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醉枕江山-第10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许梁王、相王和太子见惯了世间美女。也不在乎几个吐蕃美人儿,但他们一定在乎杨帆的做法。

    一位将军擅自把本要送给他们的礼物换走,这会让他们非常不愉快,他们会认为这个将军对他们没有心存敬畏,这是对他们的尊严和权势的严重挑战,若是因为这一件事使他们对这位禁军将领心生嫌隙。谁也无法预料未来会出现什么事。

    可惜,杨帆看破了他的用心。杨帆以吐蕃政局作比,其实暗示的是自己接受对方以物易物条件后将要面临的局面。论弥萨貌相粗犷,看起来爽朗直率。其实心思机敏灵活,他不着痕迹地离间既然被人识破,自然不会再自找难堪。

    论弥萨哈哈大笑着向杨帆拱手道:“多承美意,既如此,在下告辞了!”

    杨帆微笑着拱了拱手,论弥萨翻身上马,恋恋不舍地看了眼那匹大食宝马,双腿一磕马镫,就要率队离开。

    杨帆知道,自从吐蕃王相内斗,军神论钦陵被杀以后,吐蕃王虽然心比天高,国力军力却是每况愈下,论钦陵之死,无异于吐蕃赞普自断臂膀,后果远比武则天斩杀黑齿常之等名将的后果更加严重。

    此后吐蕃与大周做战,胜负局面较之以前已不可相提并论,双方时打时和。吐蕃就像一贴揭不下去的狗皮膏药,根本的目的就是惦记着想从中原多捞些好处,却不知这一次他派出使节又想干什么。

    杨帆忍不住扬声问道:“不知贵使此番东来,负有什么使命?”

    论弥萨回头望了他一眼,微笑道:“我吐蕃赞普意欲与大周世代友好,结翁婿之邦,是以遣我前来请求和亲,迎娶贵国公主!”

    杨帆眸光一闪,拱手不语,论弥萨点点头,策马而去。

    婉儿也听到了论弥萨的话,凝眸微微一想,神态渐显凝重。她站起身向杨帆走去,步态袅娜,优美得就像一朵迎风款摆的芍药,她姗姗地走到杨帆身边,与他一同望向远去的吐蕃队伍。

    阿奴走过来,打趣地笑道:“郎君依依不舍的在看什么,你要是不舍得那土蕃美人儿,咱们这匹大食宝马是可以日行千里的,郎君不妨骑了追上去,现在要换人还来得及。”

    杨帆打个哈哈,道:“收拾一下,咱们也该走了。”

    小蛮柔声道:“郎君,咱们接下来要去哪儿?”

    杨帆道:“回长安!”

    小蛮微微一怔,本来说好还要再游玩三天才走,怎么突然就……。杨帆道:“准备启程吧。”说完转身走向正玩的不亦乐乎的杨念祖,这孩子玩心极重,如果不是他亲自出面,怕那小子不会舍得离开。

    阿奴纳罕地道:“吐蕃人来迎娶公主,郎君急躁什么?”小蛮和阿奴、古竹婷互相看看,忽然都有些心虚:“莫不是哪位还未出嫁的公主殿下跟我家郎君……,咳!此事不无可能,我们家这个男人可是有前科的……”

    众女之中,唯有婉儿轻轻点头,杨帆从和亲表象之下所看到的,显然她也看到了。

    p:初六了,还有一天您就该上班了吧,最后两天假期,祝吃好玩好休息好,精神奕奕地开始新的一年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向您诚求月票、推荐票!(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十三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

    若说到聪**黠,小蛮、阿奴和古竹婷三人或不逊于婉儿,但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她们没有婉儿自十四岁起就随侍御前、浸淫官场的阅历,所以不会连婚丧嫁娶都习惯于从政坛变化、势力角逐的角度去分析。

    而婉儿与她们不同,所以婉儿马上想到了吐蕃和亲将对大周政局的种种影响。突厥就曾以去突厥和亲的驸马姓武而不姓李为由拒绝女儿出嫁,弄的武延秀直到现在还在大草原上放马,吐蕃和亲迎娶的公主也只能是李家的人,

    现在皇帝已经决定还政于李,这一点中外皆知,所以吐蕃和亲的对象更不可能成为武家的人。可是李唐宗室现在适嫁的皇女还有几个呢?

    皇太子李旦虽有六个女儿,年龄也都不大,但是李显还朝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采取了以婚姻拉拢世家、结交武家的策略,六个女儿全部迅速出嫁,嫁给了世家子弟和武家子弟,吐蕃想与大周和亲,唯一的选择目标只能是相王李旦的女儿。

    李旦比他七哥李显子嗣多一些,他有五个儿子,十一个女儿,其中最大的女儿还不到二十岁,最小的女儿只有七岁,其中未嫁适婚的有好几个。

    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吐蕃和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为了和平?绝无可能!历史上就没有一桩和亲真正起到过这个作用,和亲总是在一方无力再战、一方再战得不偿失的情况下才做为一种结束冲突的体面手段被提出来。

    有些时候,两国和亲之后平息干戈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是因为嫁了个女儿过去,而是因为双方都没有继续挑起战争的能力,或者不认为在现阶段继续挑起战争会得到更多利益。

    那么吐蕃和亲是因为王相内斗、耗尽国力的情况下想偃旗息鼓、养精蓄锐?如果是这样,大周或许会同意和亲。你养精蓄锐。我也需要养精蓄锐,几十年后孰强孰弱,那就看谁这几十年谁休养生息的更好了。

    但,现在吐蕃和亲的对象只能是相王的女儿,而李显又是一个徒有太子之名,却因大权旁落于武氏,一旦登基也将注定成为一个弱势皇帝的太子,吐蕃与相王结为姻亲以后,会不会会不会怂恿相王问鼎皇帝宝座,继而合理干涉大周内政??

