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的话没说错,这件事,已近关系到大明朝的国运了,对待国运,谁敢轻易下结论?一不留神,那就是千古罪人啊!谁想当千古罪人?谁都不想。

    杨改革叹了口气,道:“朕也知道,此事关乎我朝国运,不得不谨慎对待,所以,才召集诸位来此商议。”杨改革知道这个人的话没错,从后金入关开始,破了明朝的防御,这崇祯的rì子,就一天比一天难过,勒在脖子上的那根缰绳,也越来越紧,最终,那根绳子收紧,将崇祯吊在了煤山上,以明朝的终结而告终。

    ……

    袁崇焕忽然站出来,道:“启禀陛下,臣想请孙大人推演一番东虏的战略布局,清楚了东虏的动向和未来的走向,也就好出对策。”袁崇焕是孙承宗的徒弟,战略眼光远不如孙承宗,他又是皇帝钦点的辽东巡抚,这事就和他有关,现在这样大的事,稍不留神就要身败名裂,国破家亡,加之早朝,又没有上朝,所以,对这些事也不是很清楚,不得不把孙承宗推出来,让孙承宗再说一次。

    杨改革虽说已经明白了大伴,但是具体的,还是有点迷糊,觉得让孙承宗细细的讲解一遍,效果更好,于是,也同意了,道:“那就请孙师傅再为朕讲解一次吧,诸位爱卿在一旁观看,有不懂的可以提出。孙师傅,请上沙盘上推演,这样比较真实。”

    文华殿里,有一个大沙盘,这是杨改革命令人做的,这个,比平台那个稍小一些。因为有了前面的经验,所以做的更为jīng致和逼真。

    孙承宗也不推辞,道:“遵命,陛下。”

    说完,就来到沙盘的前面。小太监急急忙忙的递过来一根木棍,为的就是指点“山河”的时候比较方便。

    孙承宗的战略眼光,在整个大明朝来说,也是出类拔萃,所作的战略分析,也是有根有据,头头是道,十分jīng彩。

    ……

    “陛下……此次东虏后金,聚集二万兵在锦州,好像状似是围城,其实不然,锦州现在就有近五万jīng兵,尚有勇壮可征,外还有众多堡垒可支援,隔海又近,根本就不惧怕二万骑兵的围城,古语说:十而围之,五而攻之,倍而分之,臣还没见过以三成兵力围城的……”

    “……所以,此此屯兵于锦州,根本不是攻打锦州,而是这里。”孙承宗用手中的木棍子指了指沙盘的某处。道:“此处是蒙古插汉部,东虏后金必定是攻打这里,为什么?根据就是前些rì子陛下的推测,东虏后金绕道蒙古的事,直接绕过锦宁防线,达到长城防线,由于长城防线上的力量有限,又无准备,所以,必定是一突而入,瞬间转入到我朝的京师重地……”孙承宗的棍子,从沙盘上那个写着锦州的地方开始,一直游走,锦州,一直到插汉部,在贴着插汉部的地方一直游走,一直到朵颜部,再到长城那条城墙那里,在那里打了一个转,又往下,到了明朝的心脏,离京师不远了。

    “……然后在此处,或者此处,以我朝旧时,在辽东战场上遗失的印信,服饰,凭证,骗开某座没有准备的重镇,大城,如此一来,就在这关内有了休息落脚之处,然后,兵锋直指京师……”

    孙承宗的话很镇静,很有力。手中的棍子,随着他的话语,一直不停的游走,穿过长城,在附近的几座城池上打了几个转,又点了点某座城市,然后,就用棍子头,敲碎了某座“城池”。然后,棍子随着话音,直直的朝京城而来。

    几位阁臣,大人,看的是冷汗淋漓,特别是袁崇焕。虽然以前也被虐待过,但是这一次,是如此的真实,东虏的动作,已经表明,他们正在准备这样的行动,正在按照这样的计策行事。而不像以前,仅仅是推测和猜测,仅仅是沙盘上的推演。

    孙承宗的推演很快就结束了。

    杨改革问道:“诸位爱卿可都看清楚了?”

    “……看清楚了……”房间里的人,异口同声的说道。

    “那就说说有什么办法吧。”

    房间里,一片的寂静!不是大家不想说,而是,这件事,实在过于重大,不敢随便下结论。否则,不光是自己的问题,大明的江山,天下的归属,实在太重啊!

第九十五章 战略(二)

    压抑!

    纯粹的压抑!

    诺大一个文华殿,没有一丝声音,只有呼吸声比起此伏,边上伺候的小太监,连大气都不敢喘,生怕惹出事端来。

    ……

    杨改革心中如同一团乱麻,虽然看清楚了对手的布局,战略步骤,但是,没有适合而准确的对策,心中一片乱麻,左思右想,不得要领。

    看看这大殿里的人,算的上是这大明朝的顶梁柱了,却也是埋头苦思,杨改革本想怪他们无能,但是一想,此事也确实太沉重,关乎国运,如果轻率的表态,恐怕对自己,对大明王朝,都是不负责,也就静静的等待着。

    沉寂!

    绝对的沉寂!

    大殿里的呼吸声,逐渐粗重!

