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醉枕江山-第1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蓝金海道:“卢宾宓此人精明强干,又是他一手创建了继嗣堂。在继嗣堂中根基深厚、党羽众多,他又有卢阀阀主继承人的身份,来日一旦以继嗣堂宗主的身份接任卢阀阀主,结果可想而知。

    就算七大世家不容许他以继嗣堂宗主身份兼掌卢阀,那么他也可以安排一个亲信掌管继嗣堂,到时候以卢阀的势力再联手继嗣堂,卢氏必将成为七宗五姓第一人!

    只要这个格局不变,卢氏就可以一直坐稳这个位置,这个结果是其他各大世家所不愿意见到的。所以公子对抗卢公子,何尝没有其他各大世家的暗中支持与配合呢。可这恶人却都让公子做了。”

    沈沐笑道:“替我打抱不平么?不管怎么说,获益最大的毕竟是我,再说,借着掀倒卢公子之势,我不是还顺手脱离了七大世家的掌控么。就凭这一条,我这个恶人便做的不冤枉。”

    沈沐笑吟吟地拿起第二份密报。仔细一看。却不禁深深地蹙起了眉头,这份密报是关于显宗的。沈沐把密报仔细地看了一遍,递给蓝金海道:“金海,你来瞧瞧。”

    蓝金海接过密报认真看了一遍,不禁也皱起眉头,道:“显宗势力向北方渗透了?杨帆不是说。他们选择东、南两方,不与我隐宗争利么?”

    沈沐沉吟道:“说是各据两方,终究不似两国一般明确界限,能明确划分出彼此的势力范围。或许这只是显宗的正常经营,只是模糊了界限……”

    蓝金海道:“公子,他们的人已经出现在涿郡了,如果这还只是模糊界限的高血压,难道要等他们把势力发展到北海,到了那苏武牧羊的不毛之地才算侵犯咱们么?”

    沈沐沉默不语。蓝金海一脸警惕地道:“公子,长安属于西方,在我隐宗势力范围之内,可是他们在长安的势力甚至比我们还要雄厚。

    杨帆在官方拥有极大势力,这是显宗的优势所在,暂且可以不提了。但杨家在东西两市拥有极多店铺产业,通过这些扩展渗透,他们在长安地方就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杨家在岐州拥有许多田庄,是西岐第一大地主,通过这些,他与关中地方豪门也有了诸多联系,而且关中地区的地头蛇关陇世家,与杨帆的关系更是众所周知。

    还有漕运,漕运自西面而东,东为头,西为尾。他们势力东向,就扼住了漕运的龙头,虽说漕运现在已经交给我们控制,可是他们对顺字门恩情似海,只要他一句话,顺字门就能叛我而去,于是他又控制了漕运之尾。

    如此种种,我们不能不予谨慎啊,眼下他们又插手河北道,挤占我显宗地盘,接下来他们还会做什么呢?”

    沈沐皱了皱眉道:“金海,你想多了。长安虽然属西,可毕竟是帝都所在,也是显宗的根基所在,当初便说长安地界要由我们两宗共同经营,而不是单独划归我隐宗名下,至于谁经营的更好,那就各凭本事了。

    再说,杨帆在岐州的田产、在长安的商铺、与关陇世家的关系、还有顺字门的交情,这些都是显隐二宗划分势力范围之前他已经建立的,并不是针对我隐宗有什么敌意。”

    蓝金海道:“金海是您的幕僚,如果一味恭维说好话,那就有负公子的信重了,该说的话金海必须得说。试问公子您刚刚进入继嗣堂的时候,可曾有过对抗‘姜公子’的想法么?”

    沈沐微微一怔,脸色沉下来。

    蓝金海道:“许多事情,最初并不是一个人本来就存了什么念头,但是随着他的势力的发展、利益的需要,自然而然就会发生变化,这不仅仅取决于宗主一个人,而是取决于宗主和追随宗主的所有人。

    显宗一直不忿隐宗后来居上,这一点宗主您不否认吧?如今显宗的种种作为,已然激起我隐宗属下诸多不满了,宗主若放任显宗这么下去,不作防范与反击,卑职只恐……当日姜公子故事,会重演于公子身上。”

    沈沐的身子倏然一震,当初是姜公子赏识他,把他引入继嗣堂,并提拔重用起来的。但是随着发展,渐渐有一批人聚拢到了他的身边、有了自己的心腹、有了自己的势力,一切就开始发生变化了。

    那时他并没有反叛姜公子的想法。但是随着姜公子的打压、排挤、制衡,随着身边人不断遭受委屈、发泄牢骚,不知不觉他便走上了与姜公子对立的道路,直至水火不容。

    这一幕,真的会重演么?

    古往今来,一个个王朝中,反复上演着那一幕幕似曾相识的故事,是不是都因为同样的原因?是不是人在江湖就一定身不由己?是不是权利之争中要么甘心雌伏,否则就只能有我无你?是不是他对显隐互易的设想有着太多的一厢情愿?他和杨帆,终究要一山难容二虎么?

