃等议案都受到了高度重视。 
  为了能够在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更多、更好的议案,他从2005年8月份开始到吉林省进行关于制定〃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法〃等的立法调研。形成〃落实一号文件〃、〃一免三补〃和〃农村医疗保障〃三个调研报告,共三万字。呈省委、省人大、省政府领导供决策时参考。 
  为农民说实话   
  在北京参加〃两会〃的王维忠曾在日记中写过这样一句话:〃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农民是我的衣食父母,我接触最多的是农民,他们的生活是我最关心的。所以,自我当人大代表以来,每年都要到农村去调研……只要有机会,我一定要想法为我的父老乡亲服务,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更要代表他们说真话、实话。〃 
  2004年9月21日,正在吉林省洮南市做农村调研的王维忠与农业局的有关人员座谈时,无意听到一位来自基层的乡镇干部反映:在北部半山区,那里有9个乡镇,11万农民年人均亏损1200元,乡民们生活极为贫困,大家都在寻求生存之道。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关注。但因为当天时间安排得太紧,三天内很可能没有时间亲临考察,他决定三天后安排时间再来一趟。 
  洮南市北部半山区的农民究竟困难到什么程度?9月24日早上,王维忠在当地有关人员的陪同下,驱车考察情况更好一些的那金镇。一路上,他从和当地的乡、镇及村干部交谈中得知,这里十年十旱,已连续八年绝收,今年是历史上旱情最重的一年,有效降雨只有一次,仅24毫米。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王维忠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眼前的一切令他这位出生于农村的代表十分震惊:只见这里除了光秃秃的不长草的小山,就是随风飘散的黄土,环境卫生极为恶劣。此时正值九月底,是农村美好的收获季节,但这里四周的土地上,满是绝收的庄稼:枯瘦的玉米懒洋洋地蔫着脑袋,很难找到成熟的棒子;本应饱满的黄豆大都倒在黄土中,根本就没有颗粒;向日葵还是刚刚开出黄花;花生苗瘦长却根本就没有结果实…… 
  来到村民居住的房子,这里没有鸡鸣,没有狗叫,极少见到牛马,没有一点活气,没有一家有新鲜蔬菜吃;村里的水像从黄河里挑来的一样,根本没法喝,而且这还是难得有水的地方;大人没有吃的,小孩子也饿得病秧秧,更不要说饲养牲畜和家禽了。 
  村民的住房几乎全是用干土打垒起来的,没有一家的窗户能看到半块玻璃,全是用破旧的塑料布遮住,一到冬天,凛冽的寒风就会破窗而入。   
  由于种不了菜,种不了粮食,这里家家户户吃国家的救济粮;由于环境太差,收入又低,这里的年轻人很少能上学读书,稍大一点的就想法跑到外面打工谋生路,小伙子很难讨到媳妇,村里的姑娘都想方设法嫁到外地。 
  这是王维忠一生之中亲眼见到的最为凄凉的景象。这里的特殊性地理环境造成多年干旱少雨。难怪三年前联合国考察小组对这里的评估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洮南北部半山区被人戏称为吉林省的〃大西北〃。正因为生存环境太恶劣,洮南市、乡镇党委和政府,正在为十一万五千人的生存伤脑筋,为他们早日脱贫绞尽了脑汁。   
  早在2001年,王云坤书记和洪虎省长曾先后视察过这里,对这里的一切很关心,并指出畜牧业将是一条脱贫致富之路。经过两天时间的调研,王维忠也指出,发展畜牧业是北部半山区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最佳途径,而且那里距乌兰浩特的〃蒙牛〃奶业生产基地只有20多公里。但是,这一切不能纸上谈兵,只能由中央和省政府在贷款和资金转移支付上给予倾斜和优惠,鼓励那里的农民发展奶牛等畜牧业,才会使他们感觉到有发展前途。 
  他还从多方面了解到,因本地草原不产草、秸秆难供应,粮食更无保证,粗饲料和精饲料都缺乏,致使仅存的畜牧业面临严重威胁。另外,因资金短缺,地方信用社又不愿为乡民贷款,脱贫成为泡影,畜牧业终不能如愿。少数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村民,由于生活所迫,正在急于卖掉牲畜,这将给畜牧业发展以致命的打击。 
