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0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汗,万万那不可去,大汗只管以大事未定,大汗不便轻离为由拒绝,可不断要求孙承宗先停战,以显和谈诚意,其他的则能拖就拖,若是能抓住明朝大军的破绽,能一举歼灭,则是最妙”范文程道,到了此时,腾挪的空间已经不大,能走的路子,他能想到,明朝那边也能想到,纯粹就是两边打嘴才,实际两边该打仗的照样打仗。更新

    “也罢,如今也只能如此了,先拖一拖再说吧,先让承先到三岔河去应付一阵吧。”黄台吉喃喃的说道。

    “大汗英明。”范文程恭维道,现在就是拖延时机,派个人去应付确实不错,明朝也不能说什么,现在就是一个扯皮。

    “大汗英明。”多尔毅也道,虽然他嘴上说愿意代黄台吉去三岔河,可实际,还是担心真的被派去三岔河,那可就凶多吉少了,这和谈,看样子,两边都知道不过是幌子,尽量的不把幌子戳破,尽量的维持而已,两边都没有一丝和谈的诚意,他要是真的过去,那就是白瞎了。对于黄台吉,他不得不依赖,但有不得不防备,也正如黄台吉对他一般,需要他的助力,却也要防备他。

    汗帐里,空气有些诡异。

    ““林丹汗那边可有什么动静?”黄台吉似乎想起了什么,道。

    “回大汗,林丹汗那边似乎暂时没有什么动静!”多尔衮答道。

    “没有动静?林丹汗也应该知道本汗和明朝议和的事,怎么会没有一点动静呢?”黄台吉急忙问道,似乎想到了什么要紧的事。

    多尔毅有些糊了,林丹汗那边,最近确实没什么动静啊!难道出了意外?

    “大汗的意思是,借这次和明朝和谈的机会,来骗林丹汗?让林丹汗以为我大金和明朝会和谈成功?”范文程似乎明白过来,立刻道。

    “不错,宪斗不愧是本汗的诸葛,这么快就明白了本汗的意图,虽然此次和谈没能骗过明朝,却可以拿来骗林丹汗,若是能破了明朝和林丹汗的联盟,转而和我大金结盟,这草原,自此就是一家了”黄台吉忽然神采奕奕的道。

    “文程牛胆,敢问大汗打算如何做呢?”范文程见黄台吉比较开心,立刻追问。

    “这个简单,和明朝和谈的同时,也和林丹汗和谈,将和明朝和谈的虚虚实实的告知林丹汗,只要我朝做得真,把和明朝的和谈表现得有足够的诚意,想林丹汗必定惊惧,害怕我大金彻底倒向明朝之后去对付他,和明朝的关系,说不准会彻底破裂,如能和林丹汗真的结盟,也不枉是一件美事,如此能通过草原以随意一点压迫明朝,则明皇的压力倍增,只要僵持得几年,待明皇的银钱耗光,或许转机就来了”黄台吉带着一丝〖兴〗奋说道。

    “大汗英明,此确实是妙计”范文程听了,也不由得赞叹黄台吉。

    “大汗的意思是,我大金和明朝和林丹汗之间就如同三国时候的魏蜀吴三国吗?明朝就好比魏,魏曹强势,自然是刘袁联合起来抗曹?”

    多尔毅也算是熟读三国的,立刻想到了三国里面的故事。

    “不错,本汗正是此意,既然我大金和林丹汗较弱,自然得联合起来对抗明朝,如林丹汗是读过三国的,就该明白本汗的用意,若是再好好的劝说一下,未必不能说通林丹汗,只要说通了林丹汗,就好办了”黄台吉笑道,似乎前途一片光明,充满了信心。

    “大汗,此确实是妙诊,若是以三国之事劝说林丹汗,必定能说得通的,林丹汗也不是蠢人,自然也怕明皇乘机灭了他,明朝如今已经灭了én古右翼诸部,兵锋已经直抵林丹汗腰腹,想必林丹汗也必定如芒在背,不好过得很,如能和我大金结盟,必定好过被明朝吞灭,大汗,臣愿为使者,促成此事…”范文程立刻自告奋勇的道。

    黄台吉看着范文程,想了想,道:“此事暂且不急,待先让林丹汗惊惧和猜疑一阵再说,宪斗此时去,并不和适宜,再说,本汗还需要宪斗在身边辅佐”黄台吉没有赞成范文程去当使者,但也没有将口子封死。

    “大汗教训得是。”范文程赶紧低下头道。

    “既然打算和林丹汗结盟,那和林丹汗那边的战事,也就暂且放一放吧,暂时不要再攻打掠夺林丹汗的牧场和牲口了,也要rì后相见……”黄台吉大声宣布道,似乎胜券在握。

    “大汗英明……”范文程和多尔毅道。

    朝廷以极快的度回复,任命孙承宗为和谈主使,刘吉善为副使,这让远在辽阳的秦良玉安心不少,得到了确凿的消息,大军的军心,终于开始稳下来了。

    孙承宗本就是督师,本就掌管者整个战事,众将、众军士也都是服孙承宗的,既然孙承宗做和谈使者,想必也不会出卖大军,更不存在对大军指手画脚的危险,没有了这些疑虑,大军的军心自然也就安稳下来。

