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凉铁骑-第3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你,该如何选择?”张燕心血来潮,将目光投向吴念。

    吴念是当初来黑山的路途上遇到的,当时饿的人事不知的吴念,被张燕一顿饭给彻底的收买了,成为忠心耿耿的侍卫,多年来一直跟随着张燕,若论武艺,吴念在黄巾军将领中也是不弱,但无论张燕怎么劝,始终不肯统帅军队,甘愿成为一名侍卫。

    “大帅,若是卑职的话。”吴念看着张燕鼓励的眼神,正了正身体说道:“其实投靠朝廷也不错,至少百姓不会被汉军追杀,而将军征战多年,也能有一个功名。”

    张燕长叹一声道:“黑山军,岂是表面的那么简单。”

    次日,张燕会见了沮授,答应了他的要求,袁绍支付粮草五千石,战马百匹。

    沮授回到袁军时,袁绍亲自出门迎接,给予了最高的礼遇,在冀州流传开来,当然伴随的也有袁绍的礼贤下士。

    长安城,大将军府,看着孤狼士兵传来的消息,贾荣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中原的局势越乱,对贾荣来说就越好。

    凉州既定,贾荣将目标对准了并州,函谷关以东的曹操,暂时不想和其交战,并州自丁原之后,兵力衰退,丁泰掌管并州,却不能服众。

    西凉军将兵锋指向并州,需要的是一个契机,而这个机会,当然是来自鲜卑,一旦鲜卑攻打雁门关,以如今并州的实力,恐难相抗,到时贾荣以大将军的名义,派军前往并州,名正言顺的接管并州军队,丁泰也就翻不出什么浪花了。

    幽州公孙瓒冀州袁绍豫州刘备都在忙着,西凉军自然不能闲着。

    令贾荣诧异的是,公孙瓒竟然派来使者,言称幽州军愿与西凉军结盟。

    想起昔日和公孙瓒的点点滴滴,到如今的各自成为一方诸侯。

    和幽州军结盟,百利无一害,公孙瓒和袁绍争得你死我活,而西凉军治下和幽州并无交集,有这样一个盟友在冀州,不禁让人想起了春秋战国时期秦王采取的远交近攻,将各国逐渐瓦解,而后归于一统。

    在贾荣的暗中授命下,五千西凉军已经向并凉边界靠拢,长安有函谷关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需李顺陷阵营,足以镇守,曹操经过旱灾和流民之祸,短时间内难以聚集大军和西凉军一较长短。

    兴平元年的秋天姗姗而来,鲜卑终于按捺不住蠢蠢欲动的念头,发兵大汉,和西凉军交战,令鲜卑人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耻辱。

    汉人的国度不平静,鲜卑亦是如此,大部落侵吞弱小的部落,在广袤的草原上,每日都在流血,慕容枫回到大草原上依旧不能改变局势,魁头凭借的自身的手段,实力飞快发展,没有了慕容枫的牵制,混乱的草原成就了魁头。

    回到鲜卑之后,慕容枫整顿兵马,教训了一下躁动的魁头,各部大人得知慕容枫归来,也小心的收起了心思。

    鲜卑起兵八万,向雁门关一带靠拢,似乎是有意回避西凉军,向来是鲜卑人劫掠的重点地带北地郡,反倒没有鲜卑人的踪迹,幽州也没有出现鲜卑大军。

    边关告急,八万鲜卑人汇集在雁门关下,似乎想要一举将眼前的关卡吞进腹中,雁门关守将周毅向雁门太守丁义和并州牧丁泰告急。

    丁泰整备兵马,准备向雁门关一带靠拢,抵御鲜卑,丁泰没有多大本事,却知道鲜卑人若是进关,他这个并州牧也算是当到头了。

    但并州内再次发生的一件事,让丁泰不得不将兵锋指向美稷,匈奴人再次反了,配合着鲜卑人犯境,并州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局,匈奴骑兵不愧是昔日草原上的王者,前去平叛的汉军被匈奴打的体无完肤。

    雁门光的守军仅有三千人,看着城外聚集的鲜卑大军越来越多,周毅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每日除了加固城墙之外就是站在城头不断向远处观望,丁泰和丁义的救兵迟迟不来。

    半月之后,鲜卑人的八万大军回合完毕,周毅没有看到丁泰的援军,却收到了匈奴大乱,并州军接连战败的消息;丁义来信言称大部分兵力被丁泰征走;有心无力。

    雁门关乃是鲜卑进入汉境的一道雄关,自鲜卑人起事以来,从来没有攻破过,汉人野战不及鲜卑人,但守城的手段却是层出不穷,不知多少鲜卑勇士饮恨在雁门关下,这道巍峨的关卡,成了鲜卑人策马中原最大的障碍。

    雁门关是长城上的一道关卡,地势险要,“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

    高踞勾注山,又称雁门山,自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把这里看作是战略要地,到汉代时,更是成为大汉抵御匈奴的重要关卡,勤加修缮,到而今,雁门关成了鲜卑人犯境的重要阻碍,不攻破雁门关,中原的大好山河,就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鲜卑屡次进犯汉境,雁门关都是重点的照顾对象。

