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风-第4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弟子的巧妙设计,将静渊池中的池水使用水力自动抽取上来,通过事先敷设在清凉阁地板、墙壁之间的管道,以达到降温的目的,这也是王静辉所能够想到最原始的“空调”了。 
    唐朝便有将水通过水车引到宫殿上方浇落以达到降温解暑的目的,但那水浇落的声音实在是太过吵杂,这不利于浅予静养待产,王静辉便想出了这么一个法子来降低温度,还能够哦保持清静,再加上园中冰窖中所储备的冰块,在这小小清凉阁之内真的如神话传说中的清亮境界一般令人在炎炎夏日之中舒爽了。 
    王静辉此时便坐在清凉阁中审视着手中的这份战报──六月初四,李泉不甘被俘自尽,麾下一万三千余泼喜军尽数归降;六月初六,与据嘉宁军司五十里处设伏,杀敌八千,俘虏万余;六月初七夜,特种部队趁大军正面攻打南门之际,攀上背面城墙。经过力战后大开北门,泼喜军所部铁林军大将王顺见事不可违全军投降,俘敌两万有余,顺利拿下嘉宁军司!……六月初十,特种部队在左村泽、柳泊岭两次成功地伏击了李清的援军,随后四万骑军将李清残部包围在柳泊岭东三十里处。李清知事不可违率残军三万降宋! 
    五月二十,臣克博乐城;六月初一偷袭静塞军司得手;初二迫降鸣沙!六月十五率部一万越杀牛岭克西寿保泰军司!月间杀敌四万,俘虏三万有余! 
    王静辉叹了一口气,将这份情报用硬纸夹夹好,然后翻开了另外一份情报,上面是关良的西北情报网早先发送过来的──经弟子亲眼所见,泼喜军所部之一的铁林军将领王顺,实为师弟冰封,且与弟子在古乌延城相认! 
    前面的西北战报是皇帝赵顼遣人专门送到静苑来交给他审阅地,两份西北战报分别来自种谔和王韶。后面的一份情报则是他的弟子亲自叮嘱情报系统专门发送到驸马府的,而且不为认知的还有一份情报──在李清降宋八日后,一封写满了各种乱七八糟图案的信件也是通过西北情报系统传送到了静苑之中,在经过彦生的翻译之后便是──李清已经喝下毒酒,不出四十日便会归天。弟子冰封! 
    王静辉从书架上拿下《西夏全图》,打开卷轴审视了半天后,将战报中所提及的地名分别在地图上用笔标注出来。看看这份西夏简易地图,便可以清楚的看到种谔和王韶如两只铁钳,分别从兴庆府的正东和正南相互钳合。只要少有军事常识和见识地人,都可以清醒的得出一个结论──立国数十年,靠叛乱起家的西夏李氏王朝已经寿终正寝。其覆灭之日旦夕可待! 
    不过知道西夏已经不行了消息的人并不多,这个消息并没有传开,就算传开了也没有人相信──大宋的北方正在遭遇几十年未曾遇到过地旱灾,并且还有局部的蝗灾,朝廷上下正在全力救灾,国库拨款也都在向这方面倾斜,又有谁能够相信此时的大宋还悄无声息的在西北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西夏政权已经成危卵,只要轻轻一碰便可覆灭之局?! 
    不过皇帝赵顼、中书政事堂、枢密院等大宋高层皆为此消息所震惊。就连在河北坐镇赈灾和防御辽国地魏国公韩琦也被皇帝赵顼连夜秘密进京受到召见。现在已经是八月初了,前几天西夏那边已经传来消息,西夏使节已经到了白池城,正在向汴都进发,估计现在已经快要到延安府觐见主持西北的富弼了。若是王静辉估计不错的话,富弼已经接到让他回京地密旨了,不过是因为西夏突然派出使节一事所耽误,但富弼进京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每到国家危机关头,尤其是涉及到辽国和西夏的时候,皇帝赵顼第一个想到的人绝对不是王安石和司马光,而是富弼韩琦! 
    王静辉将这些事情都塞选了一遍,不过当他看到桌子上的那一卷黄绫,便不住的摇头──皇帝赵顼还给他这个驸马下了旨,而且下旨的人来头也不小──大宋辅相之一的曾公亮亲自到静苑来给他送圣旨。在这个关头,皇帝赵顼最终还是没有把他这个驸马给忘记,根据曾公亮所透露出的内容,王静辉最近地任务便是要在汴都等待那位正在路上的西夏使节,当然这位西夏使节也是他的老熟人──西夏梁太后的使节阿里提! 
