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凉铁骑-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千八百名士兵紧紧握住手中的兵器,齐声吼道:“杀,杀,杀!”这一刻,他们仿佛看到自己的亲人惨遭杀害,这些士兵大部分是羌人,不过他们的内心却是一直渴望着有一个家,让妻儿有一个安稳而幸福的生活,他们努力正是为了这些,不是文人口中的国家大义,这些他们不懂。

    声音回荡在灵州的上空,久久不息,远处的飞鸟也被这阵喊声惊吓的展翅高飞。

    “我知道你们中的许多的士兵是羌人,不忍杀害自己的同胞,但是战争最终还是需要战争来解决,本将军身为大汉的护羌校尉,一定会让你们羌人过上安定的生活,让久经战乱的羌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到时你们就可以将你们的妻儿接到大汉来住,只要本将军在世一日,决不食言,否则天打雷劈!”贾荣郑重的说道。

    所有的羌人士兵动容,若说对同胞刀枪相向他们还有些许的顾虑,经贾荣这么一说,向羌人开战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他们是为了羌人部落的稳定,是为了让羌人过上安定的生活;古人极重誓言,贾荣肯立誓,已经向所有的羌人表明了决心,再加上贾荣话中说会让所有的羌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么一个大饼更是让羌人士兵热血沸腾。

    “我军必胜!”贾荣拔起腰间的佩剑向着天际划去。

    之后传来的就是三千八百名士兵歇斯底里的吼声,不少的文官也被眼前的场景感染,不顾形象的扯着嗓子大喊,贾荣的目的很简单,为了家,没有所谓的民族大义,却更加轻易带动了士气。

    贾荣收起佩剑,作了一个安静的手势,除了些许的文官没有反应过来,所有的士兵立即止住了呐喊声,他们的目光一直停留在场上的那个身影之上,这样的效果再一次震慑了所有的文官,更是让徐晃开了眼界,这是他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情景,这么多的士兵一起停止呐喊,需要这些士兵一直注意着贾荣的动作,惊诧之余看向贾荣的眼神也增加了一丝敬重,能够得到士兵的拥护是每一名将军的梦想。

    “姜羽!”

    姜羽从贾荣的身后迈步走出,铿铿的脚步声表明着他已经做好所有的准备。

    “卑职在!”姜羽大声吼道。

    “我任命你为大军先锋,率领五百骑兵先行,随时禀告前方的情况!”

    “诺!”姜羽拜道。

    贾荣拉住姜羽的双手将他扶起,郑重的说道:“姜兄,前方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这一声姜兄引起了姜羽无尽的怀念,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破败的营房内,贾荣与自己打赌的情景,昔日的种种涌上心头。

    姜羽的双手有着微微发颤,鼻子有些发酸,语气有些哽咽的说道:“将军尽管放心,姜羽必定完成任务!”

    贾荣当然知道姜羽已经是心存死志,拍拍姜羽的肩膀亲切的说道:“无论情况怎样,姜兄一定要活着回来,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身为一个半羌人,被汉人俘虏的命运早已听族中老人提起,姜羽实在没想到自己遇到了贾荣这个异类,不仅给予了羌人士兵汉人一般的待遇,任人唯才,一名名的羌人变成的军中的小将领,他自己也成了贾荣手下的头号大将,可以说是贾荣给予了他一切,甚至在临行前不关心战果,顾及的是自己的性命。

    姜羽跪倒在地,声泪俱下。

    贾荣的这一手玩的十分漂亮,即使战败相信姜羽也不会独活,因为他对不起贾荣的信任,贾荣就是他的知己,不仅是士为知己者死,将同样也适合这句话,不过当事人贾荣却是无意的。

    一条条的任命很快的吩咐完毕,运送粮草的任务交给了陷阵营,骑兵加速向平襄靠近,兵贵神速。

    本章四千字,大家给力哦,红票打赏尽管砸来,断崖一并接着,喜欢本书的朋友记得收藏一下啊!

一五二章:平襄守卫战(一)

    大军出行,百姓争相相送,送给这些士兵都是家中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不少的士兵通红了眼眶,甚至不少的老者嘱托着家中的青少年努力习武以后加入到这支军队中,面对这样的情景,徐晃再一次动容。

    姜羽带领五百骑兵向着汉阳郡的方向疾驰而去,只留下一路上滚滚烟尘。

    贾荣带领两千名骑兵居中,五百名骑兵由乌兰带领押后,剩余的骑兵一百多人则被安置在了灵州城内,随时保持与大军的联系,临走时贾荣也叮嘱张立招募一支军队守护好平襄,孤狼的一百二十名士兵已经在三天前被贾荣派到了前线,为军队获得更多的情报。

    由于全是骑兵,西凉军的行军速度很快,斥候更是不要命的向着四面八方撒去,在通讯极为落后的古代,斥候就是一支军队的眼睛和耳朵。

    沿途的郡县十分的配合,尽全力支持这支西凉军的粮草补给,甚至兵源也向贾荣开放,贾荣也是一路洗劫,只要认为有用的全部装上带走,去到平襄难免不了一场苦战,至于这些县城的死活,就不是贾荣担心的了,毕竟自己不是圣人。

