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求生在西晋末-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出的承诺。要知道自西汉‘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之后,儒家的地位就没有被动摇过。

    一直到现代,儒家的某些思想依旧在影响着华夏人的生活,可见儒家思想对华夏人来说有多重要。当然了,儒家思想并不是完美无缺,存在着许多缺陷,但这些并不是完全否定儒家的借口。

    在卫朔看来,确立儒家思想在********领域的统治地位,绝对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其实仅仅把儒家当成一种指导思想,而不是具体的治国手段是非常合适的。

    “在未来的规划中,儒家将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一切治国政策、法规,必然要符合儒家思想。不过儒家中一些不合时宜的思想必须被剔除掉,比如重农抑商、歧视军人、匠户等等此类思想!”

    “你们都是智谋深远之辈,应该十分清楚,这世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就不会存在完美无缺的治国理念。儒家要想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懂得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刘学政、孔学政你们二人都是人所敬仰的儒学大家,我希望二人能沉下心来潜心总结这些年来儒家得失,从中找到更加符合我们今后所需的新儒家!”

    卫朔的话给在场众人带来巨大冲击,不过也没引发骚乱,经过魏晋时期的冲击,如今的儒家地位已远远不如两汉时期。在这个年代,占据统治地位是老庄思想,而儒家正处在自汉朝以来的蛰伏期。在这段蛰伏期内,儒家学者经过了一番反思和改造之后,终于又在盛唐时期再次绽放出灿烂的光辉。

    “主公的意思是要重新改造儒家?就像当初董公做的那样?”孔纂有些不敢相信自家这个主公竟然有这样的野心。

    “没错,就是重新改造儒家,你们就是卫某的董仲舒!我希望借助你们二人之手,抛弃以往的狭隘想法,将儒家改造成一种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容纳百川的新儒家。”

    裴嶷、高瞻、鲁昌、皇甫岌等人看着侃侃而谈卫朔,不禁有些失神。他们与卫朔接触的时间不短了,早就知道自家这个主公绝非一般人,但也从没想到卫朔会想得如此深远。在很多人还在忙着抢地盘、掠财富的时候,自家主公已将目光放在了统一之后国家的治理上。

    ……

    州学的建设不能马虎,首先要把主体框架先搭建好,眼下郡守府财政有些紧张,其余部分就只能慢慢建造。为了办好第一所大学,卫朔给平州州学提供了大片的土地,仅本部就大约有三千亩土地。

    不过,对于一所学校光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卫朔想到这儿又对在场的麾下文武道:“皇甫主事以及三位学政,州学学堂已正式开建,顶多一年时间就将完工。可我们还需要大量的老师,众所周知辽东本是偏僻之地,文教不昌,想要找到足够的老师怕是不易。”

    “诸位,有的是世家名士,有的是学术大家,一定有不少熟人。在下请诸公动用一切手段,尽量为辽东邀请到足够的人才前来。”

    裴嶷等人听了卫朔的吩咐,不禁有些发愁。他们自然想把自己的亲朋好友都找来,可是辽东与中原相距甚远,中间还隔着数个割据势力。就算他们说服了自己的亲朋好友,怕是人家也无法动身前来。

    “主公,就算人家答应了,可怎么来我辽东啊?”

    “看来是卫某考虑不周了,如此还得辛苦水师的兄弟们。只要是接受邀请的都可以向青州崂山、徐州祝其两地转移,然后再通过海路将前来投靠我们的人接到辽东。”

    随着州学奠基仪式顺利完毕,辽东所有文臣都为此欢欣鼓舞,而那些武将们则有些失落。卫朔见状来到刘总、张统、能臣等人身边安慰道:“诸位莫急,等日后财政宽松了,我一定早日将军校建设提上日程。在这儿,我可以向大家承诺,最多明年下半年,军校建设一定会被提上日程。”

    武将们听到卫朔的承诺立即喜形于色,他们围绕着卫朔问长问短,希望从他嘴中得到更多的信息。如今看到州学大学堂被卫朔规划的如此气派,武将们也不禁幻想起未来的军事学院来。

第154章 大炼钢铁

    经过两个多月努力,到了永嘉七年三月初,卫朔期待已久的灌钢法终于被工匠们研制成功。与此同时,在研制过程中,还诞生了两位高级大匠师、五位中级大匠师,以及几十位其他等级的匠师、匠人。

    之前一直没机会开展的大规模炼钢活动,随着技术储备完成,卫朔马上让人着手筹建新的炼钢作坊。他一边抽调相关大匠师负责技术指导,一边调集三千府兵到盐滩水岸边,准备营建一座大型炼钢作坊。

    随着砖石、水泥、木头等建筑材料源源不断运到盐滩水边,一座巨大建筑拔地而起。新作坊占地面积达一千亩,墙高三丈左右,建成后作坊内可容纳数千人,绝对是这个时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炼钢作坊。

    从幽州、昌黎逃难而来的近数十名工匠,再加上数百名学徒统统被卫朔安置在作坊内。经过数天,如今已有一座新式炼钢炉子被安置好了。

    “主公,到地方了。”

    正在卫朔思索着第一家公家炼钢作坊的运营模式的时候,身边的逢羡提醒道。

    刚一进入作坊内,卫朔就感到一股热浪迎面扑来,同时锻打钢铁的声音、水车转动发出的吱吱声一股脑的在耳边响起,一团团蒸汽弥散在作坊内,让卫朔在春寒时节感到又热又闷。才进作坊不到一盏茶时间,卫朔就感觉额角渗出了些许汗水。

    “新式炼钢炉在哪里?”