    西北战事进展之快出乎王静辉的意料之外,这中间充满了众多变数,在过去的将近十个月当中,最初的战略构想一次又一次的被推翻重置,西北的富弼、种谔、杨崇岳、王韶等人也都善于抓住各种机会,在灭夏的大旗之下,各种“儒道”思想被他们肆无忌惮的践踏,这也幸亏节制西北的人是富弼,不然换成司马光,估计就没有这么乐观了,甚至真的如历史原先进展那样,司马光在熙宁初年和王安石角逐失利被贬洛阳,那样有这么一个人在富弼身边,今天的结局也是两算。 
    其实不光是皇帝赵顼想着王静辉,就是政事堂中的相公们也都一直认为让驸马出来应对阿里提最为合适,毕竟上次和阿里提谈判的时候,这个老头儿给政事堂的诸位相公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唯有王静辉能够克制得住他。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就是再顽固的反战派对这样的局面也不可能不动心,司马光虽然还是持有限度的反对态度,不过他更加担心的是在西北作战的最后局面一定要小心被党项人翻盘,尽管反盘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不过司马君实只要提出了他的担心,任何人都会小心谨慎的。   
      正文 第三百二十九章 削藩 
       
    对于灭夏的进展程度远超出王静辉的预料,不过这对大宋来说毕竟是好事,而且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任谁也不会放手一搏,尤其是大宋君臣更是箭在弦上,现在更应该考虑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来获取西夏,不要重蹈历史上神宗五路伐夏反受重创的覆辙。 
    王静辉看着地图,低声笑道:“这回该轮到你了!”提笔便在一方信筏上写了一封信,然后装入信封用火漆密封好,差人火速送往西北。 
    李清已经在无奈之下投降了宋朝,没有办法,失去了嘉宁军司,他和他的泼喜军就如无本之木一样,慢慢枯死是迟早的事情,而在草原上做马贼也是一条出路,不过身为大将军的他何等骄傲,这种事情他是做不出来的,就算他肯做马贼,也要问问种谔等人答不答应──宋军西北的兵力除了对王韶那里支援了五万人之外,其余七万都陆续出武宁堡,迅速的补充到嘉宁军司等地。 
    富弼和种谔如此分兵,并不是因为低王韶的轻视和因为政治立场不同──王韶占据的地方全部都是险关隘口,只需要少部分人把守即可,人去多了反而会增加其后勤负担;种谔占据的嘉宁军司却是不同,那里有多条路可以通往西夏的中心兴庆府,白池城、盐州、盐城、秦驼会等地防守起来远要比王韶那边困难地多。所以才会在兵力上有所倾斜。 
    西北原有兵力已经都开始慢慢的进入西夏的统治区域,不过这里总共加起来不过是三十万左右,还要留下谨守城池的必要兵力,能够最终参加作战的也不过是十三四万而已,就是这样还要分成王韶和种谔两部。想要凭借这么多兵力来吃掉西夏,尽管西夏此时疲弱也不是这么好欺负的。至少王韶部在没有得到充足地援军之前,他已经无力寸进了。手里面的兵都去把守新占领的城池了,剩下只有两万多的军士在他手中也是作为预备役所使用,等着在危机时刻救火,不过也不知西夏君臣是如何想的,这么多大军摆在门口,他们甚至连动用武力的意思都没有,否则就是王韶能够受得住,也会疲于奔命,哪里会有时间巩固城防?! 
    为了弥补西北兵力不足。富弼早就开始在西北本地招收临时军队,好在韩琦在督陕的时候定下了相关制度,本着藏兵于民的想法大力训练本地的民兵,使其在危机时刻能够立刻参军抵抗西夏,不过现在却便宜了富弼。富弼不费吹灰之力便从陕西四路征集了十万左右的军队。分别打散重新组建军队,这些军队地成员虽然经过平时简单的军事训练,但与正规军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不过用来谨守大宋境内的城池还是足够了。 
    当然富弼也采用了关良的建议,将征兵地目标放在了生活在西北宋境内的少数民族。当然最大的少数民族便是吐蕃诸部。关良献策也是王静辉在他来西夏之前和他提及的──若是兵力稍有紧张,便征用藩人以充实军队,不过要打散分布。也可借藩人熟悉地利之便,将其组建成人数不满两千的作战分队,以充实军要! 
    王静辉知道吐蕃诸部,尤其是生活在熙河地区地吐蕃民族部落其实是大宋的一大隐患,其实想到吐蕃就不能不说起文成公主,王静辉在后世所读的历史当中,正统历史书中只写到文成公主和亲松赞干布给唐藩带来了和平,但王静辉在来到这个时代后,通过他所阅读到有关吐蕃地历史。却狠狠的推翻了他以前的设想。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嫁松赞干布,唐蕃和平高宗时,又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从此确立了吐蕃对唐朝的臣属关系。从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禄东赞摄政开始,吐蕃和唐王朝之间时战时和,直至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吐蕃乘安史之乱发军北上,到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整个甘肃,包括河西和陇右,皆为吐蕃控制。而且吐蕃很快进入关中,攻入长安,逗留十五日方才退兵。此后,唐蕃在陇山东、西进行了长达20年的拉锯战。到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双方在清水会盟,约文规定“泾川西至弹筝峡西口,陇州西至清水县”一带为分界线。开成、会昌年间,吐蕃内部因反佛与尊佛的斗争而引起的内乱,影响到甘肃地区吐蕃统治集团,使其很快分化为两派,一派以秦州落门川讨击使尚恐热为首,以恢复王族的地位为名起兵西进。另一派以驻守渭州的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