    “万幸,此次朝廷回复得极快,如今军心也终于是逐渐安稳下来了”秦良玉先说道。这里的几个人,都是方面主帅,有毛文龙,洪承畴,满桂。

    “确实万幸,若是朝廷迟疑不决,这大军远在辽东,rì曰受谣言之困扰,着实危险”洪承畴立刻接过话茬,这次黄台吉和皇帝隔空交手,他作为旁观者,确实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算是心有余悸。

    “黄台吉此人,本官在辽东,倒是时常听到此人的名声,确实是个厉害的角è,和他交手,确实不可大意半分…”毛文龙道。

    几个主官又都点头称是,这次他们确实感受到了压力,东虏表现出极大的“诚意”和谈谣言一起,军心立刻不稳,好在这些人马都是jīng锐中的jīng锐,意志比普通军队强得多,虽然有些动摇,但还没到无法作战的地步去,如今事情虽然过去了,却仍然心有余悸。

    “孙阁老已有新的布置下来,让我等只管做自己的,不要管和谈的事,只当此事不存在,该打仗的打仗,该遮蔽战场的遮蔽战场,不要有所动摇……”秦良玉道。

    “还是阁老明了事理,也幸亏是阁老任此次和谈使者,否则,少不得要面对朝臣们的呱噪……”毛文龙道。

    “既然阁老有吩咐,那我等自然照办,此前还担心军心不稳,如今谣言尽去,该是让士卒们好好活动的时候了”满桂插话道。

    秦良玉看了看洪承畴。

    “既然阁老吩咐自当照办。”洪承畴力刻表态。

    “好!那就按照阁老的吩咐,将战事逐渐拉开,不断向北压迫东虏,让东虏不得安宁,也好出一口恶气”秦良玉道。先前被和谈之事耽搁了,因为权限不够,不得不暂且稍稍的放缓手脚等待朝廷处理和谈的事,如今得了朝廷的准信,自然不再犹豫,该干什么的干什么。

    崇祯三年。

    又是一个大旱之年。

    到了四月中旬,陕西大地上减产已成定局,很多地方绝收,也已成定局。其干旱程度,已经不可能指望庄稼地里再长出什么来。

    又一年的“大迁徙”即将开始了。

    陕西米脂县。

    同样是这个地方,已经是辜三年做同样的事了。

    第一年,一名张姓的官员在这里负责移民第二年,依旧是这个张姓的移民官,今年又是这位张姓的移民官在主持大迁徙。

    向外迁徙,已经成了米脂县里的一件大事地里养不活人,不得不远走他乡,好在上天眷顾,有皇帝不离不弃的看顾他们,至少他们也有个地方可去,不至于漫无目的的乱闯,也不至于饿死路边,虽然遭受了大干旱,人的jīng神却不错,并没有太大的恐慌,也并没有绝望,整个人群里散的都是希望和善意的笑声,好似大干旱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反而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米脂县城紧靠无定河。

    在县城外,河岸边上,散落着许许多多即将大迁徙的众人,这些人,数人一群,或许是几家聚在一起,或者干脆就是一个大家族准备集体迁徙。

    “娘,听伯伯说,今天有鱼吃呢……”一个小女孩认真的跟自己妈妈说道。

    “妞妞乖,听话,听话就有鱼吃”这个年轻的母亲笑着安慰道,并没有因为今年的大干旱而又任何绝望的表情,反而充满着希望,笑声中,也听不出什么牵强,似乎反而更加坚定。

    “娘,鱼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妞妞以前吃不到鱼呢?”小女孩认真的问道。

    “妞妞啊!这个鱼,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运来的……”这个年轻的母亲笑着解释道。

    “娘,很远很远的地方是哪里呢?,…小女孩认真的同道。

    “很远很远的地方啊!就在很远很远的东方,一直向着东方走,大概走两三个月,就可以走到海边了,到了海边了,就可以看到很多鱼了,这些鱼啊!就是从那个地方运来的,妞妞懂了吗?”年轻的母亲解释道,她也是听说的,听说这些鱼是从遥远海边运过来的,虽然有一股海腥味,可对于吃不上饭的人来说,依旧是一顿美味,年轻的母亲也是听别人说的,也就如此解释给小女孩听。

    “妞妞啊!这些鱼,都是皇上可怜我们这些吃不上饭的人,特意从遥远的海边运过来的,rì后长大了,要记得报恩,知道吗?”一旁的老f人微笑着说道。这些鱼的来历,她打听得很清楚,据说都是海鱼,是那些运油渣去京城的马车顺道带回来的,如今他们吃过了这一顿好的,大概就启程他们的“迁徙之旅”了,眼神里,倒是充满了希望,这个地方虽然是故土,可故土不养人,也只能远走他乡了,好在远走他乡也还有官府管着,也还有个依靠,并不会落得饿死在路边的结局,所以,眼神里,充满了希望,前年去湖广的人,今年已经捎信回来了,说他们在那边过得很好,每家每户都分了田,还起了房子,哪里的田比陕西的田好种多了,随便种点什么,都有极好的收成,以前在陕西种几十亩地还不见得能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