  令王维忠最痛心的是,这里〃农业绝收,农民绝望〃:今年9个乡镇57万公顷耕地全部受灾,绝收面积47万公顷,绝收率达84%。仅16%的水浇地、洼地能有一点收成,但颗粒不饱满;农民种地越多,亏损越多,这里的农民人均亏损约1200元左右;那金镇新立村560公顷耕地,只有一眼深水井,人畜饮水都困难,农田根本浇不上水,现已全部绝收,全村10%的农户靠外出打工维持生活,20%的农户需借钱勉强度日;9个乡镇的115万人口中绝收人口达10万,粮食缺口达1740万公斤,农民将继续过无粮、无柴的贫困日子。而该地区西北部的东升乡、万宝乡、胡力吐乡情形更惨。 
  与全国人大代表、长春电影制片厂党委书记   
  JZ赵国光讨论〃三农〃问题时留影   
  他经过走访和实地考察发现,北部半山区的山秃、生态环境正在不断恶化,以前搞的退耕还林由于缺水使林木成活率都在70%以下,损失很大。唯独杏树适合在此处生存。因为杏树耐旱,也耐寒,生命力很强,而且杏仁销售价每斤3~35元,供不应求。当地政府曾组织近万人帮助山区种植杏树,期待给农民增加一些收入。 
  北部半山区的9个乡镇连年干旱少雨,水源几近枯竭,地下水位低,多数水井干枯,人畜饮水困难。其中的瓦房镇长山和荣华两个村要走四五里路拉水,才能勉强供应人畜饮水;万宝镇永红村的农民吃水要到矿上的老井去拉;那金镇新立村中,全村只有一眼井,生活用水难以满足;胡力吐乡炭窑村西屯105户的330口人,因村中所有井水干枯,村民只得到3里外买水喝。JP 
  王维忠心情沉重地指出,由于水源供应奇缺,想从根本上摆脱困境,首先必须在水上做文章。他为此向当地政府提出了北水南调(引嫩江水入洮),是解决这里农民生存的最低需要(生命用水)和长期生存的有效措施。但这项庞大的工程本省目前根本无法解决,必须由国家立项投资才能实现。 
  王维忠还了解到,由于灾情连年不断,生活实在贫困,现已有两万人外出打工(占劳动力的1/2)或举家搬迁。例如那金镇新立村,275户人家共有11230人,现外出打工2600多人,其中全家迁出的接近100户。 
  他指出,这种不由政府组织,只因生活所迫自动外出打工和搬迁的方式,应该视为移民的好形式,是让农民远离这个联合国考察组认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的最佳选择。  
  但对于那些没有能力迁移的村民,政府怎样才能解决他们最基本的生活,怎样才能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回到长春后王维忠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他不顾劳累,花了几天的时间,奋笔疾书,写好了一篇长达万余字的调研报告,并于9月28日送到吉林省委、省政府。他向全省发出这样的呼吁:〃救救不适合人类居住地区的农民!〃 
  这份充满深情的报告,马上引起了吉林省省长王珉的高度重视。他先是通过电话向王维忠了解情况,第二天就派出省政府调研室的同志亲赴该地区深入调研。当省长看到那一大叠令人揪心的数据,看到那一幅幅村民在艰苦环境中生活的画面,马上作出批示:洮南市按省给贫困县待遇,由省里拨出专款给每个村打一眼深水井,解决人畜饮水问题;给予资金扶持,计划项目支持,让县里干部定点扶贫;在政策上向该地区倾斜,大力扶持发展牧业和山杏植树,将全省植树项目款的六分之一(6万元)拨给洮南胡力吐乡;鼓励乡民们进城务工和移民。 
  一年后,也就是2005年9月15日,又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大好季节。王维忠再次来到洮南市进行第二次调研。这次他特意选择了该地区最贫困的胡力吐乡。结果他发现,这儿的情况已明显改善。更令他高兴的是,由于雨量多,庄稼长势好,今年是近十年最好的一年。 
  但是,王维忠很快又紧锁起来愁眉:尽管有时天公可以作美,但这里还是难以摆脱十年九旱和经济贫困的面貌。   
  他全面分析了该乡之所以贫困的主要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贫困户的44%;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占92%;因灾致贫的占328%;子女上学,巨额支出的占51%;婚丧嫁娶,子女不反哺,道德低下,〃娶了媳妇穷了爹,得了儿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