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维里克爵士,现在局势已经糟糕透了,德国第七装甲师已经拿下阿拉斯机场,从卢森堡和比利时两个方向进攻的德军已经快到里尔了,这次咱们被德国佬包围的军队有八十多师,你看怎么办啊?”
作为英法联军副总司令的维里克当然知道现在的战况,维里克三次和甘末林不欢而散之后,就一直在做准备:
“甘末林总司令,咱们到地图前去说吧!”
维里克快步走到指挥室的巨型地图前,随手拿起一根长长的指挥杆继续说道:
“总司令请看,咱们的北面是德国的b集团军群,共有德军39个师,其中有3个装甲师,总兵力大约五十万。他们现在已经推进到卢森堡首都附近,咱们有大约六十多个师被他们拖住了。
咱们再看德军的a集团军群,这个集团军群才是德军的主力,共有四十九个师,包含七个装甲师,他们兵分三路从咱们的东面和西面包抄而来。
因为咱们没有想到德军会从阿登森林杀出来,所以咱们在这两个方向总共才布置二十多个师,并且多为二线部队,所以当德军从阿登森林杀出之后,咱们在这两个方向上根本就挡不住德国装甲部队的突击,短短几天战局就发展到现在这种不可收拾的地步……”
突然甘末林急切地打断了维里克的话:
“难道就没有办法了,维里克别忘了被包围的还有英国远征军。”
甘末林是不是急糊涂了,这个时候还说这种带有要挟性质的话,好在维里克并没有去和甘末林这个庸才计较,他继续说道:
“办法不是没有,而是需要做一些取舍,不知道我的总司令你是否有这个魄力?”
现在任何能帮助甘末林走困境的办法都是救命的稻草,甘末林那有什么不敢取舍的,他当下连声说道:
“维里克爵士,你说吧!不管舍弃什么,我甘末林都不会皱一下眉头。”
“既然如此,那我说了。”
“说吧!”
维里克清清嗓子说道:
“第一步,咱们立即收缩东西两面的兵力,咱们在这两个方向上还有原来有二十多个师,现在还有十三个师没有被德军歼灭,这十三个师距离敦刻尔克距离都不太远。
咱们就立即把这十三个师抽调回来,布置一条从里尔到加来港的防线,这条防线就是保护加来港和敦刻尔克港的,有了这两座港口,咱们就可以从海上撤退。
这条防线是咱们能不能撤退的关键,所以必须命令他们死死钉在阵地上,挡住德国a集团军群的进攻,坚守的时间不能少于五天。
第二步,从卢森堡抽调四十个师回来,包括十个英国师,三十个法国师,留下二十多个师拖住德国b集团军群。这二十多个断后的师也必须坚持五天以上。
当然这三十多个断后的师是撤退不了哪,为了不全军覆灭,咱们只能断臂求生,舍弃这三十个师。
第三……”
“慢……”甘末林有打断了维里克的是话说道:
“为什么是你们英国远征军十个师全部撤退,没有一只部队留下来断后,断后的全部是咱们法国的部队,这……这不公平,我反对,我抗议,你们英国远征军必须留下三个师来断后。”
维里克斜着眼睛看着咆哮如雷的甘末林,他恨不得把这庸才两耳光抽死,要不是他的瞎指挥,几百万军队会走到现在这种结局,现在还敢跟大英帝国讲条件,搞毛了,撤退的时候老子只准英国远征军上船,让你们统统都到德国佬的战俘营做苦工。
维里克心里这样想,但嘴上可不能这样说,英国和法国结盟这是国家大事,他不可能这样直白地去破坏,维里克承担不起这个责任,所以维里克只能忍住自己心中的厌恶说道:
“总司令,是这样的,本土舰队的运能力有限,每天大约能运输两三万人撤退,所以丘吉尔首相已经在动员所有平民船只了,可这些平民船只想救回他们的子弟兵,关于这一点,政府真不能去强迫。”
维里克给出的解释也算合理,甘末林还真不好在说什么,人家平民冒着生命危险,用自己的船来搭救他们的子弟兵,政府的确不能去强迫人家。
甘末林颓废地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现在人势比人强,英国佬愿意运三十个法国师出去,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让英国远征军断后的事情还是不要想了,英国佬没有卸磨杀驴就不错了,但英国佬也快卸磨杀驴了,这且是后话。
……
隆美尔让卢森堡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好机场,而隆美尔为了牵制正面的两个英法步兵师,被迫在没有多少坦克的情况下,发动了对两个英法步兵师的进攻。
当然隆美尔并不是让自己的士兵去白白牺牲,他的依仗就是手中的大炮和“上帝之眼”,还有充足的弹药,为了阿拉斯机场,隆美尔打算用炮弹把英法两个步兵师给炸崩溃。
可隆美尔的大炮还没有开始轰击,英法联军就开始撤退了,这是什么情况?英法联军忽然撤退了,是不是英法联军怕被包围在阿拉斯?肯定是了,隆美尔暗想到。
既然英法联军撤退了,隆美尔也没有让自己的部下追击,也没有让在阿拉斯机场的卢森堡出击,因为第七装甲师全师上下都累得快吐血了,实在是支持不下去了。再说现在第七装甲师的位置已经突出左右两翼快一百公里,隆美尔区区一个装甲师,在已经稳赢的情况下,何必去冒险,隆美尔去没有那么愚蠢呢!
