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井子是个分水岭,从红井子东面的六条冲沟至陕北靖边县是十三标段A段,这里的水盐碱成分太多,含氟量高,喝起来味道很苦,老百姓管当地的水叫做苦水。行政部部长朱继荣是个征地能手,擅长协调关系,去年在河南尉氏县就是他负责征地,这回到了陕西,他又重操旧业,主管征地、对外协调和后勤工作。他觉得陕北的征地比河南好干,陕北阻工顶多阻拦半天,做做工作就散了。今年的管材供应不及时,有管子时他们就在平原段大踏步前进;没管子时就干冲沟等难点。管道人最害怕干冲沟,弯头弯管上坡下坡,一公里得干三四天。工人们的积极性特别高,早晨五点半起床赶到工地,晚上八九点钟才收工。夏天天长经常晚上十一点钟才回来。风是毛乌素沙漠的常客,四月份几乎天天刮风,刮风天监理不让施工,工人们就用挡风棚干活。
西气东输工程对焊口层间温度要求非常严格,有的工人嫌加热费时,想投机取巧,管材加热不到位,出现焊接缺陷,结果弄巧成拙一天之内被勒令割了六道口。单宝生经理就盯在现场,检查工人加热情况。按照常规焊接第一道口用中频加热器加热,这种方法很慢,加热一道口需要十至十五分钟,工人们淘汰了中频加热器,改用环形加热器来加热;为了防止火焰烧坏内对口器,他们严密对口,加热后再拉开间隙,不但缩短了加热时间,还保证管子加热达标。
防腐机组每天要补六十至八十道口,工人就要提着液化气瓶走八百多米的路。西北地区土质多为松软的砂土地,远道无轻载,拎着液化气瓶在砂土地上走特别累。防腐机组的工人们自己设计制作了推液化气瓶的小车,考虑到砂土地的特点,他们把小车轱辘选为宽轮的,小车上还设计了缠绕气带的装置和安放烤把的支架,工人们只消推起小车就可以移动液化气瓶,既省力又省时。
盐是生命的元素,水是生命的源泉。可盐池县盐不能吃,大水坑镇水不能饮,尽管条件恶劣,管道人却在盐的池塘里创造着生命的价值。
第六部分第143节:青铜峡盯管子的转业兵
西气东输钢管供应工作量大、周期长、技术要求高、建设时间紧,市场变化大,供求矛盾多变。西气东输工程的管材由业主统一调拨,西气东输管道公司采办处在全国建立了三十个物资中转站,负责物资接运验收及发放。全线四十多万根钢管、四十多万条收缩带、一万五千多台设备,就靠着中转站几百人一根根、一条条、一件件从生产厂商手中接过,又一根根、一条条、一件件送到施工单位手中。厂家生产钢管的能力是有限的,西气东输全线都需要钢管,钢管就供不应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管子怎么焊接?因此,各个标段都把钢管到位作为头等大事。
十三标段A段开工后,管材供应不足,经常无米下锅。宁夏工地的钢管大多都由钢管厂直接运到青铜峡中转站,为了及时地拿到管子,管道四公司陕宁项目部特派小胡常驻青铜峡中转站,任务就是盯管子。小胡大名胡利民,今年二十八岁,长得五官端正,仪表堂堂。他当过几年兵,转业来到管道四公司工作。今年夏天雨水多,工人们一听说没管子了就嗷嗷叫。大伙儿太盼望早日干完西气东输了,所以盼管子盼得望眼欲穿。有时候管子一到货,各个标段的大力士们一窝蜂上去抢,小胡当兵出身,总想着遵守纪律按照规定领货,可是在管材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人们并不都按常规操作,甭管白猫黑猫,能抢到管子就是好猫。
有一次,小胡规规矩矩地排队领管子,可四公司的管子却被别人抢走了。他急得坐在铁轨上哭鼻子。哭完了一琢磨:哭是无能的表现,既然领导交给自己的任务就是负责管材调度,自己就应该竭尽全力来完成。于是他积极与两个管理处采办科的同志联系,想方设法从延安中转站及其他施工单位调拨管材。他打起背包来到青铜峡,住在青铜峡中转站,和铁路上的人混得很熟。他把运送管子火车司机的手机号码都搞到了手,管子什么时候从钢管厂运出他的心里都门儿清,连做梦都在念叨着管子的到站时间。钢管一般情况下都是傍晚五六点钟抵达青铜峡火车站,兄弟单位都是第二天早上再装车,他害怕第二天早上大家都来装车管子又被别人抢走,就连夜装车,连夜看守。管子经常有一些机动数,小胡嘴巴甜,对中转站的工作人员很亲,张姐李姐叫得人家心里挺舒服。中转站的人都喜欢他,他去拉管子人家特别痛快。久而久之,只要管子一到站,人家二话不说先给四公司装车。
一天下午,管道四公司分配来了两公里的管子,中转站的人不愿意加班发货,想让他们明天早晨再拉货。可当地气象部门预报过几天要下雨。盐池县的盐沼地最害怕下雨,一下雨设备就进不去。大伙儿决定抢时间干,小胡就到中转站做工作。说来也怪,他几句话就把人家说得很开心,人家自愿加班发货让他当天就拉走管子。他高兴得可劲儿装,把管子都拉超额了。看到小胡如此能干,工人们趁热打铁加班加点,用了四天工夫就干完了两公里。他们刚刚收起了焊枪,瓢泼大雨就铺天盖地地浇了下来。