    对此,贾荣也不客气,既然有这么的炮灰,何必让忠于自己的士兵送命呢,一路上集结了将近两千名步兵,全部交给了张威管理,西凉军的步兵分散在各县,张威的权利变的小多了,两千人的队伍,正好能顺带着安抚一下张威,即使张威对这些不看重,贾荣也要做到。

    其实说起来,贾荣的军队可以算作是大汉军队中的一朵奇葩,在步兵多骑兵稀少的时代,想组成这样一支规模三千多人的骑兵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再加上中原的战马都是被阉过,属于一次性消耗品,战马更是显得弥足珍贵,三千匹战马可比三千名消耗的要多,战马要精心喂养,草料更是要精细,贾荣军中的战马一小部分没有被阉过,羌人骑术高超,在他们看来,只有烈马才能配上勇士,这样一来许多战马可以当马种使用,解决了西凉军的部分战马问题。

    沿途的情况很快通过一名名的斥候传到了贾荣这里,包括前方的部分重要情报也通过孤狼之手传到了军中,通过得到的消息推算,韩遂的西凉军正在金城郡进行整顿,完全能在韩遂到达平襄城前赶到。

    七日后,贾荣率领军队到达了平襄城外,看着平襄城低矮的城墙,贾荣苦笑,这样的城墙能禁得起敌人的一次冲锋吗,即使羌人部队没有攻城利器,可是他们已经攻破了金城郡,什么样的攻城工具得不到呢,再加上军中有韩遂这样的人物,更不能让人轻视。

    羌人中有个李文候不假,可是这次的叛乱结合了先零羌、韩遂边章,不得不重视,一不小心就是身死国不灭的下场,而贾荣也只会逐渐被人遗忘。

    贾荣有心后退,奈何董卓驻扎在陇关,大有督师之意。

    姜羽早已经先一步到达了平襄城内,县令、县丞一干官员不敢怠慢,出城相迎。

    贾荣的威名早已在长社之战大破黄巾之时传遍了朝野,再加上去年的羌人之战,任何人不敢小觑这位年轻的将军。

    亲切的与县令寒暄之后,贾荣带领军队入城了,街道的两边早已站满了百姓,看起来颇有一番夹道欢迎的意味,不管这些百姓是不是真心的。

    从这些百姓身上,贾荣没有体会到北地郡、灵州百姓的那种热情,那种发自内心的欢迎,相比来说有些冷眼相看的意思。

    在县令的指挥下,军队驻扎在了城内,三百亲卫如影随形的跟在贾荣的身后,按照李力训练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证贾荣的绝对安全,这样才是一名合格的亲卫,哪怕牺牲生命也是在所不辞。

    三百名亲卫跟随,贾荣也是不以为意,战争时期,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防患于未然还是很好的。

    贾荣刚走进县衙之内,三百亲卫重重将县衙包围,若是外人看见还以为县衙要发生什么大事呢。

    贾荣对着一旁的县令苦笑道:“没有办法,这些都是亲卫,刘县令谅解。”

    刘县令嘴上说着没什么,其实内心里早就把贾荣鄙视了个遍,没见过哪个将军出门带这么多的兵的,明显就是怕死,贾荣也不过如此。

    平襄的县令姓刘,是一个长的十分精瘦的老人,据刘县令说平襄的百姓听闻羌人大军即将攻来,已经逃的差不多了,留下的都是一些故土难离的老人,青壮年只在少数。

    县衙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贾荣办公的地方,至于刘县令则是在一旁伺候着,这个时候,可没有什么尊老爱幼的说法了,不然还能让刘县令站在城墙上劝服叛军投降。

    贾荣来的当天立即在平襄贴了一道告示,但凡年长十五岁的青壮年可自发前往县衙报名参加民兵,每日十钱饷钱,西凉军带来的五万贯钱可没打算带回去。

    五万贯,放在而今的汉朝绝对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大到让人无法想象,试想一贯钱等于一千钱,而五万贯呢,就是五千万钱,五千万个五铢钱,即使数也好好久吧。

    无论什么时候,钱都是很好使的,贾荣作为一个未来人,更懂得这句话中的含义,而刘县令则对贾荣的告示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即使不用花这个钱,只要告示一出,百姓也要应征。

    告示贴出的第二日,县衙门口不说从者云集,也不再少数,最多的还是一些中老年人,青壮年也不再少数。

    除非特别年迈的,贾荣全部收录,组成了一支一千余人的队伍,都住在城内,他们的饭钱也不用贾荣支付,这支军队也有一个很不错的名字,民兵。

    得到孤狼的消息,叛军(韩遂边章和羌人的队伍姑且称之为叛军)的先锋军队三日后即可到达平襄,时间紧迫,贾荣立即准备了一系列的应付措施。

    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城门紧闭,门后全部用大石头堵死,只留下北门,来援军什么的话不用费事搬开了。

    将城门堵死能更大的节省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