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耶稣-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元29年夏,耶稣带着十二门徒东渡加利利海,在希律。腓力的领地内上了
岸,走到一个高坡上,回头遥望他们曾经开展天国运动的地方:迦百农、伯赛大、
哥拉汎等地,不禁百感交集。他们在这些地方努力宣传天国的福音,曾经吸引过
许多人,得到过他们的拥护,不能说工作没有成效,但是,如今局势稍有一些动
荡,群众的信念就动摇了,可见天国的福音还没有深入地被人们理解和接受,更
谈不上扎根结果了。是自己工作失误呢,还是人们执迷不悟?想到这里,耶稣不
禁长叹一声,问门徒说:“你们也要离我而去吗?”
    “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去跟从谁呢?”彼得应声回答说。
    其他门徒也纷纷表示一定跟随耶稣继续开展天国运动,只有加略人犹太心事
重重,低头不语,似乎没有听见别人在谈论什么问题。①耶稣和十二门徒在加利
利海东岸的革尼撒勒休整了几天,然后动身往北向该撒利亚腓立比(今叙利亚、
黎巴嫩、巴勒斯坦交界处的巴尼亚斯)去。
    耶稣默默地走在门徒们前面,一边走一边在心中总结过去所做的一切。很明
显,在加利利的工作不算成功,将来该怎么办呢?向群众妥协走传统的弥赛亚的
道路,当然不行,那会把自己的民族带上绝路,不但会断送整个犹太民族,也会
断送自己的神圣使命。改变自己的信仰与主张去迎合犹太当局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吗?更使不得,与撒都该派在政治上同流合污,将不齿于自己的同胞,也是对犹
太民族的背叛。怎么办?
    耶稣陷入了痛苦的思索之中。忽然,他心里似乎响起了一句话:“看哪,上
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羔羊!”这是施洗约翰为他行过洗礼后赞扬他的话。
    “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羔羊!”这句话像黑暗中的明灯一样使耶稣
的思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峰回路转,出路就在眼前了。
    耶稣反复思考先知以赛亚对弥赛亚的描述:看哪!
    这是我的仆人,我扶持他,我所拣选的,我的心喜悦他;我已经把我的灵赐
给他,他必把公理带给万国。
    他不呼喊,也不扬声,也不叫人在街上听见他的声音。
    ①《圣经》中没有记述犹大叛变的动机及思想根源,由于这是一个不能回避
的问题,本书只好对之做了一系列大胆的(也许是荒诞的)假设。
    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熄的灯火,他不吹灭;他忠实地传出公理。
    他不灰心,也不沮丧,直到他在地上设立公理……
    (《以赛亚书》四十二1 ~4 )
    他被藐视,被人拒绝,是个多受痛苦,熟悉病患的人。
    他像个被人掩面不看的人一样;他被藐视,我们也不重视他。
    原来他担当了我们的病患,背负了我们的痛苦;我们却以为他受责打,被上
帝击打和苦待了。
    然而他是为了我们的过犯被刺透,为了我们的罪孽被压伤;使我们得平安的
惩罚加在他身上,因他受了鞭伤,我们才得医治。
    我们众人都如羊走迷了路,各人偏行己路;耶和华却把我们众人的罪孽,都
归在他身上。
    他被虐待,受痛苦的时候,他并不开口;他像羊羔被牵去屠宰,又像羊在剪
羊毛的人面前寂然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
    他受拘禁和审判以后被带走;至于他那个世代的人中,有谁想到从活人之地
被剪除、被击打,是因我子民的过犯呢?
    ……
    他受了生命之苦以后,必看见光明,并且心满意足;我的义仆必使许多人,
因认识他而得称为义,他也必背负他们的罪孽。
    ……
    (《以赛亚书》五十三3 ~8 ,11)
    耶稣觉得先知以赛亚的这些话好像就是对他的写照。他还想到了先知但以理
描述的“人子”,先知弥迦关于天国的信息以及艾赛尼派主张的“公义
    之主“等等。他彻底领悟了自己的神圣使命是个为人类承担罪孽而遭受苦难
的使命。拯救以色列民族的方式绝不是弥赛亚从天而降、大显神威、杀败罗马人,
也不是上帝猝然降临审判世界,而是需要他用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来唤醒人们的
良知。他仿佛看见了一个不能幸免的十字架——一个痛苦但崇高的十字架,它本
来是象征羞辱与死亡的刑具,但从今以后它要象征伟大与永生!以前走过的路不
但没有错,而且还应该坚定地走下去,直到完成”上帝的仆人“的使命!
