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鲁门接任总统后就悲哀的发现,就算是美军东海岸的所有造船厂产能大开,所建造的运输船吨数,也赶不上在大西洋中被盟军潜艇击毁的总量。这一情况,在王以哲指挥的大联盟南非方面军放弃大军团夺地战术,而是直接长途行军,越过刚果和喀麦隆,直接进尼日利来,攻占尼日尔河流域,在法国的殖民军队手中夺下哈科特港后,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大汉皇家海军的东风级aip潜艇,因为吨位过大,无法如德国u潜艇那样利用洋流停机偷渡。而其他型号如西风级等没有安装aip系统的潜艇,又无法应对美国越来越多的护航船只。最近的一个月内,共用四十多艘德国u潜艇被英、美的护航船击沉。
大量护航航母的参战,以及空中反潜力量的增加,使得u潜艇的袭船战变得越来越困难。先进的声呐、磁力探潜仪以及刺猬弹的应用,尤其是美国p…3“猎户装”反潜巡逻机的出现,让无法长时间下潜的u潜艇活动空间逾来逾小。
依靠在老式涡轮螺旋浆客机“依列客特拉”基础上,设计研发的p…3“猎户座”反潜巡逻机,协约国将空中巡逻的范围扩大到北起格陵兰、南到弗里敦,在大西洋所有基地周围800海里以内都可得到远程轰炸机掩护。
p…3a型“猎户座”出现后,配以护航航母上大量装备的s…2“搜索者”巡逻机,共同承担起了大西洋航线上的反潜护航任务。
“猎户座”参战的第一个月,邓尼茨就不得不将在大西洋上活动的德国海狼们撤走,转移到亚速尔群岛西南海区活动。因为在这一个月内,德国潜艇与英美商船的损失比是41比34,德国海军司令几乎是在几十天内,就丧失了手中三分之一的海下力量。
德国元首不得不再次给汉皇发电,邀请大汉皇家海军加入大西洋袭船战,并强烈要求汉国转让其aip潜艇技术。
钟义给其的回电是:请有着光荣传统的德国再坚持一段时间,皇家海军的潜艇已经出发。
这封电报有些打脸,不过却又让小胡子说不出什么来!
什么叫光荣传统?一战时公海舰队自沉,二战是被人家英国堵在波罗的海根本就出不去,唯一闯出去混荡一圈的俾斯麦号还让人家击沉了!你说骁勇善战也比“光荣传统”强吧?
不过aip潜艇技术目前是汉国一家独有,德国也早就开始研发此类系统,但在水下燃烧和燃气再循环等技术难点上卡了壳,迟迟不能投入生产。
邓尼茨现在几乎每天都要给元首办公室打几个电话,询问aip潜艇技术的引进情况。心高气傲的小胡子也只好捏着鼻子,忍了汉皇这个半嘲半逗的“光荣传统”!
不过汉皇也没有食言,大西洋上的袭船战,对于非洲战场上数百万大军对决,意义重大。在地中海航线基本被盟军控制之后,在失去了非洲的一系列殖民地之后,美国的物资援助对于英国就等同于续命丹。
如果能够有效的破坏大西洋海上交通线,那么在非洲的一百多万协约国部队就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这种际遇想必隆美尔最是深有体会。
当你连反击时的坦克油料都无法保证时,别说是“沙漠之狐”了,就是沙漠之神也玩不出什么花样来吧?
随后发生的比斯开湾猎潜战,德军潜艇被装备先进雷达和磁力反潜系统的p…3猎户座及其他自英国起飞的岸基飞机,利用夜间攻击,共有28艘各型号u潜艇被击沉,制造了“比斯开湾潜艇大屠杀”,迫使邓尼茨不得不暂时放弃了比斯开湾潜艇基地。
这更坚定了大汉皇家海军潜艇部队加入大西洋袭船战的决心。钟义在卫青阁的战时军委员会议就曾说过:“美国巨大的工业潜力不能小视,绝不能多国部队以喘息的机会。在英国投降之前,大西洋袭船不仅要打,还要更大规模的打。德国人坚持不住了,我们来!”
