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倾宋-第8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才看着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淡淡说道:“这中都城的百姓能够遇到史相公也算是荣幸,史相公放心好了,我大明枕戈待旦,以待北伐成功之日,对于这城池的善后自然有所准备,定不会伤害到城中百姓,尽最大可能抓捕乱军。”

    话音未落,姜才直接翻身上马,看了一眼有些发怔的史天泽:“史相公虽是汉人,却贵为蒙古鞑子的右丞相,单论官衔已经在某之上,所以某没有发落你的权力,委屈史相公先在军中等候吧。”

    旋即姜才扭过头吩咐一声:“来人,带史相公出城!”

    史天泽顿时皱了皱眉:“难道贵军不打算进城么?”

    姜才怔了一下,朗声笑着说道:“这一战可远远还没有结束呢,何来进城之说?这一座中都城不过是我大明北伐胜利之开始罢了!”

    话音未落,姜才已经打马向着城中奔去,而他身边的明军步骑也是紧紧跟上。史天泽下意识的抬头看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城头上已经有一面大明的赤色龙旗迎风飘扬,象征着这座北方重镇被大明踏在了脚下。

    姜才实际上并未跑出多远,因为几名灰衣人正正拦在了路中间,每一个人都是手持短刃,肃然站立,而在灰衣人们的中间,还有一个身材都有些佝偻、其貌不扬的老者,这老人只是拄着拐杖站在那里,如果不是因为身边这些灰衣护卫,恐怕没有人会看出他和普通的老人有什么不同。

    周围路过的明军见到那些灰衣护卫,脸上都流露出敬重神色,然后纷纷从两侧让开,并不打扰。这灰衣护卫都是标准的锦衣卫打扮,锦衣卫名为“锦衣”,实际上一直以穿灰衣作为标配,灰色能够让他们看上去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甚至很多人的衣服上还带着补丁,汇入人群中根本认不出来。恐怕这也是为什么锦衣卫多年来能够在蒙古各个州府之中快速发展,而一直没有被蒙古人绞杀干净的原因。

    这老人其貌不扬,但是如果加上他身边这一圈锦衣卫护卫,那就没有人敢轻视了。尤其是风吹起他的衣摆,露出挂在腰带上的令牌,在阳光下闪动着金灿灿的光芒,更是在无形之中表明老人的身份。

    见到老人,姜才也不敢怠慢,急忙下马迎上去:“大明拿下中都一战,老先生功不可没。”(未完待续。。)

第五百六十五章 几时真有六军来(下)

    ps: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

    这老人正是中都城中有名商货铺子张家的老一代家主,在大明立国之初,锦衣卫向北方发展的时候,老人就作为锦衣卫主要的发展目标,而老人和张家也没有辜负锦衣卫的期望,不管是因为胸膛中还有赤子之心在跳动也好,还是大明来了之后张家的商贸必然得到支持更加昌盛也罢,张家至少在站队上是完完全全站在了大明这一边。

    而且在这几年中,张家不但倾尽全力帮助锦衣卫在中都这幽燕重镇之中编织情报网络,并且还多次不惜血本、动用之前用金银收买的关系帮助锦衣卫掩盖行踪,否则锦衣卫在中都的活动不可能这么顺利,毕竟中都是蒙古鞑子最重视的几座城镇之一,也是幽燕的核心所在。

    也就是在之前的攻城中,张家更是联合其余几个汉人家族,倾巢出动帮助锦衣卫指点道路、放火扰乱,使得城中蒙古军队不战自溃,当真算得上是大功一件。

    正因为此,所以就算是姜才贵为第一军军长,见到张家老爷子亲自过来,也是飞快的下马行礼,这些提着脑袋为大明做出贡献的人值得姜才尊重。

    老人捋着胡须,伸出的手都有些微微颤抖,指着身后的街道说道:“老夫不过是寸许之功罢了,派些能干的弟子帮着指了一下路,真正逞威风的还是大明儿郎啊!”

    不等老人说完,姜才上前一步伸出手,老人也颤颤巍巍的伸出手,两人的手在一道道目光注视下紧紧握在了一起。

    就像是从绝域九死一生归来的人,遇到了阔别的亲人。

    “将军,三百年,咱们这些汉人子弟已经等了三百年了!”老人的声音甚是低沉,却带着难以抗拒的力量,撕碎了周围任何有可能的杂音。不知道什么时候,两行浊泪已经顺着他的脸颊流淌下来,“这三百年的血泪和辛苦,就是为了今天,没有想到老头子此生还能看到今天!”

    周围的锦衣卫护卫、年轻的张家子弟还有明军将士,眼睛之中不知不觉的都有泪光闪动。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此情此景,就算是嚎啕大哭又有几人能够耻笑?

    北伐,收复幽燕,华夏三百年的梦想,于斯成真。

    姜才紧紧握住老人的手,声音同样有些哽咽。

    老人缓缓回头,看着来往奔驰的明军步骑,还有那一面面飘扬的旗帜,喃喃说道:“几时真有六军来,今日终得见,今日终得见!”

