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今奸海 作者:王松山等-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义的怒潮被平息之后,徽宗也好了伤疤忘了痛,一切又恢复了老样子。不久,又复了朱励父子的官,气焰更加嚣张。徽宗末年对朱励愈加亲任,他在朝中陈述诸事传达上旨,就仿佛是皇帝的内侍近臣,甚至出出进进都用不着避讳官女、妃嫔。

  一人得道,朱家一门也都鸡犬升天。因朱励而成了显贵。其子朱汝贤、朱汝功,侄儿朱汝揖、朱汝舟,皆擢承宣使、观察使,另一侄朱汝翼直龙图阁,就连他的随从、家奴也受其荫庇而作了高官。



  






古今奸海反复无常的郭药师






反复无常的郭药师

  北宋宣和年间,辽国已呈日薄西山之势,而另一支少数民族——女真族却日益兴盛强大,很快对辽构成了强大的威胁,辽燕王耶律淳招募一批辽东饥民充军,号为“怨军”,准备对抗女真的侵袭骚扰。怨军的首领叶郭药师,是渤海钦州(今辽宁营口东南)人。他足智多谋,且骁勇异常。怨军组成第二年,有两营将士意欲叛逃,郭药师闻知立刻杀死两营首领罗青。耶律淳很赏识他的忠义果敢。后来辽督统萧干留二千人编成四营,分别以郭药师、张令徽、刘舜仁,甄五臣为四营首领。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辽耶律淳在燕京(今北京)建号“建福”,改“怨军”为“常胜军”,擢升郭药师为卫上将军、涿州(今河北涿县)留守。不久,耶律淳去世,萧太后秉政。

  同年九月,童贯见辽内部争权,以为有机可乘,向徽宗请命出师攻打辽国。郭药师见辽大势已去,再没有什么拥戴的价值,于是率部八千人投降了宋军,并献出了涿州和易州。童贯大喜,上报徽宗,进封郭药师为恩州观察使。宣抚部统制刘延庆统兵十万与萧干在卢沟列阵待战。郭药师连忙献计:“萧干率全师之军来抵抗我方,那么都城燕京一定守备空虚,如果我们选一支精劲的队伍夜里去偷袭燕京,定可大获全胜。”刘延庆闻听,觉得非常有道理,就派郭药师带六千精兵,在半夜渡河,从小路火速袭击燕京,又派自己的儿子刘兴世带兵接应。一切安排就绪,各将领令而行。天快亮时,队伍来到燕京城下,甄五臣首当其冲率五千骑兵夺下迎春门,进人燕京。随即,大队人马冲入城池。宋军下令可以招纳燕京百姓,而尽杀契丹杂虏。郭药师派人劝萧太后速降,太后一边假意应承,一边密下诏令请萧干还师救援。结果辽宋大军在三市展开决战。宋只有数千士卒,寡不敌众,在交战中郭药师战马被射伤,跌下马来,险些被辽军活捉。而刘兴世的援军却迟迟不见露面,最后只好领少数残余人马,大败而逃。徽宗念郭药师献计有功,又曾全力拼杀,虽然大败,但功不可没,进安远军承宣使。偷袭失败后,童贯害怕因此有损自己的“名节”,便修书遣使求助于金人。金人出兵,一举灭了辽国,把燕京城抢劫一空,最后把空城还给宋朝,童贯班师“凯旋而归”。同年十二月,郭药师再拜武泰军节度使。宣和五年的正月,加检校少保,同时知燕山府,并诏入朝。

  在京城,郭药师得到徽宗皇帝的厚礼相待。赐给他辉煌一时的甲宅府第,并无数艳姬美妾,命各贵戚大臣轮流设宴招待郭药师,还在后苑延春殿召对。郭药师跪在延下,感激涕零,哽咽难语:“臣在辽邦,久闻赵皇威名,只以为相隔如天地,永无会期。哪曾想今日有幸得见龙颜。”徽宗见状,也深受感动,再三嘉奖,委以守燕山府重任。郭药师又一次表明愿效死尽忠。徽宗又命郭药师追捕辽天柞帝耶律庆禧,以断绝燕人的一切希望。郭药师听罢,立刻收住眼泪,做出一副果断而庄重的样子对徽宗说:“天祚帝,本是罪臣的旧主,国破出走,臣因此降宋。陛下即便让臣毙命以尽忠孝,臣亦绝不敢推脱。但是让臣追捕故主,臣委实不敢也不愿这么做,希望陛下另派他人。”说罢又泪下不止。徽宗见其如此,只当他对故主十分忠义,非但下怪,反而解下随身所佩的珠袍及金盘两只赐给了郭药师。郭药师出了延春殿,为自己成功的表演长出了一口气,他口到军中对其下属出示皇帝的赐物,然后假惺惺地说:“郭某有今日,也非我一个人的功劳,都是诸位的鼎力相助啊!”于是剪碎金盆分与众人。属将们无不为之动容,表示今后愿竭力效命。郭药师听罢哈哈大笑。

  不久,萧干再次领兵犯境,郭药师在峰山大破其兵,并且活捉了阿鲁太师,获取耶律德光尊号宝利检,涂金印。过了几日,萧干也为其部将所杀。郭药师不由得得意洋洋,立刻上表请功,徽宗再加其官检校太傅。

