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焉没想到蔡邕竟然知道寒月,点了点头道:“蔡中郎难道也知道寒月?”
蔡邕说道:“没错,这组织隐秘的很,知道的人并不多,老夫多年之前曾经有幸在这组织中从事,之后与组织中人政见不和,离开了这个组织……”
陈焉道:“王允大人也是这组织的一员,可如今为何与你为难呢?”
蔡邕叹了口气,说道:“唉……当年这寒月组织中分有两派,一派主张激进,一派主张保守,我和王允,正是这两派的代表。”
陈焉这才恍然大悟道:“难怪你们两人都是忠于大汉,却又闹到了这个地步,原来早就政见不和。”
蔡邕点了点头,继续道:“其实也怪我俩脾气都很硬,谁也不服谁吧……”
说到这里,陈焉忽然问道:“那寒月组织如今的首领是谁?”
蔡邕有些疑惑,问道:“咦?你难道不知道么?首领自然就是召你入组织的人了?”
陈焉听罢,吓得张大了嘴,低声自言自语道:“貂蝉?寒月组织的首领竟然是貂蝉?王允的义女貂蝉竟然是寒月的老大?我的天……”
蔡邕似乎并未注意到陈焉的表情变化,继续说道:“言归正传,这次龙脉之事,我也受太师所托明察暗访了一番,发现至少有两个势力与摧毁龙脉有关。”
陈焉连忙打起精神,仔细聆听。
蔡邕继续道:“据我所知,其中很大一个势力便是南方的丹鼎教。丹鼎教如今在掌教真人左慈的带领下壮大的很快,而几年之前更是大举北上,似乎便是为了摧毁龙脉而来。”
陈焉点了点头,说道:“另一个势力呢?”
蔡邕摇头道:“另一个势力人数很少,却各个是精英,我安排了不少细作去调查,却并没有找到太多蛛丝马迹……小道长,你知道什么消息么?”
第074章 难解谜团
陈焉自然知道一些消息,当即便说道:“这个组织的领导者,很有可能是南华老仙……”
听到这里,蔡邕忽然露出不信的神色,皱眉问道:“南华老仙?世上真的有这人吗?”
陈焉没想到见多识广的蔡邕都并不确定是否有此人存在,而自己也只是推断李儒的师父便是南华老仙,当即便将偷听到的李儒和丹鼎教的对话转告了蔡邕。
蔡邕听说李儒竟然是董卓手下的内鬼,微微有些诧异,说道:“这李儒竟然是个内鬼,他倒真是隐藏的很深,对了,你说高顺是丹鼎派的人,这是真的么?”
陈焉点了点头。
蔡邕说道:“这事倒很棘手。高顺自从跟随吕布以来一直忠心耿耿,相对来说你却只是刚刚才加入了他们,虽然你知道高顺是内鬼,但吕布未必会轻易相信你,此事还是从长计议吧。”
陈焉知道蔡邕所说不错,点了点头。
蔡邕又道:“至于南华老仙,兴许世上当真有此人吧。当初便有传言,张角乃是得到了南华老仙传下的三卷《遁甲天书》,才得以迅速增强实力,以至于后来发动叛乱的。”
陈焉低头长叹道:“这么说来……这南华老仙乃是个反动分子了……鼓动张角叛乱,如今又毁掉龙脉,他似乎很想让天下大乱……”
蔡邕点了点头,说道:“嗯,如此看来,龙脉被毁一事,主谋便很可能是他了。”
陈焉细细思索,忽然想起张角在山洞中对自己所说的话,脑子一转,问道:“对了,蔡中郎,你可知道为何于吉与张角两人会结下梁子么?”
蔡邕道:“张角曾经是太平教中的一员,太平教素来主张天下太平,是个良善的教派。后来张角自恃武功强横,带着两个弟弟破教出门,创立黄巾教,还要推翻大汉天下,自然是违背了太平教的教义,因此于吉才会挺身而出,剿灭张角。”
陈焉这才了然,原来于吉这家伙是个正义使者。
陈焉又问道:“那你可曾知道张角有个徒弟么?”
蔡邕摇了摇头,说道:“张角徒子徒孙遍布天下,我怎会个个都知道。”
陈焉眉头皱起,叹了口气。
转眼时候不早,蔡邕用过蔡文姬带来的饭菜,便有些困乏了。陈焉不好再多打扰,只好决定暂且告辞,改日再来拜访。
临行之前,蔡邕忽然叫住陈焉,脸上露出尴尬神色,低声道:“小道长,老夫与你相见,也算缘分,有个不情之请,不知道你能否答应?”
陈焉看着蔡邕,忽然觉得他眼神中露出绝望的神采来,不解道:“蔡中郎为何这般客气?”
蔡邕低声附耳说道:“我觉得我恐怕挨不过这个坎,我唯有小女昭姬一人放心不下,想托付给小道长你……”
陈焉大惊失色,没想到只是初次见面,蔡邕就要托孤。何况蔡文姬又是个温柔的美人。难道陈焉自然而然有一种令人信任的魔力么?
蔡文姬则并未听到二人悄悄说话,有些不解,问道:“父亲,你们在说什么?”
