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隋-第8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东都尉府?李平原?杨恭道的心中骤起波澜,表情瞬间凝滞。

    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白发的真实身份暴露了。

    白发身份复杂,牵扯到多方势力,其中不论是齐王、裴世矩还是赵郡李氏、博陵崔氏等河北豪门,均实力强劲,若圣主和以宇文述为首的激进改革派,决心与这些势力为敌,要重创乃至打倒这些势力,则一场巨大的席卷整个中土的政治风暴将呼啸而起,其危害之大,甚至会超过杨玄感兵变所造成的恶果。

    心念电闪间,第二个念头掠过脑海,形势尚未恶化到不可挽救之地步。

    圣主和中枢建立安东都尉府,其目的明确,在官方层面上公开谋夺东北,就如当初建立西域都尉府,经略西域一样,都是为了开疆拓土,为了赢得显赫武功,而这个武功可以加强圣主和中央的威权,可以进一步稳固改革派对朝政的控制,可以迅速逆转圣主和中枢当前所面临的政治危机,所以任命李平原为首任安东都尉,实际上就是圣主和改革派对以齐王为首、以裴世矩为首、以河北豪门为核心的三股庞大政治势力的妥协和退让。值此为难关头,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对圣主和改革派来说,多一个政治盟友,远比多一个政治敌人要强。

    当然,合作的前提是互利互惠,圣主和改革派设置了安东都尉府,任命李平原为首任安东都尉,拿出了足够的诚意,那么齐王、裴世矩和河北豪门仅仅口头上支持圣主是不行的,必须拿出切实利益来,而这个切实利益就是开疆东北的武功,就是李平原和安东都尉府必须拿下安州和东北,安州、东北及其上的所有势力,包括以白发、李子雄为首的叛军以及奚、契丹、霫等东胡诸种,统统都要归附于中土。

    换句话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圣主和改革派就是这只“黄雀”,而白发、李子雄和联盟大军,以及在背后支持他们的齐王、河北豪门等各大势力,用尽全部力气却一无所获,最终都白白为他人做了嫁衣,所有战果都被圣主和中枢以微薄的政治利益交换去了。但是,如果不交换,后果是什么?鱼死网破,两败俱伤,这对双方没有一丝一毫的好处,所以在这场政治交易中,实力强横的圣主和中枢占据了绝对优势,弱肉强食,对手不得不低头。

    形势发展到这一步,圣主和中枢掌控了先机,占尽了便宜,不论是齐王、裴世矩、河北豪门这三大势力,还是正在塞外浴血厮杀的白发和李子雄,都十分被动,而之所以陷入被动,关键就在白发的真实身份。

    原以为秘密刀已湮灭于历史,知情者已寥寥无几,哪料人算不天算,秘兵刀这个致命破绽,终究还是暴露了,一击致命。

    第三个念头掠过杨恭道的脑海,是谁找到了这个破绽,捅开了这个秘密?

    杨恭道的耳畔传来郭绚的声音,“你是否听说过李平原其人?”

    杨恭道故作茫然,摇摇头。

    郭绚皱皱眉,又问道,“秘兵刀,你可曾听闻?”

    “秘兵?”杨恭道继续摇头,“秘兵的秘密,这个世上知者寥寥,某对此一无所知。”

    郭绚的眉头皱得更深了,眼神有些阴冷,“对李平原其人,诏令中有详细介绍,说他是安平公李德林之子,渤海公高颎之门生,闻喜公裴世矩之弟子,齐国公长孙晟之部下,少时从军,以秘兵刀的身份征战大漠,并在保护启民可汗南下入朝的过程中血战千里,一战成名,其后出任西域都尉府参军事,追随闻喜公经略西域,屡建奇功。西征胜利结束后,秘兵刀遂奉旨转赴远东蛮荒执行秘密任务,而今东北局势之剧变,皆出自秘兵刀之手,故任命其为安东都尉府首任都尉,全权负责经略安州及东北之重任。”

    “原来如此,李平原竟有如此显赫身份,竟有如此显赫战功。”杨恭道佯作惊讶,“只是令人不解的是,圣主为何要在诏令中详细说明李平原就是秘兵刀?这岂不暴露了秘军机密?这对李平原经略东北又有何帮助?”

    郭绚大有深意地看了杨恭道一眼,不紧不慢地说道,“据传,行宫有谣言,说白发贼就是秘兵刀。”

    这大大出乎杨恭道的预料,忍不住脱口惊呼,“谣言?这怎么可能?白发贼怎么可能是秘兵刀?这不是把矛头直接对准了闻喜公裴世矩吗?”旋即恍然大悟,“某知道了,离间计,这肯定是离间计,是要挑起中枢内讧,而秘兵刀因此暴露,圣主无奈之下,只好公开李平原就是秘兵刀这一事实,以此来保护闻喜公,破坏对手的阴谋。”

    郭绚望着杨恭道,眼神异常锐利,仿若要穿过杨恭道的眼睛看透他的灵魂。

    杨恭道十分坦然,抚须叹道,“某知道你有所怀疑。行宫里传出的谣言郉与里坊街巷的谣言,可信度的确不一样,但白发贼肯定不是秘兵刀,如果白发贼是秘兵刀,白发贼在芒砀山举兵叛乱又作何解释?”

