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一品-第8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多。大唐虽然也在开发,但是到底不能和南宋的时候相比较,更是不用说与后世相比较了,如今的江南,也只是大城市周围开发的力度要强大一点而已,真正的乡村,仍然处在相当落后的境地。大量的可耕田是无人耕种的,这也是导致着江南的一直落后的缘故。

    “臣在淮安的时候,还曾经听说,在江南之南,有一座大岛与中原隔海相望。分为崖州、振州、儋州三洲之地,传闻也是蛮夷之地,当地土著人会吃人,但是据臣考察,此地天气炎热,也是适合种植庄稼。若是加以利用,也是可以成为大唐的一个粮仓。还有流求大岛也是如此。”陈光蕊赶紧说道。

    卢照辞连连点头,陈光蕊所说的三洲,正是后世处在海南岛上,一直到明朝的时候,海南岛也是没有全面开发,但是当地的土地确实是适合种植,在后世,海南还是粮食的研发基地。陈光蕊所说的这一切,在这个时候,并没有被发现,若非陈光蕊专门研究这些问题,恐怕也很难被发现。而卢照辞虽然知晓,可惜的是,他实在是太忙了,哪里能想到那么多。

    “那你怎么看?”卢照辞点了点头,说道:“江南开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朕花了这么长的时间,也不过如此而已。”

    “陛下,臣以为,依靠江南本地的百姓自然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对江南进行开发,壮大江南的实力,臣以为可以对江南进行移民。”陈光蕊紧接着说道:“关中经过多年的发展,朝廷的官员大多在此,买房置地,关中的百姓手中其实并没有多少的土地,但是关中人口众多,这也是长安粮价居高不下,有些年间,陛下还要前往洛阳的原因,因为关中的土地已经完全没有可以扩大种植粮食的地方了。如此下去,百姓们只有继续困苦下去,所以臣建议,将关中之民迁移一部分到江南去。”

    “嗯!”卢照辞点了点头。自从秦朝至今,关中、河北一直是中原王朝发展的重中之重。后世所出现的黄河也是因为如此,才会造成水土流失等情况,关中的过度开发,使的关中越来越贫瘠。国都所在乃是帝国的中心,帝国之中,世家大员纷纷云集京师,在京师的周围,就会出现大量的农庄,这些农庄就是这些达官贵人们所拥有的,有了农庄就会有土地兼并的事宜,然后许多百姓们都会失去土地,最后就是吏治崩坏,朝纲混乱,百姓们纷纷揭竿而起,起兵造反,王朝最后也会随之灭亡。

    这几乎是一个死结,任何一个王朝都不可避免的。卢照辞从来就没有想过自己建立的王朝会是千古不朽的,永远存在的,他既然能推翻别的王朝,那到了自己的后代,自己的王朝同样也有可能被其他人所推翻。卢照辞唯一能做的就是建立好制度,如何尽可能的延长自己王朝的寿命。仅此而已。

    土地兼并是任何一个朝代都会出现的,就是在新世纪,土地问题仍然是一个大问题,任何一个起兵造反的人,都会打着一个旗号,那就是“均田地”。以获取大部分人的支持。可以说,土地兼并就是一个帝国衰亡的先兆。

    如今的关中就是如此,尽管卢照辞禁止土地买卖,但是在民间,仍然还是有不少的老百姓手中无田,只能租种地主的田地,这样一来,就要承担双份租子,百姓生活也就困苦不堪,而那些地主士绅们却是赚的一个钵满盆满,最终倒霉的还是朝廷和老百姓。如何能使的天下百姓都能耕者有其田,也是历代的开国皇帝所要考虑的问题。

    “移民能行吗?”卢照辞望了望岑文本一眼,说道:“从关中迁徙百姓去江南,路途遥远,这些百姓们能承受的住吗?”

    “那就只能是朝廷来贴钱。”岑文本皱着眉头说道:“朝廷贴钱,然后命有司官员在江南丈量无主的土地,或者是在合适的地方,鼓励百姓自行开荒,三年内上交一定的租金,第三年,土地就归开荒者所有。想必关中的许多百姓都会愿意前往的。如此一来,不过二十年的时间,就足以让江南富裕起来,使的关中的土地兼并问题得到缓解。”岑文本并没有说能解决关中的土地兼并问题,而只是仅仅是说缓解土地兼并问题。

    “二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关中的人口又能增加多少?”卢照辞嘴角露出一丝苦笑来,摇摇头说道:“土地有时尽,但是人口却是无穷无尽的。”在新时代,有些老百姓手中虽然是无地,但是他们可以有无数种生存法门,经商、当官、入伍等等都是可以的。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是不一样的。所以陈光蕊的计策也只能是缓解土地兼并问题,但是却不能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唯一能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一方面大唐军队不断的开疆扩土,进行移民之事,损人而利己,将其他国家的土地纳入自己的版图之内,让本国的百姓耕种,这将走自己的路,让其他人无路可走。而另一方面,就是鼓励商业。鼓励商业的发展,转移那些地主、士绅们的注意力,购房置地几乎是华夏几千年的封建老思想,因为购房置地是不会贬值的鹅,经商却是有可能亏本的,所以有钱人都用自己的钱来买地。而老百姓却是因为各种原因将自己手中的地卖掉,失去土地的老百姓却是越来越贫穷了。