蔡邕连忙摇头道:“没说什么,仍是在说龙脉之事。”
陈焉见蔡邕语重心长,不好拒绝,只好点了点头。
蔡邕忽然对蔡文姬说道:“昭姬,这些日子父亲不在家,你一个女孩子家多有不便,我让陈焉小道长多帮助帮助你,他是可信任的人。”
蔡琰连忙点头施礼道:“如此便麻烦陈大人了。”
陈焉万万想不到这一趟天牢的旅行竟然多了个女伴,当即连忙回礼道:“不碍事不碍事,我与蔡中郎一见如故,这点小事,何足挂齿?”
蔡邕看陈焉答应,这才放下了心,说道:“好吧,时候不早,你们早些回去吧。”
陈焉便和蔡文姬一同告退出去。
一路上陈焉望着蔡文姬清瘦的身影,不由得想到历史上蔡琰之后悲惨的命运。
因为蔡邕日后惨死,蔡文姬在这乱世中自然也失去了依靠,而后被匈奴掳走。
陈焉实在不忍心让这么一位才华横溢,温柔貌美的奇女子流落异乡,当即便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好好保护蔡文姬。
东汉太平教起源附注,以下内容源自网络:
【太平道因《太平经》而得名,约发生於东汉灵帝的熹平(公元172……178)时,由河北巨鹿人张角所发起。最初,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收养徒弟,跪拜认错,符水咒说以治病,病者多愈,百姓信仰。太平道最初的起因,也和于吉、宫崇的太平青领道有关。汉顺帝时,琅邪宫崇向朝延奉献其师于吉於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太平青领书》,共一百七十卷,内容以阴阳五行为主而多巫觋杂语,朝廷以其妖妄不经而收藏起来,後来张角得到此书,利用其中的宗教政治思想,创建起太平道。张角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传播,十几年间道徒达到数十万人,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都起来响应,於是建置了三十六方,大方万馀人,小方六七千,各立将帅。又打出口号说: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到中平元年(公元184),张角便利用太平道这一宗教组织发动起义,此即历史上有名的黄巾起义。当时三十六方一起发动,以黄巾为标帜,张角称天公将军,张角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宝弟张梁称人公将军,烧毁官府,攻占州郡,京城震动。黄巾起义遭镇压而失败,张角病死,其弟阵亡,太平道从此也就传授不明。太平道信仰中黄太一之神,奉持《太平经》,建立有宗教与军事合一的组织方;和五斗米道一样具有较浓的巫教色彩;崇尚黄色,头戴黄巾,身穿黄服。这些是太平道的宗教特徵。後世民间秘密宗教……明教,尊张角为教主,表明太平道仍有影响。】
第075章 汉宫秋月
外面小雨不停,蔡琰与陈焉两人同乘一伞,在长安街道上慢慢走着。陈焉刚刚认识蔡琰,场面有些尴尬,有一搭没一搭的和蔡琰搭着话。
好在蔡琰很有教养,不管陈焉说出什么话来都温文尔雅的回应,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陈焉忽然觉得,比起骄纵的董白和高傲的吕玲绮,蔡文姬实在是个难得的好女子。
两人漫步雨中,蔡文姬忽然抬头说道:“这天空中的雨水,不知是何处而来,竟下的这般惬意。”
陈焉随口答道:“这些乃是江河湖海中的水经由阳光照射之后化为水汽,再凝结成云,然后才有了雨。”
蔡文姬没想到陈焉如此回答,微微一怔,说道:“水汽?便是烧水时所产生的水汽么?”
陈焉点了点头。
蔡文姬又道:“那你说云乃是水汽凝集而成?”
陈焉见蔡文姬感兴趣,便又点了点头,丝毫不在意自己将未来世界的科研结果拿到古代来卖弄。
蔡文姬凝神思索片刻,说道:“这一想法当真有趣,我还从未听人说起过,只是为何有白云乌云之分呢?”
陈焉便继续解释道:“水汽并非全透明的,贴近大地的水汽就是雾,而飘在空中的即时云。若是云中的水汽太密了,就会遮挡住阳光,显得阴沉黑暗,也就是乌云了。”
蔡琰仔细琢磨陈焉的话,过了一会,终于点了点头,笑着说道:“陈大人,您见解独到,十分有趣,没想到您竟这么渊博。”
陈焉心想:“我只不过是未来穿越回来的罢了,哪里能叫渊博。”但面上不好说破,只好谦虚道:“姑娘谬赞了。”
正说着,蔡琰指着路旁一处小小院落说道:“小女便住在此处,大人若不嫌弃,还请进来一叙。”
陈焉望去,只见这小小院落不仅地理位置很偏僻,还有些破旧,倒有些像四合院的感觉。没想到堂堂蔡中郎竟然住在这种简朴的地方。
但美女邀请,陈焉自然不会拒绝,当即微笑点头,跟着蔡琰一同进了这方院落。
这院落中的道路并不宽阔,陈焉与蔡琰并肩而行的话必须要紧紧挨着。蔡琰与陈焉挨得很紧,并未觉得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