    杨改革没有耐心等下去了。

    “袁爱卿,你是辽东巡抚,这件事必定会和你有关,你是第一线,你如何看?”杨改革点名了,这袁崇焕是辽东的巡抚,处在第一线,不拿他先问?那还问谁去?

    袁崇焕此时也知道自己肩膀上的压力和责任,绝不是刚刚见到崇祯帝的时候,那种神采飞扬,天下舍我其谁的吊样了,也不是那种忽悠了皇帝就算本事的态度了。被皇帝一问,本来还算平静的脸上,细小的汗珠子就出来了。骨子里的那种倔xìng也爆发出来,道:“启禀陛下,臣思索了一策,不知道是好是坏,还请陛下和诸位大人点评。”

    看着袁崇焕那种倔决的表情,杨改革道:“嗯,说吧。”

    “臣此策,分三步,第一,联络东江毛文龙那里,出兵策应。第二,训练敢死之士,以二万以上为佳,乘东虏出兵绕道攻入长城之时,反击东虏后金,那时,东有毛大人策应,又有二万敢死之士,必定可以将东虏老巢摧枯拉朽一般连根拔起……”

    杨改革听了就觉得毛骨悚然,打断道:“那关内呢?京师呢?不要了?”历史上袁崇焕可是来救驾的,没了袁崇焕,自己不会……杨改革心中吓了一跳。

    袁崇焕的这个计策,实在过于……,放任野猪皮进关不管,然后去抄野猪皮的老巢,这一招,很是凶险。典型的你砍我一刀,我还你一剑的打法。

    袁崇焕骨子里的那种倔强xìng格和赌xìng爆发,丝毫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道:“启禀陛下,这正是臣的第三步,在长城,关内各重镇集结兵力加强防守,争取逐层拦截住东虏后金,京师有京营,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召天下兵马勤王,如此,只要在京师拖住东虏一段时间,等东虏得知自己老巢被抄,必定无心恋战……”

    袁崇焕的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京营的战斗力?谁都知道靠不住,如果是依靠城池,倒还可以打一打,如果是野战,还是算了吧。至于卫所的兵,还有战斗力?最多能欺负一下抗锄头的农民。要他们这些人和东虏打野战,大家都知道不可能。

    ……

    袁崇焕的话说完,其他大臣听着觉得,这个计划,当真只有这袁大胆,袁蛮子才敢提出来啊!要是别个,肯定不会这样,肯定会以皇帝的安全为第一要务,而不是去抄别人老巢。都拿眼睛刺刺的看着袁崇焕,好似要在他身上看看到底长了几个脑袋。

    杨改革沉凝着,其实对于这个计划,杨改革基本是赞同的,因为按照真实的历史进程,野猪皮没有了毛文龙的牵制,袁崇焕不进攻他老巢,他全力出兵,也没打下京城,自己的安全是不用担心的,当然,历史上的袁崇焕带着辽东铁骑来救驾了的,没了袁崇焕的辽东jīng锐,也不知道历史会变成什么样子,杨改革犯难了。

    而现在,东边有毛文龙的牵制,他们肯定不敢全力出兵,那自己的安全,靠自己的新军?能行吗?如果新军靠不住,自己还穿越干吗,趁早玩完,洗干净了去睡,也就安定下来,不担心了,杨改革给自己打了一针镇定剂。

    当然,如果野猪皮不进关那更好,当然这是不可能的,野猪皮自己快饿死了,不出来抢劫难道吃自己的肉吗?

    曹化淳是太监,对皇帝是最关心的,天下地上,皇帝最大,这个袁蛮子,居然把皇帝放在京城当诱饵,皇帝出现危机不救,还跑去就抄什么老巢,实在是混帐,立刻出声道:“大胆的袁蛮子,你不顾圣上的安危,只顾着自己功成名就,去抄别人老巢,也不来救皇上,你安的什么心。”

    其实,曹化淳的这句话,也是众多大臣心中的话,只不过,不能像曹化淳那样毫无顾忌的说出来,别人是太监,皇帝的家奴,关心皇帝,就算说话冲了些,也可以理解,咱们是外臣,身份不同,说话自然有区别。

    杨改革对这个计划很感兴趣,扬了扬手,道:“好了,曹化淳,先别争,先让朕问几句。”

    曹化淳见皇帝发话,也不敢放肆,退到一边了。

    袁崇焕面对曹化淳的质问,一点不在乎,一副一心为公,一心为国的模样,那副倔样,让在场的几位重臣们看着很不爽。

    “袁爱卿,你说说,这东虏进关之后,我大明朝会有多大的损失?”杨改革只知道历史上野猪皮进了关,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人被杀死,被屠城,被当成奴隶掠夺,这跟rì后,袁崇焕被杀之后,别人吃他的肉有很大的关系。杨改革说的这是损失,还是文明的说法,其实,真实残酷一点就是死多少人,流多少血,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人遭受凌辱,奴役。

    袁崇焕可能也想到了这其中的厉害,鼻尖上的汗冒了出来,额头上的汗冒了出来:“臣愿意以一人之xìng命换取大明朝的万世安宁。”

    ……

    呼!一个敢赌的人,杨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