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赝品太监-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右丞相张邦宪也说:“我和王相得的是同一种病,文人吵架笔杆子上说话。让我写篇文章还行,说到运筹帷幄,咱是外行,不懂不能装懂,误了皇上大事谁也吃罪不起。”

    天乐皇帝心里骂道:“这两个废物!”放眼往台下望去,言道:“众位爱卿,哪位还有好计奏上?”

    朝堂上刹时噤若寒蝉,鸦雀无声,有几位老臣大约是气管不好,他们的呼呼喘息声如同几架破风箱在闷声地抽拉,显得格外剌耳。

    兵部尚书姚琪出班奏曰:“臣保举一人,可胜此任。”

    天乐皇帝龙顔大悦,道:“姚爱卿直言无妨,你是说何人可替寡人公忧啊?”

    “臣保举翰林院学士华世雄。”

    天乐皇帝摆摆手,示意姚琪入列。遂叹口气,摇摇头,无奈地自语道:“场子里跑上几圈,骡马立地分明啊!”蛤蟆王天乐皇帝亮开他的蛤蟆嗓子,高声叫道:

    “宣翰林院学士华世雄入朝!”

    华世雄胳肘窝里夹着一本《论语》,慌慌张张进入朝堂,高呼一声“万岁”,然后匍匐于地。

    天乐皇帝郎声宣道:“华爱卿平身。”

    华世雄从地上爬起来,又满地找他的那本《论语》。刚才下跪时由于用力过猛,书甩出去大约五六尺远,落在一位大臣的脚下。大臣轻轻用脚往外推了推,华世雄拣起书,朝那位大臣笑笑,吹吹土,拍拍书,仍夹到胳肘窝里,瞅瞅两边文武队里没有他的位置,只好站到门口去。

    “华爱卿近前。”天乐皇帝亲切的呼道。

    华世雄只好又走到他刚才磕头的位置。

    天乐皇帝郑重其事地说:“华爱卿,寡人现在就封你为平天侯、开国公,并赐你一根棍子,上打昏君,下打逆臣……”

    华世雄复又倒地谢恩,这回他加了一份小心,那本《论语》书正好落在他的头前,头磕在书上,“嘣嘣”响变成“啪啪”响。

    满朝文武想笑又不敢笑,只好捂着嘴,不出声,脸憋得通红。

    天乐皇帝又说:“华爱卿平身。”

    华世雄站起来又不知往哪个队里钻,只好又往门口退。幸亏天乐皇帝及时发话说:

    “华爱卿以后就站在右相张邦宪之后吧!”

    华世雄站到张邦宪之后。

    华世雄职务职称落实之后,天乐皇帝才说:

    “华爱卿,针对当前局势你有何想法和谋划?”

    华世雄侃侃而谈,说:“陛下,前日我军所到之处,攻城掠地,势如破竹,才数月便拿下三十六州城,这都是托陛下你的宏福,事实证明你就是真命天子,大好河山指日可待,兴汉大旗必定在四海竖起。陛下,眼下局势依臣愚见,穷兵赎武不如韬光养晦,锋芒毕露必招致北军大兵压境。羊城历来是战略要地,陛下如若在此摆开一个阵势,与北军主力决一胜负。倘若我败则可隐逸退往滇桂十万大山之中,积聚兵力,与敌周旋,再图霸业。倘若我胜,则一鼓作气,直捣龙庭,成就千秋伟业。”

    天乐皇帝拍手道:“奇哉妙哉,华爱卿之言,正合吾意。”

    华世雄又说:“当前,我军因连日攻战杀伐,多显疲态,不如就地养兵。对于那些征战有功的将士,多奖赏些他们钱财酒肉,重赏得勇夫嘛!城外驻军,城内亦可驻军,内外守备,固若金汤。营房不够,可征调部分民房,军民混居一地,更显示我军民一家亲嘛!免得到时北军攻入内城,我则成了一座空城。”

    天乐皇帝点头称善,道:“此计大妙,华爱卿真奇才也!先生当初若不跟随于我,岂非耽误了你的锦绣前程?”

    华世雄深深一揖,言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得遇明君,实奈我三生之幸。”

    其实,根据当前战局,明眼人一看便知。反王军队趁北军不辩真相之前,理应速决速战,扩大地盘,积攒大量的人力物力,方能与势力雄厚的敌军形成鼎足之势。奈何倒霉的曹操遇上蒋干,蒋干都不如哩!

    天乐皇帝大喜,依计而行,城外驻军轮流入城,同时大犒三军,多发酒肉银两。羊城内外,顿时鼓乐齐鸣,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第一零四章 潘元帅秣马厉兵

    小太监整顿兵马,查查人数不多不少共是八万五千之众。又剔除了一些老弱病残等,凑了整八万的数,勉强算是一支强旅。刘建勋不知从哪儿又鼓捣来一老一少,老的叫朱开洪,年四十有五,是叔。小的叫朱林宗,年方十九,是侄。爷儿俩力能举鼎,皆有万夫不当之勇。祖上本是练武出身,如今国家用人,正好想出来混个前程。小太监大喜,收在帐下,任为副将。又有岭南杨光亚、徐焕章、牛松山、吕继泰,闽南肖天雷、湘西贺老五、赣南迟发唐、鄂州毛兴旺等前来投奔,小太监统统于以收留,来将不分先后,言明一律暂按副将对待,日后有了功绩,再行升迁。

