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迷迷糊糊中,是被王承恩叫醒的。

    杨改革起床,揉揉眼,道:“大伴?什么时辰了?”

    “启禀皇上,现在是未时二刻了。”王承恩小心的给杨改革批上衣裳。一边回答道。

    “嗯,好,那就去孙师傅那里吧。今天早上给耽误了。”杨改革天天去孙承宗那里锻炼身体,事关枪杆子问题,不得不用心。

    ……

    “唉,对了,大伴,我上次听曹化淳他说,他是在宫里接受教育的,学的什么诗书画都jīng通?皇宫里还有这机构?”杨改革以前只听说明朝的太监都不准识字。为的就是怕泄露皇帝的秘密。例如,偷瞥皇帝批阅奏折,翻看批改过的东西什么的,也怕太监给宫外传递消息,夹带纸条什么的。

    “启禀皇上,有的,司礼监有内书堂,负责培训聪慧的小太监,聪明的就挑出来,以备将来好在宫中各处听差。”

    “这……”杨改革再次震惊了!这内廷还不是白叫的,还有自己的培训机构。培训自己的接班人,这当真是——牛B。【内书堂就是太监学堂。】

    “那内书堂都教些什么啊?”杨改革很好奇,内书堂都教些什么内容,诗词歌赋?风花雪夜?子经史集?考取功名?风花雪夜?呸,呸呸,太监怎么风花雪夜?子经史集?太监又不考功名,读个鸟的子经史集,最多就是了解一下罢了,诗词歌赋,难道太监还准备去调戏女人不成?

    杨改革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这太监学堂读些什么,教些什么。

    “大伴,你说这内书堂里,都学些什么啊?”杨改革太好奇了。

    “回皇上,内书堂,首要任务是先学会识字,然后是读子经史集,诗词歌赋都有教,但不用去考功名,所以,也都是了解,并不要求学得有多jīng通,和外面的秀才,举子们学的是有区别的。”王承恩答道。

    “这个,教数学吗?”杨改革很期望,这内书堂能来个教数学什么的,那不是说,自己再加个物理,地理什么的,也能教?这样一来,那岂不是和自己学的“九年义务教育”形成一体了??杨改革忽然发觉,自己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体系,其实完全可以在宫里搞,根本就不用到外面和朝臣们商量,不用理外面文人的反应?皇宫里的事,还轮不到“外廷”的人cāo心。

    “回皇上,数数方面,也教一些,起码要能算术,是最基本的要求。宫里不像外面,要考功名,所以,也就多实用。”王承恩的话娓娓道来。

    杨改革听着就如同天籁之音啊!哈哈,这下有搞头了,嗯,有意思,自己要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完全可以绕开外面的文人士大夫阶层,完全可以在宫里先搞,开了头了,有了自己的人才体系,就好办了。这当真是个比收入三五百万还让人高兴的事。

    “大伴,先别去孙师傅那里了,先去看看这个内书堂吧,这个有意思,朕想去看看。”杨改革迫不及待了。

    “……是,皇上……”王承恩诧异了!怎么好好的要去看内书堂?那个皇帝没事干了去那地方?当真是奇怪。不过皇帝最大,要去看太监学堂,那就去吧。

    ……

    皇城,司礼监,内书堂。

    “……吾等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监学堂门口,一大群的人跪在门口迎接皇帝。

    “嗯,都平身吧。”看着别人磕头的感觉真是很好。

    一众人都从地上爬起来,退到一边去了。当头的一个太监,卑躬屈膝的走过来,禀报道:“启禀皇上,奴婢司礼监内书堂管事张得安叩见皇上。”过来又行了另一个礼。

    “张得安?嗯,起来吧,不错,你这内书堂都教些什么啊?”杨改革迫不及待的想知道。

    “启禀皇上,内书堂内主要就是识文断字……,然后子经史集……”张得安恭敬的禀报着。

    “那数学呢?”

    “启禀皇上,教的,识字数数都是必须会的。”张得安恭敬的回答。

    “那还有其他的吗?”

    “其他的?启禀皇上,可是说诗词歌赋?这类也只有聪慧者才学习……”张得安不知道皇帝要问些什么。

    “不是……算了,你说说这里教书的都是哪些人吧。”

    “启禀皇上,都是宫内人,有教官数名,另有翰林院四位教习。”

    “翰林院?怎么太监们学习还要扯到翰林院吗?难道太监也准备考个功名?”杨改革很不爽,太监读书的地方也有翰林院的人参与?也就是至少中过进士的人来这里教书,士大夫这当真是控制着全国的教育资源啊!连皇宫内都不放过。杨改革无语。这文人士大夫阶级当真是无孔不入,连他们最恶心和最大的对头——太监,太监们的学堂——内书堂也要参杂进来几个人,太监又不考个功名,请翰林院的人搞个鸟,难道这些太监将来学成了还能进翰林院不成?杨改革极度不爽。

    其他人都无语,皇帝一个人的嘀咕不知道说些啥,好像说的是翰林院。

    “你们这里有多少学生啊?”

