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父亲进城-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他便没再提琴,而是又看上了一位叫柳的姑娘。柳姑娘不大情愿,只有军区首长亲自出面做柳姑娘的工作   
  父亲经过一场风波之后,他和琴的关系不想再拖下去了,他要快刀斩乱麻了。      
^v^v^v^v^v^v^v^v^v                 
三           
  警卫员小伍子很快便从文工团长那里打听到了琴父母的住址,父亲的意思是要拜上一拜未来的岳父岳母的。父亲在自己的婚姻大事上显得老谋深算,他从琴的眼睛中已经看出她并不喜欢自己,要想赢得琴的爱情还有慢慢的长路在等着他。父亲三十六岁了,他不能再等下去了。于是,在沈阳初秋的一天,父亲骑着高头大马,在小伍子的引领下,我到了琴的家。琴的家住在沈阳城内著名的中街上,琴的父母已有六十开外了,老两口老年得子生下了琴。琴的一家,是世代开金店的,生意最火爆时,还要数琴的爷爷。那时,世道还算太平,在国泰民安的环境中生意也最好做,琴的一家在爷爷那一辈把生意做到了高峰,沈阳城内主店就开了好几家。待爷爷望着越聚越多的金山银山不愿离开这个世界而又不得不离开时,琴的父亲当上了金店的掌柜,起初的买卖仍顺风水,接下来就不行了,先是日本人侵占了东北,一时间,东北大地狼烟四起,逃荒要饭的百姓不计其数,琴的父母是极聪明的人,他们似乎看到了将来的日子并不会好过,能平安地活命是比眼前什么都要紧的事情,于是狠下心来,卖掉了金店。即使不卖金店生意也不好做了,人们连饭都吃下上,还有谁买金货呢?这是琴的父母非常明智之举,琴的一家,在沈阳城内是很有名气的,汉奸、日本人经常不断地来找琴一家的麻烦。琴的父母只能花钱买平安了,于是把不少黄澄澄的金货源源不断地送给日本人和汉奸。他们在日本人的眼里,是大大的良民,琴的父母花钱买来了平安的日子。日本人投降,国民党占据了沈阳城,琴的父母又用同样的办法买通了国民党。后来国民党败溃到关内,解放军进驻沈阳城,这时琴父母的家底已没有什么了,但在大军南下时,父母仍搜罗出最后一点积蓄送给了解放军,沈阳城政府仍记着这一笔。   
  现在琴的父母已经是一贫如洗了,琴的父亲在家门口开了一个小门脸,靠加工金、银首怖度日。当父亲来到琴家时,琴的父亲戴着老花镜,正在加工一只银手镯。父亲的马蹄声使琴的父亲抬起了头,他看见了父亲,心里莫名其妙地紧了一下。   
  父亲从马上跳了下来,他手里提着马鞭,表情是舒展的,他要给未来的岳父岳母一个良好的印象。他走过去就说:这位大叔,你可是琴的父亲,父亲已经知道琴的名字了。   
  老金匠忙答:正是,正是!这位首长请屋里坐吧。   
  父亲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他把马鞭递给小伍子,跟在老金匠的身后走进琴家。父亲面对着琴的父母一时不知从何说起,老金匠忙前忙后,又是点烟又是倒茶。他们一家对解放军并不陌生,琴还在文工团里当着演员。当初琴参军时,文工团长就曾到过家里坐过,那一次,文工团长给琴的父母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们才同意让琴参军。父亲的出现,他们差下多把父亲当成一家人了,琴的母亲又热情地拿出瓜子招待父亲。父亲仍然不知如何开口,他紧张而又有些羞怯地望着琴的父母,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后来,他干脆眼一闭心一横,”扑通”一声就跪在了琴的父母面前,干裂声硬地叫了声:爹、娘…   
  父亲这一叫,可叫傻了琴的父母,他们一时没回过味来,他们对望一眼,很快又把目光集中在了父亲的身上,父亲的决心已定,一下做二不休了,他又说。我要娶你们家的琴!   
  这下琴的父母听明白了,他们搓着手,忐忑不安地绕着父亲转了三圈,最后还是琴的父亲先醒悟过来,他忙用手扶起父亲,一边扶一边说:这怎么说话的?快起来,快起来,你看你这孩子!   
  琴的父亲居然称父亲为孩子,这令父亲大为感动,在那一瞬间,父亲想起了记忆中的父母,他的眼圈红了一下。在他站起来的过程中,埂着声音又说了句:我是非琴不娶了!你们就是我日后的爹娘了!   
  父亲字字血,声声泪的表白,着实感动了琴的父母。他们再一次仔细地打量着父亲,父亲的身材孔武有力,面相粗糙,却也浓眉大眼,自己的女婿能长成这样也算不容易了,这两位饱经战争磨难的老人第一次经过这样的事,在他们的记忆里,日本人还有国民党,他们要看上哪家女人,才没有这么多好话可说呢,拉走就是了。父亲的举动,对他们来说简直是抬举,两位老人还有啥话好说?女儿都是解放军了,嫁给解放军的首长那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情。   
  琴的父亲扯着父亲的手一遍遍他说:好,好,好哇!   
