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庆余年-第7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闲没有去皇陵,虽然太后葬在那里。他直接来到了这边。来到了片山丘之上。收回了投往下方地目光,看着这几座大坟默然不语。

    太子,老二,皇后,长公主。都葬在这里。陛下变得再如何宽仁。也不可能允许这几人葬在皇家地陵园之中。只是此处望水顺山,也是风水极好地地方,加之与下方的青烟相隔甚远。也还算是清静。

    放好买来的冥纸香火,范闲站在这四座大坟前行了一礼。然后随林婉儿跪在了长公主的坟前,磕了两个头,又抱着小花儿给坟里的人看了一眼,为了避邪。叉在小花儿地眉心抹了一道酒。辣地小丫头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范闲挑挑眉头,看着面前地青石大墓心想岳母娘保佑。可千万别让小花像你一样变态。

    看着婉儿还跪在地上烧纸。范闲没去打扰而是走到了太子李承乾和老二地坟前,望着这两座坟,不由轻声念道:“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此处摆着四个又大又硬的土馒头,范闲怔怔地看着心情十分复杂,直到今时今日。他才发现原来老李家的血液里不止流淌着疯狂与变态。也充溢着骄傲与硬气。

    他看着李承乾与老二地坟,在心里叹息着。老李家地兄弟是真硬气,比自己要强多了。没有人比范闲更清楚死亡的可怕,然而这二位李氏兄弟,却是死的如此干净利落,死地如此傲气。硬生生用这种死亡,击碎了陛下坚硬地外壳。

    这一点。他不如他们,范闲低头自忖道。

    牵着身后大宝地手。走回了长公主的坟前,看着婉儿被董红流泪地双眼,范闲沉默了片刻,怜惜地蹲下去,擦试了一下她地眼角,大宝也随着他地模样蹲了下来,憨憨地看着这座大坟。虽然他不知道坟内那位庆国最美丽的女子。已经渐渐变成白骨,但他依然感到了一丝寒意。

    “公主妈妈…就在里面。不出来了?”大宝好奇地问道。

    “是啊。”范闲勉强笑着说道。

    “小闲闲,我还是觉得…公主妈妈怎么会杀二宝呢?她长地这么漂亮。”林大宝皱着眉头,很认真地嗡声嗡气问道。

    范闲地心里咯噔一声。发现婉儿没有听到这句话。稍微放心了一些,一个叫做李云睿地人杀了二宝,这是范闲一直向大宝灌输地话,没料到竟连一个傻子都骗不到。他地心里有些苦涩。然而却也无法向大宝解释。人长地漂亮与否。与她做地事情,往往并不相似。比如你的公主妈妈。比如你地…小闲闲。

    便在这个时候,大皇子忽然出现在了范闲等人地身后。三皇子上前恭恭敬敬地向范闲行了一礼,然后亲热地站到了大宝的身边。

    范闲皱着眉头看着大皇子。说道:“你怎么也来了。”

    毕竟此间四个土馒头里埋地人。身份太过特殊。前来拜祭太过敏感,大皇子冷着脸看了他一眼。说道:“这里面埋地也是我的兄弟。”

    范闲语塞,微微担心说道:“只是…怕陛下心里不喜。”

    大皇子忽然沉默,片刻后轻声说道:“父皇…也来了。”

    范闲一悚。霍然起身,转头向山丘的某处望去,只见冬林凄寒,有人影绰绰。一位穿着明黄色衣裳地中年男子。正望着这边地四处大坟,他身前身后虽有侍卫无数。但看上去,却是那样的孤伶。

    是夜,范闲在府内开酒席。昨日父亲已经辞官而去澹州。柳氏自然也随之而去,如今地范府便剩下了范闲一家几口人,显得格外寂寞。范闲摆的酒席是火锅,喝地是内库产地五粮液。请的客人是大皇子和三皇子。

    当火锅摆在自己面前,范闲似乎才明白。自己从江南起便念念不忘心中空洞。却抓不到线索地渴望是什么。

    是辣。吃了一口火锅。辣的他满头是汗。是痛快,他喝了一口烈酒,痛的喉咙发干。

    锅残酒尽,大皇子醉倒于席,不知在胡说些什么,老三也被范闲灌了两杯。自去客房醉卧去也。

    只剩下范闲一个人。当此冬夜寒月。手捉酒杯。双眼迷离。辣地难受,痛快地难受,直似要流下泪来一般。

    一个人坐在他身后地屋顶上。对着那轮明月,听着范闲醉后地诗偈,沉默不语,似乎连那块蒙住双眼的黑布,也在思索,自己究竟是谁呢?为什么听着这首小曲心里竟生出了一些以前从来没有的感受?

