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隋-第7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初奚王阿会正北上攻打契丹之前,曾试探过叱吉设和步利设,这兄弟两人不予支持,但也没有公开反对,阿会正将其理解为默许,于是果断出兵。后来俟利发史蜀胡悉来了,马上向阿会正发出了警告,说中土人要攻打奚地,言下之意就是叫他撤兵,不要打了,但阿会正不予理睬,继续攻击。史蜀胡悉是始毕可汗的心腹,他的一举一动都代表了始毕可汗的意志,由此不难判断史蜀胡悉对阿会正的警告,实际上代表了始毕可汗对阿会正的强烈不满。

    始毕可汗与叱吉设、步利设面和心不和,兄弟间矛盾很大,阿会正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利用阿史那氏宗室内部的矛盾发动了对契丹的攻击,而从目前形势来看,始毕可汗虽然对阿会正擅自攻打契丹,蓄意混乱东北局势之举非常恼怒,但顾忌到阿会正的背后有叱吉设和步利设的暗中支持,如果他公开直接打击阿会正,势必会激化他和两个兄弟之间的矛盾,一旦引起叱吉设和步利设的强烈反弹,兄弟直接过招,手足相残,不但无助于缓和东北局势、解决南北贸易危机和稳定南北关系,反而有让局势进一步恶化之可能,于是俟利发史蜀胡悉来了,在警告阿会正无效的情况下,必然还要想其他的办法步步紧逼。正好中土有叛军出塞攻击,阿史那咄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一时间焦头烂额、手忙脚乱、疲于应付,史蜀胡悉眼看机会难得,极有可能乘着阿史那咄捺自顾不暇之际,说服牙旗中一些忠诚于始毕可汗的部落首领,越过平地松林突袭鬼方,继而迫使阿会正撤兵,以达到警告和打击奚族的目的。

    但是,目前这个形势,对奚族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一个突破列强包围的机会,不容错过。

    现在中土连续两年东征高句丽后正疲惫不堪,而远东霸主高句丽在连续两年战争的拖累下几近崩溃,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刻,距离奚族最近的碛东南牙旗的突厥人,又被一支出塞的中土叛军牵制住了,至于北边的霫族,也早有南下之心,奚族和契丹鹬蚌相争,正好便宜了霫族,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渔翁得利,接下来只要奚族和契丹任何一方失败,霫族必定“趁火打劫”,南下拓展地盘。所以,此时此刻,奚族实际上是骑虎难下,这个机会不抓也慄抓,因为阿会正撤兵的代价太大,他只要一撤,契丹人就会尾随追杀,霫族也会趁火打劫,再加上突厥人就在鬼方城下严阵以待,三方夹击,阿会正就算撤回来了,奚族五部大军也会损失惨重,实力大减之后,奚族必定沦为砧板上的鱼肉,任由列强宰割,未来十分悲观。

    反之,如果鬼方城坚持下来了,保证了阿会正的退路和本土安全,给了阿会正以强有力的支持,帮助阿会正击败了契丹人,完全占据了托纥臣水,那么接下来霫族必定趁火打劫,抢占契丹人在弱洛水南岸的大片土地,最终局面就是奚族和霫族双方联手,共同瓜分契丹,皆大欢喜。

    如此一来,这一仗的关键就落在了鬼方,奚族的命运就掌握在了辱纥王云手上,责任重若千钧,压力山大,而辱纥王云也必将为此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甚至都有可能全军覆没。

    那么,辱纥王云付出如此巨大代价,能否得到足够回报?答案并不确定。如果辱纥王云全军覆没,鬼方城沦陷,不但没有任何回报,还要承担亡族灭种的罪责;如果辱纥王云损兵折将保住了鬼方城,实力必然剧减,这种情况下,即便有所回报,得失也不成比例,弱肉强食,辱纥王部很快就会被阿会正吃得一干二净;当然,还有一种最好结果,那就是辱纥王云以最小代价保住了鬼方,实力损失不大,回报也高,但前提是,兵临城下的突厥人并没有攻陷鬼方的决心,也没有深陷东北战场的准备,在兵力上也没有绝对优势,此番攻击仅仅就是“围魏救赵”,就是拿鬼方安危胁迫阿会正撤兵,以维持东北三族鼎足而立的局面,而阿会正也妥协了,也“默契”配合,主动撤兵,并且安然无恙地返回了。

    那么,这种最好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大?微乎其微,因为突厥人和奚人之间没有信任可言,宗主和附庸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突厥人对东北之地垂涎已久,但中土人和远东高句丽同样虎视眈眈地盯着这块“肥肉”,结果陷入僵持,大家谁也吃不到这块“肥肉”,然而现在形势变了,中土人和高句丽打了个两败俱伤,暂时都失去了吞并东北之力,突厥人理所当然要抓住这个机会果断出手。

    因此辱纥王云对当前形势的判断是,突厥人围城打援的可能性最大,此计不但可以迫使阿会正撤兵,还能借助契丹和霫族之力,三方夹击阿会正。而阿会正惨败之后,迫于生存压力,必然向突厥人投降,于是突厥人轻而易举就吞并了奚族,拿下了奚地,然后突厥人再乘胜出击,横扫契丹和霫族,东北之地唾手可得。再退一步说,即便突厥人未能实现最大目标,甚至都未能吞并奚族,但绝对可以重创奚族,继而大大加强对东北之地的控制权,最后的赢家还是突厥人。

