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秘密战-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民党方面也有精彩战例。
    抗战爆发以来,军统电讯处一直监听日本的无线电通讯,在破译密码上有所研究。1941年下半年,军统从无线电监听中发现,日本空军有准备在太平洋地区进行活动的企图。经蒋介石批准,戴笠示意军统美国站站长肖勃将情报转告美国国防部。可是,这个友好的表示,却引起美国将军捧腹大笑。有的还说这是中国人有意挑拨美日关系!国民党驻美武官再次通报情报的时候,都不好意思在正式场合讲,只能通过私人关系往上捅。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美国人这才想起中国人提前几个月送来的情报。由此,美国情报机构开始重视中国情报能力,专门派人与军统和二厅联系。1942年春,美国海军参谋部情报署委派梅乐斯上校到重庆与戴笠谈判,双方开始进行电讯侦察破译方面的合作。1943年4月,双方签订合同,在重庆成立“中美技术合作所”,中美特工部门开始正式合作。1944年秋,美国陆军战略情报局局长杜诺万到重庆与戴笠签订补充合同,1945年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柯克上将亲临重庆“中美所”视察。②
    一段杰出的情报战功绩,一直深深埋藏在历史之中,五十年后却突然大放异彩。作者采访阎宝航的儿子阎明复时,谈到描写这段史迹的电视剧难产。阎明复感叹:让现在的编剧导演掌握半个世纪之前的情报工作,确实困难。这使我想到,还有许多类似的事迹不该被湮没!尽管本人现在写得也不够好,但总比留给比本人更晚的作者来写要好些。现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日子又向我们走来,重提这些故事,可以使公众认识中国人在国际反法西斯斗争中的作用。③
    1941年、1942年的时候,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大国,终于被侵略者卷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得以形成。就在这个关键性的战略转折关头,共产党帮了苏联,国民党帮了美国,中国人的情报才能开始得到国际承认。
 
第五章 深入虎穴
“国际间谍”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一部分,因此,中国的情报工作也就同国际情报界有了联系。
    中共是共产国际情报局的一员,中共与共产国际本来也有情报交换关系。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共产国际已经不满足于由中共提交中国战场情报,而是要在中国各地建立直属自己的情报网。
    共产国际向中共提出,培训一些中国籍的情报人员,在远东战场收集日本情报。正好,西路军到达新疆的残部,正在进行现代军事技术的培训,中共就答应从中挑选人才。陈云和邓发从这四百多人中挑选12人,送到苏联培训。后来,这些人被共产国际派到中国各地的沦陷区,秘密从事情报工作,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作出诸多贡献。尽管这些中共党员奉命服从共产国际领导,不与中共组织发生横向关系,但是,出于中国人的爱国之心,他们中的一些人还是主动与中共情报部门联络,为祖国提供抗日情报。①
    兰州还有一个“联共情报组”。
    为了争取苏联援华抗日,国民党政府允许苏联在中国一些城市建立外交、军事代表处。苏联驻兰州军事副代表弗拉季米洛夫(孙平)是苏军情报人员,要求中共协助成立“联共情报组”。双方商定,由苏方提供经费、电台,中方选择人员,组长由俞鸣九(肖项平)担任。俞鸣九在兰州市区的益民路(现庆阳路)开设一家“皋记商行”,自任经理,由地下党员秦玉麟任副经理,情报组成员有罗静宜(女)、杜汉三、卢席珍、李勇文、王宏章、冉莘、陈本身、刘兴兰(女)等人。情报组需要能够打入国民党部队的人。伍修权与甘肃工委书记孙作宾商议,推荐邓宝珊部队的一个连长王新潮。
    王新潮思想进步,积极抗日,曾经带兵强迫定西县长释放关押的西路军战士,目前正要求到延安学习。伍修权先把王新潮派到西安,进国民党中央军校七分校军官班受训半年,这样,王新潮就算进入国民党军队的嫡系“黄埔军校”。而后,通过关系担任邓宝珊部队的新一军留守参谋。1939年9月,王新潮被吸收加入联共(苏联共产党),正式成为“联共情报组”成员,负责领导代号“烈士”的秘密电台,直接与莫斯科通报。
    王新潮在邓宝珊部队人头很熟,到处交朋友,拉关系,搞到许多重要情报。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军事部署、河西国防工事计划、西北五省军事详图、西安城南军事地图,国民党陆军师以上部队编制表、团以上部队驻地表,国民党中统、军统、宪兵司令部警务处三大特务系统在兰州的分支机构及其活动,都被王新潮搞到。这些情报或是由王新潮交给八办再转给苏方,或是由王新潮的电台发给莫斯科再转给中共。
    王新潮继俞鸣九之后担任“联共情报组”组长,一直坚持到第三次国内战争胜利。中方与苏方协商,将兰州“联共情报组”的中方人员移交给陕甘宁边区保安处,王新潮也成为边保一科科员。后来担任兰州市公安局第一副局长、甘肃省司法厅副厅长。①
    延安也有苏军情报组,就住在中共中央和中情部驻地枣园,对外用苏联新闻机构“塔斯社”的名义。创建“联共情报组”的苏联驻兰州军事副代表孙平,又被调到延安,担任苏军情报组组长。
    孙平为人灵活,重视了解中国情况,与中共合作得比以前好些。苏方向来不大相信中共的情报质量,总是要求建立自己的情报网络。中情部尽管不大情愿,也有义务协助。1941年3月,苏军情报组在枣园后面的一个小山沟里,开设情报训练班。参加学习的中共党员被苏方人员告知:“组织决定你做苏联特务!”苏联专家尽管中国话说得流利,用词却不大讲究。那时“特务”是个贬义词,大多用于批评国民党,中国人哪有自称特务的?