  公元1123年朝廷派王安中任燕山府路宜抚使、知燕山府。后又派詹度与郭药师同知燕山府。郭药师自为节钺,骄横跋扈,想居詹度之上。詹度多次争辩说皇帝御笔所书,先后有序。郭药师哪肯听从,常胜军也狗仗人势,肆意横行。百姓多有不满,然而有郭药师从中袒护,别人也奈何不得。詹度无法控制,忍无可忍,告于朝廷。徽宗考虑詹度与郭药师势不两立,就派原河间府蔡靖来替换詹度。蔡靖一想郭药师气炽熏天,炙手可热,自己无法相比,因此也不与他争,两人倒也相安无事。那位王安中更事事馆媚讨好郭药师,这样一来,虽有三个人同知燕山府,说了算的就只有郭药师一个人。朝廷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采取迁就态度。天长日久,郭药师又把朝廷供给的良械精甲派人做了其他贸易,把皇帝所赐的奇巧珠宝奉献给权贵宦侍,于是内外更是交口称赞。郭药师又招募扩充兵力,一时号称三十万,士卒皆不改左衽,不同于大宋的士卒装束。朝野上下颇有微词。徽宗却不以为然,又拜他任太尉,召入京师。郭药师害怕一旦入京,被夺了兵权,对己不利,因此拒绝奉召。

  这一下引起了徽宗的疑虑,于是派童贯去燕山府,暗中察访郭药师的图谋,并嘱咐童贯如察得郭药师心怀异志,可以将他挟入京城。童贯领令大摇大摆地来到燕山府。郭药师早早得报,率人在易州相迎。到了童贯帐下,便以大礼参拜。重贯连忙闪身避到一侧,不解地说:“公今为太尉,位比二府,与童贯本是同级,为什么施此大礼呢?”郭药师立刻花言巧语地应道:“太师就是我的父亲。我只知道拜见父亲,不知其他!”童贯当即心下释然,对郭药师另眼相待。郭药师把童贯接入燕山府,百般款待,又请童贯随他视察军营。二人打马而行,来到效外的一片旷野上,四野无声,路无人迹,忽然郭药师跳下马背,将手中令旗一挥,顷刻之间,四山之间铁骑嘶鸣,甲光向日,举目一望,黑云压成一般,兵士不知其数。童贯被吓得面如土色,口中讷讷不能吐出一句整话。郭药师微微一笑,又将手中令旗一挥,顿时四野旷寂,不见人影。这一软一硬,童贯心中已明白了十分。

  童贯回到京城,见了徽宗,不敢细言,只说郭药师练兵有术,力能抗虏,忠义可嘉,绝无异图。自此,宋徽宗对郭药师坚信不疑。蔡京的儿子蔡攸也在旁敲边鼓,说郭药师可以信赖。即使后来屡屡有人揭发郭药师与金人勾勾搭搭,有谋反之意,宋徽宗都不放在心上。

  宣和七年(公元1126年)十二月,詹度上疏:“郭药师瞻视不常,趣向怀异,蜂目鸟喙,怙宠传功,过节已萌,凶模日甚。今闻与金人交结,背负朝廷,兴祸不远,愿早为之虑。”徽宗这才有所醒悟,下诏派人再察其实。

  可惜,事至此时,再想补救,为时已晚。金人的大军已日夜南下攻破檀州、蓟州,来到玉田。蔡靖派郭药师、张令徽、刘舜仁出兵抵抗。当天晚上,张令徽逃回。蔡靖同手下的部将、使者去郭药师的帐下商议军机。郭药师说;“金人兵强马壮,又是有备而来,况且识时务者为俊杰,我等不如请降。”蔡靖说:“我等当誓死报国,公何出此言?”说罢解下所佩的宝刀,举到预下,要自刎谢国。郭药师见状,一个健步冲上去抱住蔡靖的胳膊,抢下佩刀,命部将将其囚禁起来。这时金主帅完颜宗望(斡离不)的大军已来到燕山府的郊外。郭药师连忙率军出迎,跪拜请降,宗望将其收在麾下,作为向导,带军直奔东京(今河南开封)而来。

  郭药师叛变投敌的消息传到京师,徽宗扣住不发,他暗自检讨自己太吝其官,又议封郭药师为燕王,割燕山府与他,令其世代相守,可惜已来不及了。

  宗望率兵至庆源,闻知徽宗已让位于钦宗,本想回师北地。郭药师劝阻道:“南朝未必有什么准备,不如姑且前行。”他继续作向导,引兵攻破汴京,徽宗狼狈逃走。



  






古今奸海“隐相”梁师成






“隐相”梁师成

  徽宗称帝时,朝中有一个太监名叫梁师成,此人外表愚讷谦卑,看上去老实厚道,不象是能说会道的人,实际上却内藏奸诈,善察言观色,处事老道,深得徽宗的宠信。

  梁师成原本在贾祥的书艺局当役,因为本性慧黠,加之在书艺局耳儒目染,也略习文法、诗书。贾祥死后,他便领睿思殿文字外库,主管出外传导御旨。这可是个肥缺,所有御书号令都经他手传出来,颁命天下。天长日久,他也看出些门道,找来几个擅长书法的小吏模仿宋徽宗的笔迹按照他自己的意愿拟圣旨下传,外廷人不知底细,也不辨真伪。

  梁师成虽多少懂些诗书,但根本谈不上是什么大手笔,他却喜欢附庸风雅,自我标榜吹嘘,说自己出自于苏轼之门,还四处宣称以翰墨为己任,常常对门下的四方俊秀名士指点批评。他还在府宅的外舍放置各种字画、卷轴,邀请宾客观赏、评论,题识。如果题识令他满意的他便加以荐引。所以朝廷的大臣谁也不敢低估他背地里都称他为“隐相”。

  当时被称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