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如何阅读一本书-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论点有多少,就可以当作评断其完整性的参考了。这时你会发现能与作者找出共同的词义是多么有用了。突出的词义越多,突出的论述也就越多。
你也可能观察到第四个批评点与分析阅读的三个阶段是息息相关的。在拟大纲的最后阶段,就是要知道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诠释一本书的最后阶段,就是要知道作者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批评一本书的最后阶段,就是要检视作者论述的完整性。这跟全书大纲,作者是否把问题说明清楚,也跟诠释一本书,衡量他多么完满地解决了问题都有关。
 分析阅读的三阶段
现在我们已经大致完成了分析阅读的举证与讨论。我们现在要把所有的规则按适当的次序,用合宜的标题写出来:
一、 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
(1) 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2) 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 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4) 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二、 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诊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5)诊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三、 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A. 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注意:关于最后这四点,前三点是表示不同意见的准则,如果你无法提出相关的佐证,就必须同意作者的说法,或至少一部分说法。你只能因为最后一点理由,对这本书暂缓评论。
本书在第七章结尾时,已经提出分析阅读的前四个规则,以便帮助你回答对一本书提出来的一个基本向题:这本书大体上来说是在谈些什么?同样的,在第九章的结尾,诠释一本书的四个规则能帮助你回答第二个问题,这也是你一定会问的问题:这本书详细的内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写出来的?很清楚,剩下来的七个阅读规则—评论的智慧礼节、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能帮助你回答第三与第四个基本问题。你一定还记得这两个问题:这是真实的吗?有意义吗?
“这是真实的吗?''的问题,可以拿来问我们阅读的任何一种读物。我们可以对任何一种读物提出“真实性”的疑问—数学、科学、哲学、历史与诗。人类发挥心智所完成的作品,如果就其真实性而受到赞美,可说是再也没有比这更高的评价了。同样的,就其真实性而进行批评,也是认真对待一部正经作品的态度。但奇怪的是,近几年来,在西方社会中,第一次出现了这种最高评价的标准逐渐丧失的现象。赢得批评家的喝彩,广受大众瞩目的书本,几乎都是在嘲弄事实的作品—越是夸大,效果越好。大部分读者,特别是阅读流行读物的读者,在使用不同的评论标准赞美或责难一本书—这本书是否新奇、哗众取宠,有没有诱惑力,有没有威力能迷惑读者的心等等,而不是在这本书的真实性,论点是否清晰,或是启发人心的力量上。这些标准之所以落伍,或许是现代有许多非科学类的作者,他们对于真实性要求不高的原因。我们可以推想这样的危机:如果任何有关真实的作品不再是关心的焦点时,那么愿意写作、出版、阅读这样的书的人就更少了。
除非你阅读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是真实的,否则你用不着再读下去。就算是这样,你还是要面对最后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为了追求知识而阅读,除非你能判断作者所提出的事实的意义,或者应该具备的意义,否则称不上有头脑的阅读。作者所提出的事实,很少没经过有意无意的诠释。尤其如果你读的是文摘类的作品,那都是根据某种意义,或某种诠释原则而过滤过的事实。如果你阅读的是启发性的作品,这个问题更是没有终了的时刻。在学习的任何一个阶段,你都要回顾一下这个问题:“这究竟有没有意义?”
