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佶脸è;有些黯淡:“你说的是实情,晋王甚得母后喜爱。”
沈傲点头:“其实这也不是太后偏心,为人父母的,都想一碗水端平,陛下是皇帝,与天同寿,而晋王却只是亲王,太后担心他也是应当的。要说服太后,陛下就一定把晋王抬出来。比如让晋王入宫去说他梦到哪个哪个山神,这山神说他一生蹉跎,只有真龙天子去某山一游,方可化解这危厄。太后也是信道之人,晋王这般一说,这等事虽是子虚乌有,却是宁信其无,太后担心晋王的厄运,自然巴不得让陛下去为晋王化解厄运。”
赵佶眼睛一亮,道:“不错,太后就算是半信半疑,多半为了晋王也不会反对。只不过朕这个皇弟,哎,都是太后和朕将他娇纵惯了,朕要他去做事,他肯定漫天要价的。”
沈傲笑呵呵的道:“太后有弱点,晋王就没有弱点吗?晋王的弱点在王妃身上,陛下只要对王妃晓之以理,王妃给晋王吹吹枕头风……”
赵佶拍了大腿,眼睛更亮:“不错,一物降一物,晋王妃那边倒是好说话,说动了她,晋王也只能乖乖听朕的话了。这件事就jiā代给你去办,晋王妃很欣赏你,上一次入宫和贤妃就曾说起过。”
沈傲苦笑道:“陛下,我是鸿胪寺寺卿,和国际友人打jiā道都忙不过来……”
“你办好了,朕有赏的。”
沈傲眉开眼笑:“那微臣只好从百忙中ōu出身来为陛下分忧了,只是微臣斗胆要问,陛下的赏赐是什么?”
赵佶板着脸道:“这都是以后的事,你现在和朕说说如何对付百官。”
沈傲正è;道:“简单的很,陛下要体察民情,这就是最大的理由。不知民间疾苦,又遑论什么治国,陛下想想看,历代的开国之君往往jīng明强干,这是为什么?便是因为他们出自乡野草莽,知晓iǎ民的喜怒哀乐,因此往往施政时都能对症下成为一代明君。陛下巡游,也只是防止被iǎ人蒙蔽而已,谁反对,谁就是iǎ人。”
赵佶道:“就怕百官以糜费太多为由,一旦群情汹涌,朕也无可奈何了。”
沈傲望向赵佶,笑得很邪恶,慢吞吞的道:“陛下,国库没钱你还巡游,莫说是百官要骂,就是微臣也看不下去。不过我倒是有一个办法。”
赵佶笑的道:“你说。”
沈傲突然站起来,正容行礼,才慢吞吞的道:“微臣恳请陛下裁撤苏杭造作,取消花石纲,将花石船改为水师舰船,如此,非但国库丰盈,陛下出巡的用度也就出来了。”
赵佶沉着脸想了想:“花石纲能糜费多少银子?不过是一些奇石罢了,你不要危言耸听。”
沈傲好不容易客串了一会诤臣,岂肯轻易罢休,正è;道:“陛下可知一块的石头,糜费了多少钱财吗?”
赵佶茫然摇头:“至多不多千贯罢了,这点钱又算得了什么?”
沈傲冷笑一声:“千贯?臣只知道,万岁山上的一个石头,哪一块都要五千贯以上,这还是轻的,前年苏州造作局运来一块万斤大石,沿途运过来,因为船体吃水太深,穿不过桥于是各地纷纷拆毁石桥,容石船通过之后又建新桥。单这块大石,所消耗的钱财又何止十万?若是加上拆桥、修桥的费用,至少也要五十万贯以上,再加上征用的民夫以及其他开支,便是百万也不为过。那些官吏孝敬皇上倒也罢了,可是他们却是层层盘剥,变本加厉,见了民间有什么宝物,便以花石纲的名义去豪取,天下早已怨声载道,人心惶惶,再这样下去,只怕民情更加汹涌。
陛下,只要取消花石纲,微臣担保绝没有人反对陛下出巡。”
赵佶听了沈傲的话,并没有什么反应,只是笑了笑:“这件事朕再想一想吧。”
没反应?莫非皇帝早就知道有人层层盘剥克扣,也知道有人打着他的名义强取豪夺?沈傲明白了,对于赵佶来说,花石纲是自己的私只要满足了自己,下头人只要肯尽心为他收集奇石,其他的他无暇考虑。
这就是赤luǒluǒ的昏君样板啊!
沈傲心里感叹,眼眸闪过一丝冷然,既然你无动于衷,哥们只能用杀手锏了。
“陛下可曾知道,那些花石纲的差役为了中饱私囊,见了百姓的珍宝便立即去贴了黄纸,向人声称这是陛下要的贡物。结果这些珍玩大多落到了他们的手中。他们得了好处,可是陛下得了什么?陛下是万乘之君,本该受万民的拥戴,结果却因为一些iǎ人的搬结果却要为他们背负千古骂名……”RA!~!
..