    “启禀皇上,大约有四五百学生,都是十来岁左右就开始进内书堂的……”张得安细细的解释着。

    “四五百学生?那这皇宫里有多少太监?”杨改革想看看这太监接受教育的比例。

    “……”张得安无语了,这宫里有多少太监,那也是我能知道和回答的吗?当即就不敢说了,好在一旁的王承恩接过话语,小声轻语的道:“皇上,在册的共用有十一二万太监,其中在京城的约有九万出头,在外镇守、守备、织造、矿监、监军等等,有一二万……”

    “啊!十一二万?”杨改革震惊!十一二万人,那是多少人?快赶上一个集团军了。一个集团军的太监?太监军团??……杨改革被雷的外焦里嫩,觉得这个笑话有点冷啊!阉割,真正的阉割啊!

    杨改革觉得自己的jīng神萎靡、黯淡了不少。

    来到内书堂的教室。

    是一群的娃娃太监在学习。这群小太监看到皇帝来了,都很兴奋,期望着皇帝能看上自己,自己就能飞黄腾达了。眼神里透着希翼。

    杨改革看着这群小小太监,觉得很悲哀、悲凉,带着一点点的伤心,也觉得很别扭。这可是正儿八经的“祖国”的花朵,就这样被摧残了。送进宫里当太监,挨了一刀,变成不男不女的……望着一群懵懵无知,热烈兴奋,神情紧张的“小太监”,杨改革觉得心里真不是个滋味……

    不过现在可不是叹息这些太监们命运的时候,杨改革自己的命运都还没着落呢,不加油弄银子,就是死路一条啊!

    搞银子,就要有人替自己去办,总不能自己搬个箱子到处去要银子吧,那样就算自己是超人,也没有办法,所以,有自己的人才体系,有自己的人才库,有自己可靠的,信任的,有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的人,有了这些人,自己的想法才能执行下去,否则,依靠那群猪一样的jīng英队友,迟早是要害死自己的。这才是杨改革现在当务之急,需要立刻解决的问题。

    想到这里,杨改革振作起来,强打起jīng神,在内学堂管事太监张得安的带领下,兴致勃勃的参观了内书堂的各处,还和翰林院的几位教习聊了几句,勉力他们好好教学。

    出来,杨改革心中就有了计较,准备从这个教育太监学习知识的内书堂下手,改革教育的内容,增加比如地理,物理,天文等课程,仿照自己接受的“九年义务教育”所学习到的内容,改变这群太监学童的知识结构,把这群太监改造成为和自己有差不多相同知识体系的“自己人”,为自己建立起初步的人才体系。

    不过,这个事还要等几个人来了之后,才能实施,自己总不能光着膀子上阵吧。

    这是要干大事的啊!杨改革心中又笃定了不少。

第五十四章 考验

    参观完内书堂,杨改革又改道,准备去孙承宗那里去看新军,锻炼身体。奈何内书堂在皇城的东北角外,而新军在皇城的西南角外,从内书堂到新军训练营,要穿过整个皇城,路程算得上是“遥远”了。

    杨改革现在在坚持锻炼身体,所以,也就弃了步辇,天天用走的。

    走在这金光灿灿的“故宫博物院”。杨改革心里不是滋味。太监实在他妈的太多了,足足一个太监军团啊!要是给这些太监都装备上AK47,稍加培训,那自己岂不是可以横扫地球了?杨改革胡乱的想着。

    王承恩跟着杨改革身后,看着皇帝面sè黯淡,神情似乎不怎么开心。时不时傻笑,还咬牙切齿的。王承恩跟进皇帝身边,小声的问道:“皇上,何事如此不开心?”

    “唉,大伴啊,朕看完了内书堂,才觉得,这皇宫里的太监,实在太多了点,十一万多人的太监……”

    “皇上,……唉,皇上可是怜悯那些小孩子?其实,在乡野民间,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自己阉割过了,还进不到宫里当差呢。穷苦人家,为了活命,自行阉割的不在少数。为的不过是一口饭,能活命……”王承恩说着也流器眼泪了,肯定是说到伤心处了。说着说着,就不说了,这话说的,实在是,不该说啊!

    杨改革一阵无语,一个太监军团还不够,还有后备,预备役?那岂不是说,自己的太监军团,就算是损失殆尽,自己一个命令一下,又可以补充完毕?嗯,很好,用太监军团横扫地球,组织后备役太监进行补充,钢铁太监连,太监龙骑兵大队,大明帝国海军第一太监舰队【貌似说的是郑和,呵呵】……杨改革就这样漫无目的邪恶的想着……

    看来某人说过的,封建二字,就是“吃人”二字,没错!杨改革现在算是有了深切的体会了,以前读“九年义务教育”的时候,还没啥感觉,现在看来,某人是说了真话了。

    ……

    杨改革忽然说道:“回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