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高科技军阀-第3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党的同志们遭到了很大的损失,但不要紧,**的火种还在,我们要坚信,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捷尔任斯基看着张雅婷说道,“而你坚信这一点,克里斯蒂娜同志,所以一直没有放弃,而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听到敬爱的捷尔任斯基同志亲口说出这样和蔼可亲的夸奖的话,张雅婷虽然想要极力的保持镇静,但因为激动的关系,身子仍然不由自主的微微的发起抖来。

    同大多数肃反委员会的初期领导人一样,捷尔任斯基也不是俄罗斯人。他1877年出生于一个波兰地主知识分子的家庭,幼年时他把自己的志向定为当一名大主教的神父。但还是在中学时他就又迷上了马克思主义,并在1895年加人了立陶宛社会民主党。一年后他放弃了学业,目的是“向人民学习,和他们更接近”。后来他说,他很快成了一个“能接近普通大众的成功的宣传家,比如在群众集会上,晚上在小客栈里和其他一些有工人聚集的地方”。捷尔任斯基称自己是“民族主义者的死敌”。1900年,他成了波兰和立陶宛社会民主党的创始人之一,该党领袖是罗莎?卢森堡。这个党不是主张波兰独立,而是主张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以及同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进行合作。任何一种形式的折衷对捷尔任斯基来说都是不能容忍的。捷尔任斯基曾经不止一次的说道:“我不能用自己的一半去恨,一半去爱,我不能只奉献出灵魂的一半,我要么贡献出我的一切,要么什么也不付出。”;

    在经过了20年的囚禁(其中有11年是在监狱中度过的)、多年的流放、飘泊和三次逃跑之后,捷尔任斯基终于获得了自由,并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先是以波兰和立陶宛社会民主党代表的身份,而后他在1917年夏的党的代表会议上被选入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后来捷尔任斯基又积极参加了十月**。

    在担任肃反委员会主席一职的第一年,捷尔任斯基工作、吃、住都在卢比扬卡自己的办公室里。因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严于律已的作凤,他得了“铁费利克斯”的绰号。

    捷尔任斯基及其领导的肃反委员会,同反**斗争的主要手段是1917年12月20日经人民委员部认可的,即“没收财产、迁移、吊销供应证、公布人民敌人的名单,等等”。而恐怖手段则成了肃反委员会的主要武器。列宁没有**后他所面对的反对势力的规模会如此之大,他很快便意识到,为了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建立一个“有组织的专门暴力体系”。“在阶级斗争中,布尔什维克不能局限于过去对资产阶级的法律制度和道德的理解。”列宁认为,1871年巴黎公社这个十九世纪最伟大的**起义之所以失败,其主要原因在于起义者将过多的希望寄托于和解上面,而使用的暴力太少。不善于用**资产阶级,结果是埋葬自己。列宁严厉批评了“知识分子对死刑的偏见”。他认为,人民群众有更健康的理智。早在1917年12月,列宁就赞成人民群众自己去主持审判(“街道法庭”)那些“投机分子”。他千方百计鼓励那些反对“阶级敌人”的行动,包括恐怖行动。

    捷尔任斯基并非是个天生残酷之人,和列宁一样,他确实是由于对自己出身的阶级的一种意识形态上的仇恨而热血沸腾。他对妻子说,他教育自己要“毫不手软”地保卫**。他告诫自己的助手们:“我们不是在对个别人作战,而是在将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消灭。在调查时你们也勿需寻找证据来证明被告在行动上或言语上是否反对苏维埃政权。你们要问的第一个问题应是:他是属于哪个阶级的?是什么出身?受过什么教育?从事过什么职业?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可以确定被告的命运。‘红色恐怖’的意义和内涵就在于此。”

    捷尔任斯基及其助手走向“红色恐怖”不过是因为这种手段是阶级斗争的客观需要。而肃反委员会的一些成员,尤其是各个地方上的成员,他们却以这种残酷的权力为乐,并不珍惜这种手段所具有的崇高的意识形态意义。

    除了搞恐怖活动,肃反委员会在同反**的斗争中也常使用间谍。虽然捷尔任斯基曾反对使用奸细这种沙皇时代的作法,但很快他自己也成了这方面地道的专家。在1918年初,肃反工作人员就经常采取派遣间谍这样的行动。“严酷的阶级斗争形势要求尽快行动,捣毁反**巢穴。任何一步失误都有可能付出肃反工作人员的生命,但勇敢和忠诚是他们天生的品质。”一些肃反工作人员假称自己是过去沙皇军队的军官,“很快就打入敌人的内部,揭露了白俄地下组织的许多成员,并弄清了他们秘密接头的地点”。在很短的时间里,几万名隐藏在莫斯科及周边地区的白军分子便被肃反工作人员查清并在赤卫队战士的配合下被彻底肃清。肃反委员会对付布尔什维克的敌人的有效手段,就是相当完善的恐怖手段和派遣间谍的技巧。同时,肃反委员会还对国外政府机构最广泛的间谍渗透。在1918年至1920年的国内战争期间,恐怖活动和派遣间谍的行动有了很大的发展。