    卫朔对工匠们的工作十分满意,只是他次行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检查灌钢法炼钢。

    “启禀主公,新式炉子都在那边,那里紧邻盐滩水,可就近利用水力资源。你看,那边矗立在岸边的水车就是为炼钢作坊提供动力用的。”

    一名大匠师指着远处正在忙碌的人群的介绍道:“主公请看,那些工匠正安装调试的就是新式炼钢炉子。未来一年内,我们将在作坊内建造三十座炼钢炉,每座炉子每天可产三十斤钢铁。”

    大匠师刚一说完,逢羡就一脸震惊不敢相信,“什么,什么,什么?大匠师你没发烧吧?如按你所说,仅仅这一座作坊一年内就可产三十万斤钢铁?主公,他……他们没搞错吧?”

    看着有些大惊小怪的逢羡,卫朔不禁撇撇嘴暗道:“一年才三百吨产量而已,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要知道在现代,任何一家乡镇级别的钢铁厂其年产量都足以甩这座‘手工作坊’几条街。”

    “逢主事何出此言?我等深受主公厚爱,恨不得以死相报,何以敢欺瞒主公呢?”

    “大匠师莫怪,在下绝没有冒犯之意,只是对你提供的数据感到有些怀疑罢了!我朝最鼎盛时期,太康年间全年的钢产量也不过才两百万斤左右。而前汉武帝时期,全国拥有四十八个炼钢作坊,一年内也不过才四百万斤钢铁,平均一个作坊一年的钢铁产量还不到十万斤。”

    “可……可是大匠师却告诉我,眼前这座炼钢作坊一年的钢产量可达三十万斤,如何不让在下吃惊怀疑呢?”

    “逢主事莫急,且听大匠师细细道来嘛!”卫朔制止了二人的争论,让大匠师详细介绍一下炼钢作坊。

    “主公、逢主事,本作坊的产量之所以很高,主要是我们采取了新式炼钢法,抛弃了以往以木炭为原料的炼钢技术,采用本地煤炭为主要原料。此举不但大大提高了炉内温度,加快了铁融化的速度,并且炼出来的钢比之前的质量更好。”

    “同时根据一些高级匠师的建议,在作坊内使用了大量水力机械和流水线工作方式,不但节省了人力,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用了新的炼钢技术和各种机械工具,才是炼钢产量大幅度提高的真正原因。”

    “怪不得主公最是重视你们这些匠人,仅仅一个技术革新竟然带来如此巨大的变化。主公,看来你一心提高工匠们的地位不是没有道理啊!”

    逢羡如今也是有些心服口服了,他毕竟出身寒门,不像孔纂、刘赞、高瞻、裴嶷等世家出身的名士,自有一股底气和骄傲。寒门士子更懂得妥协和退让,他不可能长时间与卫朔闹别扭,这一次正好借机下坡与卫朔‘和好’。

    卫朔并未因此而小瞧逢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事风格和原则,只要没有损害到别人的利益,无论他人选择什么都无可厚非。逢羡出身寒门,在这个世家当道的年代,自然比其他人更懂得变通和妥协。

    在负责作坊运营的大匠师的带领下,卫朔一行朝着一座正在安装的炉子走去。来来往往的学徒和民夫,推着一辆辆矿石小车,将铁矿石纷纷倒入炉内。那些民夫、学徒脸上挂满了激动和喜悦之情,并没有往常官府作坊内常见的死气沉沉之象。

    自从卫朔占据辽东之后,他就废除了前朝对治下百姓严苛的人身限制,不但发布了释奴令,还彻底取消了人头税,最重要的是他在辽东完善并确立了明确的雇佣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百姓获利良多。

    就拿这作坊内民夫来说,他们在这里工作,不但可以赚钱养家,还不耽误帮助家里干活。他们很多都是附近的农户,农闲时间选择出来打工挣钱,如今这在辽东已经成了一种新潮流。在卫朔沉思的时候,新式炉子在几名高级匠师的指导下,终于安置成功了。

    负责人大匠师这时介绍道:“刚才我们一直在说灌钢,什么是灌钢呢?灌钢就是由生铁和熟铁在一起冶炼而成的,可以用作刀剑的锋刃,是一种含碳量较高和质量较好的钢。用这种钢制成刀剑将会更加锋利,若今后主公麾下的士兵都拿着灌钢制成环首刀,必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现在我们的高级匠师已完全掌握了灌钢法,可根据生铁中含碳搞,而熟铁中含碳低的特点,按照需求调整生铁和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