  琴的母亲咧着嘴,她心里很乱,不知是哭好还是笑好。她一时无法说清,女儿嫁给眼前这个男人是放心还是下放心,她不能说同意也不能说不同意。最后,她还是冲父亲咧着嘴笑了。   
  父亲眼见着自己大功告成了,看着眼前琴的父母已经把他当成一家人了,于是很豪气他说:爹、娘你们放心,日后有我吃的,就有你们吃的,我吃干的,决不让你们喝稀的!   
  哎——哎——琴的父母答。   
  父亲不想再恋战了,他冲未来的岳父岳母拱了拱手,一转身走了,父亲兴奋地喊,小伍子,牵马来!   
  父亲走后,琴的父母有这样一番对话:   
  母亲:她爸,这小伙子长得咋有点老呢?   
  父亲:者啥老!你没见浓眉大眼的,这就中了!   
  母亲:不知他当的是啥官?   
  父亲:我看小不了,挎枪骑马的,不是这个长,过是那个长!   
  母亲:琴日后嫁了他,能行?   
  父亲:咋不行?嫁给带长的,以后咱们也算有个靠山了。   
  父亲悬在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父亲走后,琴的父母便把琴找了回来,琴一见父母的神色就什么都明白了,她哭了,爹一声妈一声鳅叫,受了多大委屈似的,一边哭一边说,我不干呢!裁下想嫁人呢!   
  母亲以女人之心理解着女儿也宽慰着女儿,母亲一边劝琴一边说:哭啥哭!你也不小了,都二十了,女人早晚下得嫁人吗?   
  父亲对娘俩的婆婆妈妈甚感不满,他冲女儿吼了一声:别哭!这是你的福气哩!   
  女儿仍哭,哭得悲痛欲绝,死去后来的样子。没有人知道,琴自己正在恋爱,父亲的插足,使她的爱情夭折了。琴在哭自己夭折的爱情。   
  琴的父母在这边死去活来,掰慎馍说馅地劝着琴。父亲已经在那边大张旗鼓地开始张罗婚事了。结婚对于刚进城的部队来讲,已经刁以为常了,就像起初的恋爱一样,集体上阵,一个冲锋下来,就有一连人结婚了,父亲的婚礼算是迟到的。父亲很快从机关里开出了结婚证明,一个电话打到文工团,文工团长不敢怠慢也开出了琴的结婚证明,两个证明放在一起,交给地方政府,由政府出具一张证明,就算结婚了。   
  琴还在家哭闹时,父亲在那边已办完了所有的手续。办完手续的父亲,派小伍于牵着马,另外又派出一连战士来接新娘子琴了。一连人马浩浩荡荡地开到琴的家门前,父亲那匹高头大马身上披红挂绿,它还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情,显得很兴奋,站在琴家门前引颈长嘶,小伍予就喊:请新娘子上马哆!一连战士也齐声呐喊:请新娘子上马哆!喊声惊天动地。   
  琴的父母连拉带扯地把琴从屋里拖了出来,琴仍然在哭,一边哭一边喊:不呀;不呀——琴一交到一连人马手里,那就由不得琴了,不管她是哭是喊,往马背上一掼,打马便跑,整齐的脚步声,伴着琴无力的哭泣声,终于远去了。   
  父亲结婚那天,三十二师像过年一样的热闹,猪杀了,羊宰了,全师放假一天。在一个操场上,摆出了上百桌酒席,黑压压的一片。父亲的战友、首长都前来庆祝,那些日子部队几乎天天过年,因为天天有人结婚,琴一被接到三十二师,全师上下沸腾了,全师上下齐声呐喊:新娘子,新娘子!——喊声如滚过的一片雷鸣。   
  进了新房的琴仍在哭闹,父亲不管她闹下闹,心想,你都是我的人了,哭有啥用,闹有啥用,看老子喝:足了酒,怎么收拾你!   
  父亲命令小伍子看好新娘子,自己便来到操场上、喝酒了。酒是大碗装的,肉是大盆盛的。父亲就亮起i嗓门说:今天我结婚了,是三十二师大喜的日子,来,:干!父亲带头干了   
  干!几干人一起呐喊。   
  正吃着、喊着、喝着,胡麻子来了,他不是一个人来的,还带来了新夫人。新夫人果然年轻漂亮,喜滋滋地随在胡麻子身后。他一下车就大着嗓门喊:小石头,老子来喝你喜酒来了!   
  父亲已有些酒意了,他没想到胡麻子会来。父亲高兴了,举着酒碗就冲胡参谋长走去,一边走一边说:你这条老公牛,先干了这一碗!参谋长就干了,喝光了酒,他没看见琴,就间父亲:新娘子呢?   
  父亲不好意思地说:奶奶地,在屋里哭哪。胡参谋长也就哈哈大笑,笑过了,把嘴凑到父亲的耳边说,我刚结婚时也这样,收拾完了,她就不哭了。   
  说完就看身旁的新夫人,新夫人正满面潮红地望着他。他就又笑了。   
  参谋长临走时,拍着父亲的肩膀大声他说:你这个小牛犊子,好好干吧!   
  说完大笑着走了,他还要到别的师去庆贺,那些日子,他们有庆祝不完的婚礼。   
  父亲又端起酒碗向将士们走去,他要让全师官兵喝好,吃好,然后他才能去收拾琴。   
  很晚了,酒宴才结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