    这样一分析判断,再权衡一下利弊得失,辱纥王云的选择事实上只有一个。

    他不能冒险,不能拿奚族的命运做赌博,同时他也不能置辱纥王部于死亡之绝境,所以他只能十万火急请阿会正撤兵,乘着突厥人还没有攻陷鬼方,乘着鬼方还能坚守,松山要隘还在自己手中,乘着契丹人还没有看清形势,乘着霫族还没有开始趁火打劫,乘着形势还没有恶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请阿会正不惜一切代价撤回来,虽然奚族会因此错失发展机遇,甚至可能会因此遭受沉重打击,但族群保住了,栖息地保住了,辱纥王部也保全了,这算是不幸中的大幸,算是最好结果了。

    “点燃烽火,向松山报警,确保松山要隘不失。”辱纥王云转头看了孟坝一眼,“你立即出城,利用夜色的掩护冲出敌军包围,向大王求援,请大王火速撤兵。”

    云的命令与孟坝的预计有些出入,他稍稍迟疑了一下,一口答应,然后小心翼翼地说道,“大人,突厥人选择在此刻偷袭鬼方,应该与中土人出塞攻击有直接关系,一旦南北大战爆发,突厥人为了全面对抗中土,不但需要东北之地的稳定,还需要东北三族为其冲锋陷阵,所以我认为,突厥人偷袭鬼方的目标应该是迫使大王撤兵,而不是攻陷鬼方。再说,突厥人两线作战,无法集中主力攻打鬼方,而我奚王府的军队支援而来后,可以里应外合夹攻敌人,如此则鬼方必能坚守更长时间。”

    云一听就明白孟坝的意思。孟坝被眼前的发展良机所诱惑,同时对突厥人抱有一丝幻想,对突厥人的残酷和血腥也认识不足,竟然天真地认为可以与虎谋皮,可以一边与突厥人周旋,把突厥人拖在鬼方城下,一边继续攻打契丹,攻占托纥臣水,拓展疆土。

    “你凭什么认定突厥人两线作战?”云毫不客气地质问道,“你哪来的证据证明,突厥人还在闪电河两岸与中土人交战?”

    孟坝哑口无言。

    “不要抱有幻想。”云厉声说道,“告诉大王,突厥人大兵压境,鬼方旦夕不保,请大王不要有丝毫迟疑,十万火急撤军回援,否则奚族有亡种之祸。”

    =手机用户请访问m。

    。。。

    。。。

第七百六十七 两不耽误

    九月十七,凌晨,闪电原,七水泊,牙旗。

    叱吉设阿史那咄捺风驰电掣回到牙旗,见到夹毕特勒阿史那思摩后,第一句话就问刀在哪?

    “刀在平地松林,距离鬼方已近在咫尺,此刻就算我们奋起直追,也难以阻挡刀攻打鬼方了。”阿史那思摩神色平静,语含双关地说道,“事实上在目前形势下,我们并不具备尾随追杀的条件。”

    现在主力大军还在返回牙旗途中,到达牙旗后尚需恢复体力补充草秣,但闪电原刚刚遭到敌寇劫掠,七水泊也遭到贼人偷袭,牙旗留守控弦亦在追杀途中连遭敌兵伏击,损失惨重,正是军心不稳、人心惶惶之刻,肯定不宜仓促用兵,以免再遭不测;另外中土齐王的大军还在星星原上,虽然撤兵已成定局,但撤兵速度如果缓慢,对牙旗就始终是个威胁,这种情况下牙旗尽遣主力东进追杀,有腹背受敌之危。

    还有更重要的,刀既然已经顺利杀进奚地,中土就必然把借刀杀人计发挥到极致,在竭尽全力帮助刀攻占奚地的同时,挑起刀与突厥人、东北三族之间的角逐厮杀,未来东北之地的战斗越激烈,死伤越多,消耗越大,对中土就越有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中土轻而易举就达到了控制东北之地、遏制和打击突厥人的目的,所以从突厥人的立场出发,现在肯定不能仓促进入东北战场,以免陷进战争泥潭出不来,白白让中土人占尽了便宜,当务之急是先冷静下来看清形势,先把主动权抓在手上,不动则已,一击就要致命,一击就要打破中土的阴谋,这才是正确的处置之道。

    阿史那咄捺心领神会,当即与阿史那思摩形成了默契。

    对于牙帐保守派来说,非常需要阿史那咄捺在碛东南“拥兵自重”,阿史那咄捺的实力越强,对牙帐最高决策的影响就越大,但碛东南这个位置,在大漠上的军事地位,要远远低于南北对峙的正面战场即以阴山为中心的碛南,以及与西突厥对峙的以大金山为前线的碛北,所以牙帐对碛东南的投入较少,阿史那咄捺即便有心拥兵自重,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源源不断的资源支持,他也只能偏守一隅过着清贫日子。

    碛南地区是大漠南部前线,有两个牙旗,其统帅俟利弗设阿史那咄栗和莫贺咄设阿史那咄苾嗣都是牙帐的激进派,而碛北是大漠的核心地区,是牙帐所在,有六个牙旗,其中沙钵罗设阿史那苏尼失的实力最为强悍。

    阿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