    苏联情报训练班的课程是联共党史、情报学、收发报技术、绘图、照相,全由外籍教员授课。三个月之后毕业,全体学员被派往东北搜集日军情报。
    从延安到东北,要经过山西、河北,路途有国统区,有敌占区,不得不分散行动。1935年入党的姚伦是东北人,1938年任山西临县县委书记,正在延安马列学院读书时,被调来当“苏联特务”。姚伦的目的地是大连,可是在雁北就卡住了。幸亏雁北军分区有个关系人,是从大同煤矿逃回来的工人,了解敌占区情况。这个曹兰池沿途吃喝玩乐,不像个工人,后来还拉拢同行的邢相生逃跑到敌占区找工作。姚伦同当地地委书记商议,决定将其逮捕。突击审讯,曹兰池承认是日军派来的奸细,而且与军分区的侦察科长、民运科长有联系。此案继续侦破,牵连到内部十几个人。姚伦等人因此错过去东北的时间,也就返回延安了。②
    共产国际、苏共、苏军,都曾努力在中国建立自己的情报系统,一批中共党员因此当了一阵“苏联特务”。这种情报合作关系,对于创建不久的中共情报工作,也是一种历练。
    还有一些中共情报员也当过“国际间谍”,不过,那不是情报合作,而是情报斗争。打入日本情报机关的中共情报人员,经历的艰险更是惊心动魄。
 
第五章 深入虎穴
“间谍天堂”中的潘汉年(1)
    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康生是个政治欲望很强的人物,始终将主要精力放在政治运作方面。所幸,两位副部长都是情报专才。李克农坐镇延安,调动全国情报网络。潘汉年深入敌后,开展对日本和汪精卫政权的情报工作。像潘汉年这等层次的情报首脑长期身居一线,在国际情报界恐怕是屈指可数。
    香港是个英国管辖之下的自由港,非但商品出入免税,人员进出也免除签证,于是被国
际商界称为“冒险家的乐园”,也被国际情报界称为“间谍天堂”。共产党、国民党、苏联、美国,各方情报机关都在这里大展身手。
    香港也有八办——八路军驻港办事处。东北抗日民主联军也在香港设有办事处,董麟阁负责一个情报点。东北抗联办事处与八路军办事处有合作关系,两家的情报也互相交换。苏联在香港的情报点由中国人朱明负责,成员有金仲华、邵宗汉等。这个情报点与八办的情报点横向合作,定期交换情报。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孔祥熙也在香港设有情报据点,由胡鄂公负责,与中共虽无情报交换制度,却也来往频繁。胡鄂公曾是中共特科关系,经常主动送情报给潘汉年,还介绍孔祥熙夫人宋蔼玲与潘汉年见面,商谈国共合作。
    潘汉年在香港设点结网,关系很多。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华南情报局,由潘汉年统管各系统情报班子。掌管华南情报局内勤与机要,需要一个可靠管家,潘汉年调来一个神秘人物——“老太爷”。在中央特科,陈云外号“先生”,康生外号“老板”,潘汉年不过是“小开”,这位却是“老太爷”?
    老太爷本名张惟一,生于1892年,比毛泽东还大一岁。张惟一被称为“老太爷”不止因为年纪较大。此人思维缜密,行动谨慎,是个走一步看三步的人物,在特科就主管内勤机要。1935年2月19日上海特科被破坏,国民党特务在张惟一这里搜出金条和苏联护照,高兴得跳起来。张惟一在狱中坚不吐实,直到抗战爆发才被释放。到香港后,张惟一又被委以重任,在身边建立一个小班子,陈曼云负责对外联络,梅黎负责译电,高志昂负责无线电收发报。陈曼云是个著名的电影演员,刚刚嫁给电影导演蔡楚生,交游广阔,活动十分方便。梅黎则是张惟一从半路扣下来的小姑娘。
    梅黎出身工人家庭,1938年在上海入党,家中有六个弟弟,生活十分困难,交一个铜板的党费都要受表扬。为了养家,梅黎向组织上提出安排工作的要求,组织上就派梅黎“住机关”。这住机关,就是几个地下党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