    心中的愁云既然烟消雾散,耶稣的脸色也“由阴转晴”。自从渡过加利利海
进入希律。腓力的领地以来,门徒们见耶稣总是满面愁容,沉默寡言,经常低头
沉思。他们既惶惑不解,又不敢打断耶稣的思索,只好默默地跟在他后面,谁也
不多说话,更没有心情去观赏周围的景致。如今,耶稣脸上不但愁容尽消,而且
容光焕发,神采奕奕。耶稣的这种变化自然而然地感染了门徒们。他们虽然不知
道耶稣想了些什么,但他们信赖自己的老师,既然老师脸上充满了乐观与自信,
那就是说天国运动有了转机。大家也随着高兴起来。①
    2 登山“变像”
    你是,弥赛亚——永生上帝的儿子!(《马太福音》十六 16 )
    耶稣的心情安定下来以后,就带着十二门徒在加利利东部边境一带像从前那
样进行医疗传教,开展天国运动,并随时注意加利利等地的局势。过了些日子,
他们来到该撒利亚腓立比。
    有一天,耶稣问十二门徒说:“人们认为我是谁?”
    门徒们回答说:“有人说你是施洗约翰复生,有人说你是先知以利亚再世,
也有人说你是先知耶利米或其他先知中的一位。”
    沉默了一会,耶稣突然问道:“你们认为我是谁?”
    这个出其不意的问题使门徒们一时不知道怎样回答才好。
    彼得却应声说:“你是弥赛亚——永生上帝的儿子!”
    其他门徒都一致点头承认。
    一股热流涌上耶稣的心头:门徒们终于真正认识了他。耶稣高兴地对彼得说
:“彼得,你是有福的。你对我的认识是上帝亲自启示给你的。你是一块真正的
‘磐石’①,我要把我以后的事业建立在你这块磐石上,这就是我给你起名叫‘
彼得’的意思。我要把天国的钥匙交给你,你在地上禁止的,在天国里也要被禁
止,你在地上允许的,在天国里也被允许。”
    几天以后,耶稣带着三个最亲密的门徒——彼得、雅各、约翰——到山上去
祷告,让其余九个门徒在山下等候他们。到了山顶,耶稣让彼得等三人在一处背
风的岩石下休息,自己登上不远处一块巨石,在那里祷告。
    彼得等三人感到疲倦就不知不觉地打起瞌睡来。这时正值夕阳西下,金色的
晚霞透过云隙正好照射在耶稣身上。三个门徒睡眼惺忪,忽然发现耶稣的形象与
往常大不相同:他的脸上放射出异样的光彩,像太阳一样明亮,身上穿的外衣也
发出闪亮的白光。忽然,耶稣身边似乎出现了两个人,一个好像摩西,一个好像
以利亚。耶稣站在中间,三个人似乎在议论什么事情。彼得忍不住大声叫道:
“老师,这地方真好。请让我在这里搭三座棚:一座给你,一座给摩西,一座给
以利亚。”
    正说话间,一块云彩飞来遮住了霞光。门徒们揉揉眼睛,摩西和以利亚都不
见了,只见耶稣独自迎着风昂首挺立在巨石之上。②①“彼得”一词的原意就是
“磐石”。见本书第58页。
    3 受难的预言一粒麦子若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会结
出许多籽粒米。
    (《约翰福音》十二24)
    耶稣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心走“受难的弥赛亚”的自我牺牲的道路,但是,
他知道门徒们不一定理解或不一定完全理解他这一决定的深刻含意。
    他们深受传统的弥赛亚观的影响,认为耶稣——作为弥赛亚——所建立的国
度必然是或一部分是带有世俗政权的性质,因此,他们追随耶稣也就必然各自带
有不同程度的名利目的,即使耶稣最亲密的门徒彼得、雅各、约翰,也摆脱不了
这种世俗的传统观念,其他门徒就更不容易接受耶稣的崇高理想了。特别是奋锐
党的西门和加略人犹大,这两个人的观点一向相当激进;西门是耶稣了解奋锐党
人活动的主要渠道,而犹大则曾与奋锐党中最激进的匕首党关系较深。耶稣考虑
到自己牺牲以后,天国运动的重担将落在门徒们肩上,因此,让门徒理解自己的
理想与决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他决定首先向他们预告自己的受难,使他们做
好心理准备。
    有一天,耶稣对门徒说他必须到耶路撒冷去,在那里接受长老、祭司长和经
学家们的挑战与迫害,最后将被杀。彼得一听就急了,他把耶稣拉到一旁,劝他
说:“老师,你千万不能这样做!”
    “撒旦,退我后面去吧!不要拉我的后腿,因为你关心的不是上帝的事业,
而只是人的事业。”耶稣责备他说。(《马太福音》十六21~23;《马可福音》
八 31 ~33;《路加福音》九21~22)
    到了加利利,耶稣再次告诉门徒们说,他打算到耶路撒冷去,在那里他将被
交在反对他的人手里,他们要杀害他……门徒们听了,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都
很忧愁。(《马太福音》十七22~23;《马可福音》九30~32;《路加福音》九
44)
    后来,在去耶路撒冷的路上,耶稣把十二门徒带到一边,第三次对他们说:
“我们现在到耶路撒冷去,我要被交给祭司长和经学家。他们要定我死罪,把我
交给外族人凌辱、鞭打并钉上十字架。”《马太福音》二十17~19;《马可福音
》十32~34;《路加福音》十八31~33)
    耶稣三次向门徒们预言自己受难,一次比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