英法联军的撤退,也不是丝毫无损,隆美尔的炮兵还坚持着送了他们一顿炮火,给撤退的英法联军造成了一些混乱和伤亡,因为没有没有追击,部署在阿拉斯的两个英法联军步兵师总算是撤退走了。
……
第58章 希特勒的决定
德国柏林总理府:
希特勒与战争部长布伦堡和国防部长布劳希奇三人,在作战室内激烈地讨论着,作为元首的希特勒,正在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演说:
“鉴于目前的战略势态,在完成对英法联军的包围之后就必须停止进攻,咱们要用这些被包围的军队做筹码,让英法两国接受和谈,赤色苏联才是咱们德国最主要的敌人,我们不能在法国浪费太多的时间和损失太多的兵力。”
战争部长布伦堡是希特勒的铁杆支持者,他到是不会去反对希特勒的决定,可国防部长布劳希奇就不同了,他是德国传统贵族军官团中的代表人物,德国国防军百分之八十的力量掌握在贵族军官团手中。
德国为什么会存在这种情况,还要从德国的历史说起,一战以前只有贵族才能上军校,平民是不能上军校的,一战以来德国国防军就一直掌握在传统的贵族手中。
希特勒上台,是通过选举上台的,他没有发动大清洗,所以德国国防军到现在为止,还是牢牢地掌握在传统贵族的手中,这也是希特勒为什么要把忠于自己的人安插到国防军中的原因,隆美尔这个从元首身边出去的人就是其中之一。
布劳希奇有传统贵族军官团做靠山,他肯定不会事事都听希特勒的安排,所以布劳希奇开始直言犯谏:
“我的元首,我不同意让部队停止进攻,咱们现在已经包围了英法联军八十多个师,为了避免这么多的敌人逃跑掉,咱们现在不是停下进攻的步伐,而是应该继续全力进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些敌人统统歼灭,以免夜长梦多。”
希特勒挥舞着手,有开始发表他的演讲,不得不说希特勒在演讲方面极为有天赋:
“布劳希奇元帅,你别忘了,我们的士兵已经连续作战很多天了,他们此时已经极度的疲惫,他们现在需要的不是进攻,需要的是修整,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信心万倍地包围圈的敌人歼灭。”
布劳希奇在心里说了一句“狡辩”之后,不置可否地对希特勒说道:
“我的元首,士气的高昂与修整没有多少关系,只要咱们能不断地取得胜利,就算士兵们在疲劳,他们同样会士气高昂。”
说实话,希特勒很生气,。这个布劳希奇真的太不识趣了,居然一二再,再而三地顶撞,希特勒已经在心里暗暗地打算如何把布劳希奇给搞下去,无缘无故地撤销布劳希奇的国防部长那是不现实的,必须要有足够的理由,盖世太保海德里希应该有办法。
希特勒逼迫又反驳道:
“用这么多的人质去逼迫英法和谈不好吗?咱们的士兵可以少流很多血。”
“我的元首,英国是不会和谈的,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世界领袖地位,他们绝对不会与德国和谈,因为他们不能容忍一个统一的,强大的欧洲来挑战他的世界霸权,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元首的和谈愿望只是一厢情愿而已,注定没有结果,反而还会因此失去战机,让英法联军可以有时间从海上撤退。”
希特勒被说得哑口无言了,他的铁杆支持者布伦堡立即跳出来帮着希特勒说道:
“布劳希奇,有你这样像伟大的元首这样说话的吗?真是有失德国贵族的脸面。我认为伟大的元首停止进攻的命令没有错,是非常正确而英明的决定。”
战争部是希特勒专门搞出来的一个部门,这是希特勒为了掌控国防军的一个产物,级别高于国防部,结果造成两个部门大部分的权利重合,令出多门,历来都是兵家大忌,可希特勒为掌控几百万国防军真的不管不顾了。
所以布劳希奇与布伦堡两人的关系可想而知,那是水火不容,布劳希奇认为布伦堡是一位溜须拍马的小人,而布伦堡认为布劳希奇是一位不识时务的蠢货,两个人相互看不惯。
布劳希奇轻蔑地看着布伦堡说道:
“什么英明的决定,你到是说点实在的理由。”
这布劳希奇太不识时务了,当着元首的面质疑元首的英明,这是找死啊!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