第三百八十九章:蔡京请辞
第三百八十九章:蔡京请辞
沈傲还在做监生的时候,花石纲的账目已经在监生之中悄悄流传,学生是最爱的,读书之余激扬几句也是常有的事,更何况国子监的监生都是官眷之后,户部的账目也不知是谁泄出来,反正是闹得沸沸扬扬。
穿越之前,沈傲对花石纲的印象只限于水浒传的故事,当他看了账目,真的下巴都要掉下来了,当时心里就在想,哥们早知如此,还开个屁邃雅山房,现在回想起来的却是,老子糊弄了这么多国际友人,原来捞的钱财还不如一块石头,失败,太失败了!
那账册实在触目惊心,一年的花费就是三千万贯,三千万贯是什么概念?整个大宋,一年的岁入也不过是一亿数千万贯罢了,只这一项,天知道让多少人就此发了家。
沈傲又嫉妒又义愤,嫉妒是必须的,感情在造作局里的一个差役都是身家万贯,见了谁家有好东西,寻了上司打个商量就可以拿着黄纸抢啊,哥们为了捞点钱,糊弄国际友人舌头都受内伤了,原来还不及人家一个零头,一张黄纸。
义愤也是理所当然,沈傲的钱财,总是要上下打点,皇帝有一份,太后有一份,岳父杨公公也不能少了,还有嫔妃、宗王,一个都不能少,打的还是为国争光的旗帜。原来自己忙活了半天,还以为当真为国多少增加了点儿钱钞。可是这跟花石纲的花用比起来,那真是差了了个十万八千里!
皇帝就是这样折腾钱的?
裁掉花石纲,是大势所趋,朝廷的国库已经空了,这还不算,北方的辽国只有天知道能挡金人多久,沈傲可不想做金人屠刀下的断头鬼,不立即筹措些粮饷,还不知道怎么死呢。
其实花石并不值多少钱,所谓的花石要嘛就是从山里采来的石头,要嘛就是强取豪夺出来的,真正的消耗是在运费和贪渎上,造作局、织造局上下,层层克扣下来,还有沿途征用的民夫,其糜耗之大,世所未见,只有劝说赵佶放弃花石纲,才能斩断这些人的财路。
沈傲的一番话道出,赵佶忍不住挑了挑眉,不由陷入沉思,手扶着椅柄,不断抠着柄上的红漆,阖着目,脸色很不愉快。
沈傲那一句话的意思是告诉赵佶,自己被人黑了,那些混账东西中饱私囊倒也罢了,可是吃相太难看,直接四处去抢劫,偏偏打的还是皇帝的名号,结果他们得了好处,皇帝却留下了骂名。
赵佶原本还不觉得什么,只是认为造作局那边只要肯按时供奉,贪渎、扰民都可以不问,可是听了沈傲这句话,不禁勃然大怒,原本还以为这些家伙是为他办事,原来他们顺道儿连他也一道办了。
让皇帝背黑锅,这就不能让赵佶容忍得下了,他冷笑着蹦出一句话:“没这么容易,杨戬,去传中书省制诏,告诉他们,朕要查一查苏杭造作局。”
所谓制诏,其实和后世明朝的票拟差不多,不过大宋的权利一共分为了三部分,分别是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中书负责按照皇帝的意思草拟诏书,之后再将诏书送到门下省核定,最后交给尚书省执行,这三个环节,有效地制衡了相权。
杨戬应了一声,正要去传话,赵佶似是又想起什么:“你回来,还是不必制诏了,直接草拟中旨吧。”
杨戬眼眸一亮,顿时明白了什么,中旨最大的作用就是皇帝直接绕过三省颁布自己的命令,如此重大的事却是发中旨执行,可见陛下已经不再信任三省了。
至于为什么不信任三省,其实只需想一想就明白,蔡京领的是总揽三省事,不信任三省就是不信任蔡京,杨戬与蔡京从前并没有仇隙,只是最近和沈傲搅和在一起,二人又是亲戚,打断了骨头连着筋,不和你蔡京对着干和谁对着干。如今蔡京在无形之中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当然可喜可贺。
不过杨戬却一丁点都没有表现出落井下石的快感,低眉顺眼地应下道:“是。”
沈傲的阴谋得逞,喜笑颜开,他才没杨戬那般的矜持,喜滋滋地道:“陛下,何必要让别人去查办,真叫人去查,最后也是一笔糊涂账,反正陛下要南巡,不如陛下亲自去查,哪个龟儿子贪渎了陛下的钱,又让陛下背了他的骂名,就把他的钱悉数抄回来,陛下做钦差正使,微臣就委屈一下,走个副使吧。”沈傲一听赵佶的话音,立时就兴奋得脸色通红,差点想要大叫:抢他们的钱,让他们无路可抢。
沈傲这一番煽动的话说得合时,赵佶拍住大腿道:“好,抄他个龟儿子,沈傲,这龟儿子又是什么典故?”
沈傲拼命咳嗽:“龟儿子就是龟儿子,哪里会有什么典故。”
二人商议定了,赵佶眼看就要得偿夙愿,很是激动,负着手来回走动,要预先暗暗安排,一会说,护卫不必带太多,有三百人足矣,加上各地的厢军,谁能伤及朕?随即又道:若是真的能成行,就要一道诏书下去,各地不必铺张,朕只是随意走走,若是糜费太多,朕可不依的。
八字还没一撇,他倒是将一桩桩事交代了个清楚,杨戬只能做个应声虫,天知道他情急之下记住了几条。沈傲道:“陛下,前几日忙得很,微臣倒是有一件事差点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