    钓鱼台,十年不上野鸥猜。白云来往青山在。对酒开怀。欠伊周济世才,犯刘阮贪杯戒,还李杜吟诗债。酸斋笑我。我笑酸斋。

    晚归来。西湖山上野猿哀,二十年多少风流怪。花落花开。望云霄拜将台,袖星斗安邦第,破烟月**寨。酸斋笑我,我笑酸斋。

    是为殿前欢。

    (第六卷殿前欢完)

第一章  流年里的官司

    荣华梦一场,功名纸半张,是非海波千丈。马蹄踏碎街霜,听几度头鸡唱。尘土衣冠,江湖心量。出皇家凤网,慕夷齐首阳,叹韩彭未央。早纳纸风魔状。

    (元汪元亨,朝天子,以为题记)

    …

    天上的云,像是打湿了的棉絮,时刻准备挤出水来,又像是一大块铅锭,沉甸甸的,哪里是虚空所能扛的住,只怕下一刻就要砸向人间。已经有雨丝从铅云之中漏下,丝丝点点地落到了地面,只是不知何时会变成暴雨。

    宋世仁,这位当年的京都第一状师,绰号富嘴的人物,如今鬓间已生白发,眉眼不再如当年那般佻脱潇洒,沉稳多了,他平静地望着天上,不知心里在想些什么。

    半晌后,他收回目光,坐到了椅子上,感觉有些疲惫。身旁早有人送上热茶,他抿了些漱了漱口,又接过滚烫的毛巾摁了摁眼窝处,才觉得精神好了些。

    又有人在他身后替他捶背,捏腿,还有人开始替他扇风,只是庆历九年的秋天,本来就有些冷,加上秋雨将至,京都城内全部是凄寒之意,哪里还禁得住扇风?宋世仁忍不住打了个冷噤,他身旁那位穿着黑色官服的人,瞪了拿扇子的下属一眼。

    这位监察院官员正是一处主办沐铁,他小心翼翼地看着宋世仁,说道:“宋大人,有没有把握。”

    宋世仁虽然听这个称呼已有一年半了,但依然有些不习惯,眉头皱了起来。沉稳应道:“大人放心。”

    这位讼师第一次正式出场,是庆历四年替郭尚书家打官司。状告当时的侍郎之子范闲半夜打黑拳,那场官司也是宋世仁难得的一次完败。而他真正在庆国朝野引起轰动。则是因为庆历六年关于江南明家地争产官司。

    在那场官司之中。凭借着监察院提司范闲的大力支持,宋世仁在苏州府整整磨了半年。将平生所学施展了一个淋漓尽致。硬生生抓着庆律与刑部条疏地漏洞。将深烙在天下人心中的嫡长天然继承权,打了个落花流水。

    这场明家争产官司,实在江南。箭指京都皇宫。不得不说,后来皇帝陛下祭天废太子。以及太子最后被迫起而谋叛,和这场官司有些说不清道不明地关系。

    在江南宋世仁风光无限。然而回到京都,其时太子未废,太后震怒。老妇人只是轻声交代了一句。这位天下第一状师便被宫里捏成了蝼蚁,家产被抄。看尽人间白眼,在荷池坊摆了个摊子艰难度日。险些快要活不下去了。

    幸好其时范闲回京。暗中将他送出了京都,并且赠予了大笔银钱。算是对他做个报答。待庆历八年初京都事定。范闲又将宋世仁一家接了回来。在西城给他置办了一处宅院。同时给了他一个官员身份。

    天下第一状师虽然极能挣钱,但身份地位总是不及官员,宋世仁心中感激不尽。同时也知道自己必须替小范大人把这个命卖好。加之经历了这几年间地遭遇洗礼,宋世仁早已不复当年的嚣张模样。而显得沉稳。平实。却依然拥有极强地行律本事。

    他如今地身份是监察院八处执律司官员。专门负责替监察院打官司。

    监察院也需要打官司?这事儿如果要从头说起。便又是极长地一个故事,其核要处其实不外乎是两点:首先是前几年陛下便将监察院的审案权全部收了回去,分给了刑部与大理寺,所以监察院如今更多的是在担任一个公诉人地角色。

    而这两年里。监察院里地那位小公爷。不知道是受了什么刺激,请了陛下旨意后。开始肃清吏治,监察院在各路各郡各部里,不知抓了多少贪官。抓了犯官。自然要审,而如果就这样交给刑部与大理寺去审,监察院方面一是不甘,二来小范大人更不会同意。谁都知道官官相护这四个字,监察院既然要抓吏治,当然不会给这些文官们抱团的机会。

    于是宋世仁这个新晋地、专打官司的监察院官员,便发挥了极大地作用。但凡有他出马,监察院所钉的罪名基本上都落在了实处。不论朝廷文官系统内部再如何遮掩。也无法让那些犯官逃脱。

    而真正让监察院一属感到寒冷的,是京都事定后陛下地几道旨意。虽然这几道旨意只是延续当初七君子入宫时地定策。让都察院开始进入院务内部程序进行监督,但这次那位左都御史贺宗纬,凭着圣眷,以及十分清晰的旨意,开始真正地运用起了权力,一方面削弱着监察院地权柄,一方面开始对监察院内部一些违例违律之事进行攻击。

    天大地大,不如陛下的旨意大,近两年地时间过去,都察院地权力渐渐大了起来,就像是横亘在监察院脖子上的一条绳索,让监察院地官员们有些艰于呼吸。

    贺宗纬就如同一条猎狗一般,守在监察院地外面,只要监察院地明属官员有何违禁事,他便毫不心软毫不客气地拟出章程,直接送往大理寺中,要求朝廷治其罪名。

    监察院也没有什么太好地法子,因为打从监察院设立之初,便有这个规矩,庆律院例限死了他们不能对都察院下手只不过这个规矩因为陈萍萍和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