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凉铁骑-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荣端起桌上的水,轻轻喝了一口,润了润喉,将全诗朗声背诵了下来。

    蔡邕抚掌大笑道:“没看出贾太守也是性情中人啊,哈哈哈……”

    为了掩饰心中的尴尬,贾荣也跟着一阵哈哈大笑,既然蔡邕说这是诗,自己也不会不知趣的去反驳说它是词,词起源于南梁,盛行于宋代,汉朝人当然不会知道词为何物,冒然提起只会徒增笑话。

    与文人沟通的最好方式就是吟诗歌赋,这是贾荣总结出来的,前几日还对自己冷眼相待的蔡邕经过这么一首诗的交流,二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不少,看来以后要多多厚颜几次了,姑且也能称为自己的优势吧。

    蔡邕亲切的问道:“不知贾太守来雒阳所为何事?莫非是圣上相召?”

    贾荣摇头说道:“此事非三言两语所能解释,以后蔡大家称呼我志远即可。”

    蔡邕呵呵一笑说道:“如此老夫就不客气了,志远,依你之见,你这首诗该取个什么样的名字呢?”

    接下来的日子才是贾荣自认为穿越到东汉最痛苦的日子,蔡邕不断的与自己交流诗句,现在蔡邕的眼里自己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诗人,蔡邕这老头也是个书迷,满嘴的之乎者也,贾荣与他交流起来十分的费劲,虽是天气很冷,贾荣的头上却是隐约可见丝丝的汗水。

    贾荣最为一个穿越人士,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高深的学术问题上,贾荣完全就是一个小白,而蔡邕偏偏就是一个文学上大师级的人物,问的问题十分的刁钻,就拿贾荣的那首诗来说,蔡邕问及贾荣琼楼玉宇是什么,甚至还问及贾荣天上真的有宫阙吗。

    贾荣小心翼翼的作答,时不时的发出一句后世的经典语言,借以引开蔡邕的注意力,还别说这招还真管用,那些经典的语句往往引起蔡邕的不断深思,想到精彩的地方,蔡邕还会忍不住击掌叫好。

    一旁的卫仲道看向贾荣的目光更是充满了小星星,能与自己的老师坐在一起谈天说地,整个大汉恐怕没有几个人,看向贾荣的目光也是越发的尊敬,在卫仲道的眼里,贾荣变的越发深不可测,看似随意,却能做出流传千古的诗句,而且时常说出引人深思的语句。

    见时机差不多了,贾荣说道:“不瞒蔡大家,此行前来雒阳乃是为了缓和我与世家的关系,先前我在北地郡的作为,相信蔡大家也有所耳闻,年少不懂事,让蔡大家笑话了。”

    提及此事,蔡邕皱了皱眉头,不发一言。

    贾荣干笑道:“我也知道先前的作为侵犯了大世家的利益,北地郡的状况或许蔡大家不知道,而今大汉连年与羌人作战,北地郡作为战争的缓冲地带,付出的代价不是蔡大家所能想象的,去岁的雪灾更是让北地郡雪上加霜。”

    “自黄巾以来,大汉上下已是满目苍夷,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而且境内时有叛贼作乱,国力疲敝之下,焉有余粮周济北地郡;大汉的臣子谁都知道北地郡是一块烫手的山芋,我接任北地郡太守一职之时,北地郡郡守府内连基本的功曹都没有,各县的县令更是早已逃亡;在这样的情况下,蔡大家认为我该如何做呢?”

    求收求红求打赏,前者几位读者大大在书评区提的意见对断崖的触动很大,很有用,大家有什么意见尽管来书评区提,断崖一定虚心接受!再次拜谢支持铁骑的读者们!

一一七章:雒阳(三)

    蔡邕不断的捋着下巴上稀疏斑白的胡须,片刻之后,喟然长叹道:“就算如此,志远也不应该公然下出那样的布告,这样一来,志远只能与大汉的世家走向对立面,即使老夫想帮忙也帮不上啊;况且志远未经过圣上的允许,私自下那样的命令,就是公然挑衅我大汉的尊严,如此行为将我大汉的威严放在何处。”言及此处,蔡邕声色俱厉。

    贾荣似是发泄着自己的不满,继续说道:“蔡大家也知道,我本出身武将,哪懂得什么治世之略,这个时候让我当北地郡的太守完全是赶鸭子上架,而且当时的北地郡世家巴不得看我的笑话,又如何会帮助我,北地郡的状况非是蔡大家所能了解。”

    蔡邕疑问道:“什么是赶鸭子上架?”

    贾荣暗自擦了一把冷汗,解释道:“这是我家乡的俗语,就是硬逼着一个人办他不能办的事的意思。”

    蔡邕点点头,皱眉深思良久之后,长叹道:“如此也不能怪志远了,如今大汉上有十常侍舞弄皇权,下有反贼不断作乱,难道我大汉真的要完了吗?”

    一边的卫仲道急忙出言制止道:“老师慎言,这话传到小人的耳朵里,难免会以此为把柄。”

    蔡邕叹道:“就算是十常侍听到又能如何,老夫难道还会惧他们不成!”

