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今奸海 作者:王松山等-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久,遇冬至日,百官朝拜杨勇,他张乐受贺,仪似天子,违反礼制。文帝下诏禁止,称今后冬至朝贺,免上东宫,开始猜疑杨勇。勇喜美色,尤其宠爱昭训云氏。开皇十一年九月,他的妃子元氏子息心疾而死。元妃是独孤皇后为勇所配,怀疑勇,并派人侦勇罪过,勇失爱于父皇与母后。

  文帝次子杨广觊觎太子之位已久,明白哥哥失宠于父母的原因,就更加刻意矫饰自己。他只与萧妃居住,文帝到他的居所,他藏美妾于别室,仅留穿粗布老妪侍左右,乐器上弄满堂上,文帝以为广不好声色。杨广又贿赂宫室,上下称广“仁孝”。看相的术士对文帝说:晋王广“贵不可言”,嗣皇位者,“皇后所最爱者当与之”。在这一系列假象的蒙蔽下,文帝遂有废勇之意。接着,杨广乘机人宫在独孤皇后面前痛哭失声,伪称太子勇要杀他。独孤氏大怒,咒骂杨勇如“豚犬”,决意废太子勇。

  废立太子是国之大事,宰相是要参加决策的。这期间,右相杨素态度暧昧,坐观时变,而左相高颎则不然。早在平陈之时,他因杀美人张丽华而得罪了杨广,又与杨勇是儿女亲家。开皇十九年六月,文帝试探高颎说;“有神告晋王妃,言王必有天下。”领回答说;“长幼有序。”文帝沉默不语。独孤皇后知道高颎的态度不可改变,便设法除掉颎。随后,文帝令选东宫卫士入上台宿卫,以此削弱东宫势力。高颎对此持反对态度,奏称:“若把东宫强者抽掉了,恐东宫宿卫太弱。”文帝变了脸色说:“天子宿卫要勇者,太子何须壮士?你难道要我蹈前朝的覆辙吗!”因而怀疑颖与勇姻亲为奸,不满之情溢于言表。独孤氏见此,也乘机挑拨,令人妻颎谋民文帝益信。

  八月,文帝罢免高颎上柱国、右仆射,除名为民。杨素是高颎椎荐的,又身居右相,他可以出来为之辩冤。可他却沉默不言,不仅表明他是忘恩负义之徒,而且暴露出他有坐收渔人之利的意图。果然,从这年九月开始,他独掌相权,成了废立太子的关键人物。

  当时,宇文述是杨广的心腹,他对杨广献计说:“诚然,皇太子失爱已久,大王才能盖世,可是,废立者,国家大事,并非易事,然能移主上意者,唯杨素耳,素所与谋者唯其弟杨约。我与杨约是朋友,先与约谋,则大事可成。”

  杨广大喜,派宇文达贿赂杨约,并谕旨皇帝、皇后有废勇立广之意。杨约对杨素讲了这事,杨素拍掌说:“我没有考虑到,靠你启发,但不知皇后所言虚实,若是这样,我一定于。”

  杨素拜见独孤皇后,微称普王仁孝与文帝相类,以此试探。独孤氏流泪说:“你讲得对,他很孝顺,我真害怕勇儿害了他啊。”杨素立即攻击勇“不才”。独孤氏重赏了场素,让他参决废勇立广的阴谋。

  杨勇听到了风声,不知如何是好,文帝亦知勇不安,派素去东宫观察他的动静。杨勇得到来报,穿着礼服等着接待素,可素故意不进门,以激怒杨勇。勇知素侮辱他,愤慨形于颜色。素回报文帝:“勇怨望,恐有他变,愿深防察。”文帝更加怀疑勇。

  独孤氏派人收集勇的过失,加以添油加醋上报文帝。杨广也贿赂东宫幸臣姬威,罗织杨勇罪名,于是,“内外喧谤,过失日闻”。文帝信以为真,遣人摒去东宫侍卫,加强自己宿卫。太史令袁充对文帝说:“我观天文,皇太子当废。”文帝说:“天意如此,朝臣不敢说什么了。”遂决定废勇。

  开皇二十年九月,文帝在大兴殿召集群臣,逮捕太子左庶子唐令则等数人,令杨素宣布东宫罪状,素伪称道:“开皇十七年,我奉敕皇太子严办刘居士余党,太子不理。反而说:‘居士余党已伏法,你是右相,自己去办理吧,与我何干。’又说:‘昔日父皇代周,若事不成,我第一个被杀,如今做了天子,竟待我不如诸弟’。”

  文帝说;“此儿不堪承嗣久矣,我虽不如尧舜,终不能以万姓付不肖子!我恒畏其加害,如防大敌,今欲废之以安天下。”

  左卫大将军元是苦谏:“废立大事,千万别听谗言,将来悔之莫及!”

