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高科技霸主-第2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干地区的塞尔维亚和奥匈帝国复杂的矛盾,战争和挑衅不断,俄国人的影子始终挥之不去,欧洲就像是一个激烈动荡的火药桶,迟早有一天会爆炸,一旦战争爆发,将有可能会席卷整个欧洲大陆,形成一场史无前例的世界大战。”李天成接着分析道。

    “总统分析的有理,但列强之间如果真的爆发大规模战争,那么新生华夏国难道就不能独善其身,而置身于事外吗?”黄兴又问道。

    “如今的世界各国利益都搅和到一块去了,华夏国此时也因为新式教育的出现,和大力发展工业、军事力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jǐng惕,我们恐怕无法置身于事外,因为一旦战争爆发,世界各国有可能形成两个对立的阵营,中国将会被迫加入其中一个阵营,由于欧洲列强在华都有军队和利益,他们在欧洲爆发的战争,必然会在中国境内得到延续,这样我们就根本无法置身事外,必须明确立场,支持其中的一方,而对付另外一方,否则就会如同**无能的清zhèng fǔ对待rì俄战争一般,在东北划定一个交战区,让列强在我国的土地上大打出手,造成我国国民和财产的巨大损失,这一点是我们华夏新zhèng fǔ所决不允许的,要是如此,我们将无颜面对子孙后代,也成了一个丧权辱国的政权,离倒台就不远了。”李天成回应道。

    “也就是说,我们参战的可能xìng非常之大,所以不需早作准备。”

    “再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到时候rì本等国很肯能会乘着这次战争,对新生华夏国发难,说不定会借口大举兴兵来犯。”。。。

    更多到,地址

第二零九章 未来策略

    第二百零一章车间

    这是因为德国提供的磁悬浮技术资料,中国的工程师花去了几年时间,都无法吸收和理解其中的核心技术,列车和导轨控制系统、指挥系统等系统技术过于复杂,也就是设计涉及到的技术层面很多、很杂,设计到数学和物理等过程很复杂,难以理解,估计除了当初研究这个项目的科学家,其它人要理解这种技术都十分困难。

    因此中国的科学家最终都没有将德国的磁悬浮技术消化,从而吸收为自己的技术,因为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们遇到的难点太多,如果要在国内继续推广磁悬浮铁路的话,将会很大程度依赖德国人的直接技术指导,比如哪一天磁悬浮铁路的导轨控制系统出了故障,故障又比较复杂,中国的工程师无法处理,只有请德国人来修铁路,但如果恰好德国与中国关系出现了问题,那我们的铁路系统只好任其瘫痪,无法继续使用,这样对于国家的战略安全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中国才最终放弃了磁悬浮技术,而选择了更容易掌握的高铁技术。后世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领先世界,多项技术成果都是世界首创,但其实最初的技术很多都是德国西门子公司援助过来的,中国人经过消化吸收之后,研究出了更新的新一代动车组等技术。

    因此可以看出,有成熟技术的指导下,技术研究工作将会变得简单许多,耗费的财力、人力、物力要小很多,当然如果这种技术过于复杂,难以理解和吸收,那很可能与从头再来研究没什么区别,甚至于还要花费比原来更多的时间去揣摩,才能达到一定的技术标准。不过大多数技术并不会很难理解和吸收,这一点对于技术更新也很重要。

    总之,技术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高新尖技术领域,涉及到的层面非常之多而复杂,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支撑,一个新技术根本无法得到有效推广,这必须要求一个国家具有齐备的工业门类,和广泛的技术支持才能达到,一时间很难做到全面推进,必须循序渐进才可。

    这些技术方面的理解,在新生的华夏国制定科技和工业发展规划时,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决不能像后世一样,提出大跃进的口号,喊出口号工业生产五年超过英国,十年超过美国,结果大家都已经看到了,不但没有超过去,反而被人家甩得更远了,那就是缺乏对于本国工业发展状况和世界工业水平的基本理解,对于技术发展周期认识不足,没有制定出科学的工业和科技发展计划导致的结果。

    因此一步一个脚印,才是新生的华夏国需要走的道路,也是一个相对漫长的道路,国人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不可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也不可妄自菲薄,在正确的思想理念指导下,缓缓前进,最终达到我们需要的目标。

    在zhèng fǔ制定出了让虚拟教师充当技术指导人员的政策和计划之后,各省的大工业园区兴建计划也渐渐展开了,工业园区离各省城的教育园区都在一定的距离之内,方便在两个园区同时使用虚拟教师。