    皇太子李显和相王李旦本来君臣名份已定。可这对兄弟都曾当过皇太子,也都曾经当过皇帝,一旦有外国势力从中作祟,朝廷将来会不会再起风波;让大周未来的政局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吐蕃自从铲除了军神论钦陵之后,军力大伤。对大周作战开始败多胜少,武则天迁都长安后。又加强了关中地区的边防力量。吐蕃方面压力倍增,这应该也是他们选择和亲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就像刚才论弥萨顺手就要挖个坑让杨帆跳一样,他们的和亲不可能抱有任何善意的目的,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就不会放弃分裂大周、削弱中原。再者,从大周帝国这方面来考虑。吐蕃与相王结为姻亲后会不会引起皇太子的猜忌?

    对武氏来说,李唐是一体,吐蕃与相王结亲,壮大的李氏的力量。武氏又会做何反应?武则天最近几年一直在为身后事做准备,她努力打造的政局平衡会不会因为和亲而被打破?她会如何取舍?

    这一切未知的选择在未来都可能对大周政局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杨帆即便只是一个单纯的武将,站在他这样敏感的位置上,卷入纷争也是必然的结果,更何况他暗中还另有一重身份。

    今日若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到祸及己身时再想应变就晚了,一个有远见的人不会干这样鼠目寸光的事,所以杨帆尽管还不知道他在这件事上能做什么,但他必须得去,他要第一时间知道发生了什么,未雨绸缪。

    岐州司马张彧护送论弥萨的使节队伍离开半个时辰之后,杨帆一家人的车驾也离开了五丈原。暮色苍茫,车队行走在一道奇险诡丽的深沟旁。那是一道千万年河流冲刷而成的深沟,大自然的伟力把黄土的崖壁与河道凿刻出一道道苍凉而悲壮的痕迹。

    婉儿与杨帆并辔于黄土悬壁上,望着那深险诡奇的深谷。晚风拂着婉儿鬓边的发丝,夕阳为她的发丝和头面镀上了一层金色的边,仿佛一尊奇美的雕像。

    “当年,诸葛亮从汉中出发,取道褒斜道,穿秦岭进驻五丈原。在这里与魏将司马懿相持,用计引魏兵入葫芦沟,放火烧断了谷口,却不料一场大雨使魏军转危为安,诸葛亮一世雄才,也只能扼腕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杨帆立马崖顶,听着婉儿低柔的声音,仿佛看到了那金戈铁马旌旗连天,仿佛听到了那号角声声战鼓隆隆。杨帆感慨地道:“何止诸葛亮会生此感慨,没有人能随心所欲的,哪怕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你放心吧,我只是想谋事,而非逆天!”

    ※※※※※※※※※※※※※※※※※※※※※※※※※

    御史台对二张发起的第一次攻击,成功地罢免了张同休、张昌仪、张昌期三兄弟的官职,又罚了张昌宗二十斤铜,算是小有斩获,但是二张的元气未伤。几天以后,在二张央求之下,张同休三兄弟便又做官了。

    武则天下旨,任命张同休为坊州丞,张昌仪为博望丞,张昌期为岐州丞。三人都是贬做一县县丞,这是一县里正印官的第一副手,比起原来的京职算是贬了官,但论起实权却是明降暗升。

    京里有二张撑腰,他们这个县丞就足以压得住县令,成为事实上的一县之主;而且三人说是贬官,却未曾离开关中地面,做的都是关中地方官,而帝都此刻就在关中;再者。三人原本的官职都是没有实权的闲职,现在却是实权在握。

    这是二张的一次强力反击,也是武则天的一次强力反弹,二张籍此证明皇帝对他们宠爱如故,武则天籍此表明权力依旧在她掌握之中,御史台虽然可以利用法律的规则向二张发难,她也可以用权力的规则力挽狂澜。

    宰相魏元忠和御史中丞宋璟闻听张同休三人再获启用,双双赶到御前据理力争,结果却无功而返。魏元忠怒火中烧,正欲发动言官们再度向二张发动一波攻势。吐蕃使节论弥萨却突然来到了长安。

    魏元忠等人这次对二张的攻击真是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占,这桩突发意外使得朝堂的注意力完全转移了,在这桩影响深远的重大国事面前,他们也不能不识时务地继续纠缠于张氏兄弟贪污案上了。

    吐蕃使节论弥萨此番到京,向大周朝廷进贡了一千匹良驹、两千两黄金。携国书请求大周皇帝将宗室公主下嫁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