    小太监兵精将广,踌躇满志,来日出战,定要与众反王决个雌雄。这日正在营中叙话,突然胡三言道:

    “哥哥出兵,须要选个先锋才是。”

    小太监点头称是,他本想任刘建勋作先锋的,经胡三这一提醒,方才悟出,军中有一条不成文的律条,若要服人,先要服武。不管你职务有多高,武艺日扒chua,本事稀松二五眼,是服不了人的,既然服不了人,自然就不能能领兵打仗。

    是日元帅升帐,命诸将提议选拔先锋,大家皆是面面相觑,自报自又觉得不谦逊,报别人又觉得不服气,一下子僵住了。小太监哈哈笑道:

    “你们也不要犯难,我倒有一个十全十美的办法,来日大家比武吧!谁英雄谁好汉,是公是母,咱们校场上见。只是有一条,这是比武不是打架,点到这止,不可用强,自己人不能伤了自己人,传出去都是笑谈。”

    诸将得令,择日比武。

    第一轮,举鼎,这是个力气活,而且也不是需要大家的十足蛮力,加上鼎也不是很重,所有诸将皆轻松过关。第二轮,射箭,俗来是习武先习箭,习箭就等于是多了一只手。三箭过后有长有短,淘汰了最后两个。第三轮才是真功夫,武场比武,耍得是真刀真枪,稍有不慎,误伤人命的事也不是没有。但潘元帅有令在先,谁也不敢暗使诡诈,搞小动作。

    小将朱林宗,耀武扬威,连胜三阵,眼见是先锋印到手了。谁知还有人不服,毛兴旺催马上前,两人战在一处。一百个回合之后,仍不见胜负,此时忽然雷声大作,阴云密布,尘土飞扬,山雨欲来的样子,潘元帅下令停止比武。

    众将背后窃窃私语:今日校场现身,大家本事不同,有高有低,但上阵却是没问题的。唯独一人没有亮身手,此人就是元帅潘又安。按理说,大将挂帅,没有特别的功夫是难以胜任的。元帅不出手,不知他的庐山真面目。听说元帅曾是太监出身,嘴上虽长了些毛茸茸的胡须,但毕竟不是真男人,即便有些本领,怕也强不到哪里去。

    诸将的言论传到小太监的耳朵,他微微一笑,不于理会。

    第二天一早,小太监顶盔贯甲,全副武装整齐,背挂箭壶弯弓,腰挎金刚宝剑,手执勾魂长枪,骑白马良驹。小太监打马如飞,连发十箭,箭箭中靶心,众人喝一声采。场中有人竖起十根木桩,皆有碗口粗细。小太监发起神威,金刚宝剑出手,十木桩齐唰唰拦腰斩断,众人又喝一声采。小太监再把宝剑入鞘,执出勾魂长枪,马蹄哒哒声响,众人屏声息气,一转眼的功夫,十根木桩连根勾去,众人再喝一声采。

    小太监面不改色,气不长喘,微微笑道:“哪位将军想和我走一遭?”

    朱林宗应声而出,本来约好今天是比武的日子,所以他的行头早就准备停当。朱林宗双锤夹于胳肘之间,双手抱拳一揖,道:

    “元帅请了!”

    小太监言道:“武场好比战场,大家客气不得,朱将军请出招。”

    朱林宗力大,铁锤又重,他也想在元帅的身上找点便宜,日后好让元帅不可小觑于他。朱林宗挥起大锤,直往小太监上三路砸去,小太监不慌不忙,轻轻一磕,铁锤走空。但凡是凭力气吃饭的武将,总是灵敏度不够。朱林宗也是,双锤用力过猛,被小太监拨开,朱林宗尚未及收回铁锤,小太监的枪头已经深入他的腹地,倒勾勾住朱林宗的腰带,轻轻一拽,朱林宗滚鞍落马。

    有人数了一数,整个过程未及两合。

    众人又是一片欢声雷动。

    朱林宗满面通红,气呼呼从地上爬起,大叫一声,说:“元帅手快,我没看清,这次不算!”

    小太监招招手说:“朱将军起来,上马再战。”

    朱林宗上马,这回他长了记性,不给小太监任何空隙。双锤呼呼生风,一锤前一锤后,上击人头,下打马头。小太监犹如闲庭信步一般,任凭朱林宗气同斗牛,并不和他较真对打。或是轻轻拨开,或是闪身躲过。十合之后,朱林宗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如牛。朱林宗知道,元帅用的是疲兵之计,倘若再这样打下去,他非累死不可。元帅方用了一成之力,他则用到九成九了。朱林宗悍将非莽将,得认输时且认输,遂扔了双锤,下马伏地磕头说:

    “元帅乃是天人,小将不及元帅一毛,自愧弗如,叹服了。”

    小太监亦下马,双手扶起说:“将军也非泛泛之才,只是有些地方尚欠火候罢了。”

    事后,朱林宗求教,小太监言道:“比武者切忌急躁,心态要保持平和。一口吞下当然更好,一口吞不下,再慢慢寻找对方破绽。战场上不一定比的全是武功,有时头脑比武功更重要。”

    朱林宗恍然大悟,此后武功日渐长进。此是后话,表过不提。

    小太监复又飞身上马,郎声叫道:“还有哪位将军前来赐教?”

    众将明知不是对手,谁愿自取其辱,纷纷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