    当今大汉,也只有蔡邕这样的老人敢于直言评论,其他的朝臣,对这个问题避之不及,此时的贾荣自保都难,如何会再次参与到十常侍的事情中。

    贾荣起身告辞道:“若无他事,就此告别!”

    蔡邕叹道:“非是我不愿帮助志远,老夫也是无能为力!”通过刚刚的接触,蔡邕发现贾荣不仅能做出那样流传千古的诗句,而且为人做事不拘一格,看似随意的举动往往却有着常人难以揣测的意思,若无先前在北地郡之事,恐怕日后贾荣也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

    贾荣感激的说道:“蔡大家能有此心,晚辈不胜感激!”虽然蔡邕的一些行为有迂腐之嫌,但却影响不了贾荣将他当做一个长者来看待。

    蔡邕赞许的看了贾荣一眼,说道:“志远初来雒阳,也没有居处,不如就住在蔡府吧,只是蔡府简陋,恐怕委屈志远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即使蔡府再简陋,有蔡大家在此,也是好的。”贾荣感叹道。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蔡邕眼中精光一闪,追问道:“可还有下文?”

    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赶,既然做了冒牌的诗人,索性就一直做下去,“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贾荣故作深思之状,而后缓缓说道。

    蔡邕不禁抚掌叫好道:“好诗好诗!不知此诗可还有下文?”

    看着蔡邕期待的眼神,即使脸皮再厚,贾荣也有些不好意思,毕竟欺骗一个老头在未来世界也是要受到大家鄙视的,“看到蔡府简朴的布局,一时间信口胡说,让蔡大家笑话了。”贾荣谦虚的说道。

    蔡邕看向贾荣的眼神增加了一丝赞许,年纪轻轻,面对夸奖不卑不亢,“若志远这还是信口胡说,那大汉的文人脸面将置于何地啊?”蔡邕打趣道。

    贾荣尴尬的笑笑,不再言语,生怕再一说话破坏了自己在蔡邕心中的形象。

    蔡邕诧异的打量了一下贾荣,眼前之人看似随意,却是有着非同常人的一面,结合先前仲道所讲,此人倒是颇有高祖之风,这话也只能在心里想想,不然传出去却是害了眼前之人,笑道:“不知志远师承何人?”

    贾荣早已料到蔡邕会有如此一问,不慌不忙的答道:“恩师乃是山野之人,不想外人知晓其姓名,还请蔡大家见谅。”

    蔡邕看向贾荣的目光分明多了一丝凝重,在这个年代,有一个山野之人作为老师,往往比当朝的知名人士作为老师来的更为有名,“无妨无妨!”蔡邕笑呵呵的说道,只是蔡邕有些怀疑贾荣之前所说的什么不懂治世之略,若真是师从山野奇人,焉能不懂安国定邦之事。

    贾荣并不知道他胡乱编的这个老师把他的身价涨了不止多少倍,“多谢蔡大家体谅!”

    暂时住在蔡府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一来,说不定能直接接触到朝中的大员,而一些世家中人即使不给自己面子也要给蔡邕面子,也能间接的缓和一下和世家紧张的关系,这也是蔡邕的主要目的,见识了贾荣的才华之后,蔡邕十分欣赏,自然愿意帮助贾荣。

    之后,蔡邕又与贾荣聊了许多朝野趣事,蔡邕长的慈眉善目,让贾荣不知觉间也放下了和平常人交往时的戒心,对于言辞,贾荣也是经过仔细的思量之后才敢说出,可不想再让蔡邕追着自己问这是什么意思,那是什么意思;即使有心人想要查自己的身份,恐怕也会一无所获,李家村经过劫匪之事后,已经变成了一片荒野,无从查起。

    蔡邕的府邸不像贾荣见过的武威郡太守那般豪华阔绰,给人以十分朴实的感觉,古朴之中蕴含着非凡的意境,这也是之前贾荣会信口说出“陋室铭”诗句的原因。

    琴音袅袅响起,处在蔡府之中贾荣有一种宛在人间仙境的感觉。

    连日来的碰壁,使得贾荣心灰意冷,或许与世家的关系再难缓和,即使有蔡邕在一边周和,那些世家或许明面上会给蔡邕一点面子,背后就不好说了,算了,不能缓和又能怎样,大不了自己跑到李文侯那,当一个快活的羌人统帅,中国人的传统就是故土难离,贾荣也不例外。

    “世家啊世家,有朝一日,我若拥有足够的势力,定让这朗朗乾坤不留一个世家,让所有的世家在我大军的铁蹄下颤抖,这些日子的耻辱将来一定百倍讨回。”贾荣暗暗的想道。

    算算时日,已经临近正月十五,也就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看着悬挂在天空圆圆的明月,想起远方的亲人,一句古诗映在了贾荣的脑海,情不自禁的朗声诵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或许是因为白天的事情吧,贾荣感觉自己的诗意源源不绝,汗颜的是那些诗都是盗后世诗人的。

    一缕哀伤的琴音伴着贾荣的诗句在蔡府的庭院内飘散开来,悲伤的曲调,让贾荣一时难以自拔。

    一曲终了,贾荣也从琴音中清醒了过来,顺着方才琴音的方向走去,片刻之后,一名白衣女子出现在贾荣的眼前,此女大约有十一二岁,贾荣一时间竟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拉形容眼前的女子。

    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