我们已经提过的这四个问题,总结了身为读者应尽的义务。前三个,与人类语言的沟通天性有关。如果沟通并不复杂,就用不着做出大纲来。如果语言是完美的沟通媒介,而不是有点不透明,就用不着诠释彼此的想法了。如果错误与无知不会局限真实或知识,我们也根本用不着批评T。第四个间题区别T讯息(information)与理解(
understanding)之间的差异。如果你阅读的读物是以传递讯息为主,你就要自己更进一步,找出其中的启发性来。即使你被自己阅读的东西所启发了,你也还要继续往前探索其中的意义。
在进入本书的第三篇之前,或许我们该再强调一次,这些分析阅读的规则是一个理想化的阅读。没有多少人用过这样的方法来阅读一本书。而使用过这些方法的人,可能也没办法用这些规则来阅读许多本书。无论如何,这些规则只是衡量阅读层次的理想标准。你是个好读者,也就能达到你应该达到的阅读层次。
当我们说某人读书“读得很好”(Well…read)时,我们心中应该要有这些标准来作衡量的依据。太多时候,我们是用这样的句子来形容一个人阅读的量,而非阅读的质。一个读得很广泛,却读不精的人,与其值得赞美,不如值得同情。就像霍布斯所说:“如果我像一般人一样读那么多书,我就跟他们一样愚蠢了。”
伟大的作者经常也是伟大的读者,但这并不是说他们阅读所有的书。只是在我们的生活中,阅读是不可或缺的。在许多例子中,他们所阅读的书比我们在大学念的书还要少,但是他们读得很精。因为他们精通自己所阅读的书,他们的程度就可以跟作者相匹敌。他们有权被称作权威人士。在这种状况下,很自然地,一个好学生通常会变成老师,而一位好的读者也会变成作者。
我们并不是企图要指引你开始写作,而是要提醒你,运用本书所提供的规则,仔细地阅读一本书,而不是浮面地阅读大量的书,就是一个好读者能达到的理想境界了。当然,许多书都值得精读。但有更多的书只要浏览一下就行了。要成为一个好读者,就要懂得依照一本书的特质,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来阅读。
第十二章 辅助阅读
除了书籍本身之外,任何辅助阅读我们都可以称作是外在的阅读。所谓“内在阅读”(intrinsic
reading),意思是指阅读书籍的本身,与所有其他的书都是不相关的。而“外在阅读”(extrinsic
reading)指的是我们借助其他一些书籍来阅读一本书。到目前为止,我们故意避免谈到外在的辅助阅读。我们前面所谈的阅读规则,是有关内在阅读的规则—并不包括到这本书以外的地方寻找意义。有好几个理由让我们坚持到现在,一直将焦点集中在身为读者的基本工作上—拿起一本书来研究,运用自己的头脑来努力',不用其他的帮助。但是如果一直这样做下去,可能就错了。外在阅读可以帮上这个忙。有时候还非要借助外在阅读,才能完全理解一本书呢!
我们一直到现在才提出外在阅读的一个理由是:在理解与批评一本书的过程中,内在与外在的阅读通常会混在一起。在诠释、批评与做大纲时,我们都难免受到过去经验的影响。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们一定也读过其他的书。没有人是从分析阅读开始阅读第一本书的。我们可能不会充分对照其他书籍或自己生活里的经验,但是我们免不了会把某一位作者对某件事的声明与结论,拿来跟我们所知的,许多不同来源的经验作比较。这也就是俗话说的,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孤立地阅读一本书。
但是要拖到现在才提出外在阅读的主要理由是:许多读者太依赖外在的辅助了,我们希望你了解这是毫无必要的。阅读一本书时,另一只手上还拿着一本字典,其实是个坏主意。当然这并不是说你在碰到生字时也不可以查字典。同样地,一本书困扰住你时,我们也不会建议你去阅读评论这本书的文章。整体来说,在你找寻外力帮助之前,最好能自己一个人阅读。如果你经常这么做,最后你会发现越来越不需要外界的助力了。
外在的辅助来源可以分成四个部分。在这一章中,我们会依照以下的顺序讨论出来:第一,相关经验。第二,其他的书。第三,导论与摘要。第四,工具书。
要如何运用或何时运用这些外在的辅助资料,我们无法针对特例一一说明,但我们可以作一般性的说明。根据一般的阅读常识来说,你依照内在阅读的规则尽力将一本书读完之后,却还是有一部分不懂或全部都不懂时,就应该要找外在的帮助了。
 相关经验的角色
有两种形态的相关经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在阅读时有困难的书。在第六章,我们已经谈到一般经验与特殊经验的不同之处。一般经验适用于任何一个活着的男人跟女人。特殊经验则需要主动地寻找,只有当一个人碰到困难时才会用得上。特殊经验的最佳例子就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但也不一定需要有实验室。譬如一位人类学家的特殊经验可以是旅行到亚马逊流域,去研究一个尚未被开发的原始土著的居住形态。他因此增加了一些别人没有的特殊经验,也是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