    和列宁一样,捷尔任斯基也是一个精力旺盛、充满激情、特别能工作的人,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他既愿意牺牲自我,当然也不在惜牺牲他人。

    “你没有在意个人的牺牲,所以才取得了成功。”捷尔任斯基接着对张雅婷说道:“你从未顾惜过自己,这就是你的所在。”;

    “是,捷尔任斯基同志。”张雅婷点了点头,稍微挪动了一下身子,说道。

    “我们的目标是根除上所有的不公平和犯罪,有朝一日,战争和民族仇恨会永远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所以现在尽管在中国工作的同志们付出了很大的牺牲,但却是值得的。”

    捷尔任斯基看到张雅婷显得有些拘谨,笑着说道,“‘我想拥抱全人类,向她倾注我的爱,温暖她,洗净她身上现代生活的污垢。’知道这是谁说的吗?”

    张雅婷有些迟疑的摇了摇头。

    尔任斯基指了指自己的鼻子,笑了起来。

    听了捷尔任斯基的回答,张雅婷也笑了起来。

    “好了,现在和我说说那位杨朔铭将军吧。”捷尔任斯基说道,“你的报告我看过了,我现在想要知道一些报告上你没有写到的东西。”

    “您指什么?捷尔任斯基同志?”张雅婷问道。

    “这个人给你一种什么样的印象?”捷尔任斯基看着张雅婷的眼睛,说道,“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更多到,地址

(三百零二)“红色之剑”的决断

    。。

    张雅婷想了想,便将她所了解的关于杨朔铭本人的信息如实的向捷尔任斯基做了汇报。

    “……他虽然很多时候都以军人的面目出现,但他其实是个非常温和、谦逊、彬彬有礼、低调的知识分子,他给人最大的印象是永远的平淡从容和任劳任怨,他因此被人认为是个难以捉摸的人,但并不缺乏个性甚至主见。他的眼睛总是给人一种充满自信的感觉,仿佛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打倒他……”

    张雅婷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捷尔任斯基的反应。捷尔任斯基坐在椅子上,凝神倾听着张雅婷的叙述,脸上现出专注的神情,他不时的微微点着头,偶尔他会在她停顿的时候,提出来一两个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提得恰到好处,并不影响张雅婷的叙述和思路。

    “……这个人应该是出身富裕的家庭,他在江西和北京都有属于自己的豪华住宅,他喜欢漂亮富有的女人,他正式的妻子现在一共有两位——哦,不,应该是三位,一位是江西地主家庭出身的女儿,一位是富商阶级的女儿,听说他刚刚在突厥斯坦又娶了一位当地部族首领或是有名望人士的女儿……”

    “那就是说,这个人其实是很贪图物质享受的。”捷尔任斯基听到张雅婷说到这里,点了点头,“这和一些混进我们**队伍当中的某些人很象。”说到这里,他那双深陷的眼睛突然闪过一丝阴冷的光芒。

    捷尔任斯基出身小贵族家庭,他的身材挺拔修长,面容清矍消瘦,留着一撮山羊胡子、工作时戴着夹鼻眼镜,他平时和人说话都是彬彬有礼的,一幅标准的贵族知识分子形象。只有他的那双眼睛能暴露他的身份,曾有人这样形容他:“那双深陷的眼睛闪烁着狂热信仰的冰冷的光芒。他从来都不眨眼,似乎他的眼皮是瘫痪的。”在很多人眼中,捷尔任斯基堪称完美的布尔什维克。他从不贪图物质享受,愿意和劳苦大众同甘共苦。象列宁等知识分子领袖,流亡海外时就从来就不缺钱花(更别说还有“德意志孔雀”威廉二世的大把资助),而由工农出身在国内成长起来的很多布尔什维克,在**胜利后很快便开始追求生活品质,而捷尔任斯基却和他们不一样,和其它的布尔什维克领袖们不同,他只有办公室,没有家,他长年只在办公室工作和生活,他从不看戏,也不看电影,对他来说,生活下去只需要三样东西:面包、清水和工作。

    “大多数中国官员的生活都很奢侈腐化,这也是中国始终不能真正强大起来的原因,大量的财富都被这样的白白浪费掉了。”捷尔任斯基象是自言自语的说道,“也许这个人,并不如我以前所想的那样可怕。”

    “和吴佩孚将军相比,这位杨将军似乎要差一些,虽然他在两次针对日本人的战争中表现得很不错。”捷尔任斯基接着评价道,“吴佩孚将军是具有中国古老传统和荣誉的军人,但这位杨将军明显不是,他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了很强的功利性。”

    “吴佩孚将军虽然是一位传统的军人,但他的思想却很激进,在中国的劳工和学生展开罢工和示威游行时,他不止一次的对他们表示了支持。”张雅婷说道,“而这位杨朔铭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