    看着雁门关,中军的慕容枫泛出阵阵的无力感,高达六丈的城墙,建立在雁门山上,就好像一只大手,牢牢的掐住了鲜卑铁骑前进的步伐。

    大风的最后一天了,断崖呢,是个手残党,打字太慢,这几日的更新占据了节假日的大部分时间,希望各位能够多多支持,没月票的投张红票也是感激不尽,今天继续两更哈。

四零五章:雁门关

    周毅站在雁门关上,看着关外密密麻麻的鲜卑士兵,心中竟毫无惧意,八万鲜卑士兵又能如何,怎会攻破阻挡异族数百年的雄关,当年的匈奴是何曾的雄壮,不也饮恨在雁门关外;只是城中的守城物资;唯恐难以支撑;并州发生匈奴叛乱;他隐隐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以并州的兵力能够同时抵挡鲜卑和匈奴吗。

    虽然和鲜卑是世仇;但周毅不得不佩服鲜卑士兵训练有素,安营扎寨有章可循,不论从哪个方向进攻;都会承受所有鲜卑士兵的攻击;不愧是和大汉交战这么多年的异族人;其统帅慕容枫;不仅闻名草原;在边关一带也是如雷贯耳。

    突然,鲜卑骑兵中闪出一人,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的走出阵营,距离雁门关一箭之地,勒住战马,对着关上喝道:“关上的守将听着,我家大帅仁慈,若是投降的话,进城的士兵不会侵犯城内的百姓,不然,大军攻破雁门之时,定让雁门血流成河。”

    中气十足的吼声,虽然距离有些远,依旧有很多士兵听到了,不到半天的时间,消息传遍整个雁门关。

    雁门关是一道关卡,但关内有百姓三万余。

    周毅冷哼一声,接过士兵递来的弓箭,从搭弓上箭到飞射而出,不过是眨眼间的功夫,箭如流星,射向耀武扬威的鲜卑骑兵。

    鲜卑骑兵站在了弓箭的射程之外,没有担忧城上的汉军会射箭,待听到箭支划破空气的声音时,已经有些晚了。

    “噗嗤!”战马受痛,血液中的野性被激发,嘶鸣一声,猛然跃起,向远处飞奔而去,鲜卑骑兵被甩下战马,身上沾满了泥土,哪还有方才的威风凛凛;惊慌失措;急忙逃回本阵。

    关上的守军齐声叫好,为周毅一手高超的箭法而惊叹,周毅在并州也算是一个名人了,在雁门关多次杀退来犯的异族人,尤其是箭法,百步穿杨,更兼臂力惊人,所以使用的弓都是特大号的,在并州更是有着小李广的名号。

    慕容枫双目炯炯的盯着老对手周毅;冷哼道:”雁门关又如何?强大的汉军不还是败在了鲜卑的手中!”

    昔年,李广镇守雁门关,威名遍传匈奴,被封为飞将军;而周毅有着’小李广的名号’;一身箭法神乎其技。

    鲜卑骑兵脸色大变,不顾狼狈形象,逃向鲜卑军营。

    周毅振臂呼道:“鲜卑人杀我汉人百姓,劫掠汉人村庄,滥杀无辜,乃是大汉的敌人,我们是汉军,哪怕是流尽最后一滴血,也要守住雁门关,汉军威武!”

    关上的士兵振臂齐呼:“汉军威武,汉军威武。。。。。。”初始还有些凌乱的呼声,渐渐汇聚在一起,响彻关内关外。

    关上的守军感到,方才的大呼,关外浩浩荡荡的鲜卑士兵带来的恐惧竟然消失了,眼中流露的是浓浓的战意,他们是汉军,是雁门关的守军,就是死,也不能让敌人攻下脚下守护的土地。

    “传令下去,关内但凡是青壮之辈,全部组织起来,负责为守军搬运粮草箭支、滚石檑木等一应物资,有志抵御鲜卑的,军队将发放兵器;战后有功的百姓论功行赏。”周毅下令道。

    多年来;周毅一直镇守雁门关;在关内威望颇高;而且其为人豪爽;言出必行;百姓倒是挺信任;有些青壮在家人的鼓动下;加入守城队伍中;久居边郡;民风彪悍。

    鲜卑军中,慕容枫听到雁门关传来的阵阵呼声,诧异道;“关内发生了什么事?”

    一名鲜卑士兵上前,一五一十将雁门关外发生的事说了出来。

    慕容枫沉思良久,喟然叹道:“雁门关,恐怕鲜卑又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了,周毅,非寻常人也。”

    士兵安静的在一旁倾听,对于眼前的大帅,他们的心中有的只是无穷无尽的敬仰,即使大帅被汉人抓走了,那英明高大的形象却未受折损。

    阙居皱眉道:“关中的汉人守军不过是三千之众,我军有八万人,不出半月,定能将其攻下,中原诸侯互相征战,自顾不暇,岂会考虑雁门关之事。”

    慕容枫道:“阙居大人,不要小视汉人,当初的匈奴是何等的强大,不还是被汉人击败,几乎灭族,雁门关地势险要,只要城中有五千守军,就是我军有八万人,攻打起来也极为不易;希望我们能在汉人的援军抵达之前将雁门关击破。”

    阙居大笑道:“慕容兄所言极是,只要你一声令下,我麾下的儿郎绝对不会皱一下眉头。”

    鲜卑经过再次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四位大人做大,魁头的实力在慕容枫被扣押在长安的时间里,发展的速度如同雨后春笋,较之阙居亦不相上下,魁头乃是鲜卑不折不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