二○○三年“五一”节,十三标段A段的芦文发机组请单宝生经理去机组过节,单经理给每个机组分别送去了羊、食品、水果和酒,他本想让芦文发机组早点收工欢天喜地过个节,谁知工人们干劲十足非要破一下纪录。那一天他们披着星星一大早就赶到工地,整整焊了六十九道口,焊接一次合格率百分之百。等工人们戴着月亮回到驻地洗洗涮涮后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炊事员端上了丰盛的晚餐,工人们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单宝生一一向大家敬酒。
芦文发是条硬汉子,他率领机组起五更睡半夜,争时间抢速度,什么时候到工地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十三标段A段焊接机组的何飞负责卸管布管,为了保证机组焊接,他总是在夜间卸管布管,一干就是一宿。等第二天早晨工人们上工时,管子已经乖乖地躺在工地上了。由于管材供应及时,芦文发机组平均每天以1。2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一个半自动焊机组就干完了四十公里,创造了连续焊接一千二百二十五道口一次合格率百分之百的新纪录。六月二十日在西气东输西线率先主体焊接完工,八月十日在西线率先实现了管道全线贯通。芦文发机组被评为西气东输优胜机组,工人们说:“多亏了胡利民,他是把盯管子当成一项事业来做,咱们的奖章有他的一半。”
第六部分第144节:卓越就是比别人更为执著
采访的最后一站十三标段B段又是靖边,靖边既是西气东输工程东线的起点,又是西气东输工程西线的终点。出发前我给长庆建工项目部打电话,副经理常宏在电话里扯着嗓子喊道:“孙作家您到安边货运宾馆找我,我带您去靖边。”
常宏一九七二年出生于庆阳,二十岁时参加了长庆建工。他整整干了十年的大型管道施工,从陕京输气管线到苏丹原油外输工程,从涩宁兰输气管线到兰成渝输油管线,从忠武输气管线到西气东输工程,到处都留下了他坚实的足迹。从二○○一年九月开始,他在西气东输工程十四A、十三B两个标段项目部担任主管生产的副经理。
十三标段B段全长一百零一公里,横跨陕西靖边、定边两县,处于黄土塬地貌所特有的地形破碎、线路起伏大、易塌方、多冲沟区域,其中大型河流、冲沟、公路穿越有十多处,施工难度很大。为了安全优质高效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在长庆局的大力支持下,上线前他们培训了一百二十个焊工,又花两千多万元购置了四十多台施工设备,改造了二十多套施工机具,使队伍的装备向专业化迈了一大步。长庆人大多是土生土长的西北人,占了天时地利人和之便,长庆人在西气东输东线率先完工,于二○○二年十二月十八日全部撤离靖边。回到长庆建工大本营,他们对焊工又进行了技术培训。根据西线的施工需要,二○○三年长庆建工上了五个机组:一个全自动焊机组、两个半自动焊机组、一个站场阀室机组、一个吊管下沟机组。
二○○三年三月十八日,长庆人在三边打响了西线战役的枪声。靖边县的东坑镇有个大名鼎鼎的牛玉琴,长期在毛乌素沙漠种树。在牛玉琴的家乡东坑镇和安边之间,有一个叫做郝滩的地方。郝滩有一段沼泽地,全长十二公里的沼泽地施工和红柳河穿越是十三B标段的两大施工难点,沼泽地水位高,给设备搬迁、运管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常宏率领的一、二机组住在安边的货运宾馆,向沼泽地发起了猛攻。作为一个生产指挥者,一定要和部下同甘共苦。不管收工多晚,他每天晚上都要召集骨干开碰头会。他们一方面加紧作业带的垫土处理,另一方面将大型设备的搬迁和运管时间放在了深夜“降水”时期。
三四月份正是沙尘暴肆虐的季节,防风棚被风沙刮得摇晃不停,常宏每天和工人们摸爬滚打在一起。为了不影响焊接,工人们有的用脊背逆风顶着防风棚,有的索性将防风棚用绳索拉着蹲在地上当地锚。挡住了狂风,焊接质量稳定在99。3%。从四月十五日开始,他们启动三机组,三机组住在靖边项目部,主攻沙漠地段,三机组技术很过硬,连续焊接七百五十六道口无返修。
攻下了沼泽地和沙漠段,五月中旬开始穿越红柳河。红柳河位于东坑附近,宽四百九十多米,水深七米,穿越长度为四百零七米。红柳河穿越管沟开挖很容易产生流沙和管涌现象,项目部组织技术人员研究施工方案,最终确定采用“围堰导流法”施工。项目部以土建队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