    浓烟滚滚,遮挡住了盘旋在山间的那一条卧龙。

    山坡仿佛被鲜血洗过一般,透出浓厚的深红色,浓烈难以掩饰的血腥气味随着风吹响沟谷中的每一个角落。已经残破不堪的赤色龙旗还骄傲的在山坡上伫立着,俯瞰着被鲜血浇灌的土地。

    火油罐掀起的浓烟渐渐散去,大队的蒙古步卒不知疲倦的继续向山坡冲去。而就在这一条山路的另外一边,蒙古步骑也在飞快集结,因为他们此时面对的敌人已经不只有古北口上那死守长城的区区几百人,还有后面陆续赶到的更多明军。

    “这已经是第三天了吧。”两淮军第一旅督导顾潮放下千里眼,因为有浓烟的遮挡,根本看不清楚长城上的情况,而派出的精锐斥候还没有报告消息回来。让顾潮自己也不知道这八百精锐士卒现在还剩下多少。

    但是顾潮很清楚,只要在古北口最高处烽火台上迎风飘扬的赤色龙旗还在,那么古北口就是还控制在大明的手中,被大明军队围困在了山谷中的这一支伯颜亲自率领的蒙古大军就插翅难逃!

    虽然不知道这一支出现在侧后方的军队到底是什么来路,但是蒙古人很清楚,一旦被他们困住了后路,就真的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所以即使是明知道前面的古北口很可能很快就能突破,伯颜还是没有丝毫犹豫的从军中抽调出来一支队伍,进攻顾潮所在的侧后方山坡。

    “足足两三千人?”千里眼转向山坡下,顾潮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这些军队就算是拿来对付整编的第一旅也已经绰绰有余了,更何况现在的第一旅经过恶战以及长途奔袭之后,也就只剩下了千余人,而且在战力上根本无法和平日里相比,没有想到伯颜还真是足够狠心。

    不过似乎也不能怪伯颜,毕竟古北口那边的那一道陡坡每一次也就只能允许千余人上下,这两千多人在后面看着也是看着,倒不如拿来对付这一支突然切断官道、占据蒙古军侧后方阵地的明军。

    轻轻收起来千里眼,顾潮勐地一挥手,早就等候多时的明军弓弩手同时扣动扳机,箭矢唿啸如雨,扑向越来越近的蒙古步骑,与此同时,那些蒙古骑兵也纷纷张弓搭箭,天空中被唿啸的箭矢所占据。

    第一旅所在的这一道山坡并不陡峭,甚至技术好一些的人可以直接骑马冲上山坡,这也使得伯颜终于可以派出骑兵。这两天的攻防战中,骑兵只能憋着一口气看着步卒不断冲锋又被击退,甚至还有很多骑兵下马和步卒一起冲锋,只不过最后多数落了个尸骨不全的下场。正因为此,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卒,且不管这一战最后是成是败,都着急给自己找一个发泄的地方,而很显然这一道山坡上的明军就是不错的选择。

    毕竟现在的蒙古军队却是需要一场胜利来提升士气,而相比于前面几天血战都屹立不倒的古北口,这侧后方突然出现而且看上去人数并不多的明军队伍显然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断地有蒙古步骑和明军将士中箭倒地,但是后面的人还在咬着牙顶上来,没有丝毫畏惧。这一道缓坡并不能起到多少防御的作用,接下来的战斗必然残酷而且刀刀见血。

    顾潮缓缓的抽出自己的佩刀,看着越来越近的蒙古步骑,他身边原本半蹲状态的护卫以及其余刀盾手、枪矛手也都纷纷站直,脸上流露出毅然神情。第一旅奉命奔袭古北口,原本这些留下来断后的将士们还以为自己这一辈子都没有办法完成这个任务了,谁曾想到蒙古鞑子竟然给了自己这个机会,有生之年也看到了前面的古北口,也看到了那滚滚浓烟之中依旧还在骄傲飘扬的旗帜!

    古北口还在坚守,第一旅的袍泽弟兄们还在坚守,那大家现在的这一战,也是为了坚守古北口!

    虽然明军的人数远远少于蒙古军队,不过他们还是怒吼着从山坡上冲下,冲向对面的蒙古军队。

    还不等冲入蒙古军队当中,顾潮脸上突然流露出诧异的神色,他身边的明军将士也是纷纷抬起头来向前看去,目光跃过蒙古军队看向更远方,蒙古人也意识到了什么,纷纷拽住战马。

    一道身影跃出地平线,紧接着数以万计的黑色身影有如潮水从天边席卷而来,逆着阳光也逆着大风,那一道道身影最终汇聚成奔流不息的大江大河,翻滚着向前,任何能够阻拦他们的都将被这潮水吞噬,任何想要抵抗他们的都将在这浪潮中化为齑粉。

    一面赤色的旗帜迎风舞动,舒展身姿,上面的金龙在这灿烂的夏日阳光下仿佛活过来一般,张牙舞爪,直冲九霄。很快更多的旗帜也都出现在那黑色翻滚的浪潮之中,无数的枪矛在整齐划一的口号声中端平,有如随风伏倒的麦浪。

    “镇海军,是镇海军!”眼尖的甚至能够看到旗帜上的文字,而原本抱着必死心态向前冲锋的第一旅将士,此时眼眶已经通红,不知道是因为被自己再一次从死亡边缘走出来而感动,还是因为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撼。

    满山飘舞的赤色旗帜,怒吼着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