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明-第2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土地,综合门市的价格仍然维持去年每石八钱的收购价。

    另外便是通过南下的船只带回一些粮食,淮安等地的粮食比登州便宜很多。走海路的运输成本也很低,刘民有现在比任何时候都希望水师壮大,能免费给他搞运输,所以刘民有正在对港口进行扩建,更远的地方还有几个船坞。一群流民在五名福建船工指挥下正在修建,按那些福建船工所,算在沙滩上挖个坑,也能造船,整个港口区如同一个大工地。

    李冉竹拿着货册正在点卷烟的货,点过一堆后。商社接货的人抽查一箱,然后签字确认,李冉竹开年后还是被安排靖海,负责卷烟和箱包的生产。

    刘民有在李冉竹身边,不时打量一下这个妾,李冉竹虽然是妾,实际上刘民有没有打算再娶,李冉竹比天津时显得年轻了许多,脸上泛着圆润的光泽,一身朴的打扮,原来头上的少许白发也没有了。

    李冉竹点完最后一堆货,长长出一口气,把货册交给自己的助手。转头见刘民有正看自己,抿嘴笑了一下。…;

    这时她的助手看一队行商模样的人正在上船,连忙跟李冉竹了,一般运货的船只有水手和商行的人,都是她们认识的,这一队人完全陌生,而且行走间有一种不出的感觉。

    李冉竹正要让人去拦下,刘民有已经看蒲壮在里面,知道是特勤队的人,估计是随船南下,然后还要去福建,连忙叫住李冉竹。

    蒲壮一行十余人,他看刘民有,只是拱拱手,刘民有知道他们有保密规定,也只是拱手作别。

    李冉竹看刘民有样子,也不再多问,她让刘民有走在前面,两人一前一后往厂区回去。

    这个时代自然不能手挽手走在一起,尤其在文登这样相对保守的地区,这让刘民有对散步提不起兴趣。

    “老爷,你下一处去哪里?”

    刘民有不快的道:“都过不要叫老爷,叫我名字好了,我听了觉着自己多老了。”

    李冉竹跟他相处下来,知道他和陈新都很随和,从来不要求属下的礼节,听了笑道:“叫名字更别扭。”

    刘民有跟她一起了厂区,里面走动的大部分是女子,一些体力活也是女子在干,她们很多原来都是种地的,有些人手上力气比读书的男子还大。

    “我打算明天去成山,看看那边的屯堡,然后在威海呆三月底。”

    李冉竹看看刘民有憔悴的脸,有些心痛的道:“你这么处跑,我在靖海又照顾不你,别累着自己了。”

    “在威海住家里,累不着,这次回去事情多,一是东江有船来卖人生和貂皮,这些东西在江南很贵,我得去看看,二来,东江又逃来些人。”

    李冉竹奇怪的道:“怎么还要逃,不是有新总兵来了,为乱那个刘什么也听话了么。”

    “昨日有人过来报信,已经有一千多人逃来,据那个黄龙贪墨无度,比之原来的东江将官还贪,各岛都是人心浮动,皮岛那么远,也有人偷船出来,大船已经有十多艘,还有许多木筏。”

    “陈大人有流民要收着,现在不但辽民,听已经有河南的流民闻名过来了。”

    这些人口既是他们最需要的资源,也是目前最沉重的负担。东江形势仍然很差,黄龙任后搞得天怒人怨,这人打仗还是有两把刷子,管军太贪了一些,他仗着是孙元化的心腹,在东江为所欲为,完全没有注意眼前短暂平静下的暗流。东江兵在毛文龙被杀后一直有一种怨气,而且对朝廷和上官都充满怀疑,这种情况下他的作为无疑是往柴火堆扔火星。

    刘民有对东江的事情不熟悉。不知道他们最后会如何,但转念想陈新安排的农忙后农兵正规训练,他皱着眉头。半响才叹气道:“陈新自有他的打算,能多活一人多活一人吧。”

    …

    登州城内的镇海门大街上,陈新带着周世发慢的走过忠烈祠北面的街道,这里有一处棉布店,这是他们预先布下的一个据点,前面是店铺,后面是院落,能藏几十人。

    两人神色如常的走过店铺,并未进去与里面的坐探联系。

    周世发低声对陈新道:“大人,这里离镇海门两百步。离草桥也不远,这一门一桥都是北城要点,这处位置甚好,只是眼下只有这一处,这月再在附近寻两处院落或铺子。”

    陈新点头道:“登州眼下是谁在总管?”