    郭绚笑了,语含双关地说道,“秘兵刀其人,你是否听说过,某不敢肯定,但某却是有所耳闻。”

    杨恭道面色如常,心里却是苦叹。

    这个谣言对大多数贵族官僚来说都会忽略其本身,而把目光放到裴世矩身上,但对少数知情者而言,他们关注的却是谣言本身,因为他们知道秘兵刀其人,知道秘兵刀正是当年掀起榆林风暴的始作俑者,知道秘兵刀与圣主、宇文述、裴世矩之间的恩恩怨怨。而在这些知情者中,极有可能包括郭绚,因为郭绚的兄长真定襄侯、左武卫大将军郭衍,当年正是圣主最为信任和倚重的股肱大臣之一,正如杨恭道的父亲观德王杨雄一样,都是当年榆林风暴中的核心人物,他们或多或少都知道秘兵刀在那场风暴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郭绚继续说道,“所以,某相信这个谣言,白发贼就是秘兵刀,秘兵刀就是李平原。”

    杨恭道想了一下,有所决断,“那么,今天你独自前来,意图何在?”

    郭绚微微一笑,“安东都尉府的成立,意味着中土要公开夺取安州和东北,而此举有与突厥人反目成仇之风险,有提前引发南北大战之可能。就目前局势而言,这一举措弊大于利,但圣主和中枢却毅然决策,原因何在?”

    这也是杨恭道疑惑之处,此策风险太大,如果安州北征失败,或者李风云及其支持者拒绝回归,或者突厥人不惜代价倾力反攻,圣主和中枢就非常被动,政治军事上的危机可能愈发严重,所以从当前内忧外患的国内外形势来说,中枢决策应该稳健,甚至保守一些,而不应该锋芒毕露,咄咄逼人,一旦把突厥人逼急了,鱼死网破,对中土必然不利。

    “愿闻其详。”杨恭道说道。

    “某得到消息,本月初九,右骁卫将军冯孝慈在剿杀河北贼张金称的战斗中不幸阵亡。”

    右骁卫将军冯孝慈?阵亡?杨恭道难以置信。

    一位卫府高级统帅,圣主的亲信股肱,刚刚在平定杨玄感的叛乱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前西北军副帅,竟然马失前蹄,死在了河北剿贼战场上,这简直就是匪夷所思的事,而冯孝慈的死不论是运气太差还是别有内情,其造成的政治后果都非常严重,尤其对圣主和改革派来说,更是迎头闷棍,打得头昏目眩。

    “前有冯孝慈离奇阵亡,后有李平原横空出世,这中间必有玄机。”郭绚淡然说道,“所以某认为,安东都尉府是个契机,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杨恭道心领神会,对郭绚的意图一目了然,但兹事重大,他必须十万火急报于李子雄,告知北征战场上的李风云,速速拿出对策,于是他拱手对郭绚说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请使君耐心等待。”

    。。。

第九百十二章 围杀

    十一月十八,清晨,霫族巴图、苏台两部控弦率先撤离,急速北上,其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五十余里外的弱洛水。

    步利设阿史那咄尔率三千突厥控弦紧随其后,但方向稍稍有些偏离,只待霫族控弦吸引和牵制了中土阻截军队,他们就飞奔老郎帐,先确立进退无忧之优势,然后再相机接应霫族控弦和遥辇部控弦,一起撤往弱洛水北岸。

    遥辇克腾则率一千余遥辇控弦佯攻广丰帐,竭尽所能拖住奚族大军,午时一到,他们就飞赴老郎帐会合突厥军队。

    这个撤退部署无可非议,兵分三路,一路吸引云丰帐方向的敌军,一路牵制广丰帐敌军,给主力撤到老郎帐赢得充足时间,然后主力再回头接应他们,大家齐心协力,生死与共。

    然而,突厥人与其别部之间矛盾重重,信任度很低,如此关键时刻,突厥人不可能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部,不可能自己断后,让别部先撤,理所当然要利用别部甚至牺牲别部来保全自己,毕竟突厥是主人,别部是附庸,是奴隶,这世上没有主人掩护奴隶逃亡的道理,相反,附庸和奴隶为主人献出生命则是天经地义。

    突厥人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正常情况下,别部也能接受,也认为理所当然,但是,现在情况不正常,别部断后意味着全军覆没,意味着死亡,甚至有灭族之祸。生死存亡之刻,人性恶的一面无限放大,眼中只有利益,若忠诚不能换来利益,若忠诚只会给自己带来死亡,只会给部落带来灭顶之灾,那忠贞不贰的意义何在?于是背叛就成了必然。

    塞外诸种部落的生存法则就是弱肉强食,而弱者不甘宰割,垂死挣扎,并在垂死挣扎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唯一办法,就是风吹墙头草,两边倒,谁实力强,就依附谁,所以弱者一般都表现得首鼠两端、反覆无常,背信弃义在他们而言就是家常便饭,至于忠诚纯粹就是一坨屎。

    树倒猢狲散,大势已去,突厥人败局已定,别部为了自救,不犹豫地背叛故主,纷纷倒戈。

    遥辇部控弦率先投降。

    昨夜当遥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