    沈沐静静地沉思了许久。才缓缓吩咐道:“显宗在河北道捞过界了,不妨还以颜色,将他们挤出去,但是……不可动用武力。你把卢老太公过世,卢宾之遭永久软禁的消息先报与杨帆。我再了解一下详情。择机与他谈谈。”

    ※※※※※※※※※※※※※※※※※※※※※

    蓝金海因为显宗的强势崛起和对隐宗势力渗秀侵犯而心生警惕,苦谏沈沐的时候。张柬之等人也渐渐听说了皇帝频繁出入梁王府的消息。迫不及待地要劝谏李显了。

    最初武三思频繁出入后宫的时候,张柬之等人并不清楚李显已先行拜访过武三思,还以为这是武三思眼见李唐得势,蓄意巴结,所以他默许了桓彦范的计策,以谗言诋毁武三思与韦后私通。

    这么做其实不甚光彩。而且中伤武三思的同时也败坏了皇后的名声,难免会让皇帝声誉受损,不是忠臣所为,不过他们对韦后垂帘预政、扩张国戚势力的举动极为不满。正想把韦后也拉下马,大义所在,也就成大事不拘小节了。

    可是听到皇帝频繁造访梁王府,张柬之开始觉得桓彦范的计划未必能够成功了,梁王出入皇宫,你造谣说他和韦后私通,皇帝私幸梁王府那又作何解释?难道说皇帝和梁王妃私通不成?

    而且造谣的目的不是为了搞臭武三思,而是想籍此激怒皇帝,从而令皇帝疏远武氏,最终达到削弱甚至铲除武氏的目的,从而再立新功,到时朝堂就是功臣党一家之天下,把国戚皇亲势力扫荡于外了。

    然而,既然是皇帝先向武氏频频示好,武三思才奉皇命入宫,这谣言还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吗?皇帝会相信这种无稽之谈吗?而且皇帝很清楚是谁对武家必欲除之而后快,一旦疑心到他们身上,会不会弄巧成拙?

    尤其叫人担心的是,皇帝如此亲近武氏究竟目的何在?难道……皇帝要兔死狗烹,对一手扶持他上位的功臣们下手了?

    直到此时,张柬之一班人还不觉得他们扶持李显登基后,大力栽培亲信,弄的鸡犬升天,又恃功自傲一手把持朝政、强迫李显做个垂拱而治的贤明之君有何不妥。

    他们觉得委屈,因为他们没有不臣之心。他们栽培亲信是因为他们认为他们提拔的人都是忠于朝廷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他们提拔这些人是为了更好地为朝廷尽忠。不用自己亲近熟悉亲近的人,难道要提拔一些异己来拖后腿?

    至于让天子做个垂拱而治的贤君,这正是古往今来臣子们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吗?这才是最理想的政治格局,这么做都是为了皇帝好、是为了黎庶万民好,至于皇帝本人愿不愿意……,大势所趋时,皇帝不愿意也得同意!

    可现在很显然,皇帝并不甘心出现这种“大势所趋”,他不愿意按照张柬之等人的策划做个垂拱而治的圣天子,为了摆脱他们的束缚,开始寻求其他势力的支持了。

    张柬之等人紧张起来,这日朝会后,功臣党的一班骨干份子没有离开宫廷,他们以各种借口赶到政事党,待武三思等一班人相继离开宫城后,他们要在五大宰相的带领上拜谒天子,犯颜直谏,诛杀武氏!

    p:诚求月票、推荐票!

    。(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漩涡

    李显散了朝会回转后宫,正好韦后要去球场亭看鞠蹴,李显很高兴,也换了身箭袖要与皇后同去。虽说他身子不大好,但是特别喜欢看马球和鞠蹴,偶尔下场比划两下也是一件挺惬意的事。

    李显刚刚换好衣服,内侍小海就急匆匆地跑进来,微微喘息着禀报道:“圣人,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晖、敬晖、袁恕己等五位宰相率领多位大臣前来求见。”

    李显打了个愣怔,这几位宰相在他面前都很强势,任何一个单独来见,他都不敢不见的,何况是五人齐至,听这话音儿,似乎不只五位宰相,还有大臣相随,也不知又有什么事要难为他,李显心里登时有些打怵。

    韦后睨了他一眼,道:“众宰相齐来,夫君便去见见吧。”

    李显道:“嗯,那……朕就去见见。”

    韦后听他语气,微笑道:“宰相们都是夫君的臣子,素以忠义闻名,不会为难夫君的,若有什么难决之事,夫君不妨含糊应下,回头再作理论便是。夫君若实在不放心的话,妾身与夫君同去,就在帐后听着。”

    李显展颜道:“张相公等忠于国事,朕自然是知道的,只是他们未免心切,是以常令朕有咄咄逼人之感,呵呵,朕又不愿寒了忠臣之心,说不得重话。娘子愿与为夫同去最好,见过众臣工后,你我正好同往球场亭。”

    皇宫大内本是天下最神秘最神圣的所在,但恰也因此,臣子们都喜欢在宫里面收买些耳目,弄得皇宫跟个筛子似的,有点什么大事小情,总有人在最快的时间内知道。

    李显夫妇对身边这些丫环内侍并不都是那么信任。所以场面话说起来不免有点假惺惺的。

    李显换了身衣服转到前殿,韦后带了两个贴身丫环悄然潜到屏风后面,两个丫环搬来锦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