    一旦商业发展,这些地主富商们将自己手中的闲钱都用来经商,这样一来,老百姓耕种土地,提供粮食等物,而商人经商。各司其职,或许能在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就算是解决不了,也比大唐军队不断的征战,这一条腿走路要好的多。

    “窦义还是户部的郎中吗?”卢照辞忽然问了一句。

    “正是。”岑文本神情一愣,赶紧说道:“窦义根据吏部考功司的考评价是三年的中下,勉强能留任户部郎中。”

    “窦义也算是有功之臣,难道他真的是三年的中下吗?”卢照辞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之色来,说道:“长孙无忌倒是好眼光啊!堂堂的一个长安城的首富,投入宦途,居然得了一个中下,真是不会当官啊!”

    “陛下,窦义此刻已经不是长安城的首富了。”魏征想了想,忽然轻轻的说道。

    “哦!长安城这些年发展不错,窦义却是一心扑在宦途上,难免没有经历照顾自己的生意,其子到底是经验不足,被人取代了首富也是正常的。”卢照辞闻言一愣,转眼就笑呵呵的说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若是不努力,自然会被别人赶上的。经商和朝廷一样,都是要不断发展的,窦义在这方面还是差了一点。”

    “陛下,倒不是窦义自己的缘故,而是他人的缘故。”魏征猛的大声说道:“当年窦义是何等的风光,西市之中,大部分的酒肆、茶庄、米市等等都是窦义所有,但是如今,陛下可以到西市上去看看,又有多少是窦义的呢?早就成为他人所有了,甚至连窦义的那栋极大的宅子也有可能为他人所有。”

    “这是为何?可是窦义经营不善?”卢照辞面色一变,望着众人,却见众人脸上都露出一丝异样的眼神来,各个低着头不说话。

    “陛下,恐怕您还不知道吧!窦义的资产大部分都已经不为他所有了。”魏征嘴唇颤抖,说道:“陛下可以去看看,长安城内的那些商铺有多少如今还是归原来的主人所有,就算为他所有,但是也仅仅是在里面占据一小部分而已。”

    “那其他的部分呢?”卢照辞缓缓的站起身来,望着魏征说道。他面上露出一片乌云,双目中寒光闪烁,死死的盯住魏征,还有岑文本等人。

    “多为世家所购买,多为朝中的那些官员们所购买。官员自身或许不会去经商,但是官员的家属呢?官员家的下人们呢?他们会插足其中,利用官员们的权势,伸入其中,只要是有利润的地方,他们的黑手无处不在。”魏征冷笑道:“试想,那些百姓们,那些商人们,手中无权无势,又如何和那些世家子弟相比较呢!随便一个栽赃嫁祸就能使的对方关门倒闭,所谓破家的县令,灭门的令尹多是如此。更为恐怖的是,这些人手段高超,所做的一切都是光明正大,有理有据,根本不怕国法的追究,朝廷就算明明知道这其中有猫腻,明明知道这里面有问题,但是却是双方自愿而为之,根本不能给对方治罪。”

    “自愿为之?”卢照辞脸上现出一片惊疑之色,但是很快就明白了,官商勾结无处不在。看上去,这些人加自己商店所得付出了一大部分,但是实际上,他们所得到的小部分远在以前所的之上。但是真正倒霉的仍然是老百姓,还有朝廷。官商勾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双方自愿勾结在一起,却不触犯国法,就算朝廷知道了又能怎么样呢?根本就不能治他们的罪。想必窦义的生意之所以做垮了,就是因为官商勾结的缘故,加上他此刻身处官场之上,难免有照顾不周的地方。才会造成今日的局面。

    “臣也曾有所听闻,但是却也无可奈何,这是臣的失职。”岑文本轻轻的说道:“所以刚才陈大人提出的移民之举,臣是赞成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关中的土地兼并进一步加剧。使那些失去土地的老百姓重新得到土地。”房玄龄等人也点了点头。

    “此事朕会认真考虑的,你们先下去吧!”卢照辞皱了皱眉头,挥了挥手说道:“太子先留下,你们先下去吧!”岑文本等人闻言相互望了一眼,却是不敢怠慢,赶紧退了下去。整个大殿内,只剩下卢照辞父子二人。

    “承烈,你知道这件事情吗?”好半响,大殿内才传来卢照辞那幽幽的声音,声音之中,听不出有任何的喜怒之色。却是毫无感情。

    “儿臣刚刚才知道。”卢承烈摇了摇头,想也不想的说道。

    “那自然是好的。”卢照辞点了点头,说道:“这些人倒是好胆,以天下之力养活他一人,倒是让朕没有想到。想来这个时候,整个长安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