    “大人。按您要求,几个店铺会互相都不知情,他们的身份只有属下和张东知道,属下准备在钟楼附近寻一商铺为联络点,以外面报价和榜写暗语,坐探不需与联络点联系。只需从门外过,能接受命令,这样一来,即便一处被发现,其他几处不会受牵连。只是。。。大人,似乎太过心了一些。”…;

    陈新笑道:“登州是我大明境内,是心了一些,不过咱们的对手终归是建奴,以后总会建奴的地盘去,练得心一点没有错。”周世发低声受教。

    他们回宋闻贤的老宅子,陈新叫上随从,准备返回威海,宋闻贤跟陈新汇报了他打听的登州情报,今年朝廷拨的军饷很充足,光是制器之用是数万两,孙元化手中其实物资很多,东江的春粮已经发了,不过据被黄龙克扣大半,也不知他转卖去了哪里,最大的可能是登州城内那些官员缙绅的粮店。

    原本还应该补足东江前两年欠发的本色,总共有十三万石,但据孙元化不打算补了,他甚至又提出要东江移镇,把军民分离,已经给皇帝上了奏疏。

    陈新听得大摇其头,军民分离起来理由很堂皇,便于点查实兵,按兵给饷,但东江至少还有十数万百姓,这些人进了登州根本没有办法安置,孙元化提出的同样是军屯,但他显然不那么多土地,这个奏疏交上去也是白搭,但是看得出孙元化还是有些纸上谈兵。

    东江目前没有大的动静,刘兴治也老老实实的,但明显的是,东江镇已经没有进攻能力,连骚扰都谈不上了。

    陈新巡抚衙门接了王徵,他们一起在水城坐船,王徵是辽海监军道,登州水师还是很巴结他的,派了一艘福船送他们威海。

    王徵气色比那日好了许多,他在陈新面前已经不摆架子,与陈新在船头闲谈,船开出半月湾后,长山岛遥遥在望,王徵看着北方道:“十数年来,天下靡费金钱无数,只为那辽东一块土,每言辽事,便是需兵十数万不止,今年又增辽饷三厘,此十数万兵真当用否。”

    陈新低声道:“王大人,有孙大人在,应是当用的,据标营红夷炮二十余门,那建奴必定难以讨好。”

    王徵淡淡道:“本官愿去威海,除解罪之事外,还有一因,陈大人的文登营多有辽人,正合以辽人守辽土,且文登营必是精兵无疑,陈大人去年两千多兵,斩超过一千,何也,兵贵精不贵多,贵土着不贵客兵,管仲曰:有节制之兵三万足以横行中原,更何况辽东一隅。本官以为,客兵耗费钱粮,战心不扬,每每一触即溃,应辽民中择精壮卫兵,在辽东之地乘险树垒,后以辽兵守辽地,尢可坚故乡故土之思,膏腴耕屯山寨,即以辽地储辽粮,亦可渐减加添节省之投,略解民赋税之苦,于攘外之中得安内之道。”

    陈新低头道:“是,大人高屋建瓴,下官受教。”

    王徵满意的点头,他原本是扬州府推官,对军队也只是纸上谈兵,其实辽人守辽地一触即溃的也不少,反倒是川兵和浙兵这两支客兵打得最英勇,去年建奴入寇,石柱和酉阳的土司兵在秦良玉率领下勤王,合计共九千人,其中七千由四川布政司供饷,两千由秦良玉自筹,因为路途遥远,走十一月才京师,此时建奴早退去,并未如传言那样参加四城之战,原本历史上也是如此。若是他们能早些,倒可能和文登营配合全歼关内建奴。

    崇祯对秦良玉非常看重,亲自召见了她,还赠了她几诗,然后把川兵留在了关宁,秦良玉留下弟弟带兵,自己返回了四川。显示了朝廷对这支强军的重视,所以陈新对所谓辽人守辽地并不以为然,更重要的是军队的组织训练和待遇。

    王徵得一个著名将军的马屁,意气风发的站立船头,他的胡须迎风纷飞,王徵指着北方大声道:“初阳(孙元化)以扫平建奴为夙愿,是以本官愿威海,略尽绵力,下报初阳提携之恩,上报万岁知遇之恩,陈将军亦要时刻以此为念。”

    陈新满口答应,偷眼看他一脸沉醉,心中暗笑道:“当扬州推官多好,孙元化把你弄来登州,可是牵连你了。时你报我的救命之恩吧。”

第四十四章 序幕

    呼一声,几本书被扔到刘民有桌案上,刚刚赶回威海的陈新洋洋得意的道:“我给你挖到一个宝贝。”

    刘民有暼一眼他,拿起一本书,上面写着“七克”两个大字,看了一页后奇怪的道:“这有啥用,我又不信教。”

    陈新过来一看,随手就扔到地上,再看一本,又是《畏天爱人极论》,又扔到地上,终于看到一本《远西奇器图说录最》,递给刘民有,“这个才是,看看多少机械。”

    刘民有认真看起来,他越看越眼睛发亮,等到放下书的时候,陈新得意道:“如何,这个人叫王徵,可是我费尽口舌挖来的。”

    刘民有赞道:“真是人才,这些都是他写的?”

    “这本《远西奇器图说录最》据说是一个叫邓玉函的传教士口述,王徵执笔写的。”

    刘民有和陈新都没听过邓玉函,王徵经常提起的金尼阁他们也没有印象,其实邓玉函与利玛窦一样十分博学,而且来华之前已经是名满欧洲的科学家。他是瑞士人,在德国大学学习过数学、医学和哲学,通晓拉丁文、希伯来文、法文等八种语言,大约在万历后期的时候,又被选入罗马的山猫学院,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起源地,当时是欧洲近代科学的中心,最优秀的学者才能入选山猫学院,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