王以哲的南非方面军放弃了在中部非洲与英法等殖民部队的纠缠,长途行军,攻进尼日利亚的战役,正是陛下要扩大大西洋袭船战策略的一部分——汉军的潜艇,需要在大西洋上有自己的基地。
而这个基地,北大西洋没有意义;在欧洲大陆附近,因为直布罗陀横亘中间,也无法满足潜艇部队的需要。那这个基地,只有在西非。
陛下与海军司令张峥商议良久,在征求了海军潜艇部队方面的意见之后,最后确定在了几内亚湾。中、南大西洋数量众多的海盆地,正适合潜艇部队活动。而几内湾外边的几内亚海盆,使得吨位较大,不适合潜水区作战的东风级可以随时进入深水区。
尼尔河入海口的哈科特港,在法国占领尼日利亚期间,就曾作为西部非洲的重要港口,港口设施比较齐全。被派住大西洋作战,并已被陛下任命为“皇家海军大西洋舰队司令”的林杰,一眼就相中了哈科特港,作为其手下三十艘东风级aip潜艇的母港。
林杰,帝国皇家海军北部舰队上庸号潜艇的艇长,在地中海海战中,指挥上庸艇击沉美国cv…4游骑兵号航空母舰,在新年时帝**新一轮授衔中,被晋升为大校军街,出任大西洋潜艇编队指挥官,至于那个“大西洋舰队司令”,当然是大家开玩笑的。
帝国还没有大西洋舰队的编制,在大西洋上,也只有这三十艘东风级潜艇的存在,所以称林杰为“大西洋舰队司令”,倒也不为过。
只是,在这个时候,没有人想到,林杰正式成为帝国大西洋舰队司令的那一天,真的没需要太久。
没有想到的还有在新年就奉命回长安述职的各大战区主要指挥官们。
1943年1月1日,大联盟各国人喜迎新年之际,在卫青阁龙骧大礼堂,在巨大的五爪金龙图的前面,有二十四位帝国新晋上将正在激动接受汉皇亲自主持的授衔仪式。
汉皇新手将他们军装上的金黄色两星肩章换成了三星的,这意味着他们成为了新一批的帝国上将军。
这二十四人中,不仅是包括了大汉十三军以及近卫军团、海岸军团等本土军队的将领,还有相当比例的帝国殖民区部队的高级军官。
用陛下的话说就是:同为大汉帝**,同样在金龙旗的指引下英勇战斗,他们当然有资格获得晋升。
所以,在二十四新晋帝国上将军中,就出现了个子矮小,肤色较黑的南洋军第3军团苏铁托将军、第1军团林西格将军等人的身影。南洋总督钱志豪在南洋推行的去西存汉措施相当给力,这些最先融入汉人社会的南洋军军人们,率先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汉人习惯的两或三个字,姓氏也是根据原姓氏转为发音相近的汉姓。这让钟义想起了在中华,清廷倒台之后,满人改名的过程,与南洋现在的情况何其相似?
当然,在新晋的上将军中,还有一个相当特殊而又在帝**内部引起许多争议的人物,那就是前苏联红军外贝加尔军区司令员科瓦廖夫。作为西伯利西总督府推荐的人选,统领近百万远东王国、撒哈王国以及埃文基王国联军的科瓦廖夫绝对有资格是晋升上将的人选之一,只是因为其苏联红军的出身,才引起了很多的争议。要知道活捉科瓦廖夫的陈庶康将军也只是在这一期才晋升上将的。
一场战役,打了胜仗的和打了败仗被俘的,同时晋升上将,这是不有点扯?虽然都明白陛下为殖民区军队将领授衔,是政治需要,是加强帝国殖民区统治的需要,可是,几乎都在新晋上将行列中的大汉十三军军团长们,心里都有那么一点点不舒服。
第301章 金龙吐珠
看到这个架式,钟义暗自庆幸,得亏授衔前的战时军委准备会议上,自己没有独断专行。如果按照自己的想法,将石原莞尔等日本将领也召回长安,参加授衔仪式,这帮大爷们还不得当场就开骂呀?
话说虽然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等日本军官在侵华战争中,曾对中国人民犯下累累罪行。可在日本投降后,加入东瀛军的近百万日军,在与苏联红军的作战中,依旧表现出了值得称道的战斗力。尤其是一些在汉军将领所认为的缺乏技术含量的战斗中,东瀛军与“灰色牲口”的正面对决,丝毫不落下风。
雅库茨克会战、图拉会战等一些堪称绞肉机的战役中,东瀛军还有科瓦廖夫指挥的西伯利亚白军都付出了重大牺牲。光是在残酷的图拉巷战中,石原莞尔指挥的东瀛军三个军团,就伤亡了近十万人,占参战日军人数的三分之一。还有正在进行中的托木斯克和新西伯利亚大会战,坂垣征四郎指挥的东瀛军四个朝鲜军团和两个日本军团,承担了阻击红军增援部队的任务。
在鄂毕河沿岸,擅攻不擅守的坂垣征四郎几乎是用人命堆起了一条血色防线,让新上任的西伯利亚军区司令铁木辛哥元帅彻底失去了翻身的机会。
兵败哈尔科夫之后,红军中不多的老牌元帅铁木辛哥算是带罪立功,出任西伯利亚军区司令员,以整合收拢被打散的远东方面红军部队。
可惜,在哈尔科夫遇到不世出的德国名帅曼施坦因后,红军老帅再次遇到了日本少有的战术天才坂垣征四郎,无奈受阻于鄂毕河防线。
直到罗斯托克守军命悬一线,苏联第四大工业中心新西利伯亚已经陷入盟军重重包围之中,他这个西伯利亚军区司令员,居然连鄂毕河都没有渡过去。对此失望至极的斯大林在顿河前线将崔可夫调往东线,火线换下铁木辛哥,从此,这位老帅再也没有获得独自领军的机会,直到苏联认怂,与德、汉两国分别签订莫斯科和新西伯利亚停战协议时,才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就连远东战区总指挥叶为洵也承认,远东战区的数场大战,东瀛军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甚至在给陛下的密报中,叶为洵坦承:如果没有东瀛军,那么帝国在远东战区再投入五个军团,也未必可以将战线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