  在杨素授意下,姬威制造谎言,诬陷杨勇曾说“父皇在开皇十八年当死”云云。

  文帝听此,伤心地说:“哪一个人不是父母所生,乃至于此!”立即下令囚禁杨勇,收其党羽。这中间,杨素舞文巧低,锻炼以成其狱。有司禀承素意,奏元昊是勇同党,将其逮捕入狱。杨素逼杨勇招供养马千匹是想谋反,勇自辩说:“国家有马数万匹,我为储君,养马千匹,怎能说是谋反呢?”杨素又把东宫服、玩等物陈列于庭,让人观览,以示勇之罪恶。

  十月,文帝在武德殿召集文武百官,废勇为庶人。许多人是同情杨勇的。勇长子宁王俨是文帝长孙,上表恳请宿卫,言词哀切,文帝很感动。杨素挑拨说;“皇上小心毒蛇咬手,千万不能留下祸根!”在杨素主持下,将元昊、唐令则等数人处斩。十一月,文帝立杨广为太子,并将勇付广管制。勇知废己之罪是杨素等人罗织的,请求见父皇申冤,广阻止不得见。

  一天,杨勇爬到一棵大树上呼喊,希望父皇能够听见。而杨素却散布流言,向文帝诡称说:“勇被癫鬼所迷,神志错乱,不能召见病人。”文帝信以为真,拒不见勇。素诬陷经营,构成其罪,类皆如此。从废勇立广的阴谋活动看到,杨素阴险毒辣,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杨勇做太子二十年,理政宽平曾得到文帝称道;而杨广好声色犬马较杨勇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他善干矫饰罢了。名臣李纲曾上书文帝说:“今日之事是皇上的过失,非勇之罪。勇器非上品,性是常人,若得贤明之士辅导之,足堪继嗣皇业。”李纲官虽卑微而敢犯颜直谏,与杨素阴谋误国相比,忠奸是何等分明。废勇立广是文帝晚年最大的失误,他的失误导因于轻信杨素和独孤氏的谗言,所选非人。

  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元月,文帝以尚书右仆射杨素为左仆射,苏威为右仆射。成性怯懦,素从来都轻视他,做事独断专行。因此,实际上是杨素一人独掌相权,他梦寐以求的权势如愿以偿了,也在用手中的权力,做更多的坏事。



  






古今奸海阴险歹毒的杨素






阴险歹毒的杨素

  隋朝奸臣杨素不分贤愚,在废立太子一事上,他也从中作梗,目的为一己私利,致使隋文帝决定废勇立广。此事传出,文帝其他诸子心甚不平。第四子蜀王杨秀尚武,任西南道行台尚书令,镇蜀州。他平时偏好杨勇,看不惯杨广,传闻他欲起兵拥立杨勇。

  杨广感到秀威胁自己太大,阴令杨素侦其罪过。于是,杨素常向文帝低毁杨秀。仁寿二年十月,蜀王秀到长安拜见父皇,文帝听信了杨素的谗言,当面严厉斥责秀。仪同庆整从中力谏,文帝大怒,令杨素推治。杨广也在挖空心思制造杨秀的“罪证”。他密作木偶人如杨坚形貌,缚手钉心,埋于华山下,令杨素掘出;又伪作讨京师妖孽“檄文”,置于杨秀文集中。杨素把这些伪证—一上奏文帝。同年十二月,文帝废秀为庶人,囚于内侍省。趁此机会,杨素把凡与自己政见不合的朝臣,一律诬为秀党而严加惩处。

  杨素欺上瞒下,搬弄是非,制造冤狱,激起正直人士的不满。大理卿梁毗上书说:左相杨素,权势日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所私皆非忠说,所进咸是亲戚。……夫奸臣擅命,有渐而来,王莽、桓玄卒珍汉祖,终倾晋作。……陛下若以素为阿衡,恐倾基业之祸为期不远。

  历来诺诺千人之中必有一愕愕之士,必有舍得一身剐而进忠言的人,可为君者很难听得进去。文帝也是这样。他不仅不听,反而逮捕了梁毗,指责他攻击大臣,毁损社稷。毗理直气壮,命不足惜,恐怕没什么可畏惧的了。他说:“杨素擅权滥杀无辜,在废勇、秀之日,群臣震栗,唯独他手舞足蹈,喜形于色,哪有幸灾乐祸的忠臣?”文帝似有所悟,释放了毗,开始疏远素,外示优宠,赏赐金银古玩无以算计,而内则不令素通判省事,并出其弟杨约为伊州刺史,用吏部、兵部尚书柳述参掌机密,以削弱杨素之权。杨素心中自然有数。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七月,文帝病重,杨素与柳述、黄门侍郎元产入阁侍疾。太子广入居大宝殿,虑父皇不测先作预防,手书封出询问素计,素条录事状以报广,宫人误送给文帝。此状暴露了贼臣道子的狰狞面目。文帝愤慨万分。恰值杨广企图强奸文帝妾陈夫人,陈氏逃脱奔于帝所。文帝见爱妾头发散乱,衣衫不整,泪流满面,急询问其故。陈夫人哽咽半晌,方说道:“太子无礼!”

  文帝愈念,啮指出血,击床说:“畜牲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又悔恨说:“枉废我儿!”立即呼唤柳述、无声吩咐:“召我儿。”述、严将召太子广,文帝说:“勇也。”要废广重立勇。述、严出阁写敕书。

  杨素知文帝没有召他和太子广,必有变故,设法侦得文帝废广召勇的决定,立即与广密谋,伪造诏书拘捕柳述、元严并押付大理寺狱;令东宫卫士入上台宿卫,门禁出入由亲信宇文述、郭衍节度;令心腹右庶子张衡入文帝寝宫侍疾,把侍奉文帝的陈、蔡二夫人赶到别室,顷刻之间,文帝驾崩。

  文帝之死,又成千古之谜。一说是素与广密谋,令张衡进毒药,文帝饮鸩身亡。一说是杨素令张衡入拉帝,血溅屏风,冤痛之声闻于外,这是《资治通鉴》胡三省的说法。从文帝前语看,知虽患重病,但头脑清醒,尚能觉悟所造非人,道出“独孤误我”,实则与其说独孤误我,不如说杨素误我。杨坚的过人之处在于临危不乱,知素在殿内与广有预谋,所以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