    预计年内工业园区内部分工厂将会陆续投产,一些建设周期较短的工厂也早已投入营运,位于南京下关区的南京工业园区兴建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工地上同样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时依旧是已马车、牛车等交通工具为主,人力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工地上四处都是搬运车辆和工人,一处处厂房都开始显现出雏形,有些已经盖顶,厂内设备也已到位,厂房内发出了轰隆隆的机械设备运转声。

    工厂的电力来源也由位于园区附近的火力发电厂提供,火力发电厂的建设也早已展开,可以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这个时期居民用电还不普遍,城市居民很多也在使用煤油灯,使用电灯的家庭并不多,所以电能主要提供给了工业部门使用。

    园区规划面积达到二十平方公里,先期兴建的有十平方公里,以后视情况进一步扩大规模,到了阳历八月份左右,工业园区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远远望去,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道路显现了出来,有些道路已经铺上了水泥、有些道路还是黄土底子,正在铺沙石,有些道路两侧开始竖起了路灯,高高的灯杆竖在了路旁,一股现代化的气息彰显了出来。

    南京工业园区的建设标准当然比不上后世的,从稀稀拉拉的路灯就可以看出来,为节省建设资金,每条路上的路灯都十分有限,每隔几十米才有一个路灯,而且路灯并不是经常会用到,这个时代汽车并不多,工厂也没有货车会出入,因此也不会因为缺乏路灯而引起交通事故。

    另外绿化方面也差了很多,除了路旁载了几颗零零星星的树木花草点缀一下之外,没有大范围种植树木,工厂的围墙大多都是土砖墙,厂房建筑大量采用了塑料制品和钢结构,也实行了节约原则,并不追求奢华,以实用为主。

    园区的工业门类按照几个片区划分,需要水源的炼钢、造纸、化工等类型的工厂设置在了长江边上,便于取水。

    当然污水处理也是一项重要工作,不过这个时代的污水处理技术还跟不上,生活和工业废水基本上直接排入长江和内湖、内河,水污染是不可避免的,但少量的废水根本不对长江这样的大河造成实质xìng影响,后世的武钢、宝钢等大型钢铁公司早期的废水都是直接排入长江的,后期才引进了国外的废水处理厂,进行废水改造再利用等工程,也没有造成长江水质的根本变化。

    目前污水处理问题在全世界都没有推广开来,污水处理基本上是一个高耗能、低效率的行业,所以没有工厂愿意投入资金去做这么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这个时期欧洲已有污水处理厂出现,在中国则基本上没有这个概念,污水都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之中,或是就地排放到土壤之中,暂时也不会对生态造成多大污染,但随着工业的发展,污水处理问题还需要早作准备,未雨绸缪。

    在南京工业园区内有一处刚刚搭建好的厂房,这个厂子里面是有一个大车间,大约有一万平方米左右,里面规整地摆了一些车床、铣床、刨床、磨床等设备,另有分隔开来的电焊、钳工等车间,工人们正在几个熟悉设备的技术人员带领下,在里面忙碌地搬运着各种生产资料和摆放各种设备,一处墙角地面上堆放着一些各种形状的钢材,有些工人正在捡起一些放入箱子里扛走到车间各处。

    这个大车间是刚刚建好的,里面有三五十名新来的工人,他们都还不是正式的工人,而是从振华机械厂新招进来,然后专门送到这里来接受培训的工人,他们要经过三个月的技术培训,才能回到振华机械厂南京分长上岗。

    南京的振华机械厂有若干分厂,其中有几家是生产枪炮的军工厂,但对外却以民用工厂的名义在展开生产,也是为了对外保密,大部分工厂还没有建成投产,只有原来从上海搬过来的一部分军工车间开始投产。

    一名工人正抱着一个纸箱子,里面装着各种金属材料,由于赶时间,这名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走得有点快,疾步沿着车间的过道朝排列整齐的几十台车床走了过去,那边正有带头的技术人员等着他将箱子拿过去,然后分配给每台车床。

    当小伙子走到一个三岔路道时,正快速冲过道口,突然从一旁的道上走出了一个身穿中山装的男子,男子留着短发、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三十几岁的样子,头发有些过分地干净和整洁,似乎一尘不染的样子,根根发丝都非常柔顺,没有一根是开叉的,男子身上的衣服也一丝纤尘都不染,这在厂区里面时十分罕见的,厂区内到处都是粉尘,工人们的工作服上面多多少少都会沾染上一些机油、铁锈、铁屑之类的东西。

    “借过,借过。”小伙子由于惯xìng,没有来得及让开男子,直接跨步就冲了过去,眼见要撞到这位干净得有些离谱的先生身上,小伙子焦急地蹬着眼珠子大喊了起来。

    而男子却丝毫不为之所动,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毫不不惊慌地转过头来,笑吟吟地朝望着惊慌失措